..續本文上一頁早期的翻譯,早期的翻譯,[不分題七例],一個頓點,[文叁分],什麼叫做不分題七例呢?翻72頁,翻開72頁,72頁就是我們佛經的題,有時候只有人,比如說《維摩诘經》,那就是只有一個人,法,就是一個法,喻,比如《獅子經》,像獅子開口一樣的,法就只有一個法,《妙法蓮華經》,妙法就是一個法,蓮華就是一個比喻,所以,人,[單叁式]的意思,就是[單人],或者是[單法],或者是[單喻],[複叁式]呢?複就是兩個以上叫做複,[人、法]立題,或者是[法、喻]立題,或者是[人、喻]立題,立這個題目,比如說佛也是人,阿彌陀也是人,啊!這是一個人,《妙法蓮華經》,妙法就是法,蓮華就是比喻,法跟比喻,所以,總共還有一個叫做[具足一式],就是人、法、喻,《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單叁有叁個,複叁有叁個,人法、法喻、人喻也有叁個,具足一式,叁加叁加一就是七,這個就是七種立題,好,翻回來,翻回來,所以,不分題七例:七種立題,文叁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早期的譯法就是缺少這個,[章節],不過,這個章節[亦有叁部],分成叁個部分。
第十七頁,本經大致,我們講到大旨,這個大旨就是一經的宗旨,底下筆記要做快一點,略開爲始,本經的綱領,重要的意思,可以分爲十個角度來講,
一、 爲了世法虛幻故,了就是了解的了,爲了世法,徹底的解決世間法,了解這個世間法,虛幻故,爲了世法虛幻故,所以,應誦《八大人覺經》。
二、 爲顯無爲真常故,爲顯無爲真常,這個無爲就是涅槃法,不生不滅法,爲真常故, 就是我們有一個不生不滅無爲真常,真就是真假的真,常就是常常的常,真常故,爲顯無爲真常故,所以,應誦念《八大人覺經》。
叁、 《八大人覺經》的宗旨,是爲什麼?什麼是《八大人覺經》的宗旨,第叁個宗旨,爲破惡,破惡惱修慧故,爲破惡惱,爲了破除這個壞、惡,惱:惱害的惱,煩惱的惱 ,修慧故:修這個智慧,這個第叁個宗旨,《八大人覺經》的宗旨。
四、 爲離欲患淨行故,爲離開欲望的禍患,患就是一個串,兩個口,中間再一橫,底下再一個心,爲離欲患淨行故,修清淨行,爲離欲患淨行故。
五、 爲示耐苦守道故,爲了開示,我們要耐這個苦,世間本來就是這樣子,爲示:開示的示,耐苦:忍耐這個痛苦,守道故,這是《八大人覺經》第五大宗旨,爲示耐苦守道故。
六、 爲勸解興慈故,勸告的勸,解釋的解,複興中華文化的興,慈悲的慈,故,爲勸解興慈故,勸解的意思就是說這世間已經很苦了,不要再結惡緣,我們應該興起慈悲心,來救度衆生,爲勸解興慈故。
七、 爲明大乘心願故,說明大乘心願,修菩薩道的人的心願是什麼?《八大人覺經》就是告訴我們,願代衆生受無量苦,令諸衆生畢竟大樂。第八知的……,我剛覺剛講了心願,心願底下畫一杠,就寫個:命,命的底下寫個:果,寫個果字,剛剛16頁要補上去,所以,我們講到第七,爲明大乘心願故,這個宗旨剛剛沒有講到,第八覺知,心願底下一個:命,生命的命,命的底下一個括號:果,果報,果報的果。
八、 爲圓諸佛果覺故,《八大人覺經》的宗旨,第八個就是要圓滿諸佛果覺,覺悟的覺,諸佛果的覺悟,是我們衆生最究竟的一條道路,所以,我們爲了圓滿諸佛果的覺悟,每一個人必須要誦念《八大人覺經》。
九、 爲度衆生離苦故,爲了度化衆生,離開這個娑婆世界的痛苦,爲度衆生離苦故,這是《八大人覺經》第就個宗旨。
十、 爲施教化與樂故,與就是所謂參與的與,爲施教化與樂故,不是娛樂喔!與樂就像選舉的舉,中間不一樣,那個與(與)字,爲施教化,爲了實行教化與樂,給衆生快樂:與樂,不是給予的予,不是矛盾的予,不是那個,就是選舉的舉,底下沒有一個…,那個給與的與。
17頁,解[釋]這個[題]目,佛:大家都知道自己覺悟、覺他、覺行圓滿就是佛,[大人]又作[大雄],所以,我們寺廟安放、供奉釋迦牟尼佛的地方,我們都稱爲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就是[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知道人家所不知道的事情,衆生所知道的,佛都知道,佛知道的,衆生沒有辦法知道,能人所不能,這個能人跟忍辱那個忍,是同樣意思的,佛菩薩能夠忍受,有那個能力,一切的逆境我們沒有辦法,所以,忍人所不能忍,佛有辦法,我們衆生實在沒有辦法,衆生只要兩句話,他就會受不了,他希望別人尊重他的自尊心,可是,他從來不願意去尊重別人的自尊心,他講的意見就是絕對對,別人只有接受他的看法,他從來不接受別人的看法,這個不是大雄,所以,釋迦牟尼佛的僧團要做僧羯磨,取決于多數人看法跟意見,能人所不能,再來就是[辦大事],我們辦大事大部分都是指大企業家,而佛辦大事不是這樣子,大企業那是小事,[了脫生死]這是大事,[廣度衆生]這是大事情,所以,我一直再叁地勸告諸位!世間什麼你都可以慢慢來,生死這個大事,你不能慢慢來的,有因緣碰到佛法,你就死執不放,不可以放下來,不可以的,而且也不能抛開,抛開,你說修行人苦,我告訴你!不修行的人更苦,茫然不知所措,生死疲勞苦,今天我們學佛,我們念佛,我們雖然苦一點,可是我們有目標,我們有目的我們要解脫生死,世間人苦有什麼目的?大吃、大喝、大玩,迷迷糊糊,是吧!你說他有什麼可追尋的?有什麼值得我們這樣去執著的?所以,佛陀說:我們生生世世都在做重複的工作,重複的錯誤,重複的愚癡,爲什麼?男人有男人的執著,女人有女人的執著,我們每天都是做重複的工作、重複的錯誤,什麼叫做重複?早上起來,吃飯、大便、上班、下班、煮飯、煮菜,過著婚姻的生活,晚上睡覺,看著、看著電視,睡覺,看看報紙了解一下,每天都這樣,每天,他沒有覺悟到,我生是怎麼來的,我死又往哪裏去,我這樣迷迷糊糊的生,難道要迷迷糊糊餓死嗎?迷迷糊糊的來,什麼都不曉得難道說你就讓這個生命,這麼可貴的生命就這樣子結束嗎?你不想想看,你要透視嗎?就像我讀大學的時候,我隔壁的同學,我勸告他:你要好好的學佛,唉呀!來世沒人看到,我現在活得最快樂就好了來世沒有人看到,誰看到?沒辦法!他姓遊,我們也不好意思講他什麼,他有他的看法,所以,因此,一個人沒有碰到佛法是大不幸,一個人碰到佛法,不知道用功是大大的不幸,大大的不幸,迷迷糊糊,也不趕快求求看,能不能開悟,開悟可能比較困難,我看,多念佛,最起碼的東西要多念佛,這個才是辦大事情,所以,聖者說:地球的事情,一切的事情都是那麼地膚淺、幼稚,地球的一切事情,我們地球的一切事情,都是那麼地膚淺、幼稚,爲什麼?一切法無常本不可得,所以我們人是很值得同情的,不學佛的人不是可惡,是可憐。
不學佛的人不是可惡,是可憐,再來,[覺],覺有[破迷啓悟、不被假蔽],不被假相所遮蔽,所遮蔽,[自覺、覺他],《華嚴經》雲,《華嚴經》說,這四個字你們寫起來,《華嚴經》說: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這句是贊佛,贊歎佛,奇哉!大導師,奇哉!太了不起!太偉大了!大導師就是佛,自覺能覺他,自己覺悟又能夠讓衆生覺悟,孟子曰:大人者,就是解釋這個大人,什麼是大人呢?正己而物正者也,正己就是能夠修正自己,而,而且的而,物正,物質的物,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物,東西那個物,物就是衆生的意思就是以…,什麼叫大人?能夠修養自己,改變自己,正確地啓發自己的智慧而更能夠讓一切衆生走上正途,正己而物正,一切衆生都能修正,這個就是大人我們一般人就是享有名利、事業,這不成爲大人,這只是一個世間的偉人,不是聖人,那麼我們衆生都被假相所蒙蔽,假相就是苦的,世間是苦的,世間是空的,世間是無常的、是無我的,他把這個苦的當成快樂的,認爲有快樂可追尋,追尋到最後,就難免落入失望,同學們!這個世間,你只要追尋,到最後一定是苦的,有求必苦,不可能快樂,爲什麼?無常嘛!第二個就是空,我們被假相所蒙蔽,而不知道它是緣起性空,所以,我們無法停止這個造業,我們無法停止造業,我們拼命地造業,拼命地追尋,我們被這個無常,把它當作是常;永恒的,永恒的。所以,在沒有學佛的時候,我實在沒有辦法用自己的智慧去看破那種感情,看破那種欲望的東西,實在沒有辦法,也不曉得怎麼調適自己,唉!如果十多年前,我們有這個無常,就不會神魂顛倒,痛苦不堪、自我折騰,就不可能會這樣子,這個佛法真是太棒了,佛法真是太棒了,我一聽到佛法,我恍然大悟,這個才是我人生要追求的,是不是?這個才是我一生一世所向往的真理,你做大企業,討十幾個老婆,你又代表什麼?開一間百貨公司,大企業你又代表什麼?你能逗留在這個世間多久,這個無常真是一帖清涼劑,但觀無常,處處解脫,今天,公司行號,人家侮辱我們,你就想:明天就不存在了,今天,你失去了另外一半,你就無常,你就不會生活不下去了,你就不會弄得非自殺不行,你就不會困擾、痛苦、折騰,你就不會情緒低落,你也不會所謂的愛你也深,恨你也深,一個人獨自徘徊,獨自徘徊,沒有這一套的…,這個無常,當你悟到無常,就沒有得失的觀念,得到的東西,你也不會太高興,因爲,這個都是暫時的,失去的東西,你也不會很痛苦,因爲這個都是暫時的,這個無常真是一帖清涼劑,好,很好用,很好用,以前,我開車被撞到,叁字大明咒就出來了,大明咒,因爲,他們都聽得很清楚,現在撞到了,就說:唉!反正這修理一下就好,時間總會過去的,哇!那種…,所以,不懂無常法就像水溝不通,會發臭,會耿耿于懷,你知道嗎?被塞住,塞住,也不懂得無常法,得失的觀念太強烈,內心會痛苦,塞住,你不曉得怎麼樣放下,你用…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