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乃至無老死盡。]無無明也沒有,也沒有所謂的老死盡,這個盡就是修行,除掉一切的無明,所以,自無無明盡 就是根本本來是沒有所謂的無明除掉,沒有所謂的除掉無明,也沒有所謂的除掉老死,爲什麼?因爲本來就沒有無明,也本來就沒有生死,這個叫做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盡,沒有所謂的盡不盡,修行才能盡掉無膽,才能盡掉老死,這個盡就是除,我們本來就沒有無明,也本來就沒有老死,你除什麼東西?
好,再看底下,[叁世二重因果十二因緣]爲什麼講二重?就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就是雙重因果,我簡單解釋一下,我們因爲無始劫以來,因爲[無明]就是迷惑顛倒,所以,我們有無明,因爲無明,所以,[行]就是造作,造一切的善跟惡等等,再接著就是[識],就是來今生今世藉著父母的因緣,我們第八意識的意識所生的靈魂去投胎,投胎以後就[名色],名色就是受精卵,就是精神跟物質的和合,名就是但有精神,沒有任何東西叫名,色就是有父精母血,所以,名色就是一種受精卵的意思,所以,名色就是精神跟物質的和合,名就是精神,色就是物質:名色,[六入]就是在母胎裏面,慢慢、慢慢地成長,慢慢成長,成長什麼?變成眼、耳、鼻、舌、身、意,[觸]就是出生以後,慢慢的接觸外境,[受]:年紀愈來愈大,感受性愈來愈強,[愛]就是到成年,慢慢的成長;愛,[取]追求得更厲害,[有]就是造業,而有生老病死的業,這個“有”不是有沒有的意思,有將來的業力,有將來的果報,[生老死]好!我們來看解釋,看解釋,無明底下,無明:[過去世之一切煩惱,總曰無明。]行:[過去世由無明][生業,]就是造業,[業即是行,]行就是造作,行就是造作,[業有善、惡、無記叁種。]識:[自過去世之無明與行][煩惱與業力爲因緣,][而于今生最初投胎之一念名識,][識即淫念,]所以,斷掉淫是我們現在修行的當務之急,不能斷,至少要看得很平淡,看得很平淡,[胎爲男精女血,和合而成。]男精女血和合而成,名色:這個[色爲色蘊,即是胞胎,][名爲受想行訓,即是胎中心念耳。]所謂的念頭,名就是精神,精神就是受、想、行、識,色蘊就是胎胞,[自投胎第二念,至五七日之位。]五七就是叁十五天,所謂的我們還沒有成形,就是一個肉團,肉團,大部分在墮胎的時間叫做名色,名色:五七,叁十五日,再來,再慢慢長大,[胎胞漸長,六根俱足名六入,]六入就是從這六個地方進來,染汙你的清淨叫做六入,六入就是等于六個門,眼耳、鼻、舌、身、意的意思,六根俱足名叫做六入,從這六個地方進來,來染汙你的清淨心:六入,[蓋六根能入六塵故名,]入六塵就是蓋著肮髒的東西,那個應該念入,能入六塵,[自六七日至叁十八個七日,]叁十八乘以七,七、八,五十六進五,七、叁,二十一,二百六十六天,二百六十六天左右,叁十八個七天,[皆胎中位也。]觸:[出胎後至二、叁歲,][由六根塵識合爲觸,]touch,接觸到外境,[尚未出叁受也。]叁受就是苦受、樂受、舍受,舍受就是不苦不樂,再講一遍,叁受就是苦受、樂受、舍受,不苦不樂,就是小孩子出生以後,還不是很強烈的,只是觸,觸而已,接觸而已,還沒有達到苦受、樂受、舍受叁種受,底下,受就比較強烈,[自四五歲至十叁四歲,][領納違、順、]違是不順從他的心,順就是順從他,[俱非]就是說也不能算是違逆,也不能算是順,比如說,我把茶杯從右邊拿到左邊,我只是個一下意識,沒什麼什麼善跟惡,也沒有什麼所謂的違跟順,沒有!我看到路邊一張紙屑,我就順便撿起來,那也不是所謂的順,也不是所謂的違,俱非就是兩種都不是,[之境而生苦、樂、舍,]生苦或生樂或生舍,其實,這都是心理的作用,不知足的人,二十四個小時都苦,知足當然就樂,舍就是不苦不樂,[叁受,然尚未起貪淫之心。]受再來就是愛,[自十五歲至二十歲,][于男女、金銀財物勝妙資具之境,][深生愛著之心,][然猶未廣遍追求也。]有愛了,十五歲到二十歲就知道要追求愛,所以,年輕的國中,高中,就開始要談亂(戀)愛,開始要追求了,取:[自二十歲以後,貪欲轉盛,]貪欲轉盛就是控製不住,[馳驅諸境,]追求這個境界,[求取諸欲,][思必得之名取,]一定要得到它。有:[爲追求取得塵欲故,][造善惡果,]能牽生未來世叁有,叁有就是叁界的[果故名有。]所以,這個有簡單講就是業力的意思,有就是業力的意思,有叁界的業報:有,這個有不是有沒有,那個意思的有,生就是[未來世中,受生五蘊身心名生。]未來還繼續投胎再老死,([五蘊身心變壞名老死。])再來談到無明跟行,是過去的因;過去世,所以,底下這個[因果]跟[叁世]要同時看,無明跟行是過去的[因]:[過去世],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是[現在世],可是,現在世又分成兩個,是不是?分成兩個,分成現在的[果],還有現在的[因],現在的果:識、名色、六入、觸、受,現在的果報,愛、取、有,是未來的因,未來的因,都是今生今世所存在,[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你前世是什麼因,現在所受的一切的果報,你就可以清清楚楚的感受出來,清清楚楚地感受出來,是不是?你不要羨慕別人,人家前世種了什麼善因,所以,今生今世要好好的念佛,[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知道你來世是什麼果報,你現在所造的業就清清楚楚;這是因,生跟老死就是[果],所以,因果通叁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再來,[叁障]叁障,叁障:無明是迷[惑],行就是造[業],識、名色、六入、觸、受這個叫做[苦],愛、取、有,這個叫做造業,愛、取、有,迷[惑]就造[業],有就是業,愛跟取是惑,再來,生跟老死是就是[苦],苦,再來,底下,[十二因緣爲廣四谛而說]十二因緣是從四谛裏面開展出來的,四谛而說,看[流轉門]跟[還滅門][因緣生起相,廣苦集二谛說]因緣生起相是,廣就是推展,苦跟集二谛來說的,比如說無明跟行,這是[集谛],造業,造種種的惑,收集了一切業:受苦,[苦谛]就識、名色、六入、觸、受,有這個東西,你就要受苦,[集谛]就愛、取、有,愛、取、有,你就必需要集,集什麼?集惑跟業,受苦呢?[苦谛:無明乃至老死,爲苦集二谛。]爲苦集二谛,再來就[還滅門,因緣修斷相],生起相就順著生死,修斷相就還滅,[廣滅道二谛說]。[道谛:觀十二因緣之智也]。滅谛是十二因緣的滅相,[無無明乃至無老死。爲道滅二谛]。這都很簡單,苦、集、滅、道大家都曉得。
底下一個,[一念十二因緣],什麼叫做一念十二因緣?一刹那之間就可以解釋十二因緣,上面叫做叁世二重因果十二因緣,底下這個叫做一念…,就一念來講,這意思就是同時就有十二因緣,上面是把十二因緣拉開來變成叁世,而現在是講一念十二因緣,一個念頭,[令知念念相續生死無已],念念相續,每一個念頭都是生死,[又破性實],破性實就是破除沒有實在的實性、體性,破性實就是沒有實在的永恒之性叫做破性實,這個性不實在的,是不實在的,要破,破除執著,性是實的,現在是不實在的,因:[因眼見色而生愛,愛即是無明,耳聞聲亦然]。無明就是刹那之間,這一念眼見色而生愛,愛就是無明,這一念頭馬上造業,[爲愛造業],比如說,爲了一個女朋友嗔恨心,拿刀子殺人、放火,是不是?愛不到嘛!行,所以這個行是解釋一刹那的嗔,識,解釋什麼?解釋[至心專念],一刹那至心專念,名色就是身體跟念頭同時,識就是[心念身動],名色是物質跟精神的和合,這一念,這一念十二因緣,心念而身體動,六入:[六根生貪而入六塵],觸:[根塵觸對],同時存在,現在馬上感受到,苦、樂、舍[叁受俱起],愛:[愛著纏綿],噢!這個纏綿命名得太好了,我看第六感生死戀,我覺得這部片子,拍得非常成功,有助于佛教的宣揚,有警惕人善惡的念頭,你們沒有看過,我很贊歎而且跟你們介紹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導演很厲害,很扣住人家的心,而且宣揚善、惡弄得很清楚,它是描述一個男人,在一次偶然機會當中,跟他的女朋友在散步,在散步的時候,突然被人殺死,有個男孩子跟他起沖突,半路被殺死,殺死以後,這個男孩子還追、追…,追這個壞人,回來一看到自己已經死了,自己死了,靈魂還在追,追回來一看,唉!怎麼我的女朋友抱住我的屍體在哭,已經看到他死了,看到他死了,從此以後就演變…,這個女孩子就非常思念她的男朋友,一直到他死了一年,她一直想念他,這個男朋友在她旁邊,她看不到,看不到,後來經過通靈的人,噢!這個通靈是個黑人,叫黑人來演,很會演,很會演,演得讓人哈哈大笑,所以,後來…,這個導演很厲害,她的先生(鬼),後來,他要報複,沒有辦法,打不到人家,打不到人家,壞人要去傷害他的女朋友,打不到人家,就去火車去請教鬼,鬼告訴他:要用意志力,意志力,比如說,這個蓋子,鬼,我們人有手可拿,鬼沒有辦法,他就動念,蓋子就會動,用意志力量推動,這剛好符合佛法,萬法唯心造,我只看到那個,噢!這個人很有佛法思想,很有佛法,主題曲又好聽,悱恻纏綿,不過,有看到二、叁分鍾,要念觀世音菩薩,那段要念觀世音,悱恻纏綿,人那種愛的膠著狀態,不能自撥,沒有辦法,連做鬼還是深深地愛著他的女朋友,當然,看這個對世間人好,不過,看這個對出世間的修行,就知道六道輪回確實是有,鬼隨時就在你的身旁,這一念,這個愛,愛,你看到那個地方,看到電影裏面的描述就知道,人實在沒有辦法突破愛,很難!很難、很難,做鬼還是愛著他的女朋友,女朋友,他死了多久,還是念念不忘…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