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衣又叫做雜色衣,佛陀當時在世的時候,布來得不容易,只要不花花綠綠的,暗色的,灰色質、暗色的,都可以叫做福田衣,好象田地一塊、一塊的,人家布施給叁寶,像種到福田一樣,福田衣、雜色衣又名離垢衣,離垢服:離開這個煩惱,就是你披了袈裟,你就是要脫離煩惱的境界,第四叫做無垢衣,無垢就是沒有雜染,無垢就是沒有煩惱,所以,很多從色、從相來立名都不太一樣,所以,我講的,你把它寫下來,底下講的統統是一樣,第一個壞色衣就雜色衣,又叫做割截衣,又名福田衣,又名離垢衣,又名無垢衣,六個名相都是一樣的道理,出愛人所披的袈裟,壞色:壞色衣,割截衣,割了,一段一段的割,補起來的雜色衣,雜貨店的雜,雜色衣,又名福田衣,又名離垢衣,又名無垢衣,所以,這些都可以稱爲出家人的袈裟,出家人的袈裟,這個色要用壞色,雜色,灰色、土色、咖啡色、青色、黃色、或者是混雜色:如法,質呢?不要用動物的,棉、麻、化學纖維,這個都可以,不如法的就是用絲、綢,這些動物的東西就不如法,袈裟我們一定要分清楚,同學們!像我們這樣穿的這種東西,師父身上穿的衣服,黃色衣服,這是中國人的東西,這個叫做羅漢短褂,羅漢衣,是不是?我們平常穿的是羅漢衣,再來就是短褂,再來就是長褂,這個是中國的東西,是指袈裟,這個東西,現在我們討論的袈裟,只限製這種東西,師父身上披的這個袈裟,而不是討論這種東西,不是討論這種東西是什麼顔色,而是討論這種東西,你要分清楚,佛陀在世是沒有這有種東西,這是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我們在泰國的出家人,爲了區分泰國跟中國的出家人,在泰國的分別,所以,在泰國;中國的出家衆要穿一件黃色的在裏面,在泰國沒有穿,裏面都打赤膊,裏面都沒有穿,討論袈裟,這個記住!這個才是袈裟,記著,我們討論的是這種東西,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師父您的怎麼是黃色,袈裟怎麼是黃色,這哪裏是袈裟,現在討論的是這具,知道嗎?壞色,雖然你們不是出家人,但是,你一定要認識,一定要認識壞色,壞色就是說,所謂的壞色就是顔色比較暗的,比較雜色、灰色、土色、咖啡色,像師父這個叫做咖啡色,咖啡色,青、黃、赤這個都可以,不如法的就是青、黃、赤、黑,就是大黃、大青、大赤、大黑、大白,大白這個不可以,或是綠色、橙色、紫色也不可以,或是亮光之布也不可以,亮,有亮光的、反光的,反光的也不可以,以前我看到一個比丘尼,穿著長衫,哇!那件像布袋戲,金光閃閃,金光閃閃,絲從裏面透到外面,多像歌星,你知道嗎?歌星穿亮片,亮片的,我看到這個比丘尼,她到底是真的出家人,還是假的出家人,弄不清楚,連最基本上的東西,她都不懂,我又不敢問她,她是真的還是假的,要不然,如果是真的比丘尼,她怎麼會穿這個一閃很亮的衣服,這又不是歌星,歌星一穿的話,短袖的對不對?然後,把這個地方剃光,剃光,歌星這裏都是normal(臺語無毛的諧音),沒有毛,是不是?然後穿這種東西,比丘尼不應該穿那種衣服,壞色衣,再來就是不可以用絲、綢、毛織品都不可以用,亮光的料也不可以,所以色跟質,質不可以用動物的,色應該用壞色衣,我指的是袈裟,我們現在包括我們的短褂、長褂,也不應該用這種衣服,也就是亮光版的亮光衣,壞色衣分叁種,意思就是袈裟有分叁種,袈裟有分叁種,諸位!你們翻開後面的,先翻開後面的29頁,29頁的中間,[出家衣缽],[衣],看衣,[安陀會],安陀會,安陀會翻譯成中文叫做中宿衣,中間的中,住宿的宿,又名通稱五衣,就是五條,五條,五衣又名安陀會,所以,你們在安陀會的旁邊,就寫個:五衣,做什麼用?作務用的,作務就是說我們要刻苦、要耐勞、要工作的時候,佛陀當時在世的時候,也沒有這種,中國裏面的衣服,只有披一件袈裟,這種工作用的袈裟叫做五衣,叫做五衣,就是五條長的,五條短的,再來,[郁多羅僧]:七衣,七衣,又名七衣,七條,郁多羅僧叫做什麼?叫做上著衣,上著,上面的上,著就是穿衣服,執著的著,念zhao,上著衣又名七衣,這做什麼用的,做修行用的,持誦、禮拜、念佛:修行,平時修行,早、晚課用的,郁多羅僧:七衣,[僧伽梨]就是我們所講的入衆衣,意思就是說大衣的意思,弘法、利生、要見國王,就像我們今天所講的,僧伽梨就是我們所講的紅色祖師衣,紅色的祖師衣,衣就是叁衣,一[缽],缽翻譯成中文叫做應[量器],應量器,好!再來,我們一定了解,出家 跟在家不太一樣,出家叫做袈裟,在家叫做缦衣,這個缦衣,兩種人可以穿,第一個沙彌跟居士統統要穿缦衣,比如說有受五戒、有受菩薩戒或者是受沙彌戒,一律穿缦衣,爲什麼沙彌也穿缦及,因爲不在僧數,非似福田,不是僧數,不列入僧數,不受比丘戒,只有受沙彌戒,不入僧數,還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只現沙彌、沙彌尼相,一生一世不去受叁壇大戒的,還不算是出家人,不在僧數,所以,沙彌沒有結夏安居,沙彌沒有結夏安居,結夏安居也不算戒臘,所以說,一定要去受叁壇大戒,受比丘、比丘尼戒,才是入僧數,缦衣又名禮忏衣,禮忏:頂禮的禮,忏悔的忏,又名禮忏衣,跟袈裟的色是一樣的,但是,因爲缦條不是割截,割截是一塊一塊的方塊形,所以,你看出家的人衣服是…,袈裟是一塊、一塊的,打開來看是一個田字、一個田字,福田衣嘛!那麼在家居士的,你們看你們的衣服就沒有這樣子,你們看你們的缦衣就沒有,有很多在家居士來皈依以後,我跟他命的法號叫做依淨,然後,自己寫信來,叫做釋依淨,你這是不是笑死人了,很多,幾乎,現在收到的信,包括郵政撥,至少收到幾十個人都自己加一個釋,這個不如法,還有寫信來給師父,也不寫姓是什麼,就寫法號,你想想看!法號那麼多,我的徒弟幾十萬,寫一個法號,你說我知道你是誰?我又不是電腦,所以,這個很不適合的,很不適合的,寫給師父應該用俗家的名字,如果,你要寫法號,底下就寫某某法號,所以,後來沒辦法,他寫信來也不能回,不曉得他是誰,只寫法叫,很糟糕!這個真的很糟糕!所以,這是不懂,不懂,自己加一個釋,釋,這樣很糟糕!還有的人不太懂,大家同拜一師的,叫出家人叫師兄,這不可以,在家居士叫出家人,一律稱呼法師或者是師父,不能稱他師兄,因爲你是在家,怎麼可以稱出家衆是師兄,僧俗有別嘛!所以,有一些道場,我們去外面看在家居士,突然叫出家衆叫:師兄!師兄!奇怪了!師父也不講,我們也不敢講,我不敢講,我這個人很奇怪,不敢糾正人家的過錯,這個很不好,但是也沒有辦法,因爲,你糾正他,他又不高興,等一下又在後面誹謗我,說我自作聰明,你多行,你自己顧好就好,還管別人,好、好…,安靜、安靜,就這樣子,中國佛教會也沒有這樣規定,對不對?我們這裏是正信的叁寶弟子,不能連最基本上的東西你都搞不清楚,不是給人家笑掉大牙嗎?
再來,袈裟有五德,有五德,袈裟有五德,有五種功德的意思,第一、四衆弟子對袈裟生一念尊重心,必于叁乘授記,叁乘授記意思就是說,必定將來成聖果的意思,四衆弟子哦!包括出家、在家,你只要尊重袈裟,所以,我只要一念尊重,必定授記成佛,意思就是說你只要尊重袈裟,我已經告訴過你,出家人有修沒有修,你向他頂禮,至少他有一件佛陀留下來的袈裟,對不對?你頂禮他就等于頂禮袈裟,頂禮他的袈裟;第二、人跟鬼神,如果得到袈裟少分乃至四寸,福報就夠,飲食就充足,能夠得到袈裟,意思就是你只要出家,有一件袈裟你就不會餓死;第叁、如果在軍陣當中有袈裟,你尊重恭敬,打仗就常得勝利,常得勝利;第四、看到袈裟歡喜的人,他必定具足正見,離諸邪念,披袈裟的人有尊貴,著者尊貴,披過袈裟的人能夠滅諸罪惡,所以,你不要看短期出家七天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第五、人天寶幢相,就是人天師表,必定要披袈裟唯是福田。
再來袈裟有十種利益,袈裟有十種利益,第一、菩提上首,菩提上首就是說你將來一定會成就佛道,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九集
菩提上首就是說你將來一定會成就佛道;第二、衆處人天,就是著袈裟處,人間、天人都必需恭敬他;第叁、父母反拜,你披了袈裟,雙親都要向你頂禮;第四就是師子舍身,所謂師子舍身就是說,比如說我們要動物,動物,衣服只要披在動物身上結個善緣,死了以後,必定成人,碰到袈裟,畜生碰到袈裟;第五、龍披免難,龍,這個龍,是我們出食的時候常常念: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衆,羅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滿,這是有典故的,佛在世的時候,大鵬金翅鳥常常吃龍,吃龍子,沒有東西吃,吃龍,龍痛苦不堪,出來的時候被大鵬金翅鳥,每次都吃掉,龍就向佛陀哭訴,向佛陀哭訴,唉呀!大鵬金翅鳥每次都吃我的子孫,這樣龍會滅種,佛陀就賜予袈裟,披在龍的身上,表示….,大鵬金翅鳥一看到佛的袈裟在龍的身上又不敢吃,大鵬金翅鳥就餓了,對佛說:佛陀啊!您叫我不能吃龍,我現在肚子餓了,您 不讓我吃,我會餓死,怎麼辦呢?佛陀說:那我叫我的徒弟們在吃飯時候就施食,就施食,施食給你,所以就念: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衆,羅殺鬼子母,甘露悉充滿,唵穆力陵娑诃,唵穆力陵娑诃,唵穆力陵娑诃,就是這個,這是出食的偈子,就是遍食,龍披免難;第六、國王敬信,披上袈裟的時候,國王要尊重他;第七、衆生禮拜,衆生頂禮就頂禮那件袈裟;第八、羅刹恭敬,你有修沒修,你披上那件袈裟,包括羅刹都必需要恭敬,那是佛製的;第九、天龍護佑,天龍,龍天護持,天龍就是天龍八部;第十,得成佛道,得成佛道。所以,因此能夠想要出家的人,當然是好,最好的。
衣講完,我們來講缽的問題,這個缽,瓦缽,就是這個…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