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驗豐富的人可以親近,第七、覺真就是覺悟真實的道理,了實義語,了就是說覺悟到真實的道理,簡單講就明心見性,空性的道理,覺真:覺悟到真實,這種是屬于真正的善知識,第八、善說,善良的善,說法的說,就是說法不顛倒,不是靠自己的意思在講經說法,是按照經典,正知正見的在講經說法:善說,第九叫做悲深,悲深,慈悲的悲,深,很深的深,悲深就無希求,對你無所希求,他沒有要求你給他多少錢,你要怎樣供養他,他有什麼任何的條件,你來聽一次法多少錢,他沒有希求,簡單講,我們施舍佛法,是佛陀的本懷,我並沒有要求衆生給我多少,悲深,第十叫做離退,離退就是知道進退,就是這個人于一時恭敬說者,就是他在說法非常恭敬、非常贊歎釋迦牟尼佛,非常的正知正見,而且恭恭敬敬的如法演講,如法的說法叫做離退,離就離開的離,退就是說退下來的退,這個離退的意思就是知進退的意思,像這樣子你要聽經聞法、你要求慧,有具足這十個條件,當然,現在人不可能具足這十個條件,隨便選一、二個就可以了,全部都具足這十個,那還得了,那不就佛了嗎?是告訴你,你要親近的長老、高僧大德,就是這些。
再來,你要聽聞正法,你必需要有九想觀,九種內心裏面存在的觀想,聽聞正法必需具足九種心,一、不驕慢,不驕慢的底下,就是不執著財,不執著色、不執著知見,意思就是說當你聽經聞法,你首要做到就是要施舍,不執著自己的財産,買香供佛、買油燈供佛,買錄音帶送人家,把佛法一直傳播出去,不執著自己的財富,你才能所謂的聽聞正法,聽聞正法要具足不驕慢,不執著色,這個色就是外在,要記隹!外在是緣起性空,這個色不女色的色,是指一切貪欲,再來,不執著知見就是要放棄你以前的幼稚,全盤的接受大智慧的人,大智慧的人的看法,再講一遍,聽聞正法第一個,不執著財、不執著色,不執著自己的知見,意思就是說把你以前幼稚無知的全部要舍掉,全盤的接納聖者的話,聖者的語言,聖者的思想,簡單講就是你以前的心是裝貪、瞠、癡,現在把它倒掉,現在裝甘露,裝甘露,裝甘露法語。二、蓋障,蓋就是蓋子的蓋,障就是障礙的障,不蓋障就是不爲五蓋所覆,五蓋:財、色、名、食、睡,不要執著財、女色,吃,你不要一天到晚,學佛了還爲了吃的東西煩煩惱惱,一天到晚睡覺,睡不醒,爲了名,不诃五蓋,就天臺裏面講的不蓋障,就是你是聽經聞法的人,應當好好的除掉這些財、色、名、食、睡的東西。第叁、具足恭敬心,對上臺說法、演講的法師要作大師想,這是我們千萬億劫以來所最難碰到,這一刻,我現在已經得到了,你掌握現在,作大師想,佛法難得聞,佛法難聞想,作大師想,兩種觀想,第叁個要具足恭敬心,聽聞正法的人要具足恭敬心,對說法的人來講,要觀想他是一位大師,偉大的菩薩,對佛法,觀想佛法難得聞,佛法難聞,畢恭畢敬,這們你就會入道。第四、不怯懦,一個心再一個去,就是不怯懦,意思就是說聽到聖者,聽到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聽到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割截身體,難行難忍,不怯不懦,難行難忍,我也要做,下地獄還是要救衆生,不怯懦,你聽聞佛法嘛!是不是?你聽聞佛法嘛!意思就是說聞諸聖者難行難忍,不怯不懦,聽到聖人過去因地上修行,這種偉大的修行,聽到玄奘大師西域取經,八百裏流沙,上無飛鳥,下無泉水、綠洲,一樣義無反顧的前進,不怯懦,聞法,聽聞,要記住!不怯懦心,勇敢。第五、不貪,不貪,聽經聞法,第一、不是爲了別人贊歎,不爲贊歎,第二、不爲名聞,不是想要出名才來聽經聞法,第叁不是好奇才一聽經聞法,第四、不是貪多,要能用,你聽聞佛法聽了那麼多,你聽了不會用有什麼用,考試都考一百,要用時都用不著,有什麼用,回去又跟 太太吵架,對不對?是不是?你聽聞佛法以後,你要會運用,回去要能用,不能用,你聽那麼多佛法幹什麼,幹什麼?不會運用的話,你有什麼用?聽聞佛法,要記住不貪心,不是爲了稱贊來學佛的,不是爲了名聞利養來學佛的,也不是爲了好奇來學佛的,不是爲了貪多來學佛的,我學佛法研究得愈我,人愛會贊歎我或怎麼樣,學而不修行,與不修、不學有什麼兩樣,美國很好,你不啓程永遠在臺灣,對不對?西方極樂世界很好,你不念佛,你記過在娑婆世界,這個是衆生最大的病患,就是貪求佛法,求了很多,可是不用,用不出來,碰到境界都忘記了。第六、及時,這個及時,來得及的及,時間的時,及時,爲了自利利他,所以,請法應時,請法應時就是要得時,請法就是要趕快請求善知識開示,比如說,你到哪間寺廟參觀,別的地方的信徒來這裏參訪,都請師父開示,這是爲了自利利他,請法應時,正確的時候叫做應時,應該的應,應時,意思就是說要請法師一定要說法。第七、不求過,噢!這個很重要,不求法師的過錯,不求善知識的過錯,你求法師的過錯,求善知識的過失,你會誤導你自己,你會錯失你自己學佛的因緣,比如說這個法師有某些缺點,但是,他講的法是正的,你因爲他個人的一點修養,或者是某些行爲上的不得當,而你錯過學佛的機會,那完蛋了!聽聞正法,第一個不觀人的過失,不求過就是不求法師的過錯,不求善知識的過錯,你只要聽他正的一面,有很人講:唉!這個不行爲怎麼不好,他怎麼夠資格就法,我說:那佛爲什麼講依法不依人,佛爲什麼不講不依法依人,這個人不太好,你不要親近的話,如果講的法很正呢?你又不懂,你沒有他又行,他不正,你行爲很正就好,對不對?你自己行爲很正就好,這個不求過失要列爲很重要的問題,你求法師的過失,法師又不是聖人,你求法師的過失,他又不是聖人,你每天生活在絕望當中,他講的法你也不聽,那不是勿失良機嗎?所以說,只要他講的法是正的,不求法師的過失,是聽聞正法的第七個心。第八、依義,善達法義,不泥文字,不拘泥文字,依義就是依照佛講的道理,意思就是文字要活看,文字要活看,活的看,什麼叫做活的看?比如說,七重欄循、七重羅網、七重行樹,怎麼只有七行,不,七表示無窮無盡的圓滿數目,噢!要活用的看,對不對?什麼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怎麼只有四個色,師父!極樂世界怎麼只有四種色,人家買獅王的水彩也有好幾十種色,不是這個意思,四色是基本色,慢慢去調配就是無量色,是這個意思,要活看,意思就是善達法義,世尊所講的法,蘊藏的道理,不拘泥文字,聽聞正法的人,應該具足這個心。第九、了解比喻,你要了解佛的比喻,佛如醫王,法如妙藥,自己比喻作將死的病人,佛就像一個大醫王,法呢?法就像妙藥,妙藥,自己認爲將死之人,將死,你們快死了,佛法就像醫王,我們要趕快吃佛所開出來的妙藥,也就是佛法。第九就是喻,比喻,比喻我們是快死的人,我們沒有佛法,我們就快要死掉了,佛是個醫王,所以,你聽聞正法,你要求智慧,同學們!要求智慧,要先具足這九個心,那麼你內心裏面就擺平了,就擺平了。
再來,成就辯才,我們剛才談到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再來,又談到成就辯才,這個成就辯才很不容易的,這也必需要生生世世的,成就這個辯才還要配上什麼,配上音質,一個音質優美的人,他所講的話,咬字很清晰,而且人家聽到他的音聲,有一點著迷,深深的被吸引住,所以,這個辯才,他一定要配合音聲、音質,你只有辯才,你沒有美妙的音聲,國語不標准,聽起來怪怪的,佛法常常講:諸菩薩就法的智辯,就意思業來講叫做解,就智慧來講叫做口業就是我們所謂的辯才,就我們身、口、意的意業來講,這個叫做解:了解,就智慧來講,口業就是辯才。
第一個辯才,法無礙辯才,就是說名句、文字、文章能夠诠釋一切經典的這些名,名相,句子一句、一句的,或整篇文章,只要這些佛經所擁有的一切教法他都能夠通達,法無礙,法無礙簡單講就是什麼?就是叁藏法師,通達叁藏的法師,這個難啊!第一個辯才就非常難,通達叁藏的法師。
第二個義無礙,義理無礙,就是教法所诠的義理無滯礙,沒有停滯,叁點水再一個帶:滯,義無礙就是知道這些教法所诠的義理沒有任何的障礙,知道經典裏面所解釋的這些義理,他沒有任何障礙:法無礙,第二個就是義無礙,簡單講就是說,義無礙就是說所有的道理統統通達,講話不會礙到,講到東而忘記西,或是不能圓融,不會。
第叁叫做辭無礙,辭,辭彙的辭,我們查辭典的辭,這個辭無礙,噢!這個難,這個辭無礙就是說你對美國人講,你要懂英文,你對客家人講,你要懂得客家話,你對日本人講,你要能夠用日文,對中國人講,要懂得中文,對福建人講,要懂得福建話,這個難,辭無礙比較困難,假如現在自己不行的話,就請人翻譯,請人翻譯,像美國的哈佛大學或者威斯康辛大學、史丹福大學,他們要師父跟他們上課,我跟他們講:我的英文不行,多少我們可以講一點,但是,畢竟佛法這種東西是非常不容易的道理,不容易啊!你沒有人翻譯的話,你沒有辦法表達,平常我們會講一些吃飯、穿衣,或者是一些進退應對的語言,上車、下車、吃飯、穿衣、睡覺,這很簡單,但是問題,你要談到深入的佛法,比如說,很簡單的調伏,你會嗎?寂靜,寂靜你會嗎?你不能講keep silence,what?你叫他保持沈默,沈默跟寂靜意思又不一樣,對不對?不一樣啊!除惑,迷惑你怎麼講, 迷惑你會講嗎?lose way,失去方向,你會翻譯嗎?Can you translate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English?你能把中文translate翻譯成英文,翻譯得很好嗎?很難,像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英語),(日語)是日本話,understand,…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