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八大人觉经▪P26

  ..续本文上一页验丰富的人可以亲近,第七、觉真就是觉悟真实的道理,了实义语,了就是说觉悟到真实的道理,简单讲就明心见性,空性的道理,觉真:觉悟到真实,这种是属于真正的善知识,第八、善说,善良的善,说法的说,就是说法不颠倒,不是靠自己的意思在讲经说法,是按照经典,正知正见的在讲经说法:善说,第九叫做悲深,悲深,慈悲的悲,深,很深的深,悲深就无希求,对你无所希求,他没有要求你给他多少钱,你要怎样供养他,他有什么任何的条件,你来听一次法多少钱,他没有希求,简单讲,我们施舍佛法,是佛陀的本怀,我并没有要求众生给我多少,悲深,第十叫做离退,离退就是知道进退,就是这个人于一时恭敬说者,就是他在说法非常恭敬、非常赞叹释迦牟尼佛,非常的正知正见,而且恭恭敬敬的如法演讲,如法的说法叫做离退,离就离开的离,退就是说退下来的退,这个离退的意思就是知进退的意思,像这样子你要听经闻法、你要求慧,有具足这十个条件,当然,现在人不可能具足这十个条件,随便选一、二个就可以了,全部都具足这十个,那还得了,那不就佛了吗?是告诉你,你要亲近的长老、高僧大德,就是这些。

  再来,你要听闻正法,你必需要有九想观,九种内心里面存在的观想,听闻正法必需具足九种心,一、不骄慢,不骄慢的底下,就是不执着财,不执着色、不执着知见,意思就是说当你听经闻法,你首要做到就是要施舍,不执着自己的财产,买香供佛、买油灯供佛,买录音带送人家,把佛法一直传播出去,不执着自己的财富,你才能所谓的听闻正法,听闻正法要具足不骄慢,不执着色,这个色就是外在,要记隹!外在是缘起性空,这个色不女色的色,是指一切贪欲,再来,不执着知见就是要放弃你以前的幼稚,全盘的接受大智慧的人,大智慧的人的看法,再讲一遍,听闻正法第一个,不执着财、不执着色,不执着自己的知见,意思就是说把你以前幼稚无知的全部要舍掉,全盘的接纳圣者的话,圣者的语言,圣者的思想,简单讲就是你以前的心是装贪、瞠、痴,现在把它倒掉,现在装甘露,装甘露,装甘露法语。二、盖障,盖就是盖子的盖,障就是障碍的障,不盖障就是不为五盖所覆,五盖:财、色、名、食、睡,不要执着财、女色,吃,你不要一天到晚,学佛了还为了吃的东西烦烦恼恼,一天到晚睡觉,睡不醒,为了名,不诃五盖,就天台里面讲的不盖障,就是你是听经闻法的人,应当好好的除掉这些财、色、名、食、睡的东西。第三、具足恭敬心,对上台说法、演讲的法师要作大师想,这是我们千万亿劫以来所最难碰到,这一刻,我现在已经得到了,你掌握现在,作大师想,佛法难得闻,佛法难闻想,作大师想,两种观想,第三个要具足恭敬心,听闻正法的人要具足恭敬心,对说法的人来讲,要观想他是一位大师,伟大的菩萨,对佛法,观想佛法难得闻,佛法难闻,毕恭毕敬,这们你就会入道。第四、不怯懦,一个心再一个去,就是不怯懦,意思就是说听到圣者,听到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听到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割截身体,难行难忍,不怯不懦,难行难忍,我也要做,下地狱还是要救众生,不怯懦,你听闻佛法嘛!是不是?你听闻佛法嘛!意思就是说闻诸圣者难行难忍,不怯不懦,听到圣人过去因地上修行,这种伟大的修行,听到玄奘大师西域取经,八百里流沙,上无飞鸟,下无泉水、绿洲,一样义无反顾的前进,不怯懦,闻法,听闻,要记住!不怯懦心,勇敢。第五、不贪,不贪,听经闻法,第一、不是为了别人赞叹,不为赞叹,第二、不为名闻,不是想要出名才来听经闻法,第三不是好奇才一听经闻法,第四、不是贪多,要能用,你听闻佛法听了那么多,你听了不会用有什么用,考试都考一百,要用时都用不着,有什么用,回去又跟 太太吵架,对不对?是不是?你听闻佛法以后,你要会运用,回去要能用,不能用,你听那么多佛法干什么,干什么?不会运用的话,你有什么用?听闻佛法,要记住不贪心,不是为了称赞来学佛的,不是为了名闻利养来学佛的,也不是为了好奇来学佛的,不是为了贪多来学佛的,我学佛法研究得愈我,人爱会赞叹我或怎么样,学而不修行,与不修、不学有什么两样,美国很好,你不启程永远在台湾,对不对?西方极乐世界很好,你不念佛,你记过在娑婆世界,这个是众生最大的病患,就是贪求佛法,求了很多,可是不用,用不出来,碰到境界都忘记了。第六、及时,这个及时,来得及的及,时间的时,及时,为了自利利他,所以,请法应时,请法应时就是要得时,请法就是要赶快请求善知识开示,比如说,你到哪间寺庙参观,别的地方的信徒来这里参访,都请师父开示,这是为了自利利他,请法应时,正确的时候叫做应时,应该的应,应时,意思就是说要请法师一定要说法。第七、不求过,噢!这个很重要,不求法师的过错,不求善知识的过错,你求法师的过错,求善知识的过失,你会误导你自己,你会错失你自己学佛的因缘,比如说这个法师有某些缺点,但是,他讲的法是正的,你因为他个人的一点修养,或者是某些行为上的不得当,而你错过学佛的机会,那完蛋了!听闻正法,第一个不观人的过失,不求过就是不求法师的过错,不求善知识的过错,你只要听他正的一面,有很人讲:唉!这个不行为怎么不好,他怎么够资格就法,我说:那佛为什么讲依法不依人,佛为什么不讲不依法依人,这个人不太好,你不要亲近的话,如果讲的法很正呢?你又不懂,你没有他又行,他不正,你行为很正就好,对不对?你自己行为很正就好,这个不求过失要列为很重要的问题,你求法师的过失,法师又不是圣人,你求法师的过失,他又不是圣人,你每天生活在绝望当中,他讲的法你也不听,那不是勿失良机吗?所以说,只要他讲的法是正的,不求法师的过失,是听闻正法的第七个心。第八、依义,善达法义,不泥文字,不拘泥文字,依义就是依照佛讲的道理,意思就是文字要活看,文字要活看,活的看,什么叫做活的看?比如说,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怎么只有七行,不,七表示无穷无尽的圆满数目,噢!要活用的看,对不对?什么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怎么只有四个色,师父!极乐世界怎么只有四种色,人家买狮王的水彩也有好几十种色,不是这个意思,四色是基本色,慢慢去调配就是无量色,是这个意思,要活看,意思就是善达法义,世尊所讲的法,蕴藏的道理,不拘泥文字,听闻正法的人,应该具足这个心。第九、了解比喻,你要了解佛的比喻,佛如医王,法如妙药,自己比喻作将死的病人,佛就像一个大医王,法呢?法就像妙药,妙药,自己认为将死之人,将死,你们快死了,佛法就像医王,我们要赶快吃佛所开出来的妙药,也就是佛法。第九就是喻,比喻,比喻我们是快死的人,我们没有佛法,我们就快要死掉了,佛是个医王,所以,你听闻正法,你要求智慧,同学们!要求智慧,要先具足这九个心,那么你内心里面就摆平了,就摆平了。

  再来,成就辩才,我们刚才谈到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再来,又谈到成就辩才,这个成就辩才很不容易的,这也必需要生生世世的,成就这个辩才还要配上什么,配上音质,一个音质优美的人,他所讲的话,咬字很清晰,而且人家听到他的音声,有一点着迷,深深的被吸引住,所以,这个辩才,他一定要配合音声、音质,你只有辩才,你没有美妙的音声,国语不标准,听起来怪怪的,佛法常常讲:诸菩萨就法的智辩,就意思业来讲叫做解,就智慧来讲叫做口业就是我们所谓的辩才,就我们身、口、意的意业来讲,这个叫做解:了解,就智慧来讲,口业就是辩才。

  第一个辩才,法无碍辩才,就是说名句、文字、文章能够诠释一切经典的这些名,名相,句子一句、一句的,或整篇文章,只要这些佛经所拥有的一切教法他都能够通达,法无碍,法无碍简单讲就是什么?就是三藏法师,通达三藏的法师,这个难啊!第一个辩才就非常难,通达三藏的法师。

  第二个义无碍,义理无碍,就是教法所诠的义理无滞碍,没有停滞,三点水再一个带:滞,义无碍就是知道这些教法所诠的义理没有任何的障碍,知道经典里面所解释的这些义理,他没有任何障碍:法无碍,第二个就是义无碍,简单讲就是说,义无碍就是说所有的道理统统通达,讲话不会碍到,讲到东而忘记西,或是不能圆融,不会。

  第三叫做辞无碍,辞,辞汇的辞,我们查辞典的辞,这个辞无碍,噢!这个难,这个辞无碍就是说你对美国人讲,你要懂英文,你对客家人讲,你要懂得客家话,你对日本人讲,你要能够用日文,对中国人讲,要懂得中文,对福建人讲,要懂得福建话,这个难,辞无碍比较困难,假如现在自己不行的话,就请人翻译,请人翻译,像美国的哈佛大学或者威斯康辛大学、史丹福大学,他们要师父跟他们上课,我跟他们讲:我的英文不行,多少我们可以讲一点,但是,毕竟佛法这种东西是非常不容易的道理,不容易啊!你没有人翻译的话,你没有办法表达,平常我们会讲一些吃饭、穿衣,或者是一些进退应对的语言,上车、下车、吃饭、穿衣、睡觉,这很简单,但是问题,你要谈到深入的佛法,比如说,很简单的调伏,你会吗?寂静,寂静你会吗?你不能讲keep silence,what?你叫他保持沉默,沉默跟寂静意思又不一样,对不对?不一样啊!除惑,迷惑你怎么讲, 迷惑你会讲吗?lose way,失去方向,你会翻译吗?Can you translate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English?你能把中文translate翻译成英文,翻译得很好吗?很难,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英语),(日语)是日本话,understand,…

《佛说八大人觉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