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日語),聽不懂,這個辭無礙很難,辭無礙很難,語言經過翻譯,就會變化了,就會變化了,有時候英文講得不正,路(road)就會講成蟾蜍(toad),蟾蜍,同音的英文跟…,念起來就不太一樣,所以,這個辭無礙,要學習很多的語言,不容易,所以,我沒有辦法,我也沒有這個能力,我們就請一個翻譯的,請一個翻譯的,翻譯的可以,但是,翻譯得可以的也很難,比如說我到哈佛大學上課,他們要求我們講《六祖壇經》,對不對?我就告訴他,實相:無相無不相,翻譯的就:實相,實實在在的外表,完蛋了!這下零分,實相你怎麼翻譯呢?我問你,非常難,對不對?無相,美國人沒有空的道理,他怎麼知道無相?翻譯到一半的時候,緣起:緣生緣滅,所以,這不容易,因此,就是…,上課對外國人講,這是一大障礙,一大障礙,除非我到美國去住二十年,知道他的文化背景,知道他的用辭字句是用在哪一個地方剛好恰到好處,這沒有話講,上課沒有問題,你如果不到美國去住十年、二十年,你根本不曉得他們的背景是什麼,而且用的辭句是什麼,用錯了還被人家笑,人家笑什麼,你以爲你講得很好,人家一直笑你,結果,你的英文講錯了,你還自己…,人家看你…,聽了,你看!是鬧笑話,不是講得幽默。
再來,就是樂說無礙,樂說無礙很簡單,就是說前面的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叁種智慧,爲衆生樂說自在,樂說就是勇猛精進的說法,勇猛精進的說法,他不受到影響,不受到影響,這個辯才,固然是很會講話,不過,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孔老夫子講: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就是專門講謊話的人,騙人的話,令色就是阿谀、拍馬奉承的人,鮮矣仁,那種人沒有什麼仁慈,很少有什麼仁, 慈心,專門騙人,做表面的,對不對?其人不言,言則必中,要言不煩,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其人不言,言則必中,那個人不講話而已,言則必中,就是中間的中,講話一定很中肯,很重要的、很中肯的,要言不煩,要言就是講話簡單扼要,不要煩惱,不是像那個信徒,來問師父的,師父!您有沒有時間,我說:什麼問題?您若有時間,我從小講給你聽,講到長大,我從小講給你聽,講到長大,你想想看!大家若來,都從小講給我聽,我不就昏倒,我都問:第一點,你有什麼問題,第二點,你有什麼問題,講,直接講,不要講那麼多,不要那麼煩,對不對?簡單扼要,你有什麼問題,講嘛!所以,世界上,我怕好幾種人,第一種最怕的有幾種…,第一怕的那種人,就是女人那張嘴巴,來,碰到師父講個不停,拼命一直問,也不曉得在問什麼,問了一大半的時候,然後,她一直講,啊!師父!不好意思打擾您!然後,一直打擾、一直耽誤我,她講了二十分鍾,一定會講這句話,師父!不好意思打擾您!不要這樣子,以後,你們來問師父,把那個一、二、叁念清楚,師父!第一條我要問什麼,第二條我要問什麼,二條就下課了,二分鍾,要言不煩,那種人我很欣賞第一個,師父!我今天來問您!金光明沙怎麼問?我說:金光明沙問樓下的小姐就懂,第二點,師父!您要不要講《楞嚴經》,要講,已經講過了,以後有因緣再講經,就問兩個問題,就走了,他才不要,唉!《楞嚴經》很好,自己看也看不懂,我以前是怎麼翻…,講了一大堆有什麼用,對不對?沒有用,所以,以後來問師父,簡單扼要一、二、叁,就叫你出去,你想想看!你一個人來,五分鍾就好,你想,我的生命有那麼長嗎?對不對?你一個人來占用師父五分鍾就好,我的生命有那麼長嗎?要言不煩,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有時候話不要講太多,男女朋友話講太多,到最後都會吵架反正兩個人很有默契就好,你看我,炯炯有神,我看你,炯炯有光,那就好了,也不要講什麼,講很多,反而不好,男女朋友本來是很好的,兩個人手牽手去公園走一走,繞一圈,兩個人分手還罵,爲什麼?話太多了,所以,我告訴你,女衆你怎麼談戀愛,我教你一個絕招,你出去要靜默,你只要微笑,不是叁八的笑,微笑就好,爲什麼?表示他講的話你都同意,就不會吵架,男人最欣賞餓就是女人靜默,不是啞巴,你都不要講話,男人最討厭的就是那個女人一直拼命的講話,他都沒有講話的機會,但是,有時候你要回答一些,你全部不回答也不不行,全部不回答也不行,恰到好處,恰到好處的講到重心點,偶爾再看一看、笑一笑,抛一下媚眼,哇!回去他就回味無窮,第一天出去都是她在講話,明天就打電話,慧律法師!電話,噢!No、No,第一天你若見到我,就對我講不停,我第二天就不敢跟你見面,我告訴你:每一個男人,都非常不欣賞那種叽叽呱呱的女人,真的,你這句話幫我留住,哪個男的,你們男人,你們會欣賞叽叽呱呱的女人嗎?那是倒黴的人娶到,不知道,男孩子,每一個人都是欣賞那種很溫文儒雅,而且很中國古典美的女人,哪會欣賞那個,對不對?母老虎,講起話來還手叉腰,全是你的理由,底下,子路:人告之禹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這是孟子公孫醜篇裏面講的,子路,子路這個人,人告之禹有過則喜,人家告訴他的缺點,他很歡喜,這個在臺灣來講,好像很少看過,師父!我有過錯的話,麻煩你指導一下,你真的指導他,你慘了!你慘了!你中計了!我若要講,真的這樣嗎?我講出來,你要守得住,講你,你就受不了,人告之禹有過則喜,禹,大禹治水的禹,禹聞善言則拜,聽到人家勸告他則拜,向他頂禮,這不簡單,還有一點,聞法尚且不易,何況說法,就是我們這張嘴巴,禍從口出,聞法,你聽聞佛法,聽到正知正見的佛法很不容易,何況說法,你要說法,你講得不得體,你是傷害到佛教,你講的道理不正,你偏導、誤導衆生,你背的因果又重,這叫禍從口出,所以,十善中口業占了四個,所以,我們人的一生一世,要做叁種事情,第一、要做好事,第二、說好話,第叁、存好心,人的一生一世一定要做到這叁件事,第一、要做好事,第二、要說好話,講慈悲的語言,第叁、要存好心。
簡單講,稱贊如來是一切說法中最爲第一,你好好的贊歎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偉大,人家就會對佛很有信心,比如說,你碰到朋友、親戚,就贊歎佛的偉大,因爲,大家都拿香,他不曉得佛的偉大,偉大到什麼程度,他不知道,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現在講到悉以大樂,你有口才、有辯才,你就能夠令衆生快樂,悉以大樂,這個樂的反面,有叁個角度,就是苦,要不然就是衆生的哭,痛哭流涕,第叁個就是悲,悲哀的悲,樂的反面就是苦、哭、悲,對不對?世間是苦的,不樂,苦就不樂,世間的人哭泣,爲什麼?他不快樂就會哭泣,有的人是過分的樂,也會哭,但是,這裏指的哭,是指不樂的哭,第叁叫做悲,悲哀,悲哀自己的遭遇,悲,悲哀,叁業清淨:孟子的樂。現在講幾個快樂法門,孟子的樂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這個怍就是一個心,然後再工作的作,不是工作的作,是一個人部再一個乍:怍,俯不怍于地,俯不怍于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佛經講的樂就是常、樂、我、淨、涅槃式的。淨土法門的樂呢?淨土法門的樂是什麼即生成辦,你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去,一生一世就會成辦,念佛的快樂:心安住在念佛法門裏面就禅悅爲樂,內心裏面充滿了歡喜,極樂世界的樂,無有衆苦,但受諸樂,聽聞鳥、樹說法都是很快樂。佛陀的樂,釋迦牟尼佛最快樂,菩提覺法樂,涅槃寂靜樂,菩提覺法,當你…,菩提就是我們的本性,當你悟到本性,你就覺到法,那就無所執著、放得下:樂,菩提覺法樂。我今生今世要是沒有聽到佛法,我也完蛋了!完蛋了!我會拼命的做大企業,拼命的做大企業,我有這個命,拼命的做,是不是?一直拼命的賺錢,賺錢的話,就會討老婆,討幾個,現在師父也不曉得,對不對?你做大企業,你身上有錢,你有錢的話,老婆就多了,後面不曉得,play的有多少人,對不對?不曉得,衆生就是這樣子,哪一個做大企業的,不是有很多的老婆,今天,因爲我們了解這個世間,施法還是比較快樂,這世間沒有所謂真實的樂,學佛可以讓我找到真實的生命,涅槃寂靜樂,所謂的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心境,到最後究竟的解脫,我們的目標就朝這個地方,衆生沒有目標,衆生希望能夠開一部轎車,希望能夠吃好一點,大魚大肉的吃,喝更多的酒,玩更多的女人,佛法就不是這樣,佛法求得更多的智慧,斷一切的煩惱,度無量的衆生,成無上的佛道,是不是?
學無量的法門,就是以這個爲樂。所以,你們把筆拿起來,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教化一切,悉以大樂,廣學多聞這句話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無量誓願學;增長智慧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無盡誓願斷;教化一切就是衆生無邊誓願度,教化一切嘛!悉以大樂,最快樂就是成佛道,當然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再講一遍,廣學多聞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增長智慧,你有智慧你就沒有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教化一切,衆生無邊誓願度;悉以大樂,成佛最快樂,佛道無上誓願成。
好!諸位看25頁,看25頁,25頁的最後面,[對治叁障]從[多聞]開始,你多聞,你就能夠[破惑],[思]跟[修],這個也是[慧],破惑你就有智慧,聽聞佛法,聞、思、修就叁慧,[終結]從多聞[開始],最後一定會有智慧,就[離苦得樂]。翻過來,[廣學]的話,就能夠得到[思修]還有[轉業],轉這個業,好,再來,[始終互重,修聞],26頁,修聞跟[修慧],[聞求于外],就是求善知識開示,[不修慧],把筆拿起來,上面加一個字,若不修慧,若不修慧,加一個若字,若不修慧[把火自燒],你只有聽聞佛法,而你不會歸到你的自心,把火自燒就是拿火燒自己一樣的,拿火燒自己一樣的,修慧,[慧長于內],這個智慧是潛藏在裏面,若[不修聞…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