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P2

  ..續本文上一頁,他們不知道【詞情懇切】要求天尊這一次不論怎樣要大顯神通,保佑這些經典不要被燒掉,燒掉就輸得很難看了。【以旃檀柴等燒經冀經無損】希望這個經典沒有損壞,冀就是希望,經就是經典,希望這個經典不要被燒壞掉,【並爲灰燼】但是,可是全部都化爲灰燼。灰燼就是物體燃燒剩下來的余灰,粉屑,都燒光光,所有的靈寶諸經燒的一本也不剩,【先時】就是以前,【先時升天,入火,履水】履水就是站在水面上,【隱形等術,皆不複驗】都沒有作用,飛不起來也不能在水中行走,也不能入火都沒有辦法,道士沒有比較行,【而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佛是叁界的至尊,他(道士)怎麼贏得了他,一個阿羅漢也贏得了天尊,不要說佛陀就說佛陀的徒弟隨便一個證四果的阿羅漢,就是聖人了就贏天尊甚多了,世尊那裏隨便派一個不然證初果的也贏他,不必用到佛陀,到用時都沒有辦法使不出來,佛的舍利就表佛的法身,佛的法身他就神通自在,而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這個好比演電影真好,【旋環如蓋】繞起來就像蓋一樣,【遍覆大衆】全部都把它蓋起來,【映蔽日輪】映蔽日輪就是,映蔽這個映注意,這個映蔽不是遮蔽的意思,意思就是光明燦爛耀眼,整個遮住了日光只有佛光,日光看不到,就是說那種光比日光還要亮,那叫做映蔽日輪,就是那些舍利子這些經典所放出來的光遮住了日光,你看它的光有多明亮,不是這樣子而已。我們來看這些印度的高僧有多厲害,【摩騰以神足通】那時候用神足通,迦葉摩騰用神足通飛上天空【于虛空中飛行坐臥】在天空中也可以坐也可以臥,【神化自在】神化自在表示有修有證無漏的神通,【天雨寶華,及奏衆樂,時衆鹹喜,得未曾有】【此即佛法入震旦之始也】【按迦葉摩騰及竺法蘭皆中印度人】【二名俱不見有翻】不過我們記起來,迦葉摩騰跟竺法蘭二位法師中印度人,第一個來到我們中國,所以我們就是很感恩,很感恩這個開山的祖師,【所雲譯者謂以華言易彼梵語】易就是改變過來,翻譯爲中文,把梵語翻譯成中文,用華語把它改變爲印度文也對,印度文改變成中文也一樣,就是一定要改變,【令此方之人得解義也】能夠了解這個道理,【世尊成道已,作是思維】作是思維,下面這八個字你要劃雙紅線,【離欲寂靜,是爲最勝】尤其是出家衆,你今天煩惱會這麼多,你欲望這麼多,怎麼會沒有煩惱,你攀緣心這麼多,貪心這麼重,這八個字你要牢牢記住,這八個字就是一切的座右銘,離欲寂靜,是爲最勝,今天你少攀緣就會少煩惱,今天你沒有欲望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像以前我常常想當電影明星就有困擾,困擾,想當電影明星,那時候剛考上大學就想說大學不要念了,考上這一間大學讀不讀都無所謂,就去應試,那時候九百多人錄取六十個,要先去錄影,我就去參加錄影,他說:你笑給我看看,突然叫我笑給他看,笑給他看,後來又叫我哭給他看,真是這要怎麼辦,一下子笑一下子哭就這樣子,後來也有被錄取,真的有被錄取,六十個,有通知單來被錄取了,九百多個也是被錄取,他說你的五官很英俊,可是這種身材不可能當主角,跟你交代了這麼一句,人沒有聽到佛法,他就動腦筋想要當電影明星,做主持人,歌星,影星。我們人大部分難免都是這樣子的,離欲寂靜,不懂佛法,現在你拜托我當總統,拜托我當明星,沒有作用,不會比一顆清淨的心更快活了,現在就已經非常的快活得無法言喻都無所求了,就OK。學佛不是愈多愈好,學佛是愈少愈好,什麼放的下就少一件煩惱,那一樣放的下就少那一樣的煩惱,這一樣放的下就少這一樣的煩惱,不相信你試試看,你那一樣放的下那一樣自在,爲什麼?五蘊本空,四大無我,你要得什麼?你什麼也沒有,離欲寂靜,是最爲勝,世間人是愈多愈好,修行人是愈少愈好什麼都放下,什麼也沒有,叁衣一缽就這樣子,是最爲勝【住大禅定】住在大禅定裏面,【降諸魔道】我們欲望如果很重,怎麼會有禅定對不對】降諸魔道【于鹿野苑中,轉四谛*輪】苦集滅道,度喬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你看世尊多厲害,在鹿野苑中說法,叁轉四谛*輪,上根,中根,下根,度得每一個人都證阿羅漢果的,世尊實在有夠厲害,今天講一句吹牛的話我今天如果有這個福報,因爲業障深重出生在末法時期,今天如果我能在佛陀面前被他點一下不知道要證幾果,今天如果我出生在六祖的座下,搞不好成爲七祖也說不定,點一下OK,就不用搞了老半天,叁藏十二部經典搞得如此,沒有人指點不曉得,單單要悟這個本性就搞了十幾年,單單要了解這個本性的東西,後來閱讀【【六祖壇經】】才發現以前所看的一句話,【曹溪一句亡】真的如此,【曹溪一句亡】你們記得這一句話嗎?碰到曹溪就是六祖的一句就解決了,真的如此,以前研讀了多少經典,到後來叁十幾歲的時候,看到了【【六祖壇經】】這才是真正的根本,這才是真正的根本,以前都是執相,不了解無念無相,不了解,一頭霧水,所以我們有根器,還要碰到好的善因緣,你看他們碰到了佛陀,一下子就證道果了,【複有比丘所說諸疑】種種的懷疑,【求佛進止】,進止就是裁決,定奪的意思,處分的意思,換句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抉擇,求佛來跟我們定奪,來跟我們處分,來跟我們抉擇,來跟我們決斷或者是稱簡擇也可以,進止就是定奪,我所有的懷疑請佛陀來跟我們定奪,【世尊教勑,一一開悟】一講大家都開悟,【合掌敬諾】諾就是順從,依教奉行的意思,合掌敬諾尊敬依順佛陀,諾就是答應,答應就是順從就是奉行的意思,合掌而且恭敬佛陀依教奉行,【而順尊勑】而順從佛陀的教化,【諸經通序】一切經典通序【皆有六種證信】【一法體,二能聞,叁機感】機感就是根性,能聞就是能聞的衆生,【四教主】就是釋迦牟尼佛,【五處所】在何處講經,【六同聞】哪一些聽衆,【所謂: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等】【今文次第,與通途稍異】跟一般的經典稍微有一點點差別叫做通途稍異,以前的通途經典,就是有六種成就,六種成就稍微有一點差別,【蓋繇佛法初來且順此方文字之體貴在簡略】【然細繹之】這個繹就是開端,開端,但是你細細的來跟他加以研究,這個繹就是研究,你好好的然細詳細的來研究它,徹底的來尋求,窮就,它裏面的六種成就也統統具足,然細繹之這個念yi,然細繹之但是如果我們詳細的來給它研究,研究推敲,怎麼樣?【六義俱備】佛的六種證信都是俱備的,六義俱備,【世尊】二字,即標教主【成道已】叁字,即標機感,【鹿野苑中】,即標處所,【憍陳如等】及【複有比丘】即標能聞及余同聞,這個就是衆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一模一樣的,【*輪】【教敕】即標法體,法的體性是要運用的,標這個法的體性,那麼就是*輪,教敕等等這個都是標法體的,【就此一文,仍分四節:初世尊成道已一句】【乃總敘】敘就是描寫,【一化之繇】一代度化衆生的開始之繇,乃是總敘一化,世尊一生一世的度化就是一化,就是一生一世的度化之繇:的開始,緣起【次從"作是思維"至"降諸魔道"四十頁,【乃追敘成道之法】成道之法,追加敘述成道之法,【叁從"于鹿野苑"至"證道果"叁句"】【乃別敘*輪之始】轉*輪的開始,【四從"複有比丘"至順尊敕乃正敘此經發起也】初文【世尊】者即我釋迦牟尼如來,乃天中之天,聖中之聖于一切器世間,那麼器世間就是我們所講的叁千大千世界,爲什麼講器呢?譬如說碗是盛飯,盛粥,盛菜,盤子就是盛菜的,碗公就是盛菜湯的,器具就是專門裝東西的,爲什麼稱爲器世間呢?因爲我們站在地上就像容器,容著我們人站著一樣,所以這是指叁千大千世界,器就是容受依用的意思,容受衆生而爲衆生所依用的山河大地叫做器世間,【一切衆生世間】衆生世間是五蘊和合的,衆共利生間隔不同,所以釋迦如來所化其衆就是一切衆生世間,【一切正覺世間】這是指以無漏的智慧的正覺的智者,也就是正報當中的佛,或者是指此等的智慧所依存的境界,表示說他對一切境界都以智慧在做事情,正覺世間,我們都是用妄想在做事情,所以同樣的活在這個世間,有的是活在正覺的世間,有的是活在衆生的世間,我們現在無明重,同樣的活在這個世間,但是我們是衆生的世間,但是佛陀是正覺世間,簡單講,佛陀他是用智慧在做事情,用智慧在做事情,佛陀認爲執著是不快樂的事情,但是我們認爲執著是快樂,佛陀認爲放下叫做快樂,但是我們認爲執著擁有更多愈快樂,其實到最後什麼也沒有,所以佛陀一下手起點就是終點,四大皆空,五陰無我,空就是涅槃,一下手就觀空就達到涅槃,這樣就沒戲唱了就休息了,獨稱尊也。【成道】者若論世尊,實成佛道以來,已經不可說微塵劫如法華經壽量品中所明,世尊的生命是怎麼樣的?很長,很長,今爲此土有緣衆生,故于過去人壽二萬時,【迦葉佛會】迦葉佛會就是迦葉佛降生弘法的那個會,【示居補處位中】示現補處位中,【上生兜率內院,以淨天眼觀可化機,直至人壽百歲時】【方熟機緣迺示降神于中印度迦維衛國,父名淨飯,母名摩耶,處胎十月,從左脇生,一手指天】,左脇就是我們人體的兩側,從腋下到肋骨的盡處這個叫做脇,從左脇生産,【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目顧四方,周行七步】【自言:天上天下,唯吾獨尊】意思就是說天上跟天下惟我們的本性,吾就是我們的本性,唯獨我們的本性是最尊最貴的,沒有受時間,空間的束縛沒有受到一切的影響,我們就是有一個自在的覺性在,這個就是本性,所以我們如果不自在,其實我們就了解我們是凡夫,我們如果遇到境界沒有放下表示很清楚我們生死沒有把握,生死沒有把握,我們的生死如果有把握,很簡單在一切境界,問你自己放的下嗎?【次複示爲童子,遍學衆藝,無不超倫】世尊示現童子的時候,遍學衆藝,無不超倫…

《佛說四十二章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八大人覺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