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们不知道【词情恳切】要求天尊这一次不论怎样要大显神通,保佑这些经典不要被烧掉,烧掉就输得很难看了。【以旃檀柴等烧经冀经无损】希望这个经典没有损坏,冀就是希望,经就是经典,希望这个经典不要被烧坏掉,【并为灰烬】但是,可是全部都化为灰烬。灰烬就是物体燃烧剩下来的余灰,粉屑,都烧光光,所有的灵宝诸经烧的一本也不剩,【先时】就是以前,【先时升天,入火,履水】履水就是站在水面上,【隐形等术,皆不复验】都没有作用,飞不起来也不能在水中行走,也不能入火都没有办法,道士没有比较行,【而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佛是三界的至尊,他(道士)怎么赢得了他,一个阿罗汉也赢得了天尊,不要说佛陀就说佛陀的徒弟随便一个证四果的阿罗汉,就是圣人了就赢天尊甚多了,世尊那里随便派一个不然证初果的也赢他,不必用到佛陀,到用时都没有办法使不出来,佛的舍利就表佛的法身,佛的法身他就神通自在,而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这个好比演电影真好,【旋环如盖】绕起来就像盖一样,【遍覆大众】全部都把它盖起来,【映蔽日轮】映蔽日轮就是,映蔽这个映注意,这个映蔽不是遮蔽的意思,意思就是光明灿烂耀眼,整个遮住了日光只有佛光,日光看不到,就是说那种光比日光还要亮,那叫做映蔽日轮,就是那些舍利子这些经典所放出来的光遮住了日光,你看它的光有多明亮,不是这样子而已。我们来看这些印度的高僧有多厉害,【摩騰以神足通】那时候用神足通,迦叶摩騰用神足通飞上天空【于虚空中飞行坐卧】在天空中也可以坐也可以卧,【神化自在】神化自在表示有修有证无漏的神通,【天雨宝华,及奏众乐,时众咸喜,得未曾有】【此即佛法入震旦之始也】【按迦叶摩騰及竺法兰皆中印度人】【二名俱不见有翻】不过我们记起来,迦叶摩騰跟竺法兰二位法师中印度人,第一个来到我们中国,所以我们就是很感恩,很感恩这个开山的祖师,【所云译者谓以华言易彼梵语】易就是改变过来,翻译为中文,把梵语翻译成中文,用华语把它改变为印度文也对,印度文改变成中文也一样,就是一定要改变,【令此方之人得解义也】能够了解这个道理,【世尊成道已,作是思维】作是思维,下面这八个字你要划双红线,【离欲寂静,是为最胜】尤其是出家众,你今天烦恼会这么多,你欲望这么多,怎么会没有烦恼,你攀缘心这么多,贪心这么重,这八个字你要牢牢记住,这八个字就是一切的座右铭,离欲寂静,是为最胜,今天你少攀缘就会少烦恼,今天你没有欲望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像以前我常常想当电影明星就有困扰,困扰,想当电影明星,那时候刚考上大学就想说大学不要念了,考上这一间大学读不读都无所谓,就去应试,那时候九百多人录取六十个,要先去录影,我就去参加录影,他说:你笑给我看看,突然叫我笑给他看,笑给他看,后来又叫我哭给他看,真是这要怎么办,一下子笑一下子哭就这样子,后来也有被录取,真的有被录取,六十个,有通知单来被录取了,九百多个也是被录取,他说你的五官很英俊,可是这种身材不可能当主角,跟你交代了这么一句,人没有听到佛法,他就动脑筋想要当电影明星,做主持人,歌星,影星。我们人大部分难免都是这样子的,离欲寂静,不懂佛法,现在你拜托我当总统,拜托我当明星,没有作用,不会比一颗清净的心更快活了,现在就已经非常的快活得无法言喻都无所求了,就OK。学佛不是愈多愈好,学佛是愈少愈好,什么放的下就少一件烦恼,那一样放的下就少那一样的烦恼,这一样放的下就少这一样的烦恼,不相信你试试看,你那一样放的下那一样自在,为什么?五蕴本空,四大无我,你要得什么?你什么也没有,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世间人是愈多愈好,修行人是愈少愈好什么都放下,什么也没有,三衣一缽就这样子,是最为胜【住大禅定】住在大禅定里面,【降诸魔道】我们欲望如果很重,怎么会有禅定对不对】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轮】苦集灭道,度乔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你看世尊多厉害,在鹿野苑中说法,三转四谛*轮,上根,中根,下根,度得每一个人都证阿罗汉果的,世尊实在有够厉害,今天讲一句吹牛的话我今天如果有这个福报,因为业障深重出生在末法时期,今天如果我能在佛陀面前被他点一下不知道要证几果,今天如果我出生在六祖的座下,搞不好成为七祖也说不定,点一下OK,就不用搞了老半天,三藏十二部经典搞得如此,没有人指点不晓得,单单要悟这个本性就搞了十几年,单单要了解这个本性的东西,后来阅读【【六祖坛经】】才发现以前所看的一句话,【曹溪一句亡】真的如此,【曹溪一句亡】你们记得这一句话吗?碰到曹溪就是六祖的一句就解决了,真的如此,以前研读了多少经典,到后来三十几岁的时候,看到了【【六祖坛经】】这才是真正的根本,这才是真正的根本,以前都是执相,不了解无念无相,不了解,一头雾水,所以我们有根器,还要碰到好的善因缘,你看他们碰到了佛陀,一下子就证道果了,【复有比丘所说诸疑】种种的怀疑,【求佛进止】,进止就是裁决,定夺的意思,处分的意思,换句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抉择,求佛来跟我们定夺,来跟我们处分,来跟我们抉择,来跟我们决断或者是称简择也可以,进止就是定夺,我所有的怀疑请佛陀来跟我们定夺,【世尊教勑,一一开悟】一讲大家都开悟,【合掌敬诺】诺就是顺从,依教奉行的意思,合掌敬诺尊敬依顺佛陀,诺就是答应,答应就是顺从就是奉行的意思,合掌而且恭敬佛陀依教奉行,【而顺尊勑】而顺从佛陀的教化,【诸经通序】一切经典通序【皆有六种证信】【一法体,二能闻,三机感】机感就是根性,能闻就是能闻的众生,【四教主】就是释迦牟尼佛,【五处所】在何处讲经,【六同闻】哪一些听众,【所谓: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今文次第,与通途稍异】跟一般的经典稍微有一点点差别叫做通途稍异,以前的通途经典,就是有六种成就,六种成就稍微有一点差别,【盖繇佛法初来且顺此方文字之体贵在简略】【然细繹之】这个繹就是开端,开端,但是你细细的来跟他加以研究,这个繹就是研究,你好好的然细详细的来研究它,彻底的来寻求,穷就,它里面的六种成就也统统具足,然细繹之这个念yi,然细繹之但是如果我们详细的来给它研究,研究推敲,怎么样?【六义俱备】佛的六种证信都是俱备的,六义俱备,【世尊】二字,即标教主【成道已】三字,即标机感,【鹿野苑中】,即标处所,【憍陈如等】及【复有比丘】即标能闻及余同闻,这个就是众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一模一样的,【*轮】【教敕】即标法体,法的体性是要运用的,标这个法的体性,那么就是*轮,教敕等等这个都是标法体的,【就此一文,仍分四节:初世尊成道已一句】【乃总叙】叙就是描写,【一化之繇】一代度化众生的开始之繇,乃是总叙一化,世尊一生一世的度化就是一化,就是一生一世的度化之繇:的开始,缘起【次从"作是思维"至"降诸魔道"四十页,【乃追叙成道之法】成道之法,追加叙述成道之法,【三从"于鹿野苑"至"证道果"三句"】【乃别叙*轮之始】转*轮的开始,【四从"复有比丘"至顺尊敕乃正叙此经发起也】初文【世尊】者即我释迦牟尼如来,乃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于一切器世间,那么器世间就是我们所讲的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讲器呢?譬如说碗是盛饭,盛粥,盛菜,盘子就是盛菜的,碗公就是盛菜汤的,器具就是专门装东西的,为什么称为器世间呢?因为我们站在地上就像容器,容著我们人站着一样,所以这是指三千大千世界,器就是容受依用的意思,容受众生而为众生所依用的山河大地叫做器世间,【一切众生世间】众生世间是五蕴和合的,众共利生间隔不同,所以释迦如来所化其众就是一切众生世间,【一切正觉世间】这是指以无漏的智慧的正觉的智者,也就是正报当中的佛,或者是指此等的智慧所依存的境界,表示说他对一切境界都以智慧在做事情,正觉世间,我们都是用妄想在做事情,所以同样的活在这个世间,有的是活在正觉的世间,有的是活在众生的世间,我们现在无明重,同样的活在这个世间,但是我们是众生的世间,但是佛陀是正觉世间,简单讲,佛陀他是用智慧在做事情,用智慧在做事情,佛陀认为执着是不快乐的事情,但是我们认为执着是快乐,佛陀认为放下叫做快乐,但是我们认为执着拥有更多愈快乐,其实到最后什么也没有,所以佛陀一下手起点就是终点,四大皆空,五阴无我,空就是涅槃,一下手就观空就达到涅槃,这样就没戏唱了就休息了,独称尊也。【成道】者若论世尊,实成佛道以来,已经不可说微尘劫如法华经寿量品中所明,世尊的生命是怎么样的?很长,很长,今为此土有缘众生,故于过去人寿二万时,【迦叶佛会】迦叶佛会就是迦叶佛降生弘法的那个会,【示居补处位中】示现补处位中,【上生兜率内院,以净天眼观可化机,直至人寿百岁时】【方熟机缘迺示降神于中印度迦维卫国,父名净饭,母名摩耶,处胎十月,从左脇生,一手指天】,左脇就是我们人体的两侧,从腋下到肋骨的尽处这个叫做脇,从左脇生产,【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目顾四方,周行七步】【自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意思就是说天上跟天下惟我们的本性,吾就是我们的本性,唯独我们的本性是最尊最贵的,没有受时间,空间的束缚没有受到一切的影响,我们就是有一个自在的觉性在,这个就是本性,所以我们如果不自在,其实我们就了解我们是凡夫,我们如果遇到境界没有放下表示很清楚我们生死没有把握,生死没有把握,我们的生死如果有把握,很简单在一切境界,问你自己放的下吗?【次复示为童子,遍学众艺,无不超伦】世尊示现童子的时候,遍学众艺,无不超伦…
《佛说四十二章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