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至年二十九岁,游城四门,(見者---此为一个字)老病死及沙门相,决志出家】【子夜】就是半夜,子夜,我们说子丑寅卯辰已午未,子夜就是十一点到一点偷跑去出家,所以说出家用偷跑的,有什么犯不犯戒,佛陀也是用偷跑的,我们的模范生就是佛陀,要等父母答应要等到何时,所以说如果有人真的要来出家,师父我要不要征求父母的同意,我说:不用,看你自己,他说:怎么讲?佛陀也是用偷跑的,真的,真的,佛陀用偷跑的,要每一位都答应,那就不用出家了,不可能的,坚持到底,也都是自己的问题而已,是不是?师父,我是独子,我说:佛陀是国王,佛陀是太子你要跟人家比什么,你财产有他的多吗?真的,讲到最后他没有出家,不行,这是事实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后要当皇帝大家都出家了,独子,独子算什么对不对?那没有什么。【子夜踰城】他就跳过那个城,穿墙而过,【金刀剃发,尽弃珍饰,披树神所献麻衣,游学诸国】【先从阿蓝迦蓝】佛一定要这样示现的,佛没有这样示现先学外道,不知道外道不究竟的,佛他要成佛道,一定要示现去参外道,要参外道为什么?这样才能知道外道不究竟,参外道以后他在王舍城住二十几年讲般若的思想,全度外道,世尊在王舍城住很久的时间,二十几年,都讲【大般若经】全度外道,佛陀最伟大就是全度外道,【先从阿蓝迦蓝习无所有处定】无所有处就是我们无想天里面无所有处,亦【不久得证】没有多久他就达到那种境界了,【知非究竟】这不是究竟的,【舍之而去】再【次从鬰头蓝子学习非想非非想处定】最高,最高,这就是四空天里面最高的一个天非想非非想处,叫做非想非非想处,没有多久也得到了,三界内的道统统学会了,三界内外道最强的,佛陀没有多久就得到了,所有的道统统学会了,不知再学什么只好靠自己了,【亦不久得证,知非究竟,舍之而去见诸外道,竟修苦行,希冀得道】希望能够得道,修苦行吃苦拼命吃苦,吃那种苦我们受不了,有的人瘦骨如柴,有的人像金鸡独立站一只脚,有的人头发长的时候绑在树头,绑在树头,有的人整天浸在水中,有的人整天踩火炭,整只脚烧得红咚咚的,有的人躺在针上,瑜伽术的行者都是这个样子,修这种苦行,这种苦行没有用,有的人不吃,有的人不讲话,【希冀得道,各以三年为期】三年为一期,【终无剋获】一点都没有,我告诉过诸位亲近善知识,跟错了那就会很惨,你再怎么修都没有用,没有办法,错误,起步就错了,愈走就愈远了,所以说要亲近就要正知正见的,但是问题这个要福德也有因缘,【将欲度之,遂往雪山示修六年苦行,每日止食一麻一麦,皮骨连立,终不成道】吃了那么多苦也是不能成道,【乃舍苦行,受牧女十六转】这个转可能是不对,这个可能应该是斛才对,一个角再一个斗,左边一个角,一角两角的角,右边一斗两斗的斗,那个念hu字,应该是十六斛,受到牧羊女十六斛,那么十斗为一斛,十斗为一斛,【乳糜之供】就是用乳汁调制成的稀饭,简单讲就是稀饭加牛乳,稀饭加牛乳的意思很有营养,世尊吃了以后乳糜之供【精气充足】,修行也要有道粮,不是一直饿一直饿,饿得发慌,【次往熙连河中,浴身而出,取天帝释化现童子所施吉祥草】天帝释就是帝释天王,玉皇大帝,天帝释化现童子就是玉皇大帝化成童子,布施的吉祥草,吉祥草【诣摩竭提国金刚场菩提树下,敷草结跏趺坐,以慈心三昧】你内在有慈心才不会对立,佛为什么一直要你发菩提心,要你发大悲心是诸佛的根本呢?因为你如果有大悲就绝对的心,慈悲才能够让心进入绝对的状态,没有仇视,没有妒忌,看到别人好我们要高兴,看到别人漂亮我们高兴,悲心重,看到别人病苦我们同情怜悯,所以慈心三昧,没有恨心三昧,要发善良的心才可以进入三昧,【降伏魔军,深入四禅,观察四谛。于腊月初八夜,明星出时,豁然大悟】豁然就是顿时领悟,【证无漏道,是为佛宝初现世间也】证得无漏道,次文,【作是思维】等者乃追叙,追叙就是追寻过去的,【坐树下时,以无师智】无师智就是不用老师,我们本性具足,【自然智】就是不加造作,【了知离欲,寂静为胜】我告诉诸位,这八个字就是关键,离欲寂静这是关键,修行的关键【故先诃弃欲界恶不善法】诃弃一定要,为什么我们会在欲界?五欲六尘不断,所以这些不善法先放下,【与觉观俱,而入初禅】要保持这一颗觉性,不要受五欲六尘的感染,因为这是欲界,而入初禅,初禅我们叫做离生喜乐地,离开欲界而生,产生喜悦的地方叫做离生喜乐地,【次复离于觉观】连那个能观照的也放下【内净一心】慢慢放下能所的对立,【而入二禅】二禅就是定生喜乐地,你想要心要定吗?就是内外要一致,怎么能够内外一致呢?记住!禅宗那一句话你要好好的体会,法的东西一句就够,【动念即乖】这一句你要好好的体会,动到念头就变成对立,简单讲不生不灭就不动到念头,我们动到的都是绝对的念头,清清静静没有烦恼的念头,不生不灭的念头,我们动到的都是慈悲的念头,没有关系这个叫做妙用现前,同样是念头动念无妨,佛陀也有动念,但是我们众生所动的念头不能一心,为什么?一动它就分别,动到就执着,动到就贪嗔痴慢疑,动就身见,边见都动这种念头,所以动念即乖,动念即乖,所以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样那有什么,不善不恶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什么是佛?因为无佛相可得,唯是一个觉性说一也不对,其实没有佛,这个世间那里有佛?没有佛也没有众生,为什么?无相的东西那有什么佛?佛就是大解脱叫做佛,所以我们叫他是佛,觉悟,觉悟,觉悟是什么?觉悟不是什么,它什么都不是,所以也没有佛也没有所谓众生,为什么?唯是一个觉性,就是一个觉性,如果说你把佛的定义把他说成三十二相多么的庄严看到就拜,错了,那不对!释迦牟尼佛叫你拜佛,就是叫你了解自己的本性,才叫你拜佛那是一个启发而已,由相而引导你内在的觉性,你不要忘记你就是佛,佛是什么?佛不是什么,什么也不是,他不是圆的也不是扁的,也不是青的也不是黄的,佛性非青黄赤白,非长短方圆,非大非小,非内非外,不然他是什么东西?不然佛是什么?这样你了解吗?凡是执相就不是佛,听了很舒服,佛不是什么,什么统统是,就是这样子,要慢慢的体会这个觉性的作用,而入二禅【次又离喜而证妙乐】离喜妙乐地,离这个妙乐【入于三禅】三禅叫做离喜妙乐地,离喜妙乐地,离开这个喜,它不只是乐,它是妙乐,外省人常常讲的,我们江西省,浙江省讲的妙乐,我们那个教授上课上到一半,妙乐,他常常口语就是这样子,这个妙得不得了了【次又双弃苦乐】连苦跟乐统统放下,【舍念清净】连那个乐,妙统统要放下,到最后简单讲"放下"就是最后的答案,佛是什么?觉性,觉性是什么?没有一样事情放不下,包括他的生命统统放下,【入第四禅】入第四禅,如果我们有佛法的观念,那不一样,如果说以前,像我现在痠痛治不好,我这个痠没有办法,二十几年在建中练跆拳打到,也不知道打到什么,都痠得没有办法,这个中医,西医都没有办法,用物理治疗,今天就去刺血,刺血,我说那个如果胆小的,可能没有办法,看到血就昏倒了,他就说:师父,咳一下要刺下去了,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这是小事一桩,咳一声他就刺下去,咳那一声也没有什么作用,也不对症,照理说咳就该刺下去了,咳完了才刺下去非常的痛,对不对那也没有什么,所以说这种东西来讲,一个学佛的人,他不会在意生死的问题,不会觉得很痛什么的,没有感觉什么对不对?我跟佛说二十几年的痠,那有比这种痛更困难,痠痛得没有办法,现在就得靠物理治疗,调整我的骨盆,骨盆稍微有一点歪,不晓得是不是生太多,骨盆长歪了,骨盆扭曲了才导致神经,吃药也吃不好,没有办法只好用调整的,脊椎要调整,我都没有觉得什么,我都没有觉得什么。一点的恐惧感统统没有,内心里面念念观照,一切时空都是假相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而且,就以世间的面子而言,当一个法师你叫什么,笑死人了,当一个法师怎么可以叫呢?不可以!不可以,我们就不要出声,就不出声,所以说我们如果有佛法的观念,就是一切的境界现前,我们也勇者不惧,那没有什么,入第四禅【从四禅中,顿发三明】四禅就是舍念清净地,顿发三明,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跟漏尽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那么什么叫做明,注意!加一个明,如果站在天眼来讲的话,不论远近都看得到,前世或者是再远再近都看得到,宿命明就是不论过去或现在,漏尽明就是一切统统通达,没有无明,所以说简单讲这个明字,是指贯穿过去,现在,未来,最主要是衬托这个,最主要是衬托这个,明那么简单讲就是衬托过去,现在,未来统统通达,【破魔王之爱网】我们如果执着我们就著魔,我们就著了心魔,【断外道之见缚也】外道就是邪见,加一个字邪见之缚,断外道之见缚,外道就是执着自己是最殊胜的,最殊胜的,【或初成道句是根本智,自证菩提】,次【作是思维】等是后得智,【重观四谛以为说法之本,寂静最胜,即观灭谛,住大禅定,即观道谛,诸魔外道,即苦集二谛也,第三文中,鹿野苑者亦名鹿园,在波罗奈国,即佛初转*轮之处"转四谛*轮"者】苦集灭道名四谛,苦是世间之果,即指三界六道色心五蕴,集是世间之因,即指见思烦恼,【及有漏善恶不动等业】你们一定要记住善恶是指欲界天,不动这是指色,无色界,这一定要记住,基本上的观念一定要记住,所以我们要到色界要造不动业,不动业就是要有定力才有办法,临命终你散乱那就三恶道了,欲界跑不掉的,临命终要有定,如如不动,那么欲界的光明就会现前,欲界的光明就会现前,不动等业,《净土圣贤录》有一位高僧修行修的很好,结…
《佛说四十二章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