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P20

  ..續本文上一頁視無上乘,如夢金帛〗金帛,〖視佛道,如眼前華〗這個花一晃就過去了,〖視禅定,如須彌柱〗就是不變,佛說禅定就不會動搖,須彌柱就是不動搖的意思,永遠不動搖。不像我們現在的禅定,在某一種狀態我們才有定,在另外一個狀態呢?就定不下來了,放不下了,〖視涅槃,如晝夕窹〗晝夕窹就是視涅槃就是白天晚上那一刹那,窹就是醒過來的那一刹那,醒過來的一刹那,視涅槃就是那一刹那它就是涅槃。表示佛生死等同一體的意思,如晝夕窹,〖視倒正〗什麼是真理?什麼是顛倒?〖如六龍舞〗這個要注意一下,六龍舞這個要寫一下,六龍舞就是龍的身體不動,只是頭尾交換的舞動,再講一遍,龍身體不動,龍的身體不動,只是頭尾交換的舞動,此爲表法的,乃是比喻法性的本體不變不動,而作用則可隨諸因緣而有所變化、變動。再講一遍,龍的身體不動,只是頭尾交換的舞動,舞動而已,這是表法的,這是比喻什麼?比喻法性不生、不滅、不動、不變,但是它的作用可以隨因緣而有所變化叫做六龍舞,六龍舞。爲了這個還去問老法師,還問老法師。我們法真還幫師父查資料,去問老法師。所以說你們聽得很輕松,我們查資料是查得很辛苦。〖視平等,如一真地〗說平等就像一真地,〖視興化,如四時木〗四時: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此第四十二章結明佛眼等觀一切諸法,所以破衆生之法執也,人間一百年不過忉利天一晝夜,娑婆一大劫不過極樂世界一晝夜〗這個出自《華嚴經》,娑婆一大劫不過極樂世界一晝夜,這個出自《華嚴經》,我們誦《華嚴經》都有誦到這個,〖則王侯榮貴與過隙塵何異?〗王侯榮貴,這些王公大臣跟過隙之塵沒有什麼兩樣,〖諸天器皿,純是七寶,極樂國地,黃金所成,彌勒成佛道時,此地亦皆瑠璃,況金玉瓦礫等是四微所成〗四微就是色、香、味、觸、色微、香微、味微、觸微;色、香、味、觸叫做四微,我們稱四大叫做地、水、火、風,四微就是色、香、味、觸,四大加四微叫做八法,這是一個常識要注意。何況金玉瓦礫等是四微所成,就是色、香、味、觸。〖何足重哉?〗這不值得我們這樣珍惜的,〖服雖纨素不過蔽形〗我們所穿的衣服那麼好不過是蔽形,蔽形就是遮掩這個身體而已,遮蔽我們這個身體,〖苟可遮羞〗苟就是假使,假使能夠遮住我們的羞恥,〖敝帛何害?〗差的衣服有什麼害呢?〖大千界亦是惟心一诃子亦是惟心,觀相元妄故于是中橫計大小〗橫計就是永遠的,說這是大這是小,衆生:總統比較大,我們平民比較小,那有什麼大小的東西,〖觀性元真變大千之心非大非多,變诃子之心非小非少也,阿耨達池水與塗足油此例可知〗六十九頁第六行第四個字,〖「方便門」者〗今天從這裏開始,「方便門」者,〖諸佛所設叁乘五乘七九諸方便也〗叁乘就是聲聞乘、緣覺乘跟菩薩乘,五乘呢?加一個人乘跟天乘,人乘跟天乘,這個一般人比較知道。那麼這個七九不是七十九,是七跟九,七方便跟九方便,七方便、九方便稍微要寫一下。先說七方便,七方便位按照道理是七方便位,根據天臺宗來講它是講第一個叫做五停心觀,五停心觀第一個位。第二個位呢?叫做別相念住,別相念住,別相念。第叁叫做總相念住,總相念住。那麼再來就是煖頂忍世第一,四個階位。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這個過去都有講過了,所以方便講一下。七方便位,什麼叫七方便位呢?意思是說聲聞入見道以前之七位,又稱七方便位或者是七賢位或者是七加行位,也可以叫做七加行位或者是七方便位,都可以。五停心觀、第二別相念住、第叁總相念住、第四煖法、第五頂法、第六忍法、第七世第一法。什麼叫做九方便呢?你們稍微寫一下,第一個叫做作禮方便,工作的作,頂禮的頂,作禮方便,意思是說我們平常叁業清淨,拜佛這是一個方便,爲了要讓你通達實相,爲什麼叫做方便呢?只要能夠見實相悟到法身,其他在相上的用功,統統叫做方便。悟入理體那個叫做實,就不所謂的方便了,第二個叫做出罪方便,出就是進出的出,出罪,出罪方便在家居士聽不懂,出罪方便就是說一個人犯了戒律經過忏悔之後,藉著僧團的人數差不多看你犯得輕或重。譬如說犯得比較重的在二十位比丘面前忏悔出罪,出罪之後,就是說忏悔以後能夠除掉這個罪就是出罪,這個「出」也可以解釋作除,除罪,除去你的罪惡。你如果有忏悔心,在大衆僧面前求忏悔,那麼這也是一種方便法,其實罪沒有來去相,自性本空,我們道力衰微或者是修行退步,這個叫做有罪,有罪。所以說出罪,最主要是要勉勵你的精進,叫做出罪方便,罪過的罪。第叁叫做皈依方便,叁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到最後你才會發現自性皈依佛、自性皈依法、自性皈依僧,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是什麼?那麼皈依就是我們元月一號叁皈依,這只是一種方便而已,叫做皈依方便,皈依方便。第四叫做施身方便,布施的施,身體的身,布施這個身體,施身方便就是凡所有在相上,我們親手拿給人家的乃至說我們的身體體力的施舍,這個也只是一種方便,施身方便。第五叫做發菩提心方便,發菩提心方便,發菩提心,菩提心本來就無相可得,你發什麼呢?站在實相來講哪有什麼發?能夠有所發就會有滅,簡單講就是說以前沒有的,就是現在發了方便說他是發菩提心,叫做發菩提心方便。第六叫做隨喜方便,隨喜方便,看到人家布施很歡喜,隨喜方便。第七叫做勸請方便,勸請諸佛住世,勸請諸佛住世,第七叫做勸請方便,這個人要入涅槃了,我們求佛菩薩請佛住世叫做勸請方便。第八叫做奉請法身方便,奉請法身方便,什麼叫做奉請呢?奉請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親自去體悟,親自去體悟,這個奉請不是一種來去相的意思,這只是說通達心性上的一種內外的一如,叫做奉請法身方便,其實法身沒有什麼方不方便的,講法身其實也是方便說,叫做奉請法身方便。第九叫做回向方便,回向方便。再念一遍,第一個叫做作禮方便、出罪方便、皈依方便、施身方便、發菩提心方便、隨喜方便、勸請方便、奉請法身方便、回向方便,總共有九種諸方便也。〖衆生禀此法寶,剋果不虛〗剋果就是達到,達到果位不虛假,〖然在諸佛,不過爲實施權〗爲了要讓我們通達空理,實相究竟的理,所以施權巧方便的開示,叁乘五乘法,〖豈有實法?〗既然是四大皆空、五陰無我、緣起性空,那麼本來就沒有實法的東西,哪裏說有什麼權或者是實,這種都是對立的假設,所以就沒有所謂的實法。緣起的東西,本來就沒有實法的東西,哪有什麼永久性的東西,沒有,豈有實法?〖故但如化寶聚耳〗化寶聚,化寶聚變化很多的寶貝,聚:類,很多。〖無上乘,雖雲是最實事然皆衆生性具之理〗衆生大家的本性都有具足,〖心外無法,故曰: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在座諸位。這一句如果你能夠深深體會,你一下子就悟入你就解脫。注意聽,圓滿菩提,你要怎麼樣能夠圓滿菩提呢?四個字「歸無所得」,這個歸就是一切法統統無所得,你要覺悟,學習佛法不是要來得到東西,是要來放下東西。如果說你要學佛,如果你想從我這身上得到什麼就錯。學習佛法不是說從師父身上得到什麼,學習佛法就是要從你的身上放下不必要的分別跟執著,這個最重要。這樣你的本性自然就開發出來,你來這裏不是要得到什麼東西,是要放下你那些不必要的執著,因爲無法可得,〖如夢中金帛〗做夢夢見撿到金子,穿得很漂亮,〖豈有實物可得哉?種種佛道,爲對凡情,凡情不生,佛道何有?〗凡情簡單講就是分別執著、顛倒妄想八個字,你如果不顛倒,如理知、如實知、不顛倒、不妄想,妄想就是每天懷念過去、期待未來,對現在的時間白白的浪費。活著的時候覺得你今天做什麼?哎呀!我很無聊,他還有無聊的時間,笑死人了,我們修習佛法的人精進都來不及,他還有無聊的時間,還有空閑無聊這不可思議的。妄想顛倒、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本性就顯現出來,但盡凡情、別無聖解,古時候禅師說的「但盡凡情」,只要你除掉凡夫那些不必要的執著,別無聖解,沒有另外的聖人,聖人就是在你那一念之間,但盡凡情、別無聖解。你說什麼叫做聖人?凡夫所分別執著、顛倒妄想統統沒有他就是聖人,他就是聖人,聖人多了什麼?沒有,沒有,聖人沒有多了什麼法,統統沒有,就只是放下不必要的錯覺,所以凡情不生,佛道何有?〖所謂「無爲無起滅不實如空華」也〗無爲,無所爲也無所起滅,起就是生滅,不實如空華。〖須彌出海,風浪不能飄動,禅定持心,境識不能遷惑,然須彌無實法,不過四寶〗四寶就是金、銀、琉璃、玻璃,四寶,〖四微〗色、聲、香、味,〖四微合成,禅定亦無實法〗你如果對一切法無所執,你就有禅定,連你在說話也有定,連站著也有定,吃飯也有定,就是無所著。所以說雖整日吃飯不著一粒米,不著一粒米,整日吃飯不著一粒米表示他都在能所雙亡的境界,禅定亦無實法,〖不過諸心心所四分合成耳!生死如長夜,無明所纏故晝夕鹹寐〗寐就是睡覺的意思,日也睡夜也睡,〖涅槃如永日〗永日就是永遠見到太陽,〖智慧開朗,故晝夕鹹窹也〗就是都清楚,清清楚楚,〖流轉生死,惟是六根〗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安樂涅槃,亦惟六根,背覺合塵爲倒〗違背了覺性,背就是違背,違背了覺性,合呢?順從于,合就是順,順從于六塵,順從于六塵名爲顛倒,〖而實無減〗實在是沒有減,因爲你顛倒,再來〖背塵合覺名爲正〗違背了這個…背就是遠離,遠離五欲六塵合覺性順從著佛開示的覺性名爲正,〖而實無增〗沒有什麼增加,〖故但如六龍舞〗六龍舞,〖不過首尾相換而已〗這個六龍舞是在大陸,以前在大陸每過年的時候在舞弄的,龍的身體都不動,頭尾轉來轉去交換而已,〖不過首尾相換而已,諸法既皆平等則隨舉一微塵法,既與一真如地平等,非離一切法外…

《佛說四十二章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八大人覺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