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47

  ..續本文上一頁是凡夫了。

  【頓悟上乘。超凡越聖。】

  越聖就是超凡入聖。

  【迷人論凡論聖。悟人超越生死涅槃。】

  生死是對立涅槃來講的,涅槃是對生死來講的。超越生死的人,他沒有這個涅槃跟生死的對立觀念,涅槃也是一個名相。

  【迷人說事說理。】

  簡而言之就是說,悟的人即事即理。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講而已啦。迷的人說事說理:這個是事相、這個是理。悟道的人即事即理,事相當下就是真理。一切事相,當下就是本性的東西。

  【悟人大用無方。】

  大用無方,無方這個【方】就是沒有一定,就是可以隨時將妙有就拿出來,無量的財富嘛。悟到的人大用無方,沒有一定。

  【迷人求得求證。】

  拼命的求。

  【悟人無得無求。】

  這句話劃下來。覺悟的人就無得無求,所以你求什麼?你對這個世間求什麼?你說。希望人家回饋嗎?不必啦。希望人家對我好嗎?不必啦。你求什麼?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悟道的人,他就無得無求,況且這個世間,本來就是不可得的東西,你想得到什麼東西呢?擁有的東西,只是暫時的啦,世間爲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間是暫時借我們居住,借我們使用而已,也不是我的,不然哪一樣是你的,你說來聽聽看,哪一樣是我們的?所以有智慧的人,他就會運用金錢。爲什麼?他的金錢都用來救人,愚癡的人,他也在運用金錢,所有的金錢都是在束縛自己,總是起貪念,增加自己的貪念。

  所以【迷人期遠劫證。悟人頓見。】

  迷的人,【期】就是很久遠劫才會修證,才能夠得到。【期】就是無量,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這個劫,才能證悟。悟人頓見,悟的人就是一句話而已,放下就是。

  【維摩座主問:】

  維摩诘居士這樣說,經典這樣說,維摩座主就是講《維摩诘經》的人,以前講經說法的人,統統稱作座主,所以講《維摩诘經》的人,叫做維摩座主,講唯識學的人,叫做唯識座主。講《維摩诘經》的人就這樣說。

  【經雲:彼外道六師等。】

  外道六師比喻作六根,我們的六根。

  【是汝之師。】

  這一段不容易了解,是你的師父。因爲他的出家。

  【因其出家。彼知所墮。】

  對他來說,我們知道他一定會墮落。那他一定會墮落,那你跟著外道出家修行,你也會墮落。

  【汝亦隨墮。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如果有布施給你的人,不名福田,這不能叫做福田。

  【供養汝者。墮叁惡道。謗于佛。毀于法。不入衆數。終不得滅度。】

  意思就是說,謗于佛就是說不執著于佛,這個不是誹謗佛,千萬要注意。謗于佛就是說,不執著于佛求的人,他能夠把這個求佛的心放下來,他求自己。毀于法,毀于法就是不執著法,放下這個法的執著,離法的束縛,不入衆數。【衆】就是僧,【入】就是著,不執著衆僧。也就是不著于佛、法、僧的人,那當然就是大徹大悟的人。謗于佛、毀于法,不入衆數,能夠不執著于佛的求,能夠不執著于外在之佛的求,放下法的執著,亦不執著僧數,不執著這個衆僧的數,終不得滅度,那麼智用現前,大智慧就會現前,終不得滅度,只有智慧,它不會滅度,我們的妄想可以滅度。我們現在有妄想,只有智慧,它不滅度。智慧它要妙有,它現前,它當然不能滅度了。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你若是能夠做到這樣,你才可以取食。

  【今請禅師明爲解說。】

  因爲一定要先從前面的意思解釋到後面,之後你再來看,才能夠了解。

  【師曰:迷徇六根者。】

  迷的衆生。【徇】就是依附在六根裏面,去分別、去執著。

  【號之爲六師。】

  我們現在就是這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整天所起的都是六識的分別,都是六識的執著,這叫做六師外道,因爲心外求法,統統叫做外道。我們的六根攀緣六塵,以爲有法可得,有樂可求,這都叫做外道。向外追求,名爲外道,這個叫做六師。我們的六根,就變成六師外道。

  【心外求佛。名爲外道。有物可施。不名福田。】

  有物,還執著。有物可施就是還不能達到叁輪體空,你認爲還有東西可以施舍,那麼不名福田。爲什麼?那你沒有種到福田。

  【生心受供。墮叁惡道。】

  你只要産生:我在接受人家的供養,我很有辦法,人家供養我。那你就會墮叁惡道。

  【汝若能謗于佛者。是不著佛求。】

  我們現在就是這樣,我們今天就是求心外佛,就算是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也要念自性佛,我們自性本心也是佛。因此我們在念佛,若是能夠用無生法,或者是實相法念佛,那是最好的啦,不得已的話就執著佛號,不得已的話就執持名號,念久了,你心中就是佛。所以你若是能夠謗于佛,是不著佛求。

  【毀于法者。是不著法求。不入衆數者。是不著僧求。終不得滅度者。智用現前。】

  只有智慧不會消失。

  【若有如是解者。便得法喜禅悅之食。】

  你就能夠得到法喜充滿。

  【有行者問:】

  有一個修行人這樣問。

  【有人問佛答佛。問法答法。喚作一字法門。不知是否?】

  一字法門就是【佛】、【法】,就是一個字,叫做一字法門,這樣不知是不是可以?

  【師曰:如鹦鹉學人語話。】

  鹦鹉學講話也是這樣,就是跟著人一直念。我們要是養一只鹦鹉,有人走過去時,它就會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蔣經國你好。從前有一只鹦鹉,主人教他說:蔣經國你好。聽說讓店面的生意很好。那只鹦鹉就挂在外面,逢人就說:蔣經國你好、總統你好,你好。我以後要是養一只鹦鹉放在外面,都它說:信徒請進來坐,來點燈消災哦。一定會有很多人來參加。結果隔天去看,死在外面了,結果是講錯話了:信徒啊,你明天要往生了。講錯話,被捏死了,一命嗚呼哀哉了,講錯話了。所以鹦鹉學講話。

  【自語不得。】

  自語不得就是說,讓他自己講,卻沒有辦法。鹦鹉學講話,它有辦法,自己講卻沒有能力。【自語】就是讓他自己講,他就講不出來,因爲沒有智慧嘛。

  【爲無智慧故。譬如將水洗水。將火燒火。都無義趣。】

  以水來洗水,那一點意義都沒有,拿水來洗什麼水呢?拿火來燒火,一點意義都沒有。

  【人問:言之與語。】

  我們講的言語,語、言,言、語這兩個字,所以我們一般來講,連貫的言叫做語,所以叫做語。言之與語。

  【爲同爲異?師曰:一也。】

  一樣。

  【謂言成句名語矣。】

  言若是成一句或者是名相,這個語就成了。

  【且如靈辯滔滔。】

  靈辯就是指智慧,機智很快,滔滔是指辯才無礙,靈辯滔滔。靈辯就是說充滿著智慧,辯才無礙,講起話來大用現前。

  【譬大川之流水。峻機疊疊。】

  峻機就是一層又一層,非常厲害,大川之流如萬馬奔騰,奔流直瀉而下,控製不住。【峻】可以解釋做高,很高峭、陡峭。峻機疊疊,一波接一波的湧起,就是表示不能遏止,千軍萬馬不可遏止。

  【如圓器之傾珠。】

  圓器,傾珠,倒下來是無障無礙,圓的珠,圓器傾珠,珠也是圓的嘛,器也是圓的嘛,倒下來時,珠就一直落出來,控製不住。

  【所以廓萬象。號懸河。】

  【廓】就是包括,所以廓萬象就是包容萬象,號懸河,懸河就是口若懸河,就是一瀉千裏。

  【剖乎義海。】

  剖乎義海就是分析,【剖】就是分析這個道理,因爲這個道理很多,譬如大海那麼大,大藏經大得一部好像道理的海。義海,道理很多叫做義海,剖乎義海,也就是分析這個道理,很多的道理。

  【此是語也。】

  這就是語言、語也。

  【言者一字表心也。】

  我們說話,就是表示我們的心。

  【內著玄微。】

  【玄微】就是不可思議的智慧,我們內心裏面,【著】就是擁有,我們內心裏面,擁有不可思議的智慧。

  【外現妙相。】

  外面現出來,就是不可思議的這個相。

  【萬機桡而不亂。】

  千萬人來動到你,動搖你,都不亂。

  【清濁混而常分。】

  清跟濁混在一起,也清清楚楚。

  【齊王猶慚大夫之辭。文殊尚歎淨名之說。】

  這是比喻,這個【慚】跟慚愧的【慚】一樣。這個齊王,他認爲自己很有辦法。有一次,他聽聽這個大夫的話,結果他覺得很慚愧,意思就是說,連士大夫有時候講的話,都比齊王更有道理。意思就是說,智慧是在裏面,不是說你論地位來說的。那麼文殊尚歎淨名之說,文殊是個大菩薩,淨名是一個在家居士,就是維摩诘,但是文殊也是贊歎他所說的不二法門。

  所以【今之常人。雲何能解?】

  現在的這個凡夫,怎麼能夠了解這種不思議的境界呢?

  【源律師問:】

  所以大珠和尚也算是很倒黴,大家都要來問他,學律的啦,學《華嚴》的啦,學唯識的啦,或是學其他,大家都拼命的問,所以可見你有一點成就,人家內心裏面就會不服,人家稱你是大師嘛,大的禅師,就來給你考試看看。所以以後要是有人來問,人家要是問:慧律法師,什麼叫做禅?這就是有人去問廣欽老和尚這句話,有人去問老和尚,所以我現在要來學廣欽老和尚。有人去問廣欽老和尚:老和尚,什麼是禅?什麼才叫做禅呢?老和尚說:禅我是不懂,不過我只會念佛而已啦。他就是不要叫你搞這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禅是陪襯的,好好的修行,放下,最重要的還是要念佛。所以以後要是有人問我:慧律法師,什麼叫禅?我就答:禅我是不懂啦,不過我只知道要念佛啦。就是這樣子。簡單來說,念佛比修禅更重要。所以即心就是佛。源律師說。

  【禅師常譚。】

  這個【譚】跟我們談話的【談】一樣。禅師常常說。

  【即心是佛。無有是處。且一地菩薩。分身百佛世界。】

  這是指天臺宗的思想,別教的初地菩薩,就可以分身百界作佛。

  【二地增于十倍。】

  就是一千個,千界作佛。

  【禅師試現神通看。師曰:阇梨自己是凡是聖?】

  你是凡夫還是聖人呢?有點鼻塞。叁十頁。

  【曰:是凡。師曰:既是凡僧。能問如是境界?經雲:仁者…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