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53

  ..續本文上一頁蟲這麼多,該怎麼辦呢?他說:煮熟就浮上來了嘛。他是在開玩笑的,當然他是不會這樣做,這是大家在開玩笑的,沒錯,煮熟一定浮上來的,這還用講?那是在開玩笑的,當然法師也不會這樣子啦,這是大家私下講講笑話啦。41:21既然是一個法師,大家都是出家人,怎麼會說這樣去殺生呢?對不對?不可能。所以說,狂風就是比喻作我們人的無明,這個無明的造作,就會受到這個無明的果報。所以你坐船過去,刺殺這個螺蚬,無心報,無心造也是無心報。四十六頁。

  【僧問:】

  有一個出家人這樣問。

  【未審托情勢。指境勢。語默勢。乃至揚眉動目等勢。如何得通會于一念間?】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沒什麼困難,但是因爲古字讀起來很艱澀。【未審】就是不了解。【托情勢】就是人情世故當中,應該怎麼樣做,才叫做圓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樣,叫做托情勢。這個【勢】就是一種情況,在人情世故這種情況當中,要怎麼樣才能夠在一念間完成佛道。指境勢,這個【指】就是對,對境,【勢】就是一種境界、情形,面對一切的環境,境界現前時,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會通我們的起心動念,才能完成佛道呢?語默勢,【語】就是說,【默】就是不說,在說話或是不說話當中,要如何才能在一念之間,會通完成佛道呢?乃至揚眉動目,揚眉,我們的眉毛,揚眉動目,像這樣子,揚眉動目,轉動眼睛,表示我們五官的變化,這種情形,如何得通會于一念之間呢?

  【師曰:無有性外事。用妙者。動寂俱妙。心真者。語默總真。會道者。行住坐臥是道。】

  講得實在是簡潔又有力,既單刀又直入。無有性外事就是說,一切法都不能離開我們的本性。爲什麼?因爲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們的本性,所以我們走到哪裏,都用畢竟空的功夫,走到哪裏都無礙。無有性外事,用妙,若是能夠運用奧妙不可思議道理的人,動寂俱妙,不論是在動態,不論是在沈寂思處,都是很奧妙的。若是心真,心真就是悟道的人,心若是真,只有本性是真的嘛,語默總真,不論是在說話時,他也是開悟,不論是在沈默時,他也是開悟。我們人就不同了,高興的時候,是拼命的一直講話講不停,要是不高興的時候,他就愁眉苦臉,靜靜的不說話。有一天,我跟一個同學出去買東西,買東西時,碰到一個人,她兒子剛考上大學,這個母親帶著兒子來買東西,這個母親得意洋洋的,非常高興。我們在店裏挑選東西,正在到處看看,就聽到她母親很高興的炫耀著:我兒子考上大學了,我們今天要來跟你買東西,那個生意人看到逮到機會了,知道她兒子考上大學,她心情大好,一個熱水瓶就賣她兩叁百塊,從前一支熱水瓶才幾十塊而已,卻賣給她兩叁百塊。然後住校要棉被,需要買一件多大的棉被,一件棉被就敲她多少錢,反正她兒子考上大學了,她很高興,她心情正好,不論跟她講多少錢,多少錢都沒關系,馬上就付給人家了。人就是這樣,得意就忘形。我就跟我同學說:那個人的錢馬上就會花光了,人家准備敲她竹杠了。被我說中了,生意人都是這樣,所以做生意不犯妄語戒的,不可能,光是我看到的,就沒有一個逃得過妄語戒,很困難。所以說,我們要了解,衆生高興的時候,就一直拼命的講話,唯恐別人不知道她兒子考上大學了。要是開悟的人,說也是這樣,不說也是這樣,沒有什麼差別。會道者,行住坐臥都是道。

  【爲迷自性。萬惑滋生。】

  萬惑,迷惑就一直産生。因爲迷了自性,萬惑滋生。悟了就畢竟空,什麼都沒有,空一切法,你若是迷了自性,什麼都産生了。所以說,什麼事情都會再産生,這種事情永遠會再産生,永遠都會。有人說過一句話:人生就是曆史的重演。永遠在重演曆史,叫做人生。我們人就是這樣,你想想看,過去追求名、追求利的人,譬如項羽、劉邦、叁國時代的孫權,拼得你死我活,到今天還是這樣,政治的鬥爭,還是一樣,參議院、衆議院,美國現在要選總統了,對不對?我跟他們說:新聞報道,每天沒有什麼叫做新聞,都是重複的啦。土耳其昨天大地震,死了四千多人,六點八級的大地震,過去也曾經發生大地震。每天的新聞報道,不外是奸殺、謀殺、擄人勒索,每天都有,經常看得到,政局動亂,政治的問題。所以說每一天有新聞嗎?實在講是沒有新聞,聽懂了嗎?是沒有新聞,因爲都是殺來殺去,滅屍、擄人勒索、火災,不相信的話,在座諸位,你今天回去後,我教你怎麼看新聞報道,你拿一張紙寫起來,報道擄人勒索,你今天就記起來:擄人勒索。明天再報道時,你就知道這個昨天報道過了,雖然不同,只是不同的案子而已,記上:擄人勒索一件。經濟犯、政治鬥爭、選舉風暴,民進黨在抗爭,你就寫上:民進黨抗爭。你持續的寫下去,寫到最後,你就發現沒有新聞可以看,因爲都在你寫的裏面,你相不相信?醫學報道、體育報道,每天都在報道,橄榄球報道,你就寫下來:橄榄球比賽、美式足球賽,頂多是一次新鮮的,籃球比賽,瓊斯杯每年都在打,誰打贏了,也跟我們無關。你看,新聞報道有什麼新鮮的呢,對不對?都差不多,你看還能報道什麼?每天都是古聞,沒有新聞,幾千年來所發生的事情,都是在從前就發生過的事情,到今天不是爲名就是爲利,不是政治鬥爭就是經濟,不然就是災難,要不然就是娛樂,要不然就是體育,統統一樣,全部一樣。有人說:師父,你怎麼常常在看新聞報道?沒辦法啊,因爲要講給你們聽啊,不然我怎麼會有資料,對不對?每天在聽經,聽這麼多經典,你不講一些事相的東西要怎麼辦?對不對?一定要這樣。所以會道者,行住坐臥都是道;迷惑的人,就是萬惑滋生。

  【又問:如何是法有宗旨?】

  什麼情形是法有宗旨呢?

  【師曰:隨其所立即有衆義。】

  隨其所立即有衆義,只要它安立于什麼地方,它就有種種的意思産生。

  【文殊于無住本。】

  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以無住爲本。

  【立一切法曰:】

  曰,就是問。

  【莫同太虛否?】

  難道這個跟虛空不相同嗎?太虛就是虛空。難道這跟太虛空不是一樣嗎?

  【師曰:汝怕同太虛否?】

  意思就是說,太虛就是無量無邊,懵懵懂懂的,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他說:你怕同太虛嗎?落入懵懵懂懂的太虛裏面嗎?

  【曰:怕。師曰:解怕者不同太虛。】

  【解怕】就是能夠了解這個太虛的話,了解你如何怕,那麼就不是太虛。解怕者就是說,如果你了解怕的原因在哪裏,你就不要怕。所以我們今天會怕死,如果你了解生死的原因,對這個道理徹底的了解,你就無生無死,你就不用怕了。

  【又問:言方不及處。如何得解?】

  言方不及處就是說,只要動到語言,任何一物就統統不是,那麼要如何去解呢?如何去了解呢?言方不及處就是說,這個佛法說一物即不中。言方不及處就是說,我說什麼東西統統不對,那麼要怎麼樣去了解它呢?就是言方不及處,這個【方】就是任何一物,你講到任何一物,統統不是,就是言方不及處,你只要講出一樣有形的東西,就不是本性。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解尼?要怎麼解呢?

  【師曰:】

  禅師就這樣說。

  【汝今正說時。疑何處不及?】

  你懷疑何處不是呢?

  【有宿德十余人同問:】

  【宿德】就是很有德行的人。

  【經雲:破滅佛法。未審佛法可破滅否?】

  佛法是不是會破滅呢?意思就是說,是不是有人會去破壞佛教呢?佛法是不是能讓人毀滅呢?

  【師曰:凡夫外道。謂佛法可破滅。二乘人謂不可破滅。我正法中。無此二見。若論正法。非但凡夫外道。未至佛地者。二乘亦是惡人。】

  惡人就是不發大心的人,二乘也是惡人。佛講的:焦芽敗種,自私自利。只要你不是到佛的境地,不發大心,不想度衆生,就是惡人。

  【又問:真法幻法空法非空法。各有種性否?師曰:夫法雖無種性。應物俱現。】

  隨著外境,隨著一切境界,全部映現出來。四十八頁。

  【心幻也。一切俱幻。】

  意思就是說,我們的心所有的念頭,都是幻化出來的意識的分別心,既然是幻化出來不實在的,當然一切就是不實在的東西。

  所以【若有一法不是幻者。幻即有定。】

  意思就是說,若是有一法不是幻化出來的,那麼這個幻化出來的東西,變成有一個固定的東西,這樣就不對了,因爲一切法都是幻化出來的東西,所以它沒有定相。所以說,無有一法不是幻法,若是有一法不是虛妄的東西,那麼這個法就有定相。因爲無一法不是幻法,所以所有幻法都是不定相。

  【心空也。一切皆空。】

  我們的心一塵不染,一絲不挂,無所分別,平等慈悲,一切全盤放下,一切皆空,就是這樣。

  【若有一法不空。空義不立。】

  空義:空的道理不能成立。只要有一法不空,那麼空的道理就不能立。

  【迷時人逐法。悟時法由人。】

  所以迷惑的衆生,就很容易受人影響。受什麼?法的執著。我們迷惑的時候,我們人就會追求法。所以有人來參訪時:請師父開示一下。我就像大珠和尚這樣告訴他:你自家的珍寶不顧,爲何跑這麼遠來?你自己就具足了,對不對?你自己就有一支智慧的鎖匙,用它來開啓佛庫,你就有無量的智慧。用智慧,用無所著的這支鎖匙,用無相這支鎖匙開啓它,全是你的財庫,用無相、平等心之法來開啓,都是你自家寶藏,現前的都是平等,都是無相,那麼就無礙,全是你的寶藏。一切法皆空,若有一法不空,空義不立,空的道理就不能成立。迷的時候是人追法,悟的時候,法由我們操縱,從本性流露出一切法。

  【如森羅萬象。至空而極。】

  所以森羅萬象,到最後就是化作虛空。

  【百川衆流。至海而極。一切賢聖。至佛而極。十二分經。五部毗尼。】

  十二分經就是叁藏十二部經典,五部毗尼就是比丘戒,分作五個、五篇。

  【五圍陀論。】

  那就是比佛在世時,比佛講的經論更早。圍…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