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喂!你要理性一點!你講他要理性,他講:你也要理性一點啊。民進黨的就告訴國民黨的:喂!你講話理性一點。國民黨的就告訴民進黨的:喂!你講話理性一點。

  理性的標准是什麼?!理性既然沒有一個標准就幹起來了。所以理性要建立在智性,要建立在大智慧裏面,他才有理性可談,沒有智慧你談什麼理性呢?騙人的!那麼大智慧要建立在什麼?建立在空性,空性就是任何事情平等!這個時候你就要鼓掌了,上下才會熱起來嘛,對不對?(法師笑)單單我唱獨角戲,熱不起來。(衆笑)所以你要了解,感性要建立在理性,理性要建立在這個智性,智性要建立在空性。換句話說,空性支配著智性,智性支配著理性,理性支配著感性,感性必須與空性一切符合,這是一個 circle 一個循環。有感性的人啊,必須要有智性,有智性的人必須要有理性,統統具足。所以我們要用大智慧,心要好好的去觀照,不是口在念的,單單用一只嘴巴在念念念,那沒有什麼意思的。

  我們的本性當下就是佛,離開了這個本性,就沒有其他的佛。所以說叁皈依是什麼意思啊?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佛在哪裏?拜了老半天的佛卻看不到,拜了阿彌陀佛在前面,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前面,一天到晚拜拜拜。拜了以後還是照樣生氣,那這個拜佛有拜跟沒有拜是差不多的,佛像是讓你觀照你的內在,佛在前面是叫你見賢思齊,不是叫你拜他,是說你拜他是向他學習,我們內在裏面一定要升華,這個拜佛才有意義嘛!所以有人問師父:念哪一部經才會消災啊?我說:常常生氣、愚癡、無知啊,念什麼經都不會消災。要是誠心的念,擁有大智慧,念哪一部經都是消災。所以說: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皈依法,什麼是法呢?自性本自具足,本來我們擁有大智慧,智慧之法叫做真理嘛。所以說:離性無別佛,離開了我們的本性,就沒有其他的所謂的佛,離開了我們心中的這個法,就沒有所謂的真理,所有的真理都必須建立在自性裏面去悟。釋迦牟尼佛講無常,你不去觀照無常的時候,你去菜市場買菜,爲了五塊錢就會幹起來的。如果開悟聖人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以前啊,我很喜歡看這個選美大會,(衆笑)真的嘛!不要笑我了,真的!尤其是穿泳裝,哦!這很迷人。而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就是你的叁圍多少,你多少跟我沒有什麼關系,你長的很漂亮,我也不認識你,認識你也沒有關系,也沒有什麼作用,她漂亮,漂亮她的,我開悟見性是我的事情,就是這樣子。那個學佛的意境,沒有學佛以前那種對美女的欣賞的角度,到現在就有一百八十度的不一樣,現在就是你什麼世界美女在前面也是這樣,不是沒有感覺,有感覺,沒有什麼作用,很漂亮,很漂亮又能如何呢?所以我們變成自己産生一種內在的執著、欣賞,然後很喜歡的跟她講話,産生了自我意識的紛亂,就控製不了內在,所以說庸人自擾,真的!所以說世界只有佛法是最可貴的,離開佛法沒有在真正的生命,找不到真正的生命,佛法是我們真在正的生命。當你發現這個小姐很漂亮的時候,你最好跑到開刀房去看一看,一剖開時所有的五髒六腑密密麻麻的連在一起,那就知道這個身體是什麼樣子的啦,是不是?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刹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複如是。】

  什麼叫做摩诃啊?摩诃是大的意思。心量廣大,就像虛空一樣,無止境的,也沒有方圓大小,青黃赤白,上下長短,無嗔也無喜,無對也無錯,無善也無惡,也沒有頭尾。諸佛刹土,都同虛空一樣。世人的妙真佛性本來就空,沒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也是這樣。

  大智慧就是具足這一些,意思就是進入絕對狀態,你有長就一定有短:有是就一定有非:有瞋就一定有喜:有善就一定有惡:有頭一定有尾,我覺得這個釋迦牟尼佛這個老夫子,實在不得了!

  你看看這個基督教的思想,七千年前耶和華創造天地萬物,他是有頭就有尾啦,七千零一年前是什麼?七萬年前是什麼?七億年前是什麼?這在 logic (邏輯)裏面你就講不通了。釋迦牟尼佛講:沒有開始。所有的開始是意識的觀念所訂定出來的標准。太厲害了,這佛陀很厲害!沒有開始,因爲世間是一種虛幻的東西。

  時間是我們給它訂定起來二十四個小時,然後就一個有形的時鍾答答答……你晚上睡覺的時候,你也不知道你睡到幾點,那我們白天睡醒的時間,看表,哦,現在六點半了。有一個具體的觀念。所以說時間是意識的具體觀念,是意識裏面把它列出一個時間的觀念出來,所以我們執著。因此我們了解,開始的本身就是錯誤,那麼再悟到深入的話,連那個時間的觀念統統沒有。所以人家說:開悟的人到哪裏去?往生到哪裏去?開悟的人不必到哪裏啊。這個宇宙就是他的家,他去哪裏?他也不必往生極樂世界,由這個娑婆世界然後到往生極樂世界,那是沒有開悟的衆生才有來有去啊,從這個地方到這個極樂世界,證悟的話,哪裏都是極樂世界,爲什麼?所有的空間都是他的本性,所有的本性都是清淨的,當然就沒有所謂的汙染的東西,所以我們講自性彌陀嘛,本性就是阿彌陀佛嘛,佛佛道同嘛。每一尊佛證悟的境界統統是一樣的,猶如虛空,擁有大智慧嘛。

  我們要修行,記住!不能有所執著,要去掉方圓大小的觀念;要去掉青黃赤白的觀念;要去掉上下長短的觀念;要去掉瞋、要去掉喜。這個喜就是說得到的時候歡喜,失去的時候發脾氣,那個瞋跟喜,跟法喜不一樣,法喜是悟道,是沒有執著的歡喜,那是不一樣的。所以說要去掉是非,本性要去掉是非;本性要去掉善惡;本性要去點頭尾;開始跟結束統統要去掉。

  世人妙性本空,就是一切相都無所著,無有一法可得,如果有法可得就不是自性了,自性就是放下、放下、放下……舍掉、舍掉、舍掉一切的內在的執著,達到絕對的心理狀態。所謂絕對的心理狀態就是說,無相、無念、無住,無相就是一切相在他的眼中是無常的,無念就是他不會動到一個念頭去執著外在的境界,那無住就是對一切事情無所著,讓它像水一樣的流暢,內在裏面無所著,什麼事情到他面前裏面,多麼的灑脫,多麼的自在,那一種大智慧,永遠充塞在我們的本性,用我們的本性永遠不會迷惑,就是那麼的安詳、快樂,就是我們自己。所以無有一法可得,若有法可得,即非自性,如果有任何一法可得,就不是我們的本性。

  

  【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複如是。 】

  善知識,千萬不要聽到我說空,就執著這空,第一,千萬不要執著空是什麼都沒有,坐在那個地方什麼都不想,這樣就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廣大無邊,所有物象都含乎其中, 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都在其中。世人本性空寂,也是這樣。

  坐在那個地方什麼東西都不想,那個叫做迷迷糊糊,在易經裏面講就是混沌未開,陰陽兩極未分的時候,那就是無極狀態,那就是無明。就像老莊哲學思想裏面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也不知道。落入一種無始無明的無分裂的狀態,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的坐在那裏,什麼都不想,也沒有執著、也沒有想,像什麼呢?像死人一樣的,這哪是佛?你看釋迦牟尼佛是這樣子的嘛?像死人一樣的?不是。記住!無念是沒有一切世俗的塵念,具足有大智慧,自性本具有大智慧。

  我們要修行的時候,第一:莫著空,千萬不要執著:我們現在在觀空。你現在在觀空的那一念,還是妄想,這個空的思想後面意識:我在觀空、我在觀空,那還是一個幻想。一個無我,這個我是夾帶無我,這個無我這個意識,也是知道有一個無我。所以說我們凡夫不懂自性,就一層一層的執著,空在前面,我在觀想,我知道這是無我,無我那個也是我。就一直用累積的關念裏面,想要了解這個本性,是嚴重的錯誤!所以我告訴你,什麼是本性,記住!我在觀空,空當下無所著,連空都不可以執著,這就是我們的本性。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爲大,故曰“摩诃”。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爲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爲邪見故。】

  善知識,我們的本性可以含有一切的法,一切的善法、色法、是非長短,色生香味觸法,六根、六塵,一切都會歸到自性,不離我們的自性。如果看到一切人的惡跟善,我們都不取不舍,也不被其所染著,心量如虛實這樣可以稱之爲大,所以稱這“摩诃”。善知識,迷惑的人只是口中宣說,智慧人落實心行,又有迷人,空無所思,閉目靜坐,自稱爲大,這一類人,不可同其講話,因爲他們邪知邪見。

  所以我們說:萬法唯心照,就是指迷了的衆生。萬法唯心照,世間的一切山河大地,世間的一切是是非非、長短,含有攻擊性的東西,是非、長短等等,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心所去照的。所以心是一個很籠統的名詞,如果心上面加一個貪,叫做貪心,瞋心、愚癡心、嫉妒心、煩惱心,分別心,執著心、堅固心、臆測心、懷疑心、憤怒心,這也是心,如果我們改一個名詞:喜心、歡喜心、安詳心、慈悲心、菩提心、布施心、忍辱心、精進心、般若心,這也是心,可是這個心卻是清淨的。所以心是一個很籠統…

《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頓悟本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