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念佛有感應,就能往生。
「 如世間慕人,能受慕者機會相投,必成其事。 」
慕就是仰慕、戀慕,慕人就好比世間你想著一個人。就像有些人從美國回來,有的從日本回來,有的從馬來西亞回來,有的從南非回來,都會來找師父——因爲他們聽到錄音帶,很欣慕師父,要回來瞻仰師父的儀容——威儀的儀啦 - 有個從阿根廷回來的,看到師父後非常動情,哭了很久。那時我顧不得她是四、五十歲的女衆了,拍著她肩膀說:「不要哭哦,我都哭不出來你怎麼哭呢?」——她是感觸在國外想學佛很困難,想見師父得坐叁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不像你們一進來就看到師父坐在那裏了;還要拜托師父送她相片,師父給她簽好名後她就趕緊收起來了,拿到外國給許多學佛人看:「這是我師父!」別人想向她要一張都舍不得給,讓人看一眼就馬上收起來了,這就是欣慕。
他若是有一個機會,必成其事。因爲他一直有個念頭:「我要回臺灣,一定要見慧律法師,不管有多辛苦。」緣由願而來,所以有願就有緣,有了願力,就會造成緣。常有人說:「我和那個人無緣。」那是因爲你沒有願力,沒有願力怎麼會有緣呢?譬如說我今天與日本人無緣,但我現在若是放棄臺灣,跑去日本住十年,日語說的呱呱叫,去度日本人,怎麼能說無緣呢?只是我不想這樣做而已,因爲沒有這種願,當然就沒有這種緣。所以說緣是由願而來的。
我們若是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有沒有緣呢?怎麼會無緣呢,只要願力深切就有緣。這就是「機會相投,必成其事」。
「 二者,兜率天宮是欲界,退位者多。無有水鳥樹林、風聲樂響,衆生聞者,悉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 」
兜率天宮是第四層天,沒有水流說法,鳥兒也不會說法,也沒有風、林聲、音樂聲說法,不像西方極樂世界那樣水、鳥、樹林、風聲、樂聲都在說法,衆生聞者悉皆念佛念法念僧,發菩提心,伏滅煩惱。這只在極樂世界才有,兜率天宮沒有。
「 又有女人,皆長諸天愛著五欲之心。 」
女人真是一個麻煩的動物﹋天人對女色也不可免,無法突破男女淫欲的誘惑。
「 又天女微妙,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彌陀淨土,水鳥樹林,風聲樂響,衆生聞者,皆生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 」
諸天對于天女的嬌媚、歌唱乃至莺聲燕語沈緬耽著,不能自製。別說諸天女色了,光是現在的卡拉 OK ,人都不能自勉。我這輩子就去過一次歌廳,那是在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姐夫正好要去臺北,就帶著全家,去了好像叫做麗聲的那一間,位于中山堂旁邊,名字記不清了。這輩子就進去過這麼一次,門票也不記得是幾百或幾十元了,反正是人家送的票,椅子後面還有放茶水的杯架,大家就座,由請來的一些歌星演唱,有謝雷啊、張琪啊等,唱些諸如《 王昭 君》之類的歌。我四處張望,記得整間歌廳都擠滿了人,可說是高朋滿座,歡歌笑語。我就這樣看著,也許是宿世的善根,也許是因爲前世曾經修持戒律,此時我並沒感覺那些有什麼好看的,來這個地方也不覺得有什麼意思,這世間有什麼值得看的呢?那時才小學六年級而已,就對世間的遊樂沒有什麼興趣了。飯店,只是出國有住一下;至于舞廳、咖啡廳、酒吧,更是從沒進去過。這樣可以說是好,也可以說是不好,照理應該去社會上繞一圈再回來出家,對外界才比較沒有神秘感——不過繞上一圈可能就回不來了也說不定——因爲被它迷惑了。所以說一個人若是在我們這個世間不被外境所轉,那真是不簡單!
「 又無女人、二乘之心,純一大乘清淨良伴。爲此煩惱惡業畢竟不起,遂至無生之位。 」
無女人之心,指沒有男女淫欲的束縛。二乘之心指小乘之心、沒有發菩提心的修行人。煩惱畢竟不起,則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絕對沒有問題,一直便能證悟到無生。無生就是不滅,就是涅槃。因此是絕對成佛果,絕對沒有障礙。
「 如此比較,優劣顯然,何須致疑也。 」
比較彌勒淨土與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好壞自己就很清楚了,又何必懷疑呢?!
「 如釋迦佛在世之時,大有衆生見佛不得聖果者,如恒沙。 」
有很多衆生見到釋迦牟尼佛了,但沒有證得聖果,比如聲聞初、二、叁、四果,這樣的人有如恒河沙數。經典上這樣記載: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時,有叁分之一的印度人曾見到佛;叁分之一的人聽到過佛的名號但未見過佛面;還有叁分之一的人連本國有位釋迦佛都不知道。我們今天離佛世有二、叁千年了,可以說很不幸;但又可以說是很幸運,因爲能夠聽到翻譯得這麼清楚的經典,還有法師爲大家宣講﹋不用自己費很多力氣,只要抄些筆記資料,來聽講就可以了,很輕松。
「 彌勒出世亦爾,大有不得聖果者。未如彌陀淨土,但生彼國已,悉得無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叁界,爲生死業縛也。 」
彌勒佛出世,同樣也有很多人不能證得聖果。不像阿彌陀佛淨土,只要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能證得無生法忍。沒有一個人會退落叁界,爲生死所捆綁。
「 又聞《西國傳》雲:有叁菩薩,一名無著,二名世親,叁名師子覺。此叁人契志同生兜率,願見彌勒。若先亡者,得見彌勒,誓來相報。師子覺前亡,一去數年不來。後世親無常,臨終之時,無著語雲:“汝見彌勒,即來相報。”世親去已,叁年始來。無著問曰:“何意如許多時始來?”世親報雲:“至彼天中,聽彌勒菩薩一座說法,旋繞即來相報。爲彼天日長,故此處已經叁年。”又問:“師子覺今在何處?”世親報雲:“師子覺爲受天樂,五欲自娛,在外眷屬。從去以來,總不見彌勒。” 」
這裏的菩薩不是大菩薩,是指定力還不夠的小菩薩,分別是無著、世親、師子覺叁人。下面就是這叁人的一段典故。契志就是意志相同,叁人共同立志往生兜率天宮,願見彌勒佛;並約好先重生的人若是見到彌勒,就要回來通知大家。結果師子覺先往生,但卻一去不回頭。後來世親無常現前,臨命終時無著就對他說:「你若是能見到彌勒菩薩,一定要立即回來告訴我。」誰知世親去後叁年才回。無著就問了:「爲什麼等了叁年之久才回來呢?」世親菩薩道出實情:「我到達天宮後,僅聽了彌勒菩薩一座說法而已(一座僅二小時),就立刻趕回來向你報告了。只是因爲那裏天宮的時間長,所以一下子便過了叁年。」兜率天宮一天,相當于我們這裏二百年。所以世親在兜率天宮聽法,位子還沒坐熱,陽間已經過了叁年了。無著又問:「先前往生的師子覺現在又在哪裏呢?」世親答:「師子覺到達天宮後,並在外苑已有眷屬,享受起天宮的五欲快樂,卻還從未見過彌勒菩薩。」做筆記, 「在外」指彌勒內外苑中的外苑,內聖外凡 ,內苑是聖人所居之處,外苑是凡夫所住。師子覺到達的是外苑,有了眷屬,也就是娶了妻室。在座諸位想想看!師子覺自升天之後還從未見過彌勒,初發心的菩薩,已經有了神通力,到達天庭卻仍被五欲所迷惑,照常顛倒,可見修行談何容易!
「 諸小菩薩生彼,尚著五欲,何況凡夫?爲此願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
諸小菩薩升到天宮,仍然會執著太快樂的五欲六塵,何況我們這類凡夫,到達天庭,怎麼會不被迷惑呢?所以,講來講去,一定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不求往生兜率天宮,這樣才絕不會退轉。
我小時看過一部片子叫「七仙女」,劇情講述陽間有個姓董的男子,因爲家貧賣身還債,給有錢人家做長工,負責缫絲;富人心壞,給他的都是打結的絲,難以解開。這時有七個仙女在天上玩樂,其中最小的一個仙女看到這個男子並且爲他的孝心和英俊所打動,愛上了他。當小仙女想下到陽間來生活時,做大姐的仙女就給她一枝很粗大的香,囑咐她若在下界遇到困難,就將香搖叁下,香便會自動點燃,報信到天庭。于是衆仙女看到香煙飄到天庭後,就一齊下凡,運用神通力幫助這男子解開絲結,一晚上就把所有缫絲的工作全做完了。
那時還不懂佛法,就覺得天庭真是個很棒的地方,仙女都那麼漂亮,但後來看到經典才知道,帝釋天(也就是七仙女住的地方),千百萬倍不如欲界初禅天的莊嚴;而初禅天千倍不如二禅天莊嚴;二禅的莊嚴更是無法與叁禅天的莊嚴相比。最最重要的是:娑婆世界叁禅天,比之極樂世界的下品下生,乃是百千萬分之一、算數譬喻所不能比。極樂世界最差的品位,那些作惡多端、卻于臨終時求忏悔而往生的下品下生的境界,比娑婆世界叁禅天的快樂還要勝過百千萬倍無法比擬!所以我拍拍胸口,覺得自己真是很有福氣,今生能夠出家,能看到經典所寫,那真是粉身碎骨都要去極樂世界,不想去找仙女了,仙女所住之處比之極樂世界又算什麼呢?怎麼可以比呢?誰還會不想去極樂世界呢?
大家肯定感慨啦:我一定要去。要認真做善事,要持戒念佛;講這個真好,聽起來真清涼!本來對人生已經沒希望了,來這裏又救了自己一條老命,回去接著念佛,曾經就有人告訴我:「我已經叁年沒念佛了,聽講之後很感動,我決定要往生!」這樣很好!知道來聽經,知道要發願往生的人,都是很有善根的人。
《《淨土十疑論》譯解 7》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