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念佛有感应,就能往生。
「 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
慕就是仰慕、恋慕,慕人就好比世间你想着一个人。就像有些人从美国回来,有的从日本回来,有的从马来西亚回来,有的从南非回来,都会来找师父——因为他们听到录音带,很欣慕师父,要回来瞻仰师父的仪容——威仪的仪啦 - 有个从阿根廷回来的,看到师父后非常动情,哭了很久。那时我顾不得她是四、五十岁的女众了,拍着她肩膀说:「不要哭哦,我都哭不出来你怎么哭呢?」——她是感触在国外想学佛很困难,想见师父得坐三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不像你们一进来就看到师父坐在那里了;还要拜托师父送她相片,师父给她签好名后她就赶紧收起来了,拿到外国给许多学佛人看:「这是我师父!」别人想向她要一张都舍不得给,让人看一眼就马上收起来了,这就是欣慕。
他若是有一个机会,必成其事。因为他一直有个念头:「我要回台湾,一定要见慧律法师,不管有多辛苦。」缘由愿而来,所以有愿就有缘,有了愿力,就会造成缘。常有人说:「我和那个人无缘。」那是因为你没有愿力,没有愿力怎么会有缘呢?譬如说我今天与日本人无缘,但我现在若是放弃台湾,跑去日本住十年,日语说的呱呱叫,去度日本人,怎么能说无缘呢?只是我不想这样做而已,因为没有这种愿,当然就没有这种缘。所以说缘是由愿而来的。
我们若是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有没有缘呢?怎么会无缘呢,只要愿力深切就有缘。这就是「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 」
兜率天宫是第四层天,没有水流说法,鸟儿也不会说法,也没有风、林声、音乐声说法,不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水、鸟、树林、风声、乐声都在说法,众生闻者悉皆念佛念法念僧,发菩提心,伏灭烦恼。这只在极乐世界才有,兜率天宫没有。
「 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 」
女人真是一个麻烦的动物﹋天人对女色也不可免,无法突破男女淫欲的诱惑。
「 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 」
诸天对于天女的娇媚、歌唱乃至莺声燕语沉缅耽著,不能自制。别说诸天女色了,光是现在的卡拉 OK ,人都不能自勉。我这辈子就去过一次歌厅,那是在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姐夫正好要去台北,就带着全家,去了好像叫做丽声的那一间,位于中山堂旁边,名字记不清了。这辈子就进去过这么一次,门票也不记得是几百或几十元了,反正是人家送的票,椅子后面还有放茶水的杯架,大家就座,由请来的一些歌星演唱,有谢雷啊、张琪啊等,唱些诸如《 王昭 君》之类的歌。我四处张望,记得整间歌厅都挤满了人,可说是高朋满座,欢歌笑语。我就这样看着,也许是宿世的善根,也许是因为前世曾经修持戒律,此时我并没感觉那些有什么好看的,来这个地方也不觉得有什么意思,这世间有什么值得看的呢?那时才小学六年级而已,就对世间的游乐没有什么兴趣了。饭店,只是出国有住一下;至于舞厅、咖啡厅、酒吧,更是从没进去过。这样可以说是好,也可以说是不好,照理应该去社会上绕一圈再回来出家,对外界才比较没有神秘感——不过绕上一圈可能就回不来了也说不定——因为被它迷惑了。所以说一个人若是在我们这个世间不被外境所转,那真是不简单!
「 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 」
无女人之心,指没有男女淫欲的束缚。二乘之心指小乘之心、没有发菩提心的修行人。烦恼毕竟不起,则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绝对没有问题,一直便能证悟到无生。无生就是不灭,就是涅槃。因此是绝对成佛果,绝对没有障碍。
「 如此比较,优劣显然,何须致疑也。 」
比较弥勒净土与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好坏自己就很清楚了,又何必怀疑呢?!
「 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 」
有很多众生见到释迦牟尼佛了,但没有证得圣果,比如声闻初、二、三、四果,这样的人有如恒河沙数。经典上这样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世之时,有三分之一的印度人曾见到佛;三分之一的人听到过佛的名号但未见过佛面;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连本国有位释迦佛都不知道。我们今天离佛世有二、三千年了,可以说很不幸;但又可以说是很幸运,因为能够听到翻译得这么清楚的经典,还有法师为大家宣讲﹋不用自己费很多力气,只要抄些笔记资料,来听讲就可以了,很轻松。
「 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 」
弥勒佛出世,同样也有很多人不能证得圣果。不像阿弥陀佛净土,只要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能证得无生法忍。没有一个人会退落三界,为生死所捆绑。
「 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世亲去已,三年始来。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座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以来,总不见弥勒。” 」
这里的菩萨不是大菩萨,是指定力还不够的小菩萨,分别是无著、世亲、师子觉三人。下面就是这三人的一段典故。契志就是意志相同,三人共同立志往生兜率天宫,愿见弥勒佛;并约好先重生的人若是见到弥勒,就要回来通知大家。结果师子觉先往生,但却一去不回头。后来世亲无常现前,临命终时无著就对他说:「你若是能见到弥勒菩萨,一定要立即回来告诉我。」谁知世亲去后三年才回。无著就问了:「为什么等了三年之久才回来呢?」世亲菩萨道出实情:「我到达天宫后,仅听了弥勒菩萨一座说法而已(一座仅二小时),就立刻赶回来向你报告了。只是因为那里天宫的时间长,所以一下子便过了三年。」兜率天宫一天,相当于我们这里二百年。所以世亲在兜率天宫听法,位子还没坐热,阳间已经过了三年了。无著又问:「先前往生的师子觉现在又在哪里呢?」世亲答:「师子觉到达天宫后,并在外苑已有眷属,享受起天宫的五欲快乐,却还从未见过弥勒菩萨。」做笔记, 「在外」指弥勒内外苑中的外苑,内圣外凡 ,内苑是圣人所居之处,外苑是凡夫所住。师子觉到达的是外苑,有了眷属,也就是娶了妻室。在座诸位想想看!师子觉自升天之后还从未见过弥勒,初发心的菩萨,已经有了神通力,到达天庭却仍被五欲所迷惑,照常颠倒,可见修行谈何容易!
「 诸小菩萨生彼,尚著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
诸小菩萨升到天宫,仍然会执著太快乐的五欲六尘,何况我们这类凡夫,到达天庭,怎么会不被迷惑呢?所以,讲来讲去,一定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不求往生兜率天宫,这样才绝不会退转。
我小时看过一部片子叫「七仙女」,剧情讲述阳间有个姓董的男子,因为家贫卖身还债,给有钱人家做长工,负责缫丝;富人心坏,给他的都是打结的丝,难以解开。这时有七个仙女在天上玩乐,其中最小的一个仙女看到这个男子并且为他的孝心和英俊所打动,爱上了他。当小仙女想下到阳间来生活时,做大姐的仙女就给她一枝很粗大的香,嘱咐她若在下界遇到困难,就将香摇三下,香便会自动点燃,报信到天庭。于是众仙女看到香烟飘到天庭后,就一齐下凡,运用神通力帮助这男子解开丝结,一晚上就把所有缫丝的工作全做完了。
那时还不懂佛法,就觉得天庭真是个很棒的地方,仙女都那么漂亮,但后来看到经典才知道,帝释天(也就是七仙女住的地方),千百万倍不如欲界初禅天的庄严;而初禅天千倍不如二禅天庄严;二禅的庄严更是无法与三禅天的庄严相比。最最重要的是:娑婆世界三禅天,比之极乐世界的下品下生,乃是百千万分之一、算数譬喻所不能比。极乐世界最差的品位,那些作恶多端、却于临终时求忏悔而往生的下品下生的境界,比娑婆世界三禅天的快乐还要胜过百千万倍无法比拟!所以我拍拍胸口,觉得自己真是很有福气,今生能够出家,能看到经典所写,那真是粉身碎骨都要去极乐世界,不想去找仙女了,仙女所住之处比之极乐世界又算什么呢?怎么可以比呢?谁还会不想去极乐世界呢?
大家肯定感慨啦:我一定要去。要认真做善事,要持戒念佛;讲这个真好,听起来真清凉!本来对人生已经没希望了,来这里又救了自己一条老命,回去接着念佛,曾经就有人告诉我:「我已经三年没念佛了,听讲之后很感动,我决定要往生!」这样很好!知道来听经,知道要发愿往生的人,都是很有善根的人。
《《净土十疑论》译解 7》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