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早上還要到他房間送稀飯給他吃﹋到時候師父變成他的侍者了,我都沒有人侍奉,還要侍奉別人,那就吃力了﹋所以我有我的苦衷,諸位年紀大的人可不要見怪。
「初發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發起覺悟:生死無常,六道輪回痛苦,我要趕緊修行。
「以信爲本」 ,以信佛法爲根本,信爲能入嘛。
「住在佛家」 ,不是指出生在佛在世的地方,不一定遇到佛,但生生世世出生在有佛法的家庭,有深信的善根,或者是遇到善知識,像諸位這樣。
「以戒爲本」 ,以持戒爲根本。
「受菩薩戒」 ,菩薩戒就是自利且利他。
「身身相續」 ,注解: 世世受菩薩戒 。就是生生世世都遇到善知識,受菩薩戒,繼續修行。
「戒行不阙」 ,就是指持戒清淨。
「經一劫、二劫、叁劫始至初發心住」 ,經過一劫二劫叁劫才到初發心住。初發心住就是初住,初住一直到十住,再經十行、十回向、十地共四十個階段,還有等覺,共經過四十一個階段才能成佛。
你想想看,以信心爲本,生生世世遇到佛法,又持戒,受菩薩戒,戒行又無缺陷,經過一劫二劫叁劫的修行,才到初住位菩薩而已,可見成佛有多難!
「 十波羅蜜 」,波羅蜜就是到彼岸之意。第一、布施波羅蜜,就是要布施,才能達到究竟解脫的階段。所以我若是收到錢,我就把它布施出去。身上盡量不要存錢,存錢只是添加麻煩,死後閉上雙眼,再有錢也沒有用,所以要盡量施舍。第二、持戒波羅蜜,就是要持戒清淨,身口意才能清淨。是非之事,我們沒親見的就到此爲止,親眼看到了,也當做不知道。能感化的就感化,不能感化的就自己修行好。第叁、忍辱波羅蜜,就是要忍耐、忍辱。記住師父的話,「一切事得成于忍」,一切事情一定要忍耐才有成就。第四、精進波羅蜜,就是要認真修行。第五、禅波羅蜜,就是定慧均等。第六、般若波羅蜜。到此六者稱爲六度。
第七、方便波羅蜜,方便就是指權巧。譬如有人擅長講經,當遇到年長的人,他就會宣講念阿彌陀佛能夠消災解厄;若遇到喜歡簽大家樂(注,一種彩票)的人,就告訴他念佛能簽中;若那人正在炒股票,他就會講說念阿彌陀佛能夠賺進。有些叁、四十歲的人老公有外遇,我就教她:你若是持大悲咒,先生自然就回來了(不過也有的還是跑得不見蹤影);但即使先生沒有回來,她也已經念很多大悲咒了。當然有的人念還真有效哦,有一位她的先生在外面包養女人,我教她念了大悲咒,她每天在觀世音菩薩前求,真的有效!你們有先生的人可以試試看哦,沒有的就不用試了﹋若要念的話,每天至少二十一遍,再想多念就念四十九遍,外面的符咒就退下來了,至于能不能把人念回來你們自己試試看。
方便波羅蜜就是說講經弘法,度衆生要有方便、善巧。如果你先生反對你念佛,你就跟先生說:「老公﹋我去跟師父修行,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害處啊﹋我講話就更輕聲細語哦﹋我持戒就不會去外遇哦﹋而且還會照常煮飯照顧小孩啊﹋不然這樣好了,你若是不喜歡我去跟師父聽經聞法,那我去跳舞好了,去舞廳、咖啡廳、 KTV 、 MTV 你說是在家念佛、做個好家庭主婦好,還是打麻將、賭博或是跟人跑了比較好?」 那你 先生就會交待說:「嗯,還是去跟師父比較好,不過不要被你師父迷走了哦。」﹋
有個太太常常來這裏修行,她先生就抱怨了:「奇怪!我老婆不知被師父什麼符咒迷走了?說師父比較重要,丈夫不重要!還說不聽經會死,不煮飯沒關系。」這問題就很嚴重哦,所有有家庭的人,還是要把家庭照顧好,才能方便度衆生。女衆學佛,態度要柔軟一些;男衆學佛,態度要慈悲一些,回家後妻子若是吵鬧就不要理她,當她是瘋子﹋但男衆要記得對妻子要好一點,妻子生日時要買個禮物送她,買一個大蛋糕,讓她吃不完,記得買一束花送她,星期天偶爾帶她出去走一走……這樣你學佛才不會有障礙,否則她每天就會跟你吵﹋有家庭的人就是比較麻煩,若是二人能共修還不要緊。所以度衆生,這個方便波羅蜜很難。
第八、願波羅蜜,就是堅定修行的目標。願就是堅持自己的看法:我們學佛是絕對正確的,我絕對願度衆生,絕對願往生極樂世界,不論遇到任何逆境,我願早課晚課不變。願就是堅定的意志,誓死不動,永遠這樣,趨向實現菩提的目標。所以要常常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發願不爲境界所動搖,不爲衆生所困擾,堅持自利利他度衆生。第九、力波羅蜜,力是實踐之意,你要好好實踐。第十、智波羅蜜,注記: 智,爲了知一切法的智慧 。般若,是了達實相,二者不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方便、願、力、智,這是十波羅蜜。
「無量行願」 ,指的是: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行。
「相續無間」 ,指無量的行願,綿綿不斷。你想想看,滿一萬劫,才到十住中的第六正心住。
「不退住」 ,就是不會退墮爲凡夫。
「種性位」 ,注記: 種性位,就是指能夠持佛的正法,安住佛性的種子,其性賢善,能行功德善法 。簡單講就是已經證得不退轉的本性,夠資格接佛的種子,又能行功德善法,他的自性能發出功德善法,有自力不會被境界所迷惑了。這是憑借自己的力量,還是無法往生淨土。到第七住菩薩,仍然沒有生淨土!
「他力者,若信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取念佛衆生。」 ,只要能夠相信,阿彌陀佛用大悲願力攝取念佛衆生。
「念佛叁昧」 ,就是一相叁昧,行住坐臥都能念佛。所以我跟諸位講,不論你是開公司也好、打字也好,走路也好、乘車駕車也好,總之只要有時間,行住坐臥都要一心念佛;甚至入于不清淨的所在,譬如洗澡、如廁,也要能在心中默念。
「 厭離叁界身 」 ,討厭這個叁界中的身體。
「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願生彼彌陀淨土。」 ,布施與持戒,都要回向。要發願回向,所以我們每天都要讀「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念佛一定要回向。有些人只知道念佛有功德,但不懂得回向,那你這些功德是爲了什麼呢?就像有人努力賺錢,可是賺來錢是爲了什麼呢?比如爲了買張機票飛去美國。那我們做了許多功德又是爲了什麼呢?要以這功行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所以一定要發願,不發願就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對于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不會念發願偈不要緊,只管說「阿彌陀佛!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以後成佛度衆生,你要記得來接引我,不要讓我迷路了!」但一定要「成佛度衆生」哦,不然就沒慈悲心了,要記得!
「 乘佛願力,機感相應,即得往生。 」 ,機就是衆生,感就是諸佛菩薩的感應。
「 是故《十住婆沙論》雲:“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種:一者難行道,” 」
有一部論叫做《十住婆沙論》,其中這樣講:一種是很難走的路,這就是靠自己的力量自修。
「 二者易行道 」 ,就是仗佛的大悲願力,這就簡單了!那麼什麼是難行道呢?
「 阿鞞跋致 」 , 阿鞞跋致意思就是不退轉 ,就是上面所講的第七住「不退住」,有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叁種不退。這句意思就是,已經經過無量佛出世,想要求不退轉,不再退墮爲凡夫、不再退至叁界六道輪回,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就是說想靠自己的力量修持,想要斷惑、想要超越叁界,非常難!
「 此難無數塵沙,說不可盡。 」 這種困難就像恒河沙數無量無邊,無法稱計。也就是說衆生都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了脫生死,簡單講就是末法衆生想靠自力了生脫死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 略陳有五: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無賴惡人,破他勝德;叁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四者聲聞自利,障于大慈;五者唯有自力,無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過數裏,極大辛苦,謂自力也。 」
爲什麼說在娑婆世界靠自力修行如此困難呢?簡單講有五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外道相善,亂菩薩法」,外道表面看起來很善良,可惜所說的不是佛法。今天這種情況太多了,比如「一貫道」,看起來很像佛法;李俊南也在講經,盧俊彥也在講經,清海也在講經……但是你若是深入研究,就知道他們與佛法都是大相徑庭。他們自稱是佛法,其實與佛道並不同,這就是惑亂佛法,使你分不清楚正邪。
第二個就是「無賴惡人,破他勝德」,無賴就是不講道理,好比地獄客,不講道理,專門誹謗有德行的法師。別人若是稍有德行,或是較有名望,他就受不了開始誹謗,任何事都將別人抹黑。你若是聽到他誹謗而中毒,佛法就亂了。所以在座諸位,什麼人最聰明? 不聽是非的人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 是是非非,我沒有親眼看到,我就不能斷定是非對錯。所以對于無賴惡人的惡意攻擊,你若是接受他的誹謗,你就是沒有智慧分辨對錯,就是對他人沒有信心,他講經你不來聽,這就斷了衆生慧命。所以佛說謗僧罪業最重,比損塔的罪更重。譬如拿鐵錘把寺廟搗毀或者炸毀,這罪相比誹謗法師的罪業還算輕的,塔損毀了還可重造,誹謗法師則令衆生對法師失去信心,斷絕了法身慧命,其罪更甚。所以,千萬千萬不要誹謗叁寶!
第叁個是「顛倒善果,能壞梵行」。什麼是顛倒善果呢?胡說「你這樣修行會得到什麼什麼善果」,結果卻是剛好相反,得到的是惡果。孩子要出家,于是教唆父母跑去找住持算帳:「把他拖出來!」這就是「能壞梵行」。把錯的當作對的,把惡因當作善因,把惡果當作善果,這就是顛倒因果,破壞清靜的修行。
第四個就是「聲聞自利,障于大慈」。聲聞行就是只爲了自己,認爲自己修行比較重要,就沒有大慈大悲了。
第五個就是「唯有自利,無他力持」。後面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好比跛腳的人走路,一天也不過走幾裏路而已,靠自己的力量,極爲辛苦。
「 易行道者,謂信佛語,教念佛叁昧,願生淨土。乘彌陀佛願力攝持,決定往生不疑也。 」 易行道就是信佛所說,相信佛的話才是有大智慧的人。這條路佛已經走過來了,佛最清楚,我若是相信佛的話,這樣決定沒錯,這才是有大智慧。信佛所教念佛叁昧,要去行持、實際去做,願生淨土。乘彌陀願力,就是藉著阿彌陀佛願力攝持,往生就決沒有疑問了。
「 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須臾即至千裏,謂他力也。譬如劣夫從轉輪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轉輪王力也。 」
就像經由水路,人要渡過江河大海,藉著船只,一下子就能行進幾千裏地,這就是他力的作用。轉輪王,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四種,在衆生福報大時就會出世。凡夫若是跟從轉輪王,一日一夜便能行遍四天下。四天下,包括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像我們今天要去美國、歐洲,十幾個小時就到了,去日本叁小時就到了,若在從前坐輪船,則要二叁個月甚至半年。但這不是靠自己的力量,非是自力,這是轉輪王的力量。
「 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淨土者,亦可有漏凡夫應不得見佛身。 」 漏,就是煩惱的別名,有漏凡夫就是還有煩惱的凡夫。這句意思是,如果說有煩惱的凡夫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麼有煩惱的凡夫應該同樣不可能見到佛。
「 然念佛叁昧,並無漏善根所起。 」 無漏是我們的本性,念佛叁昧是我們本性的善根所起。
「 有漏凡夫,隨分得見佛身粗相也;菩薩見微細相。 」 有煩惱的凡夫,只要你認真念佛念到有定力了,無漏的善根所起,你自然就見到佛了。隨分,就是隨你自己的能力、功夫不同,得見佛身粗相。爲什麼見的是佛的粗相?因爲我們不是菩薩,不能見到細相,菩薩才能見到佛的微細相。所以我們說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八萬四千好,一一好八萬四千光明。
「 淨土亦爾,雖是無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發無上菩提心,求生淨土,常念佛故,伏滅煩惱,得生淨土,隨分得見粗相;菩薩見微妙相 。 有何所疑? 」 淨土也是這樣。常常念佛,就能伏滅煩惱。伏滅就是暫停煩惱。在「伏滅」旁邊注: 如石壓草,暫時不生 。草比喻煩惱,伏滅煩惱與斷煩惱不同,伏滅煩惱如同拿石頭壓住草,只是讓它暫時不起來;斷煩惱是指證果、證悟,如同將草連根拔起。伏滅煩惱雖然像草沒有除根,但這樣已經能夠往生淨土了,能夠隨分見到佛的粗相;菩薩則見得到佛的微妙相。這有什麼好懷疑的呢?就是說,凡夫既然念佛念到見佛了,他當然有能力往生淨土。
「 故《華嚴經》說:“一切諸佛刹,平等普嚴淨。衆生業行異,所見各不同。”即其義也 。 」 《華嚴經》講,一切諸佛之叁千大千世界,皆是平等非常莊嚴;但是,由于每個衆生造業不同,所見到的佛身也就不同。這就是其中的道理。
《《淨土十疑論》譯解 5》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