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十疑论》译解 5▪P2

  ..续本文上一页,早上还要到他房间送稀饭给他吃﹋到时候师父变成他的侍者了,我都没有人侍奉,还要侍奉别人,那就吃力了﹋所以我有我的苦衷,诸位年纪大的人可不要见怪。

  「初发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发起觉悟:生死无常,六道轮回痛苦,我要赶紧修行。

  「以信为本」 ,以信佛法为根本,信为能入嘛。

  「住在佛家」 ,不是指出生在佛在世的地方,不一定遇到佛,但生生世世出生在有佛法的家庭,有深信的善根,或者是遇到善知识,像诸位这样。

  「以戒为本」 ,以持戒为根本。

  「受菩萨戒」 ,菩萨戒就是自利且利他。

  「身身相续」 ,注解: 世世受菩萨戒 。就是生生世世都遇到善知识,受菩萨戒,继续修行。

  「戒行不阙」 ,就是指持戒清净。

  「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 ,经过一劫二劫三劫才到初发心住。初发心住就是初住,初住一直到十住,再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四十个阶段,还有等觉,共经过四十一个阶段才能成佛。

  你想想看,以信心为本,生生世世遇到佛法,又持戒,受菩萨戒,戒行又无缺陷,经过一劫二劫三劫的修行,才到初住位菩萨而已,可见成佛有多难!

  「 十波罗蜜 」,波罗蜜就是到彼岸之意。第一、布施波罗蜜,就是要布施,才能达到究竟解脱的阶段。所以我若是收到钱,我就把它布施出去。身上尽量不要存钱,存钱只是添加麻烦,死后闭上双眼,再有钱也没有用,所以要尽量施舍。第二、持戒波罗蜜,就是要持戒清净,身口意才能清净。是非之事,我们没亲见的就到此为止,亲眼看到了,也当做不知道。能感化的就感化,不能感化的就自己修行好。第三、忍辱波罗蜜,就是要忍耐、忍辱。记住师父的话,「一切事得成于忍」,一切事情一定要忍耐才有成就。第四、精进波罗蜜,就是要认真修行。第五、禅波罗蜜,就是定慧均等。第六、般若波罗蜜。到此六者称为六度。

  第七、方便波罗蜜,方便就是指权巧。譬如有人擅长讲经,当遇到年长的人,他就会宣讲念阿弥陀佛能够消灾解厄;若遇到喜欢签大家乐(注,一种彩票)的人,就告诉他念佛能签中;若那人正在炒股票,他就会讲说念阿弥陀佛能够赚进。有些三、四十岁的人老公有外遇,我就教她:你若是持大悲咒,先生自然就回来了(不过也有的还是跑得不见踪影);但即使先生没有回来,她也已经念很多大悲咒了。当然有的人念还真有效哦,有一位她的先生在外面包养女人,我教她念了大悲咒,她每天在观世音菩萨前求,真的有效!你们有先生的人可以试试看哦,没有的就不用试了﹋若要念的话,每天至少二十一遍,再想多念就念四十九遍,外面的符咒就退下来了,至于能不能把人念回来你们自己试试看。

  方便波罗蜜就是说讲经弘法,度众生要有方便、善巧。如果你先生反对你念佛,你就跟先生说:「老公﹋我去跟师父修行,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啊﹋我讲话就更轻声细语哦﹋我持戒就不会去外遇哦﹋而且还会照常煮饭照顾小孩啊﹋不然这样好了,你若是不喜欢我去跟师父听经闻法,那我去跳舞好了,去舞厅、咖啡厅、 KTV 、 MTV 你说是在家念佛、做个好家庭主妇好,还是打麻将、赌博或是跟人跑了比较好?」 那你 先生就会交待说:「嗯,还是去跟师父比较好,不过不要被你师父迷走了哦。」﹋

  有个太太常常来这里修行,她先生就抱怨了:「奇怪!我老婆不知被师父什么符咒迷走了?说师父比较重要,丈夫不重要!还说不听经会死,不煮饭没关系。」这问题就很严重哦,所有有家庭的人,还是要把家庭照顾好,才能方便度众生。女众学佛,态度要柔软一些;男众学佛,态度要慈悲一些,回家后妻子若是吵闹就不要理她,当她是疯子﹋但男众要记得对妻子要好一点,妻子生日时要买个礼物送她,买一个大蛋糕,让她吃不完,记得买一束花送她,星期天偶尔带她出去走一走……这样你学佛才不会有障碍,否则她每天就会跟你吵﹋有家庭的人就是比较麻烦,若是二人能共修还不要紧。所以度众生,这个方便波罗蜜很难。

  第八、愿波罗蜜,就是坚定修行的目标。愿就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我们学佛是绝对正确的,我绝对愿度众生,绝对愿往生极乐世界,不论遇到任何逆境,我愿早课晚课不变。愿就是坚定的意志,誓死不动,永远这样,趋向实现菩提的目标。所以要常常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发愿不为境界所动摇,不为众生所困扰,坚持自利利他度众生。第九、力波罗蜜,力是实践之意,你要好好实践。第十、智波罗蜜,注记: 智,为了知一切法的智慧 。般若,是了达实相,二者不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这是十波罗蜜。

  「无量行愿」 ,指的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行。

  「相续无间」 ,指无量的行愿,绵绵不断。你想想看,满一万劫,才到十住中的第六正心住。

  「不退住」 ,就是不会退堕为凡夫。

  「种性位」 ,注记: 种性位,就是指能够持佛的正法,安住佛性的种子,其性贤善,能行功德善法 。简单讲就是已经证得不退转的本性,够资格接佛的种子,又能行功德善法,他的自性能发出功德善法,有自力不会被境界所迷惑了。这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还是无法往生净土。到第七住菩萨,仍然没有生净土!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 ,只要能够相信,阿弥陀佛用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

  「念佛三昧」 ,就是一相三昧,行住坐卧都能念佛。所以我跟诸位讲,不论你是开公司也好、打字也好,走路也好、乘车驾车也好,总之只要有时间,行住坐卧都要一心念佛;甚至入于不清净的所在,譬如洗澡、如厕,也要能在心中默念。

  「 厌离三界身 」 ,讨厌这个三界中的身体。

  「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 ,布施与持戒,都要回向。要发愿回向,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读「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念佛一定要回向。有些人只知道念佛有功德,但不懂得回向,那你这些功德是为了什么呢?就像有人努力赚钱,可是赚来钱是为了什么呢?比如为了买张机票飞去美国。那我们做了许多功德又是为了什么呢?要以这功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所以一定要发愿,不发愿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不会念发愿偈不要紧,只管说「阿弥陀佛!我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以后成佛度众生,你要记得来接引我,不要让我迷路了!」但一定要「成佛度众生」哦,不然就没慈悲心了,要记得!

  「 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 ,机就是众生,感就是诸佛菩萨的感应。

  「 是故《十住婆沙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 」

  有一部论叫做《十住婆沙论》,其中这样讲:一种是很难走的路,这就是靠自己的力量自修。

  「 二者易行道 」 ,就是仗佛的大悲愿力,这就简单了!那么什么是难行道呢?

  「 阿鞞跋致 」 , 阿鞞跋致意思就是不退转 ,就是上面所讲的第七住「不退住」,有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三种不退。这句意思就是,已经经过无量佛出世,想要求不退转,不再退堕为凡夫、不再退至三界六道轮回,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就是说想靠自己的力量修持,想要断惑、想要超越三界,非常难!

  「 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 」 这种困难就像恒河沙数无量无边,无法称计。也就是说众生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了脱生死,简单讲就是末法众生想靠自力了生脱死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 略陈有五: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者声闻自利,障于大慈;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 」

  为什么说在娑婆世界靠自力修行如此困难呢?简单讲有五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外道表面看起来很善良,可惜所说的不是佛法。今天这种情况太多了,比如「一贯道」,看起来很像佛法;李俊南也在讲经,卢俊彦也在讲经,清海也在讲经……但是你若是深入研究,就知道他们与佛法都是大相径庭。他们自称是佛法,其实与佛道并不同,这就是惑乱佛法,使你分不清楚正邪。

  第二个就是「无赖恶人,破他胜德」,无赖就是不讲道理,好比地狱客,不讲道理,专门诽谤有德行的法师。别人若是稍有德行,或是较有名望,他就受不了开始诽谤,任何事都将别人抹黑。你若是听到他诽谤而中毒,佛法就乱了。所以在座诸位,什么人最聪明? 不听是非的人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是是非非,我没有亲眼看到,我就不能断定是非对错。所以对于无赖恶人的恶意攻击,你若是接受他的诽谤,你就是没有智慧分辨对错,就是对他人没有信心,他讲经你不来听,这就断了众生慧命。所以佛说谤僧罪业最重,比损塔的罪更重。譬如拿铁锤把寺庙捣毁或者炸毁,这罪相比诽谤法师的罪业还算轻的,塔损毁了还可重造,诽谤法师则令众生对法师失去信心,断绝了法身慧命,其罪更甚。所以,千万千万不要诽谤三宝!

  第三个是「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什么是颠倒善果呢?胡说「你这样修行会得到什么什么善果」,结果却是刚好相反,得到的是恶果。孩子要出家,于是教唆父母跑去找住持算帐:「把他拖出来!」这就是「能坏梵行」。把错的当作对的,把恶因当作善因,把恶果当作善果,这就是颠倒因果,破坏清静的修行。

  第四个就是「声闻自利,障于大慈」。声闻行就是只为了自己,认为自己修行比较重要,就没有大慈大悲了。

  第五个就是「唯有自利,无他力持」。后面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好比跛脚的人走路,一天也不过走几里路而已,靠自己的力量,极为辛苦。

  「 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 」 易行道就是信佛所说,相信佛的话才是有大智慧的人。这条路佛已经走过来了,佛最清楚,我若是相信佛的话,这样决定没错,这才是有大智慧。信佛所教念佛三昧,要去行持、实际去做,愿生净土。乘弥陀愿力,就是藉着阿弥陀佛愿力摄持,往生就决没有疑问了。

  「 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 」

  就像经由水路,人要渡过江河大海,藉着船只,一下子就能行进几千里地,这就是他力的作用。转轮王,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四种,在众生福报大时就会出世。凡夫若是跟从转轮王,一日一夜便能行遍四天下。四天下,包括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像我们今天要去美国、欧洲,十几个小时就到了,去日本三小时就到了,若在从前坐轮船,则要二三个月甚至半年。但这不是靠自己的力量,非是自力,这是转轮王的力量。

  「 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净土者,亦可有漏凡夫应不得见佛身。 」 漏,就是烦恼的别名,有漏凡夫就是还有烦恼的凡夫。这句意思是,如果说有烦恼的凡夫不能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有烦恼的凡夫应该同样不可能见到佛。

  「 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 」 无漏是我们的本性,念佛三昧是我们本性的善根所起。

  「 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身粗相也;菩萨见微细相。 」 有烦恼的凡夫,只要你认真念佛念到有定力了,无漏的善根所起,你自然就见到佛了。随分,就是随你自己的能力、功夫不同,得见佛身粗相。为什么见的是佛的粗相?因为我们不是菩萨,不能见到细相,菩萨才能见到佛的微细相。所以我们说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八万四千好,一一好八万四千光明。

  「 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随分得见粗相;菩萨见微妙相 。 有何所疑? 」 净土也是这样。常常念佛,就能伏灭烦恼。伏灭就是暂停烦恼。在「伏灭」旁边注: 如石压草,暂时不生 。草比喻烦恼,伏灭烦恼与断烦恼不同,伏灭烦恼如同拿石头压住草,只是让它暂时不起来;断烦恼是指证果、证悟,如同将草连根拔起。伏灭烦恼虽然像草没有除根,但这样已经能够往生净土了,能够随分见到佛的粗相;菩萨则见得到佛的微妙相。这有什么好怀疑的呢?就是说,凡夫既然念佛念到见佛了,他当然有能力往生净土。

  「 故《华严经》说:“一切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即其义也 。 」 《华严经》讲,一切诸佛之三千大千世界,皆是平等非常庄严;但是,由于每个众生造业不同,所见到的佛身也就不同。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净土十疑论》译解 5》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