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十疑論》譯解 4

  < 第四疑 >

  

  【問: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淨土,隨得往生?何須偏念彌陀佛耶?

  答:凡夫無智,不敢自專。專用佛語,故能偏念阿彌陀佛。雲何用佛語?釋迦大師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衆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余部經論文等,殷勤指授,勸生西方,故偏念也。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衆生。

  又觀經雲:“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

  又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雲:“釋迦佛說經時,皆有十方恒沙諸佛,舒其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證成一切衆生念阿彌陀佛,乘佛大悲本願力故,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當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偏有因緣。何以得知?無量壽經雲: “ 末世法滅之時,特駐此經,百年在世,接引衆生往生彼國。 ” 故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極惡衆生,偏有因緣。其余諸佛,一切淨土,雖一經兩經,略勸往生。不如彌陀佛國,處處經論,殷勤叮咛,勸往生也。】

  譯:

  問:既然是念一佛淨土就是念十方淨土,那麼爲什麼不隨意選擇十方淨土中的一個,而偏偏選擇西方淨土,念阿彌陀佛呢?

  答:凡夫沒有智慧,不敢自以爲是自己做判斷。但是衆生相信釋迦佛語真實不虛,本師釋迦佛告訴我們專念阿彌陀佛,所以我們才會專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處處都是聖人的教化,釋迦佛勸我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例如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往生論等等的幾十部的經典、論著、文章中再叁勸導娑婆世界的衆生,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要好好專心念佛,所以特別偏念阿彌陀佛。而且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接引衆生。

  觀無量壽經中說:“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種相,每一種相裏有八萬四千的相好莊嚴,每一種相好裏又放八萬四千種光明,普照法界。對念佛的衆生,都攝取不舍。如果念佛者,發菩提心專心誠意與佛感應道交,決定能夠往生。

  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經中說:“釋迦佛說有關念阿彌陀佛的經典的時候,都有十方恒沙諸佛,出廣長舌相, 蓋滿整個叁千大千世界,以此證明一切衆生,只要發菩提心專心誠意阿彌陀佛,乘佛的大悲心和大願力,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應當知道阿彌陀佛與娑婆世界,很有緣分。從哪裏知道呢?無量壽經中講:“末世其它法都滅了,而此經還將駐世一百年,以接引衆生往生西方淨土。”因此知道,阿彌陀佛與這個世界的極惡衆生,特別有因緣。其他的佛和他們的淨土,雖然有一兩部經提到,但也只是略勸衆生往生而已。不像阿彌陀佛的淨土,處處經論都殷勤叮咛,勸大家往生。

  注:

  「 凡夫無智,不敢自專 」 ,我們凡夫是沒有智慧的。 自專 ,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就是不敢自以爲是。既然諸佛平等,同一法身,隨便念一佛淨土都行,爲什麼偏念阿彌陀佛淨土呢?這裏就解釋了:因爲凡夫根本沒有智慧,不敢自以爲是,用自己的意思去判斷。

  「 專用佛語 」 ,就是絕對相信佛所講的話,相信本師釋迦牟尼佛不打妄語。

  「 故能偏念阿彌陀佛 」 ,因爲阿彌陀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介紹的,所以我們今天才會偏念阿彌陀佛。

  許多年紀大的人都會問一個問題,不少年輕人也會問到:本師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有何不同?我說明一下: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阿彌陀佛是圓滿報身;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有父母兄弟;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不是出生在印度,我們見不到。是釋迦牟尼佛通過經典介紹給我們,我們才認識到有一尊阿彌陀佛,他的極樂世界是多麼殊勝,阿彌陀佛又是多麼慈悲,並教我們專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的方法:我們想生到極樂淨土是最簡單的,臨命終只要專念十聲,就能了脫六道輪回。生生世世不必再當小鳥被人獵殺,「做雞做鳥無了時」(臺語童謠);今生漢堡也吃了不少吧?來生也不用被拿去做漢堡,被剁成肉醬。

  所以說今生若沒有往生,麻煩就很大了,來生會做什麼也沒有人知道。更別說遇到佛陀了,若是能遇到像我慧律,就已經很不錯了,我至少會指引你一條修行的道路;若遇到某某人你就很麻煩了,我說的某某人你們知道嗎?若是遇到邪知邪見的人,你的麻煩就大了。

  「 雲何用佛語?釋迦大師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衆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

  爲什麼要專門信用佛陀的話呢?釋迦佛祖一生說法,處處都是聖人的教化,不打妄語。

  「 《觀經》 」 ,就是《觀無量壽佛經》。

  「 《往生論》 」 ,昙鸾大師也有注解《往生論》。

  「 殷勤 」 ,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再叁叮咛,非常懇切。

  「 指授勸生西方,故偏念也 」 :再叁勸導娑婆世界的衆生,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千萬不要修別種法門,要好好專心念佛,所以特別偏念阿彌陀佛。

  「 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衆生。 」 :

  因爲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時,發下四十八大願,要來招引衆生。

  我有時看到喪葬的挽聯就很想笑,有的寫著「駕鶴西歸」,那只鶴要飛多久啊?十萬億佛土就算坐太空梭也飛不到,還駕鶴西歸﹋那只鶴是什麼鶴

   ﹋還有些人寫「金童玉女接引西方」,根本就不懂,都是道士亂寫的,極樂世界怎麼會有金童玉女呢?否則極樂世界豈不還是有男女之別了?皆是金剛不壞身,清淨之身。有人說:金童玉女不是在觀世音菩薩座下嗎?我說,那是電影演的,我從沒見過經典有寫金童玉女,你在哪本經典上看到的?

  就像翻遍大藏經也沒有看到「白衣神咒」,什麼「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爲塵」,叫他不要念,他又已經念了叁、四年了,其實這是沒有根據的,在大藏經上根本沒有記載。大藏經裏有大悲神咒,與其念這個不如念大悲咒,大藏經裏一清二楚地記載著「大悲心陀羅尼」。有根據的不念,反倒是念那些沒有根據的。有的人還在末尾加一個「嘿!」念過這麼多咒,我還沒念過這個字。自己念也沒人教,都是自己創造的;還會自己比個手印(師拈指,衆笑),放一杯水在面前。問他這是什麼手印?他說:我不知!這是什麼手印你們知道嗎?這叫做甘露手印。他爲了裝得像觀世音菩薩,自己也比得有模有樣,但是老鼠從面前跑過,還去偷偷瞄它;觀世音菩薩會偷瞄老鼠嗎?真受不了﹋

  比手印時還把女兒叫過來:「來,看看,媽媽像不像觀世音啊?」現在是觀世音很自在,晚上丈夫回來就開始吵架了。觀世音又名觀自在,觀自在是指自利而言,他觀照五蘊皆空,所以得到自在;觀世音是指救度衆生,聽到世間的音聲就來救度。不是你空坐在那裏,外表裝得像觀世音,等先生回來一打起架來就不像觀世音了,像夜叉、羅刹,大聲吼幾句觀世音就不見了﹋所以衆生實在很悲哀。做觀世音那麼簡單嗎?無量劫來修行,再大的侮辱也能夠忍耐,哪裏會像我們這些衆生?

  說到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大願,我們下一部要講的《無量壽經》非常重要,「淨土經王」就是我們十五日要講的《無量壽經》。因爲上一部所講的《阿彌陀佛經要解講義》年紀大的、書讀得少的人會聽不懂,這部《無量壽經》再聽不懂就不行了,所以這部經我會講得很淺,讓年紀大的人都聽得懂。因爲《無量壽經》實在太重要了太重要了,聽不懂就很可惜,所以我盡量講得很淺顯,用很簡單的名詞來解釋,故此選用白話文的注解本,認真給大家研讀解釋,來普利一切衆生,

  「 又《觀經》雲:“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 」

  爲什麼佛有八萬四千相呢?這裏有二種解釋,一種是:佛本無相,以衆生相爲其相,八萬四千比喻無量無邊,因爲衆生無量無邊,所以看到佛的相也是有無量無邊,簡言之佛便有八萬四千相,其實佛豈止八萬四千相呢?每一個衆生的境界不同,見到佛的相便不同。譬如我們凡夫沒有斷惑,往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見到的佛的身相就比較小;若是證得菩薩果之人,或明心見性、證悟本性的人,大開悟的人,他以實相念佛,往生便是上品上生,他所見到的佛就是無量無邊極大的佛身,不像我們這種業障重的凡夫,造業多端,通過求忏悔、持戒、修善,往生後花開見佛,看到的佛身就比較小。佛無相,因爲他證得平等本性,怎麼會有相呢?所以「諸佛無相,以衆生心爲相」,所以說佛有八萬四千相。這是第一種解釋。

  第二種解釋認爲:本性自有具足,性色真空,真空性色,也就是說,八萬四千相當下就是本性影現出來的無量無邊的變化,簡單講就是妙相莊嚴。妙相莊嚴,就是無量無邊的莊嚴相,都是由本性影現出來的,所以說佛有八萬四千相。

  「 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 」 ,每一相都有八萬四千種相好,這八萬四千相是千變萬化的,每一千變萬化又有八萬四千種千變萬化的相好。

  「 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 」 ,每一相好又有八萬四千千變萬化的光明。很驚人啊!佛的本性的力量、威力很驚人,佛到底有多麼相好光明?有多麼莊嚴?對我們而言是無法想象的,無法形容的。所以聰明人,尤其是愛化妝的女衆中的聰明人,絕對是拼了命也要往生極樂世界,因爲那種相貌的莊嚴非常驚人,根本不需要化妝。

  我們看化妝品,去日本就看 POLA ,去歐洲就看 CD 、蘭蔻……可是不論你再怎麼化妝,也不可能如佛的相貌一般。人的皮膚,像師父的手就已經很漂亮了,而經典上講佛身相,若是有灰塵飛落,會沿著皮膚散開,無法粘附到皮膚上,所以佛是搓…

《《淨土十疑論》譯解 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