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叁疑 >
【問:十方諸佛一切淨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淨土。今乃偏求一佛淨土,與平等性乖,雲何生淨土?
答:一切諸佛土,實皆平等。但衆生根鈍,濁亂者多,若不專系一心一境,叁昧難成。專念阿彌陀佛,即是一相叁昧。以心專至,得生彼國。
如隨願往生經雲,普廣菩薩問佛:“十方悉有淨土,世尊何故偏贊西方彌陀淨土,專遣往生?”
佛告普廣:“閻浮提衆生,心多濁亂,爲此偏贊西方一佛淨土。使諸衆生,專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總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寬,則心散漫,叁昧難成,故不得往生。
“ 又求一佛功德,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爲此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淨土,即生一切淨土。”
故華嚴經雲:“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又雲:“譬如淨滿月,普應一切水。影像雖無量,本月未曾二。如是無礙智,成就等正覺。應現一切刹,佛身無有二。”
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達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無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無二,故熾然念一佛時,即是念一切佛也。 】
譯:
問:十方諸佛國土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功德也完全相同;修行人應該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淨土,爲什麼這時卻要偏偏指歸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這樣不就與平等的本性互相違背了嗎?這樣又如何往生淨土呢?乖,就是違背。
答:
一切佛土,在理體上確實完全平等,但衆生業力不同,心有分別,如果不一心一意專注在一念上,則很難成就叁昧。專心念阿彌陀佛,這就能具足叁昧,因爲心念專致,能夠往生西方淨土。
例如隨願往生經中,普廣菩薩問佛說:“十方世界都有淨土,世尊爲什麼偏要贊歎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讓衆生往生那裏呢?
佛告訴普廣菩薩說:“這裏的衆生,心煩燥雜亂,所以偏愛贊西方彌陀這一淨土,讓衆生能專心于一點上,這樣容易往生,若是念一切佛,念佛的太多,則心散漫,難以成就叁昧,所以不能往生。
並且求一佛的功德與求一切佛的功德是完全一樣的。因爲佛的法性是完全平等的。所以專念阿彌陀佛即是念一切佛,生西方淨土也就是生一切淨土。
華嚴經中說:“十方叁世一切佛身是同一佛身,都是同一心,具足完全相同的智慧,其無邊的力量也是一樣的。
經中還講:譬如一個圓滿的月亮,一切水中都映現它的影子,影子雖然有無量無邊,但其根本的月亮還是一個。如是的無礙智慧,成就佛的清淨法身,應現于一切刹土,而佛身卻根本無二的。
智者借譬喻就能了解通達道理:一切的月影其實也就是一個月影,一個月影也就是一切的月影,月影是根本無二;所以一佛也就是一切佛,一切佛也就是一佛,法身是一樣的。所以一心專念一個佛也就是念一切佛。
注:
「 實皆平等 」旁邊標注幾個字:「在理上平等」——意思是從本性道理上來說是平等的。然而佛已經沒有業了,我們卻還有業,業有無量無邊各不相同,業障還有輕重之別,所以我們還無法見到平等的本性。因此,十方一切諸佛國土,從理上來說是平等的,但是從事上來說還沒有達到平等。所以「一切諸佛土實皆平等」這是就理性來說,在我們的本性上這些當然是平等的。
在「 衆生根鈍 」旁加注幾個字:「業力不同」——每個人的業力都不同。既然不同,當然就失去平等性的東西。每個凡夫尚未證得空性之前,他都會有分別、有差別心,在分別的當下就産生執著;而明心見性的人在當下就放下了分別心。這樣就不同了,有很大的差別。所以說,衆生根鈍,是因爲業力不同。
「 濁亂者多 」,濁亂,就是我們所說的五濁惡世,我們每天誦的《彌陀經》裏就提到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爲何說是濁亂呢?簡單講,見濁——光是見解,這個娑婆世界的邪知邪見、外道就有很多,見解都不同,會來擾亂你。命濁——我們的生命很短暫,剛剛聽到佛法後不久就發生車禍喪命了,連念佛都來不及。煩惱濁——貪嗔癡重。《悲華經》中說到,在十方世界中,像我們娑婆世界這麼亂、這麼惡的非常少,十方國土裏就數我們排第一名。娑婆世界是最痛苦的,衆生悭貪不舍、邪知邪見、執著不放,很難教化。《悲華經》講:他方國土樹木自然結出果實,田地自然出産農作物,人欲便溺時地面自動開裂,事後又自然閉合起來。我們的世界就不同了,現在耕種都是要噴灑農藥,打開報紙,滿眼都是殺人、放火的新聞。最近發生的事,爲了喝酒,酒女去隔壁桌陪酒,這樣就不行了,一拔起槍來就瘋狂掃射,死了好幾個。這個娑婆世界說真的不是久居之處,非常混亂。
我現在就深深體會到了,我覺得學佛的人裏也很亂。那張嘴老是在亂講,在各個道場之間搬弄是非,他不是帶阿彌陀佛來送禮,他是帶是非來。這種人拜托你不要來我們講堂,別的道場的是非請你不要帶來我們這裏,我們這裏的「禮物」你也不要拿到別的地方。我們這裏的佛法你可以帶出去,但不要把是非傳來傳去的,這樣不好。我們不要笑外面的人很糟糕,學佛的人一樣糟糕。只不過外面的人比較嚴重。(衆笑)學佛的人也很糟糕,一張嘴巴沒幾個人能守得住,來到道場聽到一些事情,沒有自己的主張,也沒有親眼看到就亂講,到這個道場說這個道場的師父不對,到那個道場又說那個道場的師父不對,明明是白的也能說成黑的。不是外面的人才這樣,學佛的人也是一樣,還說得很有良心的樣子:「別人把你害得走投無路了,我對你真是掏心掏肺,才賣個人情給你。」。太混亂了。所以我發現,要在這個世界修行的話有一個秘訣 , 那就是要裝聾作啞,否則光是管這些閑事就會讓你失眠、神經衰弱。
所以我念佛是這種心情:對這個娑婆世界我一無所著,根本不能住,這不是居住的地方,哪有地方能住?雖然這個講堂蓋得不錯,有冷氣,(師頓,衆笑)不過我還是覺得這個世間很痛苦,沒什麼好執著的,你們的看法如何我就不知道了,我是覺得這個娑婆世界不值得留戀。我從來不靠誰,不靠任何人,包括我的徒弟、任何一個衆生我都不會靠他們,因爲臨命終時,各人吃飯各人飽,你想靠誰呢?頂多是遇到善友爲我們助念。總而言之,就是要靠我們自己。我們要有這種觀念,我們要靠自己,自己吃飯自己飽,別人吃飯我們不能飽。只是想靠別人加持、靠人替你做功課,萬一你死後,家人不懂事拿個豬頭祭拜你,往生沒幫助反而更吃力了!
濁亂者多,在這個娑婆世界,走到任何一處都是一樣,沒有一處不亂的。寺廟也是一樣,也很糟糕,只是輕微一點,差別就這一點而已。所以我才對來這裏共修的衆生說:大家來這裏都不要講話,就是因爲那張嘴巴。尤其是女人,我最怕那些四、五十歲的女人,我是說外面的人,在場的諸位都不會啦!你我都心知肚明啦(衆笑)所以我希望大家來這裏修行,要守得住嘴巴,安安靜靜的就好了,是非善惡都放下。你來這裏就是修行的,不要講一些是是非非:我聽到什麼了、我看到什麼了……講那些沒有用,那是你家裏的事,不要來這裏說,來這裏就是要了生死,爲了往生的。
因爲已經很濁亂了。這個娑婆世界已經夠亂的了,人心險惡。所以內政部長來了我告訴他:「人的心惡,治安怎麼會好呢?人的心惡,環保怎麼會好呢?」衆生都認爲丟紙屑沒什麼大不了的,焚燒東西造成空氣汙染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我方便就好了,大家只圖自己方便,都是自私的心 。人心惡治安就壞、環保就壞。我向中央官員建議,應該把佛教課程安排在學校中,他卻充耳不聞,我也不是行政院長,說也沒有用。(衆笑)這些大官只知道要增加警察,增加鎮暴部隊,立法預算都增加了警察的新生開銷,鎮暴部隊增加了幾千人來鎮壓。但是人心在內,你鎮壓的只是外在,人的心若惡,雖然一時鎮壓下去,有一天還是會爆發。就像身上長了一粒瘡,看到瘡冒出來,只是從外表挖除,但是內在的體質若是不改變,有一天照常會長出來。
所以我向內政部長建議:宗教要立法,趕緊將佛法遍布到全臺灣省!「好,好。我再看看,我再跟教育部聯絡看看。」然後搖搖擺擺就回去了。(衆笑)只靠我一個老人家,已經要往生的人了,一個人在此一直呼籲佛教很重要、因果很重要、五戒很重要——有用嗎?全國的人若是了解了因果,你想這個國家會亂嗎?誰敢去做壞事!對不對?全國的人都守五戒,這個世界怎麼會亂呢?不能殺生,哪一個人還敢綁票、殺人呢?哪個人敢攜槍?
用重典,無非就是死刑,這也不是辦法。比如陸正命案( 注:臺灣新竹國小男童陸正被綁票撕票案 ),國家若是抓到每個凶手都判死刑,那麼綁票的人都會撕票,被殺害的人就會越多。因爲反正都是犯死罪,遲早被抓到了也難逃一死,幹脆先把小孩撕票,怎麼可能讓自己先死呢?所以說一個國家在亂世若是用重典反而更吃力,因爲抓到就是死刑,沒有量刑,必死無疑,那麼每一件都撕票,被殺害的小孩就更多。
然而政客們天天在爭吵,他們只知道世間治安很亂,環保很差,但卻不知道問題的根本在哪裏。根本在于人心會亂。人心爲什麼會亂?就是因爲不來請教宗教家,即使拜訪一下,也是蜻蜓點水般待個叁五分鍾,讓媒體攝攝影、電視臺報導出來——某某也來拜訪宗教家了——而不能化爲實際行動,把宗教的課程列入國中、高中、大學的教學,那怎麼會有效呢?沒有效啊!我在大學時聽到佛法,你看我今天變得這麼乖;我如果沒有聽到佛法,也許正拿著槍在社會上逞凶鬥狠也說不定,這都是很難講的。所以說「濁亂者多」,走到哪裏都亂,父母親亂,兄弟姐妹亂,走到哪裏都亂。
「若不專系一心一境,叁昧難成」。 叁昧…
《《淨土十疑論》譯解 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