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牙齒全掉光的、眼睛斜視的,所有人排成
一列隊伍,就像乞丐幫一樣。我總是背個袋子就去那裏排隊了。到時候分給每人一個碗,還不是碗公哦,差不多比碗大一點,又比碗公小一些,分一個“碗爸”給你——最大的叫碗
公,比碗稍大的就叫做碗爸啦。排隊要提早去,不然就會吃不到。吃飯的時候,不會給你盛很多,因爲煮的一鍋面數量有限,慢來的人想要插隊,但大家都不肯讓他插隊。
講到插隊,我長得矮,插隊應該很厲害,可是從隊伍中間鑽進去,每次都被抓出來,不得已只好從後面排起,然後就端著碗,跟著隊伍移動。等面煮出來,一盛上之後我又去從後
面排,盛上之後立刻又去排隊。他不會盛滿整碗給你,都是只盛一點點,然後就換下一個了,食量少的人才剛好夠吃。沒有桌椅,每人端一個碗分點面就蹲在媽祖廟前開始吃了。
我看他們都不怎麼聰明,盛完面之後都傻呼呼的坐下來吃,吃完了才又從後面開始排隊;我可就不一樣了,盛到一碗之後又馬上從隊伍後面排起,隊伍一邊移動,我就開始趕快地
吃,再輪到我時剛好吃完。不這樣就來不及了,面就會被盛光,所以要邊排隊邊趕緊一邊吃。
所以說到貧窮,那時實在是窮得非常徹底,真不知道要怎麼形容了。所以我的胃腸病會惡化到這種程度,常常會抽筋、痙攣,用中醫、西醫治療到現在還是不能痊愈,跟這也不無
關系,這也是前世的業。
「 反爲人所憎惡。 」
反而被人所憎惡。這也是各人前世自作的業,也不必怎麼怨歎。若要論苦日子,你們的日子再窮也窮不過我。
「 世人不達先業,將謂誦經爲善即無應驗,遂生疑惑。殊不知若非經力,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折叁途之報,速得無上菩提。 」
「折叁途之報」,照理說要墮叁途的。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 祇 劫,于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現在要說福報的比較。佛告訴須菩提,自己過去供養諸佛無量阿僧衹劫,于然燈佛前。得值,就是經過。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那是不計其數的,可以說是布施遍滿叁千
大千世界,舍身數如微塵。悉皆供養承事,供養無數諸佛。無空過者,一尊佛都沒有遺漏。
【 若複有人,于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 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
千萬億分 ,還不只是百分之一,更是千萬億分之一。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就算用任何比喻都無法描述。這段話的意思是從反面講,佛說他供養無量諸佛,還不如我們誦《金剛經
》千萬億分之一的功德,所以這本《金剛經》的功德,實在是無法稱說的。原因如下面所說:
【李文 會 曰】 「 造寺寫經、供養布施功德,只獲人天小果,實非功德也。 」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
首先你要受持讀誦。你只有悟才有辦法,要悟才能受持、讀誦。若能受持《金剛經》的無相之法,你自然就沒有煩惱了。
【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
狂亂,就是不相信,而不是喪心病狂。意思是說,你能受持、讀誦《金剛經》,我若是說出其中全部的功德,這功德大到你聽了也不敢相信。狐疑,狐性多疑,狐狸本性最易懷疑
。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
如果在「經義」中間把加兩個字「般若」,變成當知是經「般若」義不可思議,意思更清楚,指這本《金剛經》的般若道理不可思議。
【果報亦不可思議。】
「果報」之前再加兩個字「將來」,道理更明白:指將來的果報更不可思議,是能夠成佛的。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
要怎麼安住呢?要如何降伏我們的心呢?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
「生」就是發。若是有人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應當發什麼心呢?下面:
【我應滅度一切衆生。】
滅度就是度脫的意思。滅掉一切煩惱,度一切的苦厄,叫做滅度。我應該滅度一切衆生。
【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
「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者。」回頭看:「善現啓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
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
先前這一段跟這一段就是互相呼應。
現在再翻回來,
【李文會曰】 「當生如是心者。謂二乘之人。執著諸相。起諸妄念。如來指示其心常空寂。也就是無一切相。湛然清淨。」
【黃檗禅師雲】 「我應滅度一切衆生者。佛言:我今欲令一切衆生除滅妄心。令見真性。」
【白樂天雲】 「湛然無他念。虛靜是吾師。」
「白樂天」就是白居易。
湛然就是很淡泊的,平實、平淡、平凡,就是一種淡然。 「虛」就是退步、空一切,你一直退步,一直學吃虧,不一定是吃虧的人哦。他一直占我們便宜、一直害我們,他也不一
定會過得比我們好,這是說真的!所以 不管任何時候,因果都會幫你安排得妥妥當當! 「虛靜」,能夠保持這個心一直空寂。所以虛靜是吾師。
【圭峰禅師雲】 「覺諸相空。心自無念。」
我若是覺悟一切相都是空,心自然無念。離諸一切相,離諸相即是諸佛。
「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因爲你無念,就無一切妄想,你若是起心動念,你就要馬上覺、觀照,覺悟之後,覺之當下就無。能所雙亡無一切法可得。
「修行妙門。惟在此也。」
修行的妙門,就是這幾個字而已。
廣欽老和尚,他要入涅槃的時候說,當然他是已經證果,悟到本性的了不起的聖者,他說:「不來亦不去,沒有事。」我也有悟到,老和尚說的是這一句,我要說的是另外一句:
「一切事情從來不曾發生過。」你慢慢去體會我悟到的這一句是什麼意思,你們慢慢去體會。因爲發生的當下就是無,而我們卻一直認爲這是實在曾發生的事,所以就一直煩惱。
而我已經悟到了,我認爲世間本來就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這是我今天的心境,所以,「覺之即無,修行妙法,惟在此也。」
【慈受禅師雲】 「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此謂不可見有衆生。是自己度者。若有此念。即著我人衆生壽者四相。即非菩薩清淨心也。」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
爲什麼呢?實在是沒有任何的法,無有法才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若是有法,那麼這就不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簡單來說,無一切法,才是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即非菩薩者。謂二乘之人。執著我人衆生壽者四相。實無有法者。謂初悟人。尚有微細四相也。但少有悟心是我相。」
微細的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仍然有這微細的四相。感覺有所悟,就是還有我相存在。
「見有智慧。能降伏煩惱。是人相。見降伏煩惱。竟是衆生相。見清淨心可得。是壽者相。」
所以六祖的解釋跟別人完全不一樣,都是攝于一念之間。
「不除此念。皆是有法。故雲: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我常常告訴諸位:我們爲什麼不試著做一天佛陀看看?你明天試著去做一天佛陀,看你是要用廣欽老和尚那句話:「不來亦不去,沒有事。」或是要用師父這一句「不曾發生過任
何事情。」天地之間未曾發生過任何事情,這都是業力、無明在鼓動而已,都是沒有實在性的東西。你明天坐下來時,你就空一切法,心量放得很大,也不必論大小,就是無念,
無念,無念……。而有些人無念也定不下來,要他保持無念,他就想東想西,不能空一切法,沒關系!想東想西也沒關系,不執著就好了, 培養在念頭當中去掉這個執著性,那麼
這就變成妙用,其實妙用也是有念頭,只是這個念頭有過濾,去掉這個雜質,就變成清淨的念頭而已。 你明天試著做一天佛陀。做一天佛陀就是說,一切相不可得、不可說、不可
思、不可議,不著一切相,離一切相即名諸佛。這樣念:離一切相即名諸佛,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好好地參,好好地用功,就是不要被境界染著,境界一來就抹油保護自己,
抹油就代表有智慧,沾染不了我,你做一天看看,沒有煩惱的情形是如何,不要回想過去,不要希望未來,也不要怨歎現在。這樣地去做一天佛陀,修理佛陀,把他修理好,將心
修正、調整正確,這樣就很好過,很輕松了!所以我常常說,奇怪!人家怎麼說修行很困難,我怎麼覺得修行很簡單!
下面說,執著煩惱就是衆生,放下煩惱就是佛陀,所以說:實在是無法,才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你若是有法,你就有著,就非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簡單來說,你想發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一定要空一切法——也就是離相。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
你的意思是如何呢?如來,佛在過去然燈佛時,是不是有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呢?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沒有!世尊!就我須菩提所了解佛陀所說的這個空的道理,絕對沒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可得。因爲無一法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
對!就是這樣。這很契合如來的意思,…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