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P6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去,這正是本來面目。

  所謂自作自受,要記得—— 誹謗別人的惡果、痛苦比被誹謗人的因果超過一百倍! 你要記住師父的話,聰明的人絕對不誹謗別人,因爲造的是自己的惡業嘛!譬如有人手執火炬

  想燒天,這樣舉著會燒到自己嘛!

  「 故古德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複無優。 」

  這句話也很有意思。給你們介紹本好書,師父寫的《佛心慧語》的第一冊、第二冊都出來了,裏面有很多禅的句子都很棒!真的啊,若是要修禅的人,想對本性上的事有所了解,

  把這兩本書請回去看。等會兒下課後,沒錢的就自己拿,不要緊,我也不差這一百元,有錢的就多少貢獻一些,這樣我也很歡喜。

  心隨萬境轉,你雖然隨著一切境界轉動;轉處實能幽,轉處,隨緣一切所轉的地方;幽就是解脫,幽本來是樹木陰涼的地方,這裏指心隨一切萬境,但卻仍然很清涼。在這個世間

  ,你轉身口意,運用觸境之處,轉來轉去,秒秒都是安詳,每一秒都是清涼,你不會被妨礙,它也無法妨礙你。隨流認得性,隨著外境,認識了清淨的本性,你就會無喜亦無憂。

  無喜亦無憂才是大喜,才是真正的大喜大舍。

  【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

  【李文會曰】 「 不住于相者,非但見色是相,一切種種分別,皆名爲相。如是之相,皆從因緣而生。應知一切分別,皆如夢幻,遇緣即施,緣散即寂。是故佛言:『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又西明和尚雲:『法相若是有,可言住諸相;法相既本無,故言不住相。』 」

  可是法相本來沒有,你執著什麼?這就是師父剛才告訴你們的:這個世間追求到最後,一定是空。無論你多麼漂亮,買多好的衣服,到最後也一定不是你在穿的。比如菲律賓前總

  統馬科斯的夫人伊美黛,她就沒有學佛。伊美黛擁有多少雙鞋子呢?叁千七百五十雙鞋子。她的衣服,比一座 super market (超級市場)或一個百貨公司整棟樓的衣服加起來還

  多。伊美黛盜用的公款有幾十億美金。而學佛的人,「一缽千家飯」,出家人托一個缽就能走遍天下。

  說到我,我的東西都是人家送的,我反而布施不完。信徒多也很煩惱,有的送衣服,有的寄維他命丸,有人寄綠藻,有人寄巴參粉,還有寄藥粉,還有從日本寄來的……我是衆生

  的小樹苗,當然給我最好的喽。(衆笑)所以說做一個法師,收到的東西很多,我還要拿出來,請法師幫忙吃,東西太多太多了,沒有辦法。然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東西。

  「 既不住相布施,其福德更有何思量! 」

  那福德就更大了。

  【須菩提,于意雲何?】

  你的意思如何呢?

  【 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

  第一個不字念「否( f ǒ u )」,是疑問詞,所以後邊用一個問號。第二個字念「不 (b ù ) 」,表示是否認。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維就是空間,四方上下的空間。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常常有人問:師父!到底要如何修行,我怎麼都不會修行?佛陀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叫你心如虛空,無所住,答案已經很清楚了,還整天問師父,真奇怪!《金剛經》裏寫得很清

  楚了,每天都在讀,卻還要問師父怎麼修行,經是怎麼讀的?難道讀假的嗎?經裏已經告訴你心要放大,心量大如虛空,要無所住,你的福德就很大,這不是清清楚楚的東西嗎?

  但是講歸講,執著照舊執著,還是老樣子,沒什麼改變。

  【李文會曰】 「 不也世尊者,須菩提謂虛空我思量之,實無可思量也。不可思量者,既已覺悟,心無能所。即無我、人、衆生、壽者四相,豈更有可思量。但應如所教住者,乃

  謂諸學人,當依佛教,住無所住,必得悟入也。 」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我將這段解釋一下。佛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是怎麼樣、你的看法如何呢?能夠用我們這個無常的色身見到清淨的本性嗎?「如來」此處就是我們的本性。「如來」同時也可以指佛

  的法身,那麼意思就是,佛是否有一個身體的外相可以見到呢?可以把如來理解爲釋迦牟尼佛。兩種解釋都可以。我們能夠用有相的身體,來見到如來之身(佛的法身)嗎?

  須菩提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如來是無相的,你用這個身體,要怎樣得見如來呢?佛所說的身體,就不是這個身體。

  【李文會曰】 「 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者,須菩提謂色身既有相,法身即無相。色身者,地水火風,假合成人。法身者,即無形狀相貌。色身即是凡夫,法身即是如來。須菩提以

  凡夫但見色身,不見法身。故答是語。 」

  「 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者,非者無也。 」

  因爲一切法皆是空的東西。

  「 凡夫謂色身是有,執著修行,所以不見佛性,生死轉重。如來法身無相,故言所說身相非身相也。 」

  【 華嚴經雲 】 「 佛以法爲身,清淨如虛空。 」

  法就是智慧、福德、真理,佛以此爲身。智慧無形,福德無形,真理也是無形的。

  【雲門大師雲】 「 『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者,此大乘先覺之人,遣疑破執也。」

  一棒打死他(佛陀),拿去喂狗吃。大乘先覺之人,指開悟的聖人。 開悟的聖人教你要「解黏去縛」。 解黏就是這些執著統統要放下。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對須菩提說:所有相,包括六根、六塵、六識,都是虛妄的東西,不實在!非相就是無相。若見諸相無相,如果能夠見到諸相是無相的東西,沒有確實一定的相,這樣即見如來

  ,因爲自性本空啊。這個「如來」不是指釋迦牟尼佛,而是指我們的本性。意思就是說,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東西,你若是悟到人空法也空,一切都是非相,一切都

  是無相,那麼我們就見到我們本來的面目,這就是菩薩,觀空有二相都如虛空。

  【法華經雲】 「 一切諸相,皆悉空寂。 」

  一切相的當體就是什麼都沒有。不見一法,不見一人,不見有一衆生可度,不見有法可施舍,說法者無法可說,求法者無法可求,悉是空寂,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當體就是空性

  的東西。既然當體就是空性,這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同學們, 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令心空蕩蕩,無一塵可染。 這是我們世間最大的財富,念佛的人若不能有這樣見地,真是

  悲哀!

  (又雲)「 或見菩薩,觀諸法性,無有二相,猶如虛空。 」

  什麼是無二相呢?無善惡相、無空有相、無是非相。不以二分法來看這個世間。

  正信希有分第六

  

  

  【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 】

  晚輩對長輩說話稱爲「白」,長輩對晚輩說話叫做「告」。這一段的意思,看以下注釋。

  【李文會曰】 「『 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 者。 」

  生實信不,也就是他能不能相信這個道理呢。

  「 須菩提謂前說無相行于布施,即是因深。得見無相如來,即是果深。既談因果,切恐如來滅後,濁劫惡世之中,無人聽信,故有是問。 」

  【傅大士曰】 「『 有持戒修福者 』 :不著諸相,即是持戒。心常空寂,無諸妄念,即是修福。此人不被諸境所惑,能生信心,以此爲實。 」

  以此爲實,指確實能夠得到利益。

  【 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 】

  一劫是千佛出世,我們種植善根,世間種種的善事,種下的善根非常多,因爲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嘛。

  【 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

  廣種善根,才能「聞是章句」,聽聞到此章句。

  【 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衆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

  你的起心動念,佛陀都了解。下面看注解。

  【法華經雲】 「 隨宜方便事,無複諸疑惑。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 」

  隨宜方便事,隨著一切因緣,了解一切的權巧方便。無複諸疑惑,這是因爲了解了一切都是空性,一切皆是不可得法。所以心生大歡喜,自己知道自己一定能作佛。

  【李文會曰】 「『 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 ,謂凡夫于諸法中,起一切善惡凡聖等見,有取舍心,種種妄念,不能生淨信者。菩薩了悟人法二空,無諸妄念,心常清淨,聽信其法

  ,故言一念生淨信也。『得如是無量福德』者,此謂如來知見衆生,無諸妄念,心常清淨,敬信其法,所得智慧勝妙功德,不可測量。 」

  【何以故?是諸衆生,無複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爲什麼呢?修行的衆生,了解《金剛經》的道理之後,不會再有種種相。簡單講,我相就是我們自己,人相就是一個人,衆生相就是外在一切衆生,譬如種種畜生。無我相、人相

  ,就是沒有一個我,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等等。壽者相是一期的生命,無壽者相是不執著一個壽命的長短。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在各注解中有很多種說法。

  無法相,沒有一切法的真正的相。非法相,用筆記下來:非法相就是對空的一種執著,無非法相就是亦無對空的執著。法相就是有,非法相就是空。無非法相,就是不能執著于空

  。簡單講,無法相就是不能執著一切法的有;無非法相就是不能執著于空性的非法相。

  【李文會曰】 「『 無複我人…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慧律法師開示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