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基隆照善寺開示▪P4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今天如果知道要聽經聞法,治本,就是根本。

  “萬德萬能經”。爲什麼呢?什麼叫萬德?阿彌陀佛就是萬德莊嚴,萬能就是一了百了,我們如果堅持一心念佛,一了百了,念佛能夠滅罪消災,真的!有的時候很不可思議,有些小孩子受到驚嚇,哭鬧個不停,吃“驚風散”無效,看醫生、打針也治不好,做母親的就把小孩抱來講堂:我這個孩子病成這樣,看了醫生還是治不好。我說:我又不是醫生,也不曉得該怎麼辦,我又不在看小兒科的,她說:師父!不然請你幫他摸一摸。我說,好吧,我幫他摸一摸,我就摸一摸他,回去以後竟然好了!真的啊!那個小孩被我摸過之後就好了,不曉得這雙手有什麼機關,怎麼會這樣?真的就好起來了,就是這樣(鼓掌)。不然就是念一念咒水,念念佛,讓他喝下去之後,真的就痊愈了。所以佛號,真的是不可思議,確實能夠滅罪消災。

  “至心一句”,所以單刀直入,所以我說修行並不困難,只要你信得過,一心念佛,至心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就行了。

  “當生解脫”,我們今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就不必再輪回了。

  “一生補處”,補處就是補處佛,現在所說的太子的位,皇帝如果退位之後,太子就補位了,所以補處就是補處佛,叫做等覺菩薩。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就能夠補佛的位置,補佛的位置,我們現在是一個凡夫,只要認真念佛,堅持到底,生到極樂世界我們以後就能夠作佛了。對不對?所以在事相上來講,是一定要認真修行。事相上就是要精進拜佛、念佛,所以這裏,如果能夠多辦一些活動,多多拜佛,佛七啦、拜忏啦,都是非常好的!所以事相上來講,一定要努力,就是我們這個色身要吃點苦,可是現在的人太享受了,稍微吃一點苦就受不了,懶散慣了。

  底下說:“先果後因”,先果後因這個不是一貫道所講的先得而後修,這句話不是這個意思,先果後因的意思就是說,先拿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果報,我們用這一句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果報、萬德具足的果報來作爲因地心。後因就是來當作我們的因地心,用阿彌陀佛的果地覺,來當作我們的因地心,果地覺是不生不滅,因地心也是不生不滅,是這個意思。不是先得而後修,世間沒有先果後因的,不是這個意思。這一句話,沒有人講會看不懂。這句話就是說阿彌陀佛有非常無量的莊嚴相,以極樂世界無量的功德,來作爲我們的因地心,因地心。我念這句阿彌陀佛,即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的莊嚴,一心一意地一直念佛,功德自然具足,是這個意思。

  “名實一心”,就是說,雖然一句阿彌陀佛是假名,但是這就是我們的一心,這就是我們的心。所以,先果後因,就是先用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果報,我們念他的佛名,以此來作爲因地心,因地心不離果地覺,果地覺不離因地心,所以一生補處,往生後就決定成佛,所以,名實一心。我們現在用這句佛號,就是我們的本性。

  “一法萬理,至易至難”,一法就是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本性,萬德莊嚴所展現出來的。若是要論它簡單。至易就是只要你信得過,就很容易,我們如果相信釋迦牟尼佛跟我們開示的淨土法門,一心一意念佛,我們信得過,那太簡單了!百人念佛,百人往生,萬人念佛,萬人往生。爲什麼沒辦法往生呢?阿彌陀佛……念到後來沒有信心了,爲什麼?不曾見過什麼,他從來不曾見過什麼,阿彌陀佛……師父!我愈念愈沒有信心了。我問爲什麼沒有信心?他說:什麼感應也沒有,連只蒼蠅也沒見過!我說:你難道沒聽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嗎?連這一念執著你也要放下。要記住!

  “淨業若成,淨土自現”。你要記住淨土法門這八個字,淨業若成,淨土自現。我們若是叁業清淨,又行十善業,一心念佛,淨業若成,我們的清淨業若是成功,淨土就自現,就會現出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淨土讓你看見,自自然然地你就看到,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清淨淨土。所以,自古以來念佛的人,見到感應、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者,不計其數,爲什麼?他是以清淨心來念佛。

  所以“一法萬理”,只此一句佛號,就包括一切道理。“至易至難”,若是要說它很簡單,信得過就很容易,信不過呢?則很難了,像小乘的講:大乘非佛說。你打死他,他也不相信,但是我們就是深信不疑,爲什麼呢?因爲過去往生的人很多,都可以作證明,都可以作證明給我們聽,所以在理上來說,“先果後因,一法萬理”。

  “通跟別殊益”,“通”就是一般的修行,所得到的利益有限,如果是個別的話,比較特別的法門,這個利益是比較特別。“通”就是一般修行法,“別”就是淨土法門,特別,我們要贊歎的就是淨土法門。在這裏有作一個太子跟狀元的比喻,你如果投胎到皇室家族,出生後他就是太子,他以後就可以當皇帝了,並不是他厲害,而是父親留給他的。我們今天也是這樣,一心念佛,阿彌陀佛修行成就願要接引我們,我們只要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就是佛子,既然是佛子,以後我們就能作佛。我們一出生就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就是阿彌陀佛的孩子,既是阿彌陀佛的孩子以後照他的方法修行便能成就,我們一出生就在極樂世界,那就萬無一失了,靠著他力。簡單來說,一出生他就是太子,以後他就能夠當皇帝了,以後他就有因緣當皇帝了。你若是修其他法門就不是這樣了,修其他的法門,就像是層層考狀元,你要斷見思惑,見思惑斷完斷塵沙惑,塵沙惑斷完斷無明惑,無明惑斷完斷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到最後就是生相無明,你要斷到幾時?你有可能嗎?我們現在光是貪嗔癡就斷不了了。所以斷惑,如斷四十裏截流,斷定個惑有多困難呢?在經典這樣比喻,就像四十裏湍急的水流,你一下子就想把它擋下來,怎麼擋得住呢?不可能。所以,我們的貪嗔癡太多了!所以我才告訴你們,末法時期,你若是不念佛,你無路可走了,我不騙你,就算你通達叁藏十二部經典開悟,也照常要念佛,我不騙你!所以猶如層層考狀元,先通過鄉、鎮的考試,然後上京城考狀元,一關經過一關,……,就算你考上狀元了,也不曉得皇帝會不會重用你,還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因緣。所以靠自己自力修行難如登天,很困難。

  (B)問:佛義爲何?佛的意思是什麼呢?

  佛:自覺,他自己覺悟,乃是正覺——正確的覺悟,不是像外道,所覺悟的有偏差。正覺的世間,“異”就是不同于人天,佛是一個自我覺悟的人,而且是正確的覺悟,不同于人天。人天迷惑于享受、欲望,一絲毫覺悟也談不上,我們若是叫人家來修行,人家還取笑我們,年紀輕輕的就要修行,要修到幾時?那時候我說我要出家,人家就問我:你是怎麼了?身體有毛病,不能娶老婆嗎?不然爲何這麼年輕就想出家?我們要出家,他還要取笑我們,我們要來修行用功,普度衆生,他還要取笑我們。世間就是這樣,要教他真正走了脫的路,他還不願意,自己不願意又愚癡,又恥笑修行人。

  覺他乃正等異聲緣。“聲”就是聲聞,“緣”就是緣覺。覺他,要度衆生啊,自覺就是自己覺悟,覺他就是令衆生覺悟,乃是正等,一切衆生都平等,我們光是自私自利是不行的,要讓衆生個個都平等——正等。異聲緣,“聲”就是聲聞,修苦、集、滅、道四谛法。“緣”,就是緣覺,修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覺他乃是正等,就是他不但自覺又覺他——又令衆生覺悟,而且是正等的覺悟——平等的覺悟,正等就是平等。不同于聲聞、緣覺。聲聞、緣覺就比較自私,只要自己覺悟就行了,把衆生置之于一旁不顧,這就是聲聞跟緣覺。最後一個,圓滿乃無上異菩薩。佛陀的覺悟是非常圓滿的,非常圓滿,無上,沒有一個人比他更高了。世間徹徹底底覺悟的人,是什麼人呢?就是佛陀,無上的覺悟。異菩薩就是不同于菩薩。

  底下,你注意看那六項,佛皆圓滿具足,福德、相好、壽命、智慧、神通、慈悲,佛陀這六項統統具足,我們想要有福報,就要修行,想要福德,就要修行,相好,佛陀具足叁十二相,令見者起歡喜心。所以,我今天要來照善寺以前,就先刮胡子、洗臉,把儀容整理一下,希望讓人見了起歡喜心,而不是一臉暗沈,讓人看了就很恐怖。第一個,結善緣。佛陀的相好,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再來,壽命,佛示現在娑婆世界的壽命是八十歲,而他的法身,是無量無邊,不生不滅。佛陀的智慧,是無量無邊的神通智慧,佛陀具足無量的神通,不像阿羅漢只有六神通而已。佛陀的慈悲,天下無能比,冤親平等——對他有恩的、對他有恨的,完全平等,這是真正慈悲的人。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不要記恨。在叁藏十二部經典裏面,我不曾看過佛陀有發脾氣的,光是這一點,就非常了不起了!看了這麼多經典,不曾看過佛陀有一天哪一條筋不對勁了,也不曾聽過佛陀有哪一天心情很煩悶,跑去外面吃擔仔面,不曾聽過,不曾聽過佛陀心情不好的,從來沒聽過。或是心情很煩悶、不舒服,不曾聽過這樣。也不曾聽過他對徒弟起嗔恨心,佛陀從來不曾生氣。對他再惡劣的人,像提婆達多一直要陷害他,佛陀也是發願要救他。這種慈悲實在很不簡單。所以,佛陀沒有恨,他沒有仇人,他心中沒有恨,也沒有對立,沒有仇人。所以,人皆可能,此謂釋迦。每一個人都有可能作佛。這就是叫做釋迦牟尼佛,這就是解釋什麼呢?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菩薩還不夠圓滿。佛陀就像是十五的月亮,菩薩就像是十叁、十四的月亮,聲聞、緣覺就像是初十、十一的月亮,而凡夫是暗淡無光,凡夫是連邊也沾不上。

  (C)問:極樂世界與四悉壇關系如何?

  “悉”就是一切,“檀”就是施,“悉壇”就是一切施。釋迦牟尼佛用這四種一切布施衆生,任何一個時間、空間,統統布施,毫無執著,任何一個世界,任何一個人,他有辦法治你的毛病,講這個法…

《基隆照善寺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慧律法師談正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