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今天如果知道要听经闻法,治本,就是根本。
“万德万能经”。为什么呢?什么叫万德?阿弥陀佛就是万德庄严,万能就是一了百了,我们如果坚持一心念佛,一了百了,念佛能够灭罪消灾,真的!有的时候很不可思议,有些小孩子受到惊吓,哭闹个不停,吃“惊风散”无效,看医生、打针也治不好,做母亲的就把小孩抱来讲堂:我这个孩子病成这样,看了医生还是治不好。我说:我又不是医生,也不晓得该怎么办,我又不在看小儿科的,她说:师父!不然请你帮他摸一摸。我说,好吧,我帮他摸一摸,我就摸一摸他,回去以后竟然好了!真的啊!那个小孩被我摸过之后就好了,不晓得这双手有什么机关,怎么会这样?真的就好起来了,就是这样(鼓掌)。不然就是念一念咒水,念念佛,让他喝下去之后,真的就痊愈了。所以佛号,真的是不可思议,确实能够灭罪消灾。
“至心一句”,所以单刀直入,所以我说修行并不困难,只要你信得过,一心念佛,至心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就行了。
“当生解脱”,我们今生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就不必再轮回了。
“一生补处”,补处就是补处佛,现在所说的太子的位,皇帝如果退位之后,太子就补位了,所以补处就是补处佛,叫做等觉菩萨。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就能够补佛的位置,补佛的位置,我们现在是一个凡夫,只要认真念佛,坚持到底,生到极乐世界我们以后就能够作佛了。对不对?所以在事相上来讲,是一定要认真修行。事相上就是要精进拜佛、念佛,所以这里,如果能够多办一些活动,多多拜佛,佛七啦、拜忏啦,都是非常好的!所以事相上来讲,一定要努力,就是我们这个色身要吃点苦,可是现在的人太享受了,稍微吃一点苦就受不了,懒散惯了。
底下说:“先果后因”,先果后因这个不是一贯道所讲的先得而后修,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先果后因的意思就是说,先拿阿弥陀佛万德庄严的果报,我们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庄严的果报、万德具足的果报来作为因地心。后因就是来当作我们的因地心,用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来当作我们的因地心,果地觉是不生不灭,因地心也是不生不灭,是这个意思。不是先得而后修,世间没有先果后因的,不是这个意思。这一句话,没有人讲会看不懂。这句话就是说阿弥陀佛有非常无量的庄严相,以极乐世界无量的功德,来作为我们的因地心,因地心。我念这句阿弥陀佛,即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的庄严,一心一意地一直念佛,功德自然具足,是这个意思。
“名实一心”,就是说,虽然一句阿弥陀佛是假名,但是这就是我们的一心,这就是我们的心。所以,先果后因,就是先用阿弥陀佛万德庄严的果报,我们念他的佛名,以此来作为因地心,因地心不离果地觉,果地觉不离因地心,所以一生补处,往生后就决定成佛,所以,名实一心。我们现在用这句佛号,就是我们的本性。
“一法万理,至易至难”,一法就是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本性,万德庄严所展现出来的。若是要论它简单。至易就是只要你信得过,就很容易,我们如果相信释迦牟尼佛跟我们开示的净土法门,一心一意念佛,我们信得过,那太简单了!百人念佛,百人往生,万人念佛,万人往生。为什么没办法往生呢?阿弥陀佛……念到后来没有信心了,为什么?不曾见过什么,他从来不曾见过什么,阿弥陀佛……师父!我愈念愈没有信心了。我问为什么没有信心?他说:什么感应也没有,连只苍蝇也没见过!我说:你难道没听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吗?连这一念执著你也要放下。要记住!
“净业若成,净土自现”。你要记住净土法门这八个字,净业若成,净土自现。我们若是三业清净,又行十善业,一心念佛,净业若成,我们的清净业若是成功,净土就自现,就会现出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净土让你看见,自自然然地你就看到,阿弥陀佛万德庄严的清净净土。所以,自古以来念佛的人,见到感应、见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者,不计其数,为什么?他是以清净心来念佛。
所以“一法万理”,只此一句佛号,就包括一切道理。“至易至难”,若是要说它很简单,信得过就很容易,信不过呢?则很难了,像小乘的讲:大乘非佛说。你打死他,他也不相信,但是我们就是深信不疑,为什么呢?因为过去往生的人很多,都可以作证明,都可以作证明给我们听,所以在理上来说,“先果后因,一法万理”。
“通跟别殊益”,“通”就是一般的修行,所得到的利益有限,如果是个别的话,比较特别的法门,这个利益是比较特别。“通”就是一般修行法,“别”就是净土法门,特别,我们要赞叹的就是净土法门。在这里有作一个太子跟状元的比喻,你如果投胎到皇室家族,出生后他就是太子,他以后就可以当皇帝了,并不是他厉害,而是父亲留给他的。我们今天也是这样,一心念佛,阿弥陀佛修行成就愿要接引我们,我们只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就是佛子,既然是佛子,以后我们就能作佛。我们一出生就生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我们就是阿弥陀佛的孩子,既是阿弥陀佛的孩子以后照他的方法修行便能成就,我们一出生就在极乐世界,那就万无一失了,靠着他力。简单来说,一出生他就是太子,以后他就能够当皇帝了,以后他就有因缘当皇帝了。你若是修其他法门就不是这样了,修其他的法门,就像是层层考状元,你要断见思惑,见思惑断完断尘沙惑,尘沙惑断完断无明惑,无明惑断完断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到最后就是生相无明,你要断到几时?你有可能吗?我们现在光是贪嗔痴就断不了了。所以断惑,如断四十里截流,断定个惑有多困难呢?在经典这样比喻,就像四十里湍急的水流,你一下子就想把它挡下来,怎么挡得住呢?不可能。所以,我们的贪嗔痴太多了!所以我才告诉你们,末法时期,你若是不念佛,你无路可走了,我不骗你,就算你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典开悟,也照常要念佛,我不骗你!所以犹如层层考状元,先通过乡、镇的考试,然后上京城考状元,一关经过一关,……,就算你考上状元了,也不晓得皇帝会不会重用你,还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因缘。所以靠自己自力修行难如登天,很困难。
(B)问:佛义为何?佛的意思是什么呢?
佛:自觉,他自己觉悟,乃是正觉——正确的觉悟,不是像外道,所觉悟的有偏差。正觉的世间,“异”就是不同于人天,佛是一个自我觉悟的人,而且是正确的觉悟,不同于人天。人天迷惑于享受、欲望,一丝毫觉悟也谈不上,我们若是叫人家来修行,人家还取笑我们,年纪轻轻的就要修行,要修到几时?那时候我说我要出家,人家就问我:你是怎么了?身体有毛病,不能娶老婆吗?不然为何这么年轻就想出家?我们要出家,他还要取笑我们,我们要来修行用功,普度众生,他还要取笑我们。世间就是这样,要教他真正走了脱的路,他还不愿意,自己不愿意又愚痴,又耻笑修行人。
觉他乃正等异声缘。“声”就是声闻,“缘”就是缘觉。觉他,要度众生啊,自觉就是自己觉悟,觉他就是令众生觉悟,乃是正等,一切众生都平等,我们光是自私自利是不行的,要让众生个个都平等——正等。异声缘,“声”就是声闻,修苦、集、灭、道四谛法。“缘”,就是缘觉,修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觉他乃是正等,就是他不但自觉又觉他——又令众生觉悟,而且是正等的觉悟——平等的觉悟,正等就是平等。不同于声闻、缘觉。声闻、缘觉就比较自私,只要自己觉悟就行了,把众生置之于一旁不顾,这就是声闻跟缘觉。最后一个,圆满乃无上异菩萨。佛陀的觉悟是非常圆满的,非常圆满,无上,没有一个人比他更高了。世间彻彻底底觉悟的人,是什么人呢?就是佛陀,无上的觉悟。异菩萨就是不同于菩萨。
底下,你注意看那六项,佛皆圆满具足,福德、相好、寿命、智慧、神通、慈悲,佛陀这六项统统具足,我们想要有福报,就要修行,想要福德,就要修行,相好,佛陀具足三十二相,令见者起欢喜心。所以,我今天要来照善寺以前,就先刮胡子、洗脸,把仪容整理一下,希望让人见了起欢喜心,而不是一脸暗沉,让人看了就很恐怖。第一个,结善缘。佛陀的相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再来,寿命,佛示现在娑婆世界的寿命是八十岁,而他的法身,是无量无边,不生不灭。佛陀的智慧,是无量无边的神通智慧,佛陀具足无量的神通,不像阿罗汉只有六神通而已。佛陀的慈悲,天下无能比,冤亲平等——对他有恩的、对他有恨的,完全平等,这是真正慈悲的人。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要记恨。在三藏十二部经典里面,我不曾看过佛陀有发脾气的,光是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了!看了这么多经典,不曾看过佛陀有一天哪一条筋不对劲了,也不曾听过佛陀有哪一天心情很烦闷,跑去外面吃担仔面,不曾听过,不曾听过佛陀心情不好的,从来没听过。或是心情很烦闷、不舒服,不曾听过这样。也不曾听过他对徒弟起嗔恨心,佛陀从来不曾生气。对他再恶劣的人,像提婆达多一直要陷害他,佛陀也是发愿要救他。这种慈悲实在很不简单。所以,佛陀没有恨,他没有仇人,他心中没有恨,也没有对立,没有仇人。所以,人皆可能,此谓释迦。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作佛。这就是叫做释迦牟尼佛,这就是解释什么呢?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菩萨还不够圆满。佛陀就像是十五的月亮,菩萨就像是十三、十四的月亮,声闻、缘觉就像是初十、十一的月亮,而凡夫是暗淡无光,凡夫是连边也沾不上。
(C)问:极乐世界与四悉壇关系如何?
“悉”就是一切,“檀”就是施,“悉壇”就是一切施。释迦牟尼佛用这四种一切布施众生,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统统布施,毫无执著,任何一个世界,任何一个人,他有办法治你的毛病,讲这个法…
《基隆照善寺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