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律禅師語錄精華全集▪P20

  ..續本文上一頁

  2170. 平庸的人,會爲了別人的一點批評就大動肝火,只有智者,懂得從批評他的人那裏得到學習。

  2171. 勝利者絕不半途而廢,半途而廢的人,決不會勝利。

  2172. 向往安祥的境界,那麼就試著不將任何贊謗、毀譽存放在心上吧!

  2173. 凡是枉活一世的人,就如同撇下金子,一物未買。

  2174. 若自己過度執著時,即使遇到了真理,也聽不到它所帶給你的啓示。

  2175. 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我們又怎能以一個角度,來評斷萬變不同的物件呢?

  2176. 唯一可以直接信賴的現實就是—認識現實。

  2177. 扼殺人的不是工作,而是煩惱。煩惱如同鐵鏽—機器的損毀,不是肇因于不停的轉動,而是因爲鐵鏽,才導致故障的。

  2178. 太陽追不及月亮,黑夜無法超越白晝,它們各在一個軌道上浮遊著。

  2179. 習慣無法立即丟出視窗,只能勸誘它一階一階下樓梯。

  2180. 不畏貧從富,不舍賤從貴,大慈平等,都無選擇。

  2181. 目地愈遙遠,愈需要慢慢向前邁進。不要急,但別止步。

  2182. 生活無法跟著良心走的時候,良心便要隨著生活而扭曲。

  2183. 忿怒是片刻的瘋狂,所以你應該控製你的感情,否則感情將控製你。

  2184. 「哀傷」會減少或阻止一個人行動的力量。

  2185. 請記住—「競爭心」無法製造出任何美的東西,「傲慢」無法産生任何高貴的東西。

  2186. 我們都希望一切事物,都是透過我們理性的指揮和安排,但事實上,透過主觀意識所認定的理性,就其本身而言,並沒有一定確切的善與惡,絕對的是與非。

  2187. 言語是心的畫像。

  2188. 無論今昔,沈默者遭到嘲笑,饒舌的人也遭到嘲笑,話多話少都有人嘲笑。世界上,簡直沒有一個人不遭人非難,但也沒有一個人永遠遭人斥責。

  2189. 譴責別人是件愚蠢的事,在任何情況下皆無必要,而且,對自己和別人皆有害。

  2190. 我們總是忘了語言像播下的種子,其結果是不可測量的。因此,要好好的耕耘它,並且多播下善德的種子。

  2191. 不要拿不堪的話羞辱他人,不要譏人無知使人生愧,不要說人不如我而傲視別人,不要常疑心別人的不好。古人說:「君子不要常淩駕別人。」這也是少人怨的真理。

  2192. 即使千言萬語,也不及一件事實留下的印象那麼深刻。

  2193. 愚者的心在嘴上,智者的心在胸腔裏。

  2194. 當我們被流言中傷的時候,首選必須先冷靜下來,反觀自己,如果它具有真實性,那麼我們就應該摒除恩怨、閉門思過,並且鼓起勇氣重新做人。

  2195. 想做個受歡迎的溝通者,請先—靜靜的聽。

  2196. 批評別人是最容易的,總是看到別人的不是,殊不知自己的背後也是一場笑話。

  2197. 你聽過謠言嗎?讓它遇你而亡吧!

  2198. 善人的榮譽,存于自己的良心當中,不在別人的嘴巴上。

  2199. 在人群中出風頭最容易的方法,是泄露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假如,一個人感到自己無話可說時,最容易用內幕新聞使人驚訝,這樣做時,朋友的信賴便無形中被出賣了。

  2200. 若彼此之間已經沒有任何話題了,你可以分享彼此共有的東西,那就是「沈默」。

  2201. 在你發怒的時候,要緊閉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氣。

  2202. 錯誤想法的結果是困擾和煩惱。

  2203. 在一切的姿勢中,我們應當擁有一顆當下的心和自我的覺醒。

  2204. 修行的意思是:引發相續的覺醒——相續的正念。

  2205. 假使心的煩惱(雜染)很多,「道」就無法呈現。可是,如果我們對「道」的領悟很強的話,那麼,煩惱就無法彰顯。

  2206. 只須對你自己的所做所爲保持正念,這就是修行之道。

  2207. 從你清醒的那一剎那,就要開始正念。

  2208. 一切的痛苦皆源自于錯誤的知見——對事物持錯誤的看法。

  2209. 我們擁有一切,可是,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運用這世間的事物,它們對我們而言,都將毫無意義。

  2210. 如果我們錯誤地看待事物,就沒有任何功德可言,也沒有任何幫助了。

  2211. 真正看顧我們的,是自己的心。

  2212. 佛陀教導我們觀想食物的汙穢不淨,是爲了讓我們克服對它的妄想——而不是要我們絕對不吃。

  2213. 小心「落井之仁」:這情形是你想去幫助別人,結果,不但你沒有將他們拉上來,反而被他們拉了下去。

  2214. 一旦你的見解正確了,心便馬上會安靜。

  2215. 堅持來自于信念,智慧來自于正念。

  2216. 無論你做什麼,持續你的正念。

  2217. 直接、單純並正念地如實生活。

  2218. 正念並不只是專注于一個對象上,覺知到困擾,亦是種正念。

  2219. 正念之道也就是無欲之道。

  2220. 我們的痛苦是來自錯誤的知見,及對種種內心活動的執著。

  2221. 如果一個人只是向外觀照,他是外在物質的奴隸;如果向內觀照,他成爲這些事物的主人。

  2222. 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謂最明。

  2223. 健全的人格是你最大的資産,它會使你具備解除生命中危機的力量。

  2224. 掌握自己的正念,那麼你將永遠不受他人心意驅使。

  2225. 積極的心態就是——在不同狀況下采取適當的心態。

  2226. 一旦放棄你的見解,你就將脫離危險。

  2227. 要淨化生命、滅除苦痛、進入聖道,以及覺悟而解脫苦海的唯一方法,就是正念。

  2228. 唯有正念能使我們覺察到瞋怒的生起。

  2229. 正念就如車子的煞車一般,沒有正念的生活是非常危險的。

  2230. 我們毋須去改變我們的生活型態,要改變的是我們對周遭及內心所發生的事,以及自我態度、反應和理解的方式。

  2231. 精進的目的在于匡正自我的知見,進而導致思惟的正確。

  2232. 在每一個姿勢裏保持正念。

  2233. 健全的身行和言語在于一顆正確訓練的心本身。

  2234. 快樂不是憑靠和我們相處的人有多少,而是來自于「正見」。

  2235. 一旦真實的智慧現起,感官和外境反而成爲引領我們進入內觀和清明知見的門戶。

  2236. 要具正知正見,以免好心爲道反招惡。

  2237. 把握第一個念頭,它影響我們對人、事、物的觀感,決定自己眼光投注的重點,當然也左右思考和行動的方向。

  2238. 你的身體已隨著年齡開始退化,這原是不須要去違抗的,但卻不要使你的心也隨著腐朽了。

  2239. 世間的事事物物繞著世間在旋轉。追隨世間,心便會與世間糾纏在一起。

  2240. 你做每件事情,都必須清楚、醒覺地去做,當你了解透徹,便不再有任何的必要去忍耐或強製自己了。

  2241. 在我們的修行中,我們只要直接地看住「心」。

  2242. 具有正念的人能夠堅守,並且不斷地重建自己,拉自己回來,以這種方式訓練、修習、開展他自己。

  2243. 以清晰的理解力(正知)有正念地住著,經常保持警覺,並精確、嚴謹地做每一件事。

  2244. 如果你修行得正確的話,你在生病時是不會恐懼的。當一個人死時,你也不會感到悲惱。

  2245. 所謂穩定的修行,是在每一個姿勢中——不論行、住、坐、臥,都保持正念。

  2246. 你喜歡鳥鳴聲卻厭惡車子的吵雜聲;你害怕人群和噪音卻喜歡在森林裏獨處。放下聲音去注意「主題」。這個「主題」就是你的修行。

  2247. 認識你自己的身體和心,少欲知足,不要去執著教法,也不要去握持情緒。

  2248. 真正的修行,發生在心與感官對象相遇的地方。

  2249. 假若我們擁有正念,我們便會看到我們內心的狀態。

  2250. 修行的直接方法是去擁有正念,無論什麼時候你缺失正念,你就是瘋的;正念是根本。

  2251. 去擁有正念就是去了解你自己,去了解你心靈的狀況和你的生命。

  2252. 真正的修行是,不管行、住、坐或臥,你都必須有意向去繼續這有規律的修行,使得你的正念在一切威儀中能前後持續一貫。

  2253. 我們將「覺醒」放進我們的行住坐臥中——放進所有的威儀中。

  2254. 當我們知道這心正傾向于快樂或不快樂時,我們便拉它回來,不讓它傾斜過去。我們擁有這類的覺醒,我們堅守這一條路,這唯一的法。我們堅守覺醒,不讓心去追隨它的喜好。

  2255. 我們必須在我們的內心裏見到法,而後才會有一種更確然的平靜存在。

  2256. 別認爲只是閉著眼睛坐著就是修行;持續不斷地修行,是在行住坐臥的當兒,就擁有修行的態度。

  2257. 不論行、住、坐或臥,正念都與你同在。如果你擁有這種的覺醒,你就能保持你內在的修行。

  2258. 如果我們不被感覺愚弄,我們便不被世間愚弄。

  2259. 單純地聽取佛法仍不足以讓我們去領悟它;教導只是指出領悟的方法,若要領悟佛法,必須將那教導帶進我們的內心。

  2260. 只要你有正念和正知,便能夠見到在你內心裏的對和錯。

  2261. 無論你有什麼,別「擁有」它;讓它自是它,別使它成爲你的。

  2262. 所有的念頭和困惑不在耳裏生起,它在心中生起!

  2263. 修行是沒有界線的,無論行住坐臥,你都可以修行。甚至是在寺院掃地或見到一道陽光時都可以領悟到佛法;但那時你必須擁有正念。

  2264. 我們所有的感覺,將被吸進內裏轉化成正見;那些感覺就變成了使智慧生起的經驗。

  2265. 當我們擁有正念時,我們靠近了佛法。如果我們擁有正念,我們便會看到無常,我們將見到佛陀,並且超越輪回的痛苦。

  2266. 智慧來自…

《慧律禅師語錄精華全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