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0. 平庸的人,会为了别人的一点批评就大动肝火,只有智者,懂得从批评他的人那里得到学习。
2171. 胜利者绝不半途而废,半途而废的人,决不会胜利。
2172. 向往安祥的境界,那么就试著不将任何赞谤、毁誉存放在心上吧!
2173. 凡是枉活一世的人,就如同撇下金子,一物未买。
2174. 若自己过度执著时,即使遇到了真理,也听不到它所带给你的启示。
2175.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我们又怎能以一个角度,来评断万变不同的物件呢?
2176. 唯一可以直接信赖的现实就是—认识现实。
2177. 扼杀人的不是工作,而是烦恼。烦恼如同铁锈—机器的损毁,不是肇因于不停的转动,而是因为铁锈,才导致故障的。
2178. 太阳追不及月亮,黑夜无法超越白昼,它们各在一个轨道上浮游著。
2179. 习惯无法立即丢出视窗,只能劝诱它一阶一阶下楼梯。
2180. 不畏贫从富,不舍贱从贵,大慈平等,都无选择。
2181. 目地愈遥远,愈需要慢慢向前迈进。不要急,但别止步。
2182. 生活无法跟著良心走的时候,良心便要随著生活而扭曲。
2183. 忿怒是片刻的疯狂,所以你应该控制你的感情,否则感情将控制你。
2184. 「哀伤」会减少或阻止一个人行动的力量。
2185. 请记住—「竞争心」无法制造出任何美的东西,「傲慢」无法产生任何高贵的东西。
2186. 我们都希望一切事物,都是透过我们理性的指挥和安排,但事实上,透过主观意识所认定的理性,就其本身而言,并没有一定确切的善与恶,绝对的是与非。
2187. 言语是心的画像。
2188. 无论今昔,沉默者遭到嘲笑,饶舌的人也遭到嘲笑,话多话少都有人嘲笑。世界上,简直没有一个人不遭人非难,但也没有一个人永远遭人斥责。
2189. 谴责别人是件愚蠢的事,在任何情况下皆无必要,而且,对自己和别人皆有害。
2190. 我们总是忘了语言像播下的种子,其结果是不可测量的。因此,要好好的耕耘它,并且多播下善德的种子。
2191. 不要拿不堪的话羞辱他人,不要讥人无知使人生愧,不要说人不如我而傲视别人,不要常疑心别人的不好。古人说:「君子不要常淩驾别人。」这也是少人怨的真理。
2192. 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
2193. 愚者的心在嘴上,智者的心在胸腔里。
2194. 当我们被流言中伤的时候,首选必须先冷静下来,反观自己,如果它具有真实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摒除恩怨、闭门思过,并且鼓起勇气重新做人。
2195. 想做个受欢迎的沟通者,请先—静静的听。
2196. 批评别人是最容易的,总是看到别人的不是,殊不知自己的背后也是一场笑话。
2197. 你听过谣言吗?让它遇你而亡吧!
2198. 善人的荣誉,存于自己的良心当中,不在别人的嘴巴上。
2199. 在人群中出风头最容易的方法,是泄露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假如,一个人感到自己无话可说时,最容易用内幕新闻使人惊讶,这样做时,朋友的信赖便无形中被出卖了。
2200. 若彼此之间已经没有任何话题了,你可以分享彼此共有的东西,那就是「沉默」。
2201.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2202. 错误想法的结果是困扰和烦恼。
2203. 在一切的姿势中,我们应当拥有一颗当下的心和自我的觉醒。
2204. 修行的意思是:引发相续的觉醒——相续的正念。
2205. 假使心的烦恼(杂染)很多,「道」就无法呈现。可是,如果我们对「道」的领悟很强的话,那么,烦恼就无法彰显。
2206. 只须对你自己的所做所为保持正念,这就是修行之道。
2207. 从你清醒的那一剎那,就要开始正念。
2208. 一切的痛苦皆源自于错误的知见——对事物持错误的看法。
2209. 我们拥有一切,可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世间的事物,它们对我们而言,都将毫无意义。
2210. 如果我们错误地看待事物,就没有任何功德可言,也没有任何帮助了。
2211. 真正看顾我们的,是自己的心。
2212. 佛陀教导我们观想食物的污秽不净,是为了让我们克服对它的妄想——而不是要我们绝对不吃。
2213. 小心「落井之仁」:这情形是你想去帮助别人,结果,不但你没有将他们拉上来,反而被他们拉了下去。
2214. 一旦你的见解正确了,心便马上会安静。
2215. 坚持来自于信念,智慧来自于正念。
2216. 无论你做什么,持续你的正念。
2217. 直接、单纯并正念地如实生活。
2218. 正念并不只是专注于一个对象上,觉知到困扰,亦是种正念。
2219. 正念之道也就是无欲之道。
2220. 我们的痛苦是来自错误的知见,及对种种内心活动的执着。
2221. 如果一个人只是向外观照,他是外在物质的奴隶;如果向内观照,他成为这些事物的主人。
2222. 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谓最明。
2223. 健全的人格是你最大的资产,它会使你具备解除生命中危机的力量。
2224. 掌握自己的正念,那么你将永远不受他人心意驱使。
2225. 积极的心态就是——在不同状况下采取适当的心态。
2226. 一旦放弃你的见解,你就将脱离危险。
2227. 要净化生命、灭除苦痛、进入圣道,以及觉悟而解脱苦海的唯一方法,就是正念。
2228. 唯有正念能使我们觉察到瞋怒的生起。
2229. 正念就如车子的煞车一般,没有正念的生活是非常危险的。
2230. 我们毋须去改变我们的生活型态,要改变的是我们对周遭及内心所发生的事,以及自我态度、反应和理解的方式。
2231. 精进的目的在于匡正自我的知见,进而导致思惟的正确。
2232. 在每一个姿势里保持正念。
2233. 健全的身行和言语在于一颗正确训练的心本身。
2234. 快乐不是凭靠和我们相处的人有多少,而是来自于「正见」。
2235. 一旦真实的智慧现起,感官和外境反而成为引领我们进入内观和清明知见的门户。
2236. 要具正知正见,以免好心为道反招恶。
2237. 把握第一个念头,它影响我们对人、事、物的观感,决定自己眼光投注的重点,当然也左右思考和行动的方向。
2238. 你的身体已随着年龄开始退化,这原是不须要去违抗的,但却不要使你的心也随着腐朽了。
2239. 世间的事事物物绕着世间在旋转。追随世间,心便会与世间纠缠在一起。
2240. 你做每件事情,都必须清楚、醒觉地去做,当你了解透彻,便不再有任何的必要去忍耐或强制自己了。
2241. 在我们的修行中,我们只要直接地看住「心」。
2242. 具有正念的人能够坚守,并且不断地重建自己,拉自己回来,以这种方式训练、修习、开展他自己。
2243. 以清晰的理解力(正知)有正念地住着,经常保持警觉,并精确、严谨地做每一件事。
2244. 如果你修行得正确的话,你在生病时是不会恐惧的。当一个人死时,你也不会感到悲恼。
2245. 所谓稳定的修行,是在每一个姿势中——不论行、住、坐、卧,都保持正念。
2246. 你喜欢鸟鸣声却厌恶车子的吵杂声;你害怕人群和噪音却喜欢在森林里独处。放下声音去注意「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你的修行。
2247. 认识你自己的身体和心,少欲知足,不要去执着教法,也不要去握持情绪。
2248. 真正的修行,发生在心与感官对象相遇的地方。
2249. 假若我们拥有正念,我们便会看到我们内心的状态。
2250. 修行的直接方法是去拥有正念,无论什么时候你缺失正念,你就是疯的;正念是根本。
2251. 去拥有正念就是去了解你自己,去了解你心灵的状况和你的生命。
2252. 真正的修行是,不管行、住、坐或卧,你都必须有意向去继续这有规律的修行,使得你的正念在一切威仪中能前后持续一贯。
2253. 我们将「觉醒」放进我们的行住坐卧中——放进所有的威仪中。
2254. 当我们知道这心正倾向于快乐或不快乐时,我们便拉它回来,不让它倾斜过去。我们拥有这类的觉醒,我们坚守这一条路,这唯一的法。我们坚守觉醒,不让心去追随它的喜好。
2255. 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内心里见到法,而后才会有一种更确然的平静存在。
2256. 别认为只是闭着眼睛坐着就是修行;持续不断地修行,是在行住坐卧的当儿,就拥有修行的态度。
2257. 不论行、住、坐或卧,正念都与你同在。如果你拥有这种的觉醒,你就能保持你内在的修行。
2258. 如果我们不被感觉愚弄,我们便不被世间愚弄。
2259. 单纯地听取佛法仍不足以让我们去领悟它;教导只是指出领悟的方法,若要领悟佛法,必须将那教导带进我们的内心。
2260. 只要你有正念和正知,便能够见到在你内心里的对和错。
2261. 无论你有什么,别「拥有」它;让它自是它,别使它成为你的。
2262. 所有的念头和困惑不在耳里生起,它在心中生起!
2263. 修行是没有界线的,无论行住坐卧,你都可以修行。甚至是在寺院扫地或见到一道阳光时都可以领悟到佛法;但那时你必须拥有正念。
2264. 我们所有的感觉,将被吸进内里转化成正见;那些感觉就变成了使智慧生起的经验。
2265. 当我们拥有正念时,我们靠近了佛法。如果我们拥有正念,我们便会看到无常,我们将见到佛陀,并且超越轮回的痛苦。
2266. 智慧来自…
《慧律禅师语录精华全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