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P89

  ..續本文上一頁二十幾年來,被人看到悲哀的一件事,你看,現在外面的法會就是這樣,出家人忙得不分晝夜,法會來,結果,都煮給在家人吃,我說:天、地都反了。天、地都反了,沒辦法,他們來,對不對?怎麼忙得..,我就想:這樣行得通嗎?法會在幾天前,就開始准備,准備菜、准備幹料,出家人,她說:我們也有半路出家的,年紀大了,我們不會做會計,也不會講經,磬槌也不懂,磬槌就是做維那,叁刀六槌都沒辦法,剃頭刀、菜刀、剪刀,沒有一樣行,磬槌或是什麼槌,六槌,叁刀六槌是出家人吃飯的飯碗,做維那我們又不會,敲木魚,那麼大,敲下去心髒快停止,敲不來,只好到廚房多少幫忙挑些菜,挑的不分晝夜,她說:若是這樣出家很冤枉。我說:那是你自己講的。真的,我說:真的枉然。出家做一輩子,一直做,她說:您的徒弟怎麼有這麼大的福報,真的,法師!做您的徒弟真的要有福報。我說:這倒是真的。我的觀念跟慈航菩薩相同,今天跟著我,你是要來用功的,不是整天只有煮飯,不是整天掃地、清廁所的,對不對?爲什麼廁所要雇用人?因爲在地下室,我們這裏是弘法的道場,這裏有女衆,女衆在忙碌,女衆要上廁所,現在男衆,對不對?去清理女衆..,比丘,怎麼讓一個比丘去清理女衆的廁所,等一下清理到翅膀【衛生棉】怎麼辦?這不適合,怎麼一個清淨的比丘,去清理女衆的廁所,這與法不合,我甘願花錢雇用人,對不對?難道不是嗎?這樣講哪有錯,對啊!師父!您真的會替徒弟著想。不過,徒弟不會替我著想。有的還待不住,對啊!就是這樣,跟著我就是要修行,你就是要修行,其余的都沒你的事,整天用功、念佛、打佛七、看經典,將來有辦法荷擔如來家業,弘法利生,這樣我看了..,以後,如果,我這裏的徒弟出去,噢!你們法性大師出去講經,叁萬人,哇!我值得了!死都甘願了,我有一個徒弟講經叁萬人,弘法利生,你想想看!千百萬中有一個,就很驚人了,一個就好,對不對?不要活到七八十歲了,還由老身來,拿著拐杖撐上臺,實在很枉然,栽培叁五十個,都沒有半個能上臺,都沒有怎麼可以,說真的,實在是冤枉,施主的飯不知吃了多少,都栽培不到一個,對不對?說真的,所以說,

  【是故天帝,】諸供養當中,【當以法之供養,供養于佛。】法的供養最爲大,因此,法師,我們這裏的比丘、比丘尼,我們有認識我們的任務是做什麼嗎?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弘法利生,我們如果不能弘法利生,我們要好好自修,好好自修,生死要有把握,這是基本的事,對不對?難道不是嗎?噢!她聽師父的開示很歡喜,很歡喜,所以說,要了解我們爲什麼要出家?最後這品就比較簡單,最後這品都是..,

  【囑累品第十四】

  ,就是說將責任交待下來,交待下來,你要流通、要好好護持,到最後就信受奉行,大家都很快樂信受奉行,經典到最後,囑累品,就沒什麼好講的,念一念、念一念,大家都知道意思,

  【于是,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我今以是無量億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付囑于汝。如是輩經,于佛滅後末世之中,汝等當以神力,廣宣流布于閻浮提,無令斷絕。所以者何?未來世中,當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龍鬼神乾闼婆羅刹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樂于大法;若使不聞如是等經,則失善利。如此輩人,聞是等經,必多信樂,發希有心,當以頂受,隨諸衆生所應得利,而爲廣說。彌勒當知,菩薩有二相。何謂爲二?一者好于雜句文飾之事。二者不畏深義如實能入。若好雜句文飾事者,當知是爲新學菩薩;若于如是無染無著甚深經典,無有恐畏,能入其中,聞已心淨,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當知是爲久修道行。彌勒!複有二法,名新學者,不能決定于甚深法。何等爲二?一者所未聞深經,聞之驚怖生疑,不能隨順,毀謗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聞,從何所來?二者若有護持解說如是深經者,不肯親近供養恭敬,或時于中說其過惡。有此二法,當知是新學菩薩,爲自毀傷。不能于深法中,調伏其心。彌勒!複有二法,菩薩雖信解深法,猶自毀傷,而不能得無生法忍。何等爲二?一者輕慢新學菩薩,而不教誨;二者雖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別,是爲二法。】

  他爲何不佛告阿難,而佛告彌勒菩薩?因爲,阿難沒有神通,神通比不上菩薩,佛告彌勒,他是等覺菩薩,所以說,他要把責任交待給他,佛告彌勒菩薩,就是彌勒是等覺菩薩,所以,他的神通力大。

  【彌勒!我今以是無量億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付囑于汝。】爲什麼?不二法門嘛!不二法門就是諸佛成道的根本,你若看到衆生幼稚、無知,你還煩惱,那你的道力還不夠,你要..,簡單講,什麼叫做不二法門?看到再惡劣的衆生,你也要冷靜、歡喜心,看到再善良的衆生,你也要冷靜起歡喜心,無礙,不取不舍,最後就是不二法門,這就是這樣,無量阿僧祇劫所集的,就是不二法門,交待你。

  【如是輩經,于佛滅後末世之中,汝等當以神力,廣宣流布】要用你的神通力廣宣流布,

  【于閻浮提,無令斷絕。】不要斷絕,就是在娑婆世界【閻浮提】不要斷絕。

  【所以者何?未來世中,當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龍鬼神乾闼婆羅刹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樂于大法;】歡喜不二法門,實相的大法,

  【若使不聞如是等經,則失善利。】這樣會失去一切好處。

  【如此輩人,聞是等經,必多信樂,】一定是很歡喜心,

  【發希有心,】發希有心,今天,我若沒聽到不二法門,真的,心地法門也無法用得上,所以,師父也是發希有之心。

  【當以頂受,隨諸衆生所應得利,而爲廣說。】要弘法,還是要弘法,只有弘法,才是出家人的責任。

  【彌勒當知,菩薩有二相。何謂爲二?一者好于雜句文飾之事。】雜句文飾就是說只在修飾的文句上而已,只會在語言、文章上修飾而已,這樣沒有用。

  【二者不畏深義如實能入。】

  這是深菩薩,不畏懼實相甚深的道理,能夠如實進入不二法門。下面就解釋,

  【若好雜句文飾事者,當知是爲新學菩薩;】

  新學的菩薩只是在文字上打轉,在修飾上打轉而已,

  【若】就是如果,如果【于如是】少兩個子:經典,如果于如是不二法門的經典,就是這部《維摩诘經》,不二法門,

  【無染無著甚深經典,無有恐畏,能入其中,】能入不二法門,

  【聞已心淨,受持讀誦,】下面那句最重要,【如說修行,】他怎麼說,你就怎麼觀照,如說修行,

  【當知是爲久修道行。彌勒!複有二法,名新學者,不能決定于甚深法。】哪兩種是新學的。【何等爲二?一者所未聞深經,聞之驚怖生疑,不能隨順,】他聽到太深的會懷疑,下面【毀謗不信,】反而毀謗弘法的大師,講這部經典的人,又毀謗又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聞,從何所來?】這就是抱怨,我初不聞就是說最好一開始我就不要聽到這部經典,叫做我初不聞,從何而來:這部經典到底是怎麼來的,懷疑不信,這就是淺根的,沒聽到,未聞的深經,聽到會驚怖、懷疑,不能隨順,而且毀謗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聞,從何所來。

  【二者若有護持解說如是深經者,】

  就是說護持,護持就比如說印經典、弘揚佛法,簡單講就是弘法者,如果有護持、解說,解說就是講經說法的人,他爲了讓大家進入不二法門,下面,但是衆生卻【不肯親近供養恭敬,】所以,但衆生卻,少了四個字,但是衆生卻不肯親近恭敬供養,

  【或時于中說其過惡。】

  有講那位弘法、善知識的過失,不但毀了法,還毀了人,毀了他所講的甚深不二法門,還毀謗那個人,說這個人會妖言惑衆,哪有這樣?哪有這種法,因爲,不二法門太深。

  【有此二法,當知是新學菩薩,爲自毀傷。】不但自我傷害,【不能于深法中,調伏其心。彌勒!複有二法,菩薩雖信解深法,猶自毀傷,】也是自我傷害,【而不能得無生法忍。】哪兩種不能入無生法忍。【何等爲二?一者輕慢】就是輕視,【新學菩薩,】有我慢心,比如說,師父!我有了解不二法門,但是,我不教誨他,我輕視他,這樣我犯了菩薩戒,不應該有的,輕慢新學的菩薩,因爲,大家都是初學,所以,小龍不可輕,小只的龍,你不要輕視,小沙彌不可輕視,小王子不可輕視,在戒律學裏面,有叁種東西,叁種人,你不可以輕視,王子雖小不可輕視,王子雖小,他將來會做皇帝,王子雖小不可輕視,沙彌雖小不可輕視,沙彌剛剃度,他將來會做大法師,沙彌雖小不可輕視,小龍雖小不可輕視,龍會興風做雨不可輕視,所以,王子雖小不可輕,沙彌雖小不可輕視,小龍雖小不可輕視,都不可以輕視他們,

  【而不教誨。】也是要教他。【二者雖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別,是爲二法。】這也不是一位真正的修行人,雖然,他信解深法,但是,還著相分別,取相就是還在著相分別裏面,不能入平等心,不能離一切相,這樣就不能合真理。

  【彌勒菩薩聞說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說,我當遠離如斯之惡,奉持如來無數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當令手得如是等經,與其念力,使受持讀誦,爲他廣說。世尊!若後末世,有能受持讀誦,爲他說者,當知是彌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哉!善哉!彌勒!如汝所說,佛助爾喜。】

  我要遠離這兩種惡,

  【奉持如來無數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

  注意聽喔!是善男子、善女人喔!你可要記得這兩句,雖然很簡單,你不要讀過去就好,師父那天有講過,不是很好聽,不要再講一遍,我們現在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你要摸自己的良心,要記得喔!有的人說念咒念這麼久,怎麼都沒感應,你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

  善男子、善女人

  【求大乘者,當令手得如是等經,】所以,我才說:印經、印經,隨喜功德,

  【與其念力,】與就是增加,增加他善的念力,中間要加一個字,與其善的念力,與就是增加,增加他善的,加強他的念力。

  【使受持讀誦,爲他廣說。】

  爲他廣說,爲別人弘揚佛法,所以,今天我也想好好勸告,我們這裏的在家居士,說不定將來會有人發心出家,比丘尼的能力也能發揮,隨你的盡分弘揚佛法,比丘的能力若比較大,如果說你有那種能力,應該按照師父的交代,佛交待彌勒菩薩,或是他的徒弟,也是廣爲宣說,佛一定教你這樣,經典要繼續傳,一代傳一代,師父到今天也是這樣告訴你,佛就是我們的榜樣,一輩子以弘法爲主,這是我們出家人的任務,所以,我們若懂經典,我們也要爲衆生廣說。

  【世尊!若後末世,有能受持讀誦,爲他說者,當知是彌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哉!善哉!彌勒!如汝所說,佛助爾喜。】

  佛助你這種善良之心,你發這種心。

  【于是一切菩薩,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來滅後,十方國土,廣宣流布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複當開導諸說法者,令得是經。】

  能夠得到這部經典,我當時看到不二法門,噢!充滿歡喜,這才是我們真正下功夫之處,禅宗、般若都不能離開這部經典,禅宗,這部經典,也是列爲很重要的經典,般若也以這部經典爲主,所以說,《維摩诘經》可說是名氣很大的一部經典。

  【爾時,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處處,城邑聚落,山林曠野,有是經卷,讀誦解說者,我當率諸官屬,爲聽法故,往詣其所,擁護其人,面百由旬,令無伺求得其便者。】

  在在處處就是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地方。【城邑聚落,】城邑就是人衆多的地方,就像我們今天所講的城市,聚落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鄉鎮,城邑聚落,【山林曠野,】乃至荒郊野外,【有是經卷,讀誦解說者,】有人誦《維摩潔經》,或是有人解釋《維摩诘經》,【我當率諸官屬,】我就率諸官屬,【爲聽法故,往詣其所,】到那裏【擁護其人,】擁護弘揚佛法的人,以及一切聽法的人,【面百由旬,令無伺求得其便者。】就是說沒有魔障,面百由旬就是說站著護法,站著護法,站在身邊,不能讓魔,無伺求:一點都沒有機會,伺求:一點都沒有機會,不能讓他找到機會,怎樣,傷害到弘法者,或者是聽聞法的人。

  【是時,佛告阿難:受持是經,廣宣流布。阿難言:唯!我已受持要者。世尊!當何名斯經?佛言:阿難!是經名爲維摩诘所說,亦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如是受持。】

  我已經了解他的心要,不二法門重要之處:心要。

  【世尊!當何名斯經?佛言:阿難!是經名爲維摩诘所說,亦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如是受持。】

  要如何取這部經名,《維摩诘所說經》,也可以另外一部經典的名字,所以,這部經典叫做《維摩诘經》,但是,也可以叫做《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經》,

  【佛說是經已,長者維摩诘、文殊師利、舍利弗、阿難等,及諸天、人、阿修羅,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部《維摩诘經》雖然已經講過,希望你們能重複再聽一遍,聽完之後,把經典又流通出去,也能救度衆生。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