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東西。
【亦不樂著,】
也不會喜樂、貪著這個淫欲,
【縱有余習,】
雖然還有一些習性、習氣,大家都有嘛,是不是?
【不能爲害。何以故?性本清淨故。雖處在五蘊色身中,其性本來清淨,染汙不得。法身本來無受,無饑無
渴,無寒熱,無病,無恩愛,無眷屬,無苦樂,無好惡,無短長,無強弱,本來無有一物可得,】
有物可得是相,我們講,本性是在體上去體會,一般衆生只見到相,沒有見到體,那麼我們如果要悟到這個
體的話,一定要徹底了解,沒有什麼長短、恩怨、寒熱,這個統統沒有,本來無一物可得嘛!
【只緣執有次色身,】
因爲你執著這個色身的話,
【因即有饑渴、寒熱、瘴病等相,】
那麼可見佛的病是示現的。祖師大德的病,都是示現給你看的,因爲要示現無常,連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都
不能免,那我們就會發起精進用功的心。
【若不執,】
如果你能夠不執著,
【即一任作爲。】
一任作就是,加一個字:作「爲」。就一任作爲。把筆拿起來,一任作爲,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隨意自在而無礙,叫做一任作爲。你能夠隨意自在,而能夠無礙。
【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轉一切法。與聖人神通自在無礙,無處不安。若心有疑,決定透一切境界不過。】
如果你內心還有疑,如果你還要問人:我見不見性啊?見性的人清清楚楚,根本就不需要問人,如果你
需要請祖師大德印證一下,這倒是可以。可以印證一下,以心傳心。傳什麼心?無心可傳嘛!傳什麼法?
無法可傳叫做傳法嘛,無心可傳叫做傳心嘛,是不是?你有什麼法好傳的呢?無一法可得,傳什麼法?
所以傳法者無法可傳,說法者無法可說,傳心者無心可傳,這是正法,是不是?那麼你能夠傳一切法,
那麼與聖人就神通自在無礙,無處不安。如果心有疑問,決定透一切境界不過。加兩個字,「凡夫」
【凡夫不作最好。】
「作」就是造作淫欲,凡夫不造作淫欲最好,
【作了不免輪回生死。】
但是換一個角度說,
【若見性,旃陀羅亦得成佛。】
見性就大不相同了,那一切業拘他不得,一切淫欲傷害不了他,何以故?本性沒有這些東西。
【問曰:旃陀羅殺生作業,如何得成佛?】
旃陀羅大家都知道,是下賤種,是專門殺豬、殺牛、殺雞、殺鴨的,以殺生爲業,叫做旃陀羅。
【答曰:只言見性,不言作業。縱作業不同,一切業拘他不得。】
加一個「他」字,一切業拘他不得。他見性嘛,沒有辦法拘他,束縛不了他。他這個色身如何的變化,
他都看到很開了,你怎麼可以束縛他?他生死都自在了,你怎麼可能束縛他的身心?他也沒有煩惱,他
早就知道這個色身是無常空性的東西,你怎麼能夠束縛他,是不是?他把生死早就豁出去了,你無奈他何!
【從無始曠大劫來,只爲不見性,】
所以就會
【墮地獄中,所以作業,輪回生死。從悟得本性,終不作業。若不見性,念佛免報不得,】
如果不見性,你還是有業障存在。有業存在,你有業的話,你這個輪回就沒有辦法避免,除非你念佛念到
一心不亂,臨命終的時候,能夠執持佛號,否則你沒辦法的。所以師父一直重複的說,有時候淨土法門慢慢
的去體會,就會發現不可思議!
【非論殺生命。】
底下加四個字:只論見性。我們在這裏,不論殺生這個問題,只討論你見不見本性。
【若見性疑心頓除,殺生命亦不奈它何。】
如果你見性了,疑心就頓除,就是殺生命也不奈他何。所以諸佛菩薩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有時候要殺人的。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遞傳心印。】
因爲他是第二十八祖,所以說:自西天二十七祖,因爲達摩大師是第二十八祖。總不能說:我是第二十八祖。
「西天」就是印度,從印度二十七代的祖師傳來,只是遞傳心印。遞傳就是接連相傳這個心印,見性這個心印。
【吾今來此土,唯傳頓教大乘,即心是佛,】
當下這一顆心就是佛。把這個「持戒」劃掉。加兩個字:不言「戒」、「施」
【不言戒、施、精進、苦行。】
但言見性,只論見性的問題。意思就是說,你只要見性,持戒、布施、精進、苦行,統統具足!
底下就要注意看了,見性的重要,那是超越一切的。
【乃至入水火,登于劍輪,一食卯齋長坐不臥,】
加兩個字「卯齋」,就是日中一食,卯就是子醜寅「卯」,好像柳枝的柳,那個木除掉。就是楊柳枝的柳字的右邊,
木部不要,叫做「卯」。「卯齋」就是日中一食的意思。乃至于說「長坐不臥」,就是不睡。
【盡是外道有爲法。】
你看!所以師父一直重複的說,有時候我們修了十年,不夠善知識一句話,就是這個道理。爲什麼叫大家要
在一個團體,好好的親近善知識,有時候我們莽撞,認爲:我要了生死,趕快修行!他觀念錯誤,撞了十年,
不夠師父一句話。不夠祖師大德一個念頭。你看,那麼厲害,能夠入水、入火,登于劍輪不被刺死,乃至
日中一食,長坐不臥不睡覺,盡是外道有爲法。你看看!這多可怕!這在世間人來講,這還得了!長坐不臥,
這衆生一看:哇!這是個大修行人!趕快供養了,是不是?趕快贊歎、寫傳記了。你看!達摩祖師一下子
就全部否認掉。這統統是外道,統統是外道!所以啊,我們心裏面不要看到表面上,哎呀!這個人很精進,
拜佛拜整個晚上。乃至于說:這個人禅坐坐幾個鍾頭。如果不見性,盡是外道,不懂得本性,統統外道。
27頁(新版第34頁第2行)
【若識得施爲運動靈覺之性,】
注意聽!「施爲」就是舉止行爲。如果你能夠了解這些行住坐臥,這些舉動行爲,一切的動作,而存在的
一顆靈覺,「靈」就是不可思議,「覺」就是覺性。意思就是你存在一顆不可思議的觀照覺性的平等性,
【汝即諸佛心。】
這一顆就是佛的心。也就是說,在你的行住坐臥當中,任何時間、空間的交會點上,都可以降伏,使他契入
絕待的空性,平等的心,你就是佛。不需要打坐,不需要精進,不需要布施,不需要持戒,統統不需要。
簡單講就是能夠放得下,那一念的無爲,空性的思想就是覺性。所以我們爲什麼說,要隨時保持回光返照,
靈靈覺覺的、清清淨淨的這一顆本性讓它作用。
【前佛後佛只言傳心,更無別法。】
要不然傳什麼法呢?
【若識此法,凡夫一字不識亦是佛。】
你看!不關文字的。所以成佛不關學問、不關文字的。所以諸位不要有自卑感說:哎呀!我書讀得少!
沒關系!沒讀書都沒關系啦!放得下、看得開、透得過,你就是佛。一切業拘你不得。凡夫一個字不認識,
那也是佛。所以成佛是不關學問、不關文字相的東西。
【若不識自己靈覺之性,】
如果我們不認識這一顆不可思議的覺性,
【假使身破如微塵,】
加五個字:「勇猛精進而」身破如微塵。假使你勇猛精進,而身破如微塵,你拼命的磕頭,撞得頭破血流,
【覓佛終不得也。】
你怎麼找佛,你也找不到啊。你怎麼找都找不到!假使你勇猛精進,而身破如微塵,再怎麼精進,覓佛終
不可得。你怎麼找都找不到。
【佛者亦名法身,】
法身就是無相,你有相,你怎麼能夠入法身呢?
【亦名本心,此心無形相,無因果,】
這個無因果,這個「無」,諸位,要寫兩個字:「超越」的意思。就是因果束縛不了他,不能講無因果。
無因果的話,是跟著上面那一句一氣呵成。你要講:無形相,無因果。那糟糕!這個無因果不是撥無因果的,
是超越的意思。
【無筋骨,】
就是沒有這個身體,
【猶如虛空,取不得。不同質礙,不同外道。此心除如來一人能會,其余衆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離四大色
身中,】
加四個字:四大色身,「若離此心」,這個「是」劃X,改成「此」。
【若離此心,即無能運動。】
離開了這一顆心,你怎麼運作呢?「是身」就是這個色身,是無知之物,
【是身無知,】
這個色身
【如草木瓦礫。】
爲什麼?
【身是無性,】
它是物質現象,
【因何運動。】
因爲有心嘛!
【若自心動,乃至語言施爲運動,見聞覺知,】
加四個字:皆是心動,然後把「皆是動心動用」劃掉。「動是心動」全部劃掉。劃掉十個字。皆是動心動用,
動是心動,全部劃掉。改成
【皆是心動,心動用動,】
這是大正藏裏面的,皆是動心動用,改成「皆是心動」。動是心動改成「心動用動」。爲什麼呢?因爲一切
動態就是它的作用,
【動即其用。】
那麼
【動用外無心,】
你在施爲的當下,沒有另外一顆心,對不對?
【心外無動。】
離開了這個心,你怎麼找這個動呢?是不是?找出這個動態的運作呢?因爲有心,你才可以運作嘛!所以
心外也沒有一個動作,就是這些行住坐臥。這個「動」就包括一切的造作。
【動不是心,心不是動。】
如果你講這個動的話,它是有形相的,不是無形相的法身。心就是法身。心不是動,法身也不是你于外在
的行住坐臥當中。說有形相可以找得到的。但是
【動本無心,心本無動。】
你在一切的造作當中,這個「動」解釋作:造作就更清楚了。一切的造作,它本來就是無心,爲什麼?
空性嘛!心本無動,我們的清淨法身那裏有動呢?是不是?沒有動的啦!但是
【動不離心,心不離動。】
意思就是說,這些作用不能離開本體,本體當下不能離開這些作用,所有作用,都是本體的法身,所有的
法身,都可以展現在妙用現前。
【動無心離,心無動離,】
如果動沒有了,心就跑掉了。心如果沒有,動也就離開了。所以動是心的作用,而用就是心在動。
【動是心用,用是心動。】
在這八個字旁邊寫四個字:即動即用。即動即用,就是我們所講的即心即佛。你所有的作用,統統就是在動。
統統是佛的妙用現前,
【動即心用,用即心動。】
也就是說,
【即動即用,不動不用,】
你不動,那就沒有用。
【用體本空,】
無論是作用,無論是本體,它都是空性的。把這個句點劃…
《達磨大師血脈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