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達磨大師血脈論▪P66

  ..續本文上一頁「幽」就是幽微難見,「深」就是深奧不可測。

  【不可話會,】

  意思就是說,不可以用語言去體會、去契入。「典」就是經典,「教」就是言教。

  【典教憑何所及?】

  憑什麼能夠達到見性呢?沒辦法的!要徹底的回光返照,在事相、在理上的無生,在相上裏面,單刀直入的

  契入空性,這就是了!

  【但見本性,一字不識亦得。】

  只有你見到本性,你就是不認識字都沒關系,像六祖一樣,對不對?不識也得,也一樣啊!

  對不對?見性不關文字嘛!

  【見性即是佛。聖體本來清靜,無有雜穢。所以言說,皆是聖人從心起用。】

  其實用就是心。

  【用體本來空,】

  一切作用、一切的本體,統統是空。雖然有所妙用,比如說師父現在講經說法,你聽得了一切音聲,

  對不對?它還是本性的妙用現前啊,是不是?也是空性啊!你們在聽經聞法,妙用現前,它也是空性啊!

  【名言尚不及,十二部經憑何得及?】

  縱覽十二部經典,又憑什麼能夠達到見性得功夫呢?不可能!見性是實修實證的東西,是真正要放掉煩惱

  才有辦法的,一天到晚在經典裏面,然後在執著,頌經、拜佛、念佛,卻不肯放掉那一分的執著,

  嫉妒、貪婪,那麼你沒有機會了,沒辦法解脫嘛!

  【道本圓成,】

  「圓成」就是圓滿具足。

  【不用修證。】

  不用修證,所以悟道的人就沒事了,悟道的人沒事,爲什麼沒事?他很輕閑啊,整天安閑無事,他不曉得

  要做什麼,頂多做的就是利益衆生的事,是不是?講經弘法也沒有弘法相,救度衆生,也沒有救度衆生之相。

  行善也沒有執著相,持戒,不持戒相,你看!多麼自在,太好了!所以見性就是萬事休,萬緣統統放得下。

  沒有什麼來去相、增減相,統統沒有!所以說:不用修證。

  【道非聲色,】

  不能在聲色裏面打轉,就是在外相、在境界,「聲色」就是境界。道不是外在的境界,存在在這一顆心。

  【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唯有如來能知,余人天等類,都不覺知。凡夫智不及,

  所以有執相。不了自心本來空寂。】

  妄執,加叁個字,「心外有」相,以及一切法,妄執心外有相,以及一切法。

  【妄執相及一切法。】

  加兩個字,如此

  【即墮外道。】

  這樣就會墮外道。

  【若知諸法從心生,不應有執,執即不知。】

  「不知」就是不智,這個「知」的旁邊,就是寫一個「智」。有執著就是不智,沒有智慧的人。

  這經典,師父重複的告訴諸位,你修行就是修這一個字,放掉,就沒事,執放掉就沒事了!

  【若見本性,十二部經總是閑文字。】

  空的、沒有用的,閑文字就是空的、沒有用的,文字只是一個增上緣,啓發你的覺性,覺性不啓發,

  拼命在文字裏面打轉,我今天誦幾部經典,我明天誦什麼經,後天誦什麼經,結果與本性不相應,煩惱

  還是在啊,不見性嘛!

  【千經萬論只是明心,】

  一定要了解佛的這一顆心,

  【言下契會,】

  言下,就是語言當下就契入,頓悟的意思,契入體會。

  【教將何用?】

  這個教理有什麼用呢?對不對?教理還是要啓發覺性啊,如果教理不啓發這個覺性,一點用處都沒有!

  【至理絕言,】

  真正的,佛所講的這個見性之理,至理就是見性,是最究竟之理了,「絕言」就是超乎語言,不能用

  語言去講見性法的。

  【教是語詞,】

  語句、言詞。

  【實不是道。】

  實在不是道。

  【道本無言,言說是妄。】

  言說就是妄。好了!我們明天從21頁再開始(新版第26頁)。從21頁開始。這個很重要的,所以希望大家不要

  缺席,這個很重要的,你要修淨土法門,對禅不了解,會沒有信心的,這個很棒的、很棒的,非常好的!

  好了!明天我們繼續上課,下課。

  21頁第一行第二個字,

  【若夜夢見樓閣、宮殿、象馬之屬,及樹木、叢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樂著,盡是托生之處,

  切須在意。】

  那麼意思就是說,我們如果有看到種種的相,像樓閣、宮殿、象馬這一些,乃至于說清涼的這個樹木、

  叢林、池亭等等這些相,不可以起一念的樂著,「樂著」就是喜樂,「著」就是貪著。盡是托生,

  「托生」就是依托而轉生,依靠者它而轉世的意思,那麼切須在意。那麼在這個地方,有的人他就會懷疑了,

  那我們臨命終看到阿彌陀佛,因爲我們修念佛法門的,那麼看到極樂世界的樓閣,是不是也不要跟他去呢?

  不著相嘛!不!不!這個要跟他去。說:師父!這樣就很迷糊了,那到底去還是不去呢?這個就是看經典

  有一個很注意的地方,達摩大師所講的這個,他是不修淨土法門的,先講清楚,他是不修淨土法門的,

  他是單刀直入的,講我們的本性的,本性是直接最上乘的,要見佛、見到覺性,那麼所以說在臨命終他不

  取相,這是很正常的,這樣講是對的。但是如果說,我們修淨土法門的話,就不是這樣子了,修淨土法門的

  話,我們會見到西方叁聖,見到蓮花、聞香,或者是空中有音樂,這個盡管跟他去,沒有問題!

  所以說他這裏所講的,是指平常修禅法,而對淨土沒有信、願、行叁資糧,所産生的一種幻相,所以達摩

  大師叫他們不要取著,是這個意思。那麼修淨土法門的人,是因爲念佛念到了心佛無二,然後正依二報

  與心相應,自然的感得清靜的相現前。所以說,這裏是指禅宗的心法,究竟平等的法身是無相的,所以

  這個地方不能取著,是因爲他平常不修淨土法門的,所以這個一定要弄清楚,否則到臨命終,佛來你也

  不敢去,看到什麼也不敢去,是不是?這要說明一下,讓大家不要起疑心。

  【臨終之時,不得取相,即得除障。】

  因爲修禅法是無相可得。

  【疑心瞥起,】

  你只有有一念的疑心,「瞥」就是突然,突然的,或者是暫時的起來的話。即加一個字:即「被」

  【即被魔攝。】

  就被魔所攝了。

  【法身本來清靜無受,】

  因爲受是感覺、感受,這是第六意識,那麼法身本來清靜,它不是覺受、不是覺受,它是無相的覺性,

  一個是覺受,一個是覺性,不一樣!

  【只緣迷故,不覺不知,】

  不覺不知。

  【因茲】

  就是因此,

  【故妄受報。所以有樂著,】

  就是喜樂或者是貪著,

  【不得自在。】

  我們現實的生活也是這樣,如果我們喜樂于貪著,我們也是不得自在,我們被相所困,是不是?就我們現在著相,

  樂著于五欲六塵,我們也是被困得死死的,不必等到臨命終,所以說要覺悟。

  【只今若悟得本來身心,】

  如果你悟到本來的身心,就是緣起性空的話,就沒有什麼好執著,

  【即不染習。】

  「染」就是染著,「習」就是習氣。就不會染著這一些習氣了,因爲不可得嘛!拼命的追求、執著,那只有

  增加這些習性而已。

  【若從聖入凡,】

  那麼示見,這個見就是現,

  【示現種種雜類,】

  雜類就是衆生,雜類種就是衆生。示現種種的衆生,

  【自爲衆生,】

  當然只是方便爲了度化衆生,「自」爲衆生是當然,當然這是爲衆生,就是爲了方便度化衆生,才示現

  種種的雜類。所以說如果從聖入凡,示現種種的衆生,那當然這只是方便爲了度衆生而示現的。

  【故聖人逆順皆得自在,】

  我們是逆境就更不要說了,順境是比較好一點,什麼都順從你嘛,是不是?那就比較惬意一點,是不是啊?

  比較喜樂一點。如果陷入于逆境,就沒辦法了,是不是?那五逆的話就沒辦法了!所以聖人不管是逆境、

  是順境,它拘他不得,皆得自在。

  【一切業拘他不得。】

  你沒辦法捆綁這些大澈悟的人,他見到平等性,連生命他都看得很開了,他的身心,他都了解是緣起的東西,

  一切覺受都是妄受,只有一顆清清淨淨的這個自性在顯現,所以他也不畏懼死,也無所求,當然業束縛不

  了他。

  【聖成久有大威德,】

  聖人成就由來已久,他具足有大威德,

  【一切品類業,被他聖人轉,】

  「品類業」就是種種的衆生,品類就是種類,分品、分類。這一切種類的業,不管什麼業,都被他聖人所轉。

  【天堂、地獄無奈他何。】

  這個「何他」劃掉,改成「他何」。無奈他何,沒有辦法束縛一個聖人。

  【凡夫神識昏昧,不同聖人】

  加兩個字:聖人

  【內外明澈。】

  少了兩個字:「聖人」,看起來不是很通順,不同于聖人。而聖人不論是內在,不著這些心識的執著,外在也

  不爲境界所動搖,內外明澈就是明白、很透徹這個世間宇宙的真相。

  【若有疑即不作。】

  如果心存有懷疑,也就是說,有疑的話,本性就不明了,那麼因爲在本性不明的話,他就不作,這個

  「不作」就是不應作,不應該作這個惡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一點點的疑惑,也就是說,對本性

  還沒有很清楚的話,首先要先作,作什麼?守住這個戒律,也就是不要作惡業。

  【作即流浪生死,後悔無相救處。貧窮困苦,皆從妄想生。】

  爲什麼?因爲不知足,就是最貧苦的人,貪欲心重的人,就是最窮的人,煩惱重的人,就是最困苦的人,

  別人沒有困他,他是困得自己困得死死的!誰捆綁著你啊?沒有!哪一種人最貧窮?貪求無厭嘛!對不對?

  佛說:無貪就是最大的財富。那麼無貪就是最大的財富,那麼簡單講,貪求就是最大的貧窮,這是一定的

  道理嘛!是不是?所以貧窮、困苦,仍然是從心來作爲定位,看我們的內在裏面,是不是充滿知足、少欲

  跟智慧,如果我們沒有智慧的話,那麼就是一個最貧窮的人、最困苦的人,一天到晚需要人家同情,需要

  人家幫忙,爲什麼?家裏是錢多得不得了,可是生活起來乏然無味、乏然無味,是不是?電視昨天新聞報道,

  報道這個陳百潭,做臺語歌曲的那個陳百潭,自殺了,服了五十幾顆安眠藥,他做那一首“愛拼才會贏”可是

  自己卻拼不過去,拼不過去,沒有辦法的,這個世間不是你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解決內在那一種迷惑

  顛倒的東西,妄執世間是真實性的東西,對不對?他說他因爲婚姻不順利、事業不順利,所以一時想不開,

  就服了…

《達磨大師血脈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