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達磨大師血脈論▪P67

  ..續本文上一頁五十幾顆安眠藥。那是他的身體可以服五十幾顆,要是我的話,吃五顆就一覺不醒了,我這五顆下去

  就不省人事了,他吃五十幾顆,也不曉得去哪裏買的,西藥房怎麼要賣給他那麼多?所以這些貧苦,貧窮、

  困苦,皆從妄想生。按照道理來講,陳百潭是知名度很大、很夠的人,是不是?我看那個電視上在唱歌,

  幾乎臺語的都是他做的,他自己本身也會唱歌,按照道理是很順才對啊,要錢有錢、要名有名,受到一點

  打擊,現在竟然想自殺,說實在話,沒有碰到佛法,就茫茫然、茫茫然,是不是啊?所以皆從妄想生。

  【若了是心,】

  如果我們了解,這一顆心的力量是很大的,我們不會妄執、妄動,那麼我們了解這一顆本心清淨,那麼就

  【遞相勸勉,】

  「遞相」就是互相,連續的相互,「勸」就是勸誡,「勉」就是勉勵。人家教我,我教人家,是不是啊?

  今天廣化老和尚打電話來,說明年叁月十二他們要傳戒,傳了叁個月以後再繼續結夏,要半年,要半年啊,

  這是佛弟子的福報,我們這裏有十多個要准備受戒,他不但要教育叁個月傳戒,還要叁個月結夏安居,就

  連著半年,那麼要請我去做授經阿闍梨,說起來很慚愧,爲什麼人那麼矮,到處都在聘請呢?然後我是跟

  他講,身體許可是沒有話講,這就是遞相勸勉,因爲我們是南普陀佛學院畢業的嘛,我們受了廣化老和尚

  的恩德,承蒙他的教化,使我們對這個生死事大有所體悟,那麼今天應該算是臺灣的阿信,以感恩的心去

  跟他們上課。要去跟他們上課,有答應了,有答應了。那麼明年課程怎麼安排再說。所以這個遞相勸勉就

  是這樣子,我今天來栽培這些法師,我們結夏有五十多位,那麼他將來也蒙受到我的教化的話,他也會感

  恩,變成高雄的阿信,他就會報師父的恩,他就會繼續去教導別人,一定的道理。所以說這個代代相傳,

  燈燈相續,是不是?就是這樣子嘛。所以這個遞相勸勉,就是連續的相互勸勉、勉勵。一代傳一代、一代

  傳一代......

  【但無作而作,】

  無作,把筆拿起來,「無作」就是體,「作」就是妙用,妙用不離體,體當下就顯現這個妙用,只有你無

  作,就是無心,你只有沒有任何的執著,去做任何的事情,那就對了!就是本來的面目,就是無所爲而爲,

  不是爲了得到什麼東西,你才去做。這樣子的話,就是本性的作用。但無作而作,無作就是本體,對不對?

  我們只有運用這一顆無所求的心,沒有生滅的心,無所住的心,去做一切的事,就是本來面目的妙用現前,

  就這麼簡單!我們衆生布施,希望得福報,持戒希望得功德,這個都是凡夫刹那生滅得分別心,如果我們

  秉著一個絕對的空性的思想,于一切緣起展現出來的,一切的法,統統是妙法,如果我們不能進入絕對的

  空性思想,只要有一點的染著,那就不是無作而作了,那就是有作而作,那就不是究竟意,那就是世俗法。

  世間就是這樣,我出一千萬,我就希望登報紙,大家都尊重我,是不是?但無作而作,

  【即入如來知見。】

  你看!就這麼簡單,所以悟道並不是很困難。

  22頁,(新版第27頁最後1行)

  【初發心人,神識總不定,若夢中頻見異境,輒不起疑。】

  「頻」就是屢次,一次又一次的,見到不同的這個異境。那麼這個「輒」就是這個「即」字,輒字就是即。

  你就是也不需要,就是可以當作「則」字,則不用懷疑。爲什麼?一切相

  【皆是自心起故,不從外來。夢若見光明出現,過于日輪,】

  比這個日光還強,

  【即余習頓盡,】

  「余習」就是殘余的習氣,頓盡,「盡」就是消滅。

  【法界性見。】

  意思就是你見到了平等,見到了平等。

  【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可自知,】

  「可」就是可以的可。只有可以自知,

  【不可向人說。或靜園林中,行住坐臥,眼見光明,或大或小,莫與人說。】

  也就是不要執著。爲什麼莫與人說?與人說,他就是會執著,當然如果是勉勵大衆,說說無妨。不是以執著

  心、炫耀的心來說,那當然是真實境來講,說說是相互勉勵,說說感應是相互勉勵,使大家對叁寶、淨土

  法門,對諸佛菩薩有信心,這個不爲過的。

  【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

  有的人,「或」就是有的人。

  【或夜靜暗中,行住坐臥,眼睹光明,與晝無異,不得怪。】

  有的人在晚上靜暗中,行住坐臥,眼睹光明,眼睛看得很清楚,跟白天沒有什麼兩樣,也不必覺得很怪異。

  【並是自心欲明顯。】

  都是自心欲明顯出來。不要動一個念頭說:我很有修行、我不得了!簡單講,一切相都不去著,你管它夢見什麼、看到什麼,統統

  放下!

  【或夜夢中,見星月分明,亦自心諸緣欲息,亦不得向人說。】

  達摩大師一直勸告,不要一直向人說,就是不要誇耀,不要去執著這種外相的錯誤的東西,這是自性顯現出來

  的,沒什麼好炫耀的。

  【夢若昏昏,猶如陰暗中行,】

  如果你夢境是昏昏沈沈,就像在陰暗中行走,

  【亦是自心煩惱障重,】

  你的心的煩惱就算是很重了。

  【亦可自知。】

  也可以,這少了一個字,少了一個可以的「可」,亦可自知。

  【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

  爲什麼?那是符號啊,那是種種累積的經驗,這些經驗累積起來,那麼這個都是文字相,或者是思維,或者

  是概念,只是一些觀念而已,這不是真實境,真實境要從本性展現出來才是,你學了那麼多,只會障礙自己。

  但是如果你見性了,學再多也無妨,爲什麼?你了解這些文字相就是實相。所以學多跟不多,不在于外面的

  這些文字,在于內在的見不見性。見性,學得再多也沒什麼差別,是種經驗。每一種經驗都可以會歸到平等

  的空性,那有什麼關系!那麼我們一般人學得很多,變成所知障。障礙起來,變成一天到晚跟人家辯論,然

  後換取一個鼓掌,換取一個贊歎,不曉得自己已經障礙了。

  【神識轉昏。設教只爲標心,】

  注意聽!「標心」就是標指本心。佛設的這個教化,這種種的語言、經典,只是爲了要讓你徹底的了解本心,

  了解這一顆佛性。「標」就是標指,就是要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設教只爲標心,就是佛陀設這個叁藏十二

  部經典的言教、文字相,只是爲了要指出那一顆佛性的清淨心。

  【若識心,何用看教?】

  如果我們了解了本心,那麼你看什麼教呢?多不對?看什麼教呢?「教」是外在的語言、文字,是一種概念,

  不是真實境。真實境是本性,是我們的本心嘛!

  【若從凡入聖,即須息業養神,隨分過日。】

  如果你想要從凡夫進入聖人,這兩句話倒是很重要,也就是需要息業養神。息,不像世間人,有一個老婆以

  後不夠,就兩個,兩個不夠,娶叁個,叁個不夠,娶四個,那麼凡夫就是這樣,沒辦法停止。他一百萬賺完

  了想賺兩百萬,兩百萬賺完了想賺一千萬,一千萬賺完了想賺一億,他沒辦法停止的。他今天看這個歌舞,

  看上後染上、上瘾了,就拼命的看這個歌舞,乃至看電視,這都是沒有辦法停止的。養神,這個「神」就是

  精神、心力,他的心力不夠,他被這個境界所困擾,他這個念力發不出來。也就是說,一個人沒有辦法停止

  這一些外在的五欲六塵,那麼他的清淨心的念力沒辦法發出。「養神」就是保持這一顆清淨的念力,否則就

  放射不出來,被障住了!我們要隨分過日,也就是說要安分守己,要隨這個因緣過日。

  【若多嗔恚,】

  我們內心裏面多嗔恚,就是說,凡事什麼都不滿,什麼都牢騷、什麼都抗議,什麼都是恩恩怨怨,乃至于說

  斤斤計較,那麼這嗔恚心就重了,是不是?對這個也不滿,對這件事情也不滿,說一句話也不滿,這樣子嗔

  恚,那沒辦法修行。

  【令性轉與道相違。】

  跟我們那種解脫自在的本性,變成跟道互相違背了,你一天到晚恨這個、恨那個,不滿這個、不滿那個,你

  想想看,你怎麼修行呢?你那個紛爭、鬥亂的內在,就變成能所不亡。那麼能所不亡,不可能與道相應的。

  【自賺無益。】

  自己騙自己,是沒有什麼益處的。這個「賺」就是騙。你自己騙自己,是沒有什麼益處的。

  【聖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沒,隱顯不定,一切業拘他不得。聖人破邪魔,一切衆生但見本性,余習頓滅。】

  只要一切衆生,了解這一顆不來不去、不增不減、無所住心的本性,他的習氣就可以整個消滅掉。那可見本

  性,悟到本性有多重要!

  【神識不昧,】

  「不昧」就是不昏迷。他的神識就不會昏迷,因爲隨時都能夠起這個妙用,所有的妙用都是空寂的本體。

  【須是直下便會,】

  直下就是不准動第二個念頭,直下就是必須要講當下。也就是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的心

  不可得,那麼現在念念生滅,直下也就是說,在念頭還沒有起來,産生這個第二念的時候,這一念就必須

  看破它,直下便會。

  【只在如今。】

  「如今」也是形容詞,沒辦法講、沒辦法講,衆生建立了時間、空間的觀念,其實時空本身是在停止的狀態,

  是我們的心在變動的,時間它哪裏有存在?所以有的人說:時間流逝,就像白駒過隙。錯了!這一句話是錯

  的,要說時間是靜止的,唯心所造。是心在流逝啊,不是時間。時間哪裏有流逝呢?我問你,我們講時間流

  逝,是因爲一直生滅的起心動念,建立了時空的架構。我們講時間流逝,這是錯誤的。時間是靜止不動的,

  是人類的心創造出來的。時間本身沒有什麼流逝,時間是靜止不動的,沒有這個東西,是心在流失啊。是不

  是啊?是心在流失。隱顯不定,這是聖人,是隱、是顯,是不定的。一切業拘他不得,是不是?所以說,聖

  人只有見到本性,這個習氣就可以頓除。但是這種神識如果不昧的話,我們就必須要當下就有體會它,所以

  說:只在如今。

  【欲真會道,莫執一切法,】

  如果你真的想要會這個真正的無上的佛道,莫執一法,就是不能有一點點的執著。一點點的執著,便不能與

  涅槃相應。沒有辦法與…

《達磨大師血脈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