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P29

  ..續本文上一頁德,][ 德,]就是七十歲以上的,年紀大的,很有德行的,我們稱爲長老。[雲此是有道之士,]要好好的,[宜請供養,]這是真是修道人,很有德行的一個聖人。[有晉武侯玄孫曹叔良,]這個晉武侯,玄孫就是遠孫,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好遠好遠。晉武侯的後代、玄孫叫做曹叔良。[及居民競來瞻禮。時寶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兵火就是戰亂。[已廢。] 隋末兵火已廢,[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在以前的這個地方,老地方,重建這個佛寺,[梵宇]就是佛寺。[延僧居之,]就請六祖,還有一些來住,還有請這些出家衆。[俄成寶坊。]俄,就是立刻,立刻成爲名寺寶刹。[師住九月,]六祖住了九個月,還有過幾天,[余日,]就是九月多,九個多月。又爲惡黨尋逐。]壞人又追了,要殺了。[師乃遁于前山,] [遁]就是隱蔽,六祖就隱蔽在前山,有後山、有前山,這個道場就四面環山。[被其縱火焚燒草木,]你看這個惡人,壞到什麼程度,惡人竟然不認識那個人就是六祖,這個人可不得了!一個人動一個念頭傷害叁寶,都不得了!竟然放火燒山,燒草木,要把六祖燒死。被其縱火焚燒草木,[師隱身挨入石中得免。] [挨]就是勉強進入。六祖一看,這個火一燒,趕快避開來,要不然燒死了。六祖隱身,勉強進入這個石頭小小的縫隙當中,得免,免掉了這個災難。[石于是有師趺膝之痕,及布衣之紋。,]這個石頭上,有著六祖趺坐,就是結跏趺坐,吉祥坐或者是降魔坐,膝蓋的痕迹,以及布衣之紋路,就是烙印在石頭上了。[因名避難石。師憶五祖懷會止藏之囑,] [懷]就是懷集,[會]就是四會。你到懷集的時候要停止,到四會的時候要藏起來,想到這個五祖的交代了。[遂行隱于二邑焉,] [邑]就是人多的城市,叫做邑。[一僧法海。]有一個出家衆叫做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來參這個六祖。[問曰:]就問了。[即心即佛,願垂指谕,]當下這一顆心,回歸當下這一念,無所住,就是佛。願垂指谕,來指導、開曉。[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什麼叫前念不生呢?就是不留念過去一切相,過去心不可得,當下這一念大智慧,怎麼樣?即心。後念不滅,爲什麼不滅呢?大智慧不滅。只要你不住著過去,不住著現在,不住著未來,心體離一切相,離一切念,就是如如不動的本來面目。《大乘起信論》講得最好,心體離念,是法界一總相,就是我們的心,這個心的本體,離念,離開一切的念頭、分別的念頭,就是法界的平等的相。因爲你著相。就有不平等;你離相,就完全平等了,見一切相,徹底的摧毀,了悟這個是假的,是短暫的,是刹那生滅的,就是無相,相當體即空,就是無相,不必轉個彎,連轉個彎都不必,徹底放下。所以叫做:前念不生即心,一切的妄想、顛倒沒有生起來,這個就是我們本來的心。大智慧不滅,後念不滅,怎麼樣?就是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這個要作一下筆記,什麼叫做成一切相呢?叫做:圓滿成就一切相,就我們的清淨本性,不能離開緣起,離開緣起,不能找到清淨的自性。意思就是說:在緣起法裏面,他都能夠圓滿的,成就一切緣起法。佛陀從不傷人,佛陀對惡人寬恕,佛陀有施舍的心,連生命都布施,持戒、忍辱、大般若智慧,所有跟他有緣的衆生,乃至于殘害佛陀的,統統度他。所以,佛陀叫做,成一切相即心。什麼是我們本來的心?我們本來的心,跟釋迦牟尼佛的心是一樣的,是不離開緣起法,又能夠圓滿的成就一切緣起法,相就是緣起,相就是緣起法,就是心,就是本心。我們本來這一顆心,是可以圓滿成就一切緣起法的;而我們現在因爲執著、顛倒、煩惱,什麼都要破壞,搞破壞、搞動亂、搞滲透,諸位!這個就是破壞別人,其實就是破壞自己的清淨心。牢牢的記住!天地萬物,都是我們清淨心的展現,乃至于你動一個惡念,去破壞一棵樹,動一個念頭,都不是很好。如果是有必要,非不得已,連植物都不要去傷害。離一切相即佛,裏一切相,就《金剛經》講的,離一切相,就是什麼佛呢?就是自性佛,我們的清淨自性,能離一切相。[吾若具說。]我如果要來發揮的話。[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我們這一顆心叫做智慧,就是自性的般若,這個[慧]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我們這一顆心,本來就具足般若的智慧。[即佛乃定,] 這個[佛]就是覺性。我們當下的這一念無所住心,不著相的覺性,乃定就是自性的定,即心就是自性的慧,即佛就是覺性自性佛,自性的定。[定慧等等,]諸位!做一下筆記,定就是體,慧就是用,[定]的旁邊寫一個:體,慧的旁邊寫個:用,因爲依體起用嘛!依照清淨心,起這個智慧的用,攝用歸體,凡所有的智慧,都離不開定的這個本體,叫做定慧等等,[等等]就是一如。雖用,也無有能用所用。[意中清淨,]所有的念頭都是清淨的。[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習性就是,你生生世世,都是修這個本性的法門,宿世所帶來的因緣。有的人,你叫他念佛,念不來的;有的人,你叫他持咒,他拼死命的;有的人,你叫他聽這個最上乘論,聽不來的,我要誦經,每天誦經……,每天都誦經,不是不好,宿世的因緣不一樣。所以,我們今天種的這個金剛種子,諸位!你們白千萬劫不會消失。我說:聽經聞法非常重要,在座諸位所落下的這個金剛種子,白千萬劫一定會有收成,你一定會成佛。[用本無生,]所有的作用,其實就是本體的無生,所有當體的空,就是無生,無生的清淨自性,會起種種的大作用。定就是寂,寂靜的寂,慧就是照,其實這個就是寂照同時,體用一如,不生不滅。所以,用本無生,無生就是如如。我們見到這個世間,就是一直生,我們所看到的這個相,不知道這個相是不可得,我們一直生執著、一直生煩惱,從來沒有停止過的,一天到晚就是搞這個假相的問題。是不是?[雙修是正,]雙修,做一下筆記,就是定慧,雙修就是指定慧雙修,定跟慧,它是同時存在的。[法海言下大悟,]你看!祖師大德一、兩句話,就解決了,生死就了了。[以偈贊曰:即心元是佛,]我當下的這一顆清淨心,自然就是佛,不必另外找了。[不悟而自屈,]我竟然沒有悟到,我這一個當下的清淨自性,而我委屈了自己,一直在找,心外求佛,不曉得當下這一念不生不滅的清淨心就是佛。[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我知道定跟慧的來源是什麼,來源就是見性,只要你見性,定慧均等。大徹大悟的人,二六時中都在定,因爲動中有不動嘛,所有的作用都是無生。雙修離諸物,雙修就是定慧。你想要修定嗎?想要産生大般若智慧嗎?首要的工作,諸位!離諸物,這個也是見性的最大的動力,離開一切相的執著,只要你離開一切相的執著,不要去起心,不要去動念,定跟慧就具足。[僧法達,洪州人,]虹州,在今天的江西南昌縣。[七歲出家。]哇!很早![常誦法華經,來禮五祖,頭不至地。]很狂妄,來頂禮五祖,頭不碰到地,因爲他自己覺得不得了。[祖呵曰:]六祖就呵責他了:修行人這麼我慢,要來求法,頂禮,連個頭還不碰到地上,磕頭不磕到地上,那成什麼禮啊?[禮不投地,]就是這個頂禮就簡單點個,點還不到地面上。[何如不禮。]你幹脆就不要頂禮了,你內心裏面這麼狂妄,這麼自負,你自己覺得很行,你又來頂禮、又來求法,又覺得自己很行,你幹脆不要頂禮好了。六祖就說了:{汝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必定執著某一種東西。必有一物就是:你心中就是著一種相。他就問了:[蘊習何事耶。]蘊習,就是從以前到現在,這個[蘊]就是蓄積的意思。其實[蘊]就是說:醞釀成一個風氣,就是積累的意思。你從過去累積以來,是修什麼行的?蘊積何事耶?修什麼行的?[曰:念法華經已及叁千部。]哇!夠多的吧!我們平常人誦《法華經》,《法華經》有六萬多字,將近七萬字,我們平常人誦《法華經》,一天,你公司都不上班,不必去去賺錢,不必去外面辛苦,早上關起門來,刷牙、洗臉、用個早餐,隔一會兒,開始跪在佛前誦經,誦《法華經》喔!最多一天,最多最多誦兩部,最多,那個是很快很快,其實很難,一部都不得了。一部將近七萬字喔,他誦了叁千部啊,這怎麼得了!用過多少時間啊,可惜沒有悟,可惜![師曰:]六祖惠能大師就說了。[汝若念至萬部,]你就算念了一萬部的《法華經》,[得其經義,]了悟《法華經》一實相的道理,還不能執著喔![不以爲勝,]還不自己覺得說:我很了不起。這個我慢心,動個念頭都不行。[則與吾借行,]那麼你就是跟我走在一起的,我們就是同路人。[汝今負此事業,] [負]就是仗勢著。你現在仗勢著你自己所修,誦《法華經》叁千部,來狂妄他人,傲視他人。[都不知過,]就是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過錯,狂妄是障道的根本。[聽吾偈曰:]聽我這個偈誦。[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什麼叫做禮本?你禮拜這個《法華經》,我們現在誦經,都得到這個嚴重的病,我一天要誦多少部,還做一個筆記,當然這個是很好啦!經教不通,心性不明,你禮拜這個《法華經》,原本的用意,就是要折服你的我慢啊!這個[幢]就是以前吊在高空,讓人家知道說,我這一次要莊嚴了,要祈福了,那個是幡。幢就是要豎著高幢。就是表示說:你禮這個《法華經》,原本就是要折服你這個貢高我慢,因爲這個幢就是挂得很高的意思;那麼慢幢就是高高的挂在一起,就是表示,你自己覺得你很高、高傲、了不起,比別人高一等,這個[幢]就是挂得高高的。禮本折慢幢,你頭爲什麼頂禮不著這個地呢?有我罪即生,諸位會背吧!哪個[我]啊?虛空法界盡是佛,會不會背啊?其中多了一個小人,就是[我]。虛空法界盡是佛,其中多了一個小人,括號、括弧,就是…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達磨大師血脈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