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達磨大師血脈論

  達磨大師血脈論

  慧律禅師 主講

  演講時間:民國84年7月

  演講地點:高雄文殊講堂

  彌陀念彌陀 念佛恩 恭錄 和尚緣 校訂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居士,今天是一九九五年,國曆是七月十五,星期六,從現在開始,就可以比較放松心情來做弘法的工作。在《藥師經》講完以前,大概給整個大乘佛教的思想,有一個相當的基礎。諸位如果肯用功的話,把以前講過的重複的聽,同時融會貫通,那麼今生今世在經教方面,就不會很困難。

  那麼爲什麼要加強禅學方面的思想?因爲禅,它是講見性法門,在《大智度論》裏講:五度如盲,那麼般若就像眼睛一樣。簡單講就是說,要用般若的智慧去布施,要用般若的智慧去持戒,要用般若的智慧去忍辱,要用般若的智慧去精進,也必需用般若的智慧修禅定,這樣子才能得到佛道——般若是一切的引導。

  禅學爲什麼很重要?重要到沒有它沒辦法成佛,沒有禅學的心地的見性的功夫,你要把淨土法門念得很好,很困難!因爲他會在生滅裏面打轉,他不能體用一如,性相一如,所以這個禅學,它是佛教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

  在禅學方面,我們以前有講過《六祖壇經》,還有《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師父認爲這樣子還不夠,爲了要諸位對空性思想、見性的思想徹底的了解,使我們在道業上,在一念之間能夠受益無量,所以我們必需開禅學方面的課程,師父就去收集一些資料,看看哪些資料能夠單刀直入的談論,而且講的文字能夠契入見性法,那麼我看這個達摩大師的《四行觀》、《血脈論》、《悟性論》跟《破相論》我覺得講得非常好,簡單扼要,單刀直入,沒有葛藤,非常清楚的指出見性法門是什麼,所以我們今天要講這個達摩大師的《四行觀》、《血脈論》、《悟性論》跟《破相論》。

  《最上乘論》是五祖弘忍大師所講的,那麼(本書)後面的《傳心法要》是黃檗禅師所講的,那不一樣。因此這一本達摩大師講了四篇,五祖弘忍大師講了《最上乘論》一篇,然後《傳心法要》是黃檗禅師所講的。

  我們這一次這個禅學,我們要用國語來講,因爲以前我們全部都用臺語,臺語可以在臺灣省比較普遍的流傳,但是因爲這是見性法門,它是深不可測的。如果國語聽不懂的話,那可能多是年紀稍微大一點,譬如說六十幾歲、七十幾歲的人,他國語比較沒有辦法,那麼就請他老實念佛,說實在的話,這一門課程是專爲年輕人開的,專爲老參開的。也就是說,他必須親近佛法僧叁寶要有相當的基礎,否則他沒有辦法,完全沒有辦法了解師父在講什麼,他會把一切語言化作觀念,這個觀念變成我們追求的地方,這就是嚴重的錯誤,這樣子是永遠不能成佛。因此啊,給這年輕人一個最上乘的佛道——見性法門,也給這些老參的人,也就是年紀稍微大,但是他參學參得很久,單刀直入的指出:我們見性成佛,在不生不滅的涅槃裏面,過現實的生活。所以禅就是最現實,因爲見聞覺知都是禅,禅也是最超越,因爲見聞覺知當下就是空性的平等自性,我們要解開六根束縛我們的這個心結,也必須從六根的見聞覺知下手。簡單講,禅是既現實又超越,不離當下。

  禅,它是最現實的東西,所以在禅宗裏面講,衆生見一切相而束縛,何以故?因爲不了解本體的空性思想。凡夫見相,而聖人見體,凡夫只有見到外表的東西,可是聖人他見到相的當下的體性,所以用一個空性的平等法,就可以貫串無量差別的現象,然後就安住在無所住的當下這一念,就解脫。

  所以我們這次用國語講,其實也希望把這個錄音帶流通到大陸去,因爲大陸沿海地區、閩南地區,臺語他們聽得懂,但是在內陸的省份,就比較沒有辦法,所以他們希望有更多的國語的錄音帶。那麼我希望這個禅學方面用國語來講,第一個可以栽培法師,因爲我們這邊法師都是年輕人,都是四十歲以下,平均叁十歲左右而已;還有,也希望親近師父四年以上的在家居士,有一個更深一層的體悟;第叁個原因,就是希望能夠把這個國語的錄音帶,散播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希望他們對禅學能夠徹底的了解。對禅徹底的了解,就了解淨土法門是絕對真實的,以後他念佛,他就會透過自性清淨心念佛,就知道這個世間無一法可得。所以師父在禅學方面,有深刻的體悟,以及很大的受益,那麼我願意把我深刻的體悟,跟這一份的受益平等的布施給一切的衆生,希望大家能夠化煩惱爲菩提,能夠轉凡成聖,在一念之間,契入實相空性的義理,然後對淨土法門深信不疑。

  現在我們來打開第一頁,我們現在所看的頁數,不要看左邊右邊,要看最底下,01,爲什麼呢?這樣一翻就知道第幾頁,這樣比較好一點,以後我們所講的頁數都是最下面的頁數。好!現在諸位翻到第一頁:

  [菩提達摩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菩提達摩,那麼就是菩提大師,這個在從小時候,我們就看過很多的電視啦、電影啦,對菩提達摩的這個傳記,做了一個簡單的一個觀念,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他是個第叁的太子,然後到最後的時候,他說他入涅槃,結果人家在另外一個地方碰到他,後來就命令開棺,把這個棺材打開,只剩下一只鞋子,以前電影都有這樣演。那麼爲了使大家對菩提達摩更清楚的認識,我們在這裏還是要講一下。那麼菩提達摩,他是出生在西元幾年,沒有人曉得,因爲他是來自于印度嘛,但是他是在西元535年入涅槃的,所以出生是打個問號,可是入涅槃是西元535年。那麼梵語[菩提達摩]翻譯成中文叫做[道法],也就是我們法道師的(名號)反過來,法道的反過來:道法。菩提達摩叫做道法。那麼在過去有很多人,稱菩提達摩、達摩大師有不太一樣,翻譯的音或者是叫菩提達摩多羅,或者是叫達摩多羅,或者叫做菩提多羅,統統有,所以通稱叫做達摩。因此無論電影、小說,都念達摩法師、達摩大師。那麼達摩大師他是印度人,是我國禅宗的初祖,那麼是印度第二十八代祖師,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傳給摩诃迦葉,摩诃迦葉傳給阿難,就是這樣了一直傳。。。在印度傳了二十八代。二十八代以後,這個達摩大師認爲,中國震旦這個地方,是大乘根器的地方,所以他來到這個地方,就一定有這個因緣,因此他在印度天竺是第二十八代,當然來到中國就變成第一代祖師了。那麼達摩大師,是南天竺的香至國的國王的第叁個兒子,那麼他跟這個般若多羅學道,還有跟這個佛大先,並稱爲門下的二個甘露門,那麼四十年之後,受這個衣缽。所以達摩大師到中國來時,年歲已經相當大了,你看這個畫像就知道,達摩大師這個畫像,雙眼炯炯有神,然後滿臉的胡須,然後面壁,是不是?所以我們看到達摩大師的這個造型,是不是這個樣子,也沒有人見過,那人眼睛一看起來,炯炯有神,所以自古以來,我們這個素描啦、繪畫啦,都喜歡畫這個達摩大師,每一個人都把他的胡須畫得很多,電影也是這樣。所以我們對他一個印象,是不是這樣的造型我們不曉得,不過他來到中國時的年紀已經相當大了,至少六、七十歲了,相當大的年紀了。梁武帝普通元年,也就是西元520年,那麼另一種說法,是南朝宋代的末年,達摩大師泛海到廣州的番禺,這是師父這裏的資料,那麼梁武帝派遣使者把他迎至建業,當時候的首都,但是跟這個梁武帝不相契,因爲梁武帝著相。梁武帝問菩提達摩,就說:朕造了寺廟幾萬間,度了十幾萬的出家人,功德大否?菩提達摩就說:沒有功德。菩提達摩講的是超越因果的清淨自性,梁武帝問的是生滅的世間,六道輪回的因果的善跟福德而已,所以他說沒有功德,功德要從自性清淨的本性才能顯露出來,所以兩個人,一個是皇帝嘛,一個是大師級的嘛,就只能互相尊重了,話不投機半句多啊!這個菩提達摩大師認爲因緣還不具足,因此就渡江至魏,就向北渡江。在這個電影上是這樣講、這樣演的啦,是真的是假的不曉得,他渡江是怎麼渡的呢?他就這樣看一看,旁邊剛好有蘆葦,他就摘一個蘆葦,丟到這個水面上去,他就站到水面上,電影的效果不錯,就這樣子劃過,站在蘆葦上面就過去了,那麼他就止住,安住在這個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當時候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菩提達摩的用意是什麼,所以那個時候他壁觀,叫做壁觀婆羅門,面向山崖的牆壁入定,那爲什麼稱婆羅門呢?因爲他是南天竺香至國人,有人作婆羅門國、波斯國,所以這個[波羅門],它是個國,達摩大師出生的地方,壁觀婆羅門是指有一個來自于婆羅門國家,修這個壁觀的一個出家人。當時候神光大師,也就是二祖,後來改爲慧可大師,當時候神光在這個伊洛披閱群書,但是因爲他學的到是世法,然後因爲他學問非常的好,以曠達聞,他看的書看的太多了,四書五經啦,儒家的思想啦、天文地理啦、易經,無不通達,可是他內心裏面還是沒有辦法解決內在的問題,他始終覺得這個究竟,不能給他一個真正的徹底的解脫,世法懂得很多,但是對解脫沒有辦法。因此他就很仰慕,據說印度來了一個黑胡子的,黑黑的,長得很高大的,然後六、七十歲的老人,但是禅定很曆害,他一定有辦法指引我解脫,因此就仰慕菩提達摩的這個高風亮節,因爲他坐在裏面都不吃的,面壁,然後到那個地方碰到下雪,跪到外面時下雪,下了叁天叁夜,這個神光,他還是不爲菩提達摩所感動,後來啊,這個電影也是這麼演的,就斷臂,砍了左手,斷臂求法,菩提達摩認爲這個精誠所至,金石爲開,達摩大師就被感動了爲他的誠懇,因此就問他說:你所爲何事啊,因何而來啊?他說:弟子心不安,弟子心不安,我這個心沒有辦法,始終沒有辦法定,不曉得自麼辦,書是看很多了!然後菩提達摩說問他:將心來,安汝心。你把心拿出來,我幫你安,然後這個神光就找來找去。。。。。。根器利的人就這樣,說:覓心了不…

《達磨大師血脈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