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磨大师血脉论

  达磨大师血脉论

  慧律禅师 主讲

  演讲时间:民国84年7月

  演讲地点:高雄文殊讲堂

  弥陀念弥陀 念佛恩 恭录 和尚缘 校订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居士,今天是一九九五年,国历是七月十五,星期六,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比较放松心情来做弘法的工作。在《药师经》讲完以前,大概给整个大乘佛教的思想,有一个相当的基础。诸位如果肯用功的话,把以前讲过的重复的听,同时融会贯通,那么今生今世在经教方面,就不会很困难。

  那么为什么要加强禅学方面的思想?因为禅,它是讲见性法门,在《大智度论》里讲:五度如盲,那么般若就像眼睛一样。简单讲就是说,要用般若的智慧去布施,要用般若的智慧去持戒,要用般若的智慧去忍辱,要用般若的智慧去精进,也必需用般若的智慧修禅定,这样子才能得到佛道——般若是一切的引导。

  禅学为什么很重要?重要到没有它没办法成佛,没有禅学的心地的见性的功夫,你要把净土法门念得很好,很困难!因为他会在生灭里面打转,他不能体用一如,性相一如,所以这个禅学,它是佛教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在禅学方面,我们以前有讲过《六祖坛经》,还有《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师父认为这样子还不够,为了要诸位对空性思想、见性的思想彻底的了解,使我们在道业上,在一念之间能够受益无量,所以我们必需开禅学方面的课程,师父就去收集一些资料,看看哪些资料能够单刀直入的谈论,而且讲的文字能够契入见性法,那么我看这个达摩大师的《四行观》、《血脉论》、《悟性论》跟《破相论》我觉得讲得非常好,简单扼要,单刀直入,没有葛藤,非常清楚的指出见性法门是什么,所以我们今天要讲这个达摩大师的《四行观》、《血脉论》、《悟性论》跟《破相论》。

  《最上乘论》是五祖弘忍大师所讲的,那么(本书)后面的《传心法要》是黄檗禅师所讲的,那不一样。因此这一本达摩大师讲了四篇,五祖弘忍大师讲了《最上乘论》一篇,然后《传心法要》是黄檗禅师所讲的。

  我们这一次这个禅学,我们要用国语来讲,因为以前我们全部都用台语,台语可以在台湾省比较普遍的流传,但是因为这是见性法门,它是深不可测的。如果国语听不懂的话,那可能多是年纪稍微大一点,譬如说六十几岁、七十几岁的人,他国语比较没有办法,那么就请他老实念佛,说实在的话,这一门课程是专为年轻人开的,专为老参开的。也就是说,他必须亲近佛法僧三宝要有相当的基础,否则他没有办法,完全没有办法了解师父在讲什么,他会把一切语言化作观念,这个观念变成我们追求的地方,这就是严重的错误,这样子是永远不能成佛。因此啊,给这年轻人一个最上乘的佛道——见性法门,也给这些老参的人,也就是年纪稍微大,但是他参学参得很久,单刀直入的指出:我们见性成佛,在不生不灭的涅槃里面,过现实的生活。所以禅就是最现实,因为见闻觉知都是禅,禅也是最超越,因为见闻觉知当下就是空性的平等自性,我们要解开六根束缚我们的这个心结,也必须从六根的见闻觉知下手。简单讲,禅是既现实又超越,不离当下。

  禅,它是最现实的东西,所以在禅宗里面讲,众生见一切相而束缚,何以故?因为不了解本体的空性思想。凡夫见相,而圣人见体,凡夫只有见到外表的东西,可是圣人他见到相的当下的体性,所以用一个空性的平等法,就可以贯串无量差别的现象,然后就安住在无所住的当下这一念,就解脱。

  所以我们这次用国语讲,其实也希望把这个录音带流通到大陆去,因为大陆沿海地区、闽南地区,台语他们听得懂,但是在内陆的省份,就比较没有办法,所以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国语的录音带。那么我希望这个禅学方面用国语来讲,第一个可以栽培法师,因为我们这边法师都是年轻人,都是四十岁以下,平均三十岁左右而已;还有,也希望亲近师父四年以上的在家居士,有一个更深一层的体悟;第三个原因,就是希望能够把这个国语的录音带,散播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希望他们对禅学能够彻底的了解。对禅彻底的了解,就了解净土法门是绝对真实的,以后他念佛,他就会透过自性清净心念佛,就知道这个世间无一法可得。所以师父在禅学方面,有深刻的体悟,以及很大的受益,那么我愿意把我深刻的体悟,跟这一份的受益平等的布施给一切的众生,希望大家能够化烦恼为菩提,能够转凡成圣,在一念之间,契入实相空性的义理,然后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

  现在我们来打开第一页,我们现在所看的页数,不要看左边右边,要看最底下,01,为什么呢?这样一翻就知道第几页,这样比较好一点,以后我们所讲的页数都是最下面的页数。好!现在诸位翻到第一页:

  [菩提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菩提达摩,那么就是菩提大师,这个在从小时候,我们就看过很多的电视啦、电影啦,对菩提达摩的这个传记,做了一个简单的一个观念,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他是个第三的太子,然后到最后的时候,他说他入涅槃,结果人家在另外一个地方碰到他,后来就命令开棺,把这个棺材打开,只剩下一只鞋子,以前电影都有这样演。那么为了使大家对菩提达摩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在这里还是要讲一下。那么菩提达摩,他是出生在西元几年,没有人晓得,因为他是来自于印度嘛,但是他是在西元535年入涅槃的,所以出生是打个问号,可是入涅槃是西元535年。那么梵语[菩提达摩]翻译成中文叫做[道法],也就是我们法道师的(名号)反过来,法道的反过来:道法。菩提达摩叫做道法。那么在过去有很多人,称菩提达摩、达摩大师有不太一样,翻译的音或者是叫菩提达摩多罗,或者是叫达摩多罗,或者叫做菩提多罗,统统有,所以通称叫做达摩。因此无论电影、小说,都念达摩法师、达摩大师。那么达摩大师他是印度人,是我国禅宗的初祖,那么是印度第二十八代祖师,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传给摩诃迦叶,摩诃迦叶传给阿难,就是这样了一直传。。。在印度传了二十八代。二十八代以后,这个达摩大师认为,中国震旦这个地方,是大乘根器的地方,所以他来到这个地方,就一定有这个因缘,因此他在印度天竺是第二十八代,当然来到中国就变成第一代祖师了。那么达摩大师,是南天竺的香至国的国王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他跟这个般若多罗学道,还有跟这个佛大先,并称为门下的二个甘露门,那么四十年之后,受这个衣钵。所以达摩大师到中国来时,年岁已经相当大了,你看这个画像就知道,达摩大师这个画像,双眼炯炯有神,然后满脸的胡须,然后面壁,是不是?所以我们看到达摩大师的这个造型,是不是这个样子,也没有人见过,那人眼睛一看起来,炯炯有神,所以自古以来,我们这个素描啦、绘画啦,都喜欢画这个达摩大师,每一个人都把他的胡须画得很多,电影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对他一个印象,是不是这样的造型我们不晓得,不过他来到中国时的年纪已经相当大了,至少六、七十岁了,相当大的年纪了。梁武帝普通元年,也就是西元520年,那么另一种说法,是南朝宋代的末年,达摩大师泛海到广州的番禺,这是师父这里的资料,那么梁武帝派遣使者把他迎至建业,当时候的首都,但是跟这个梁武帝不相契,因为梁武帝著相。梁武帝问菩提达摩,就说:朕造了寺庙几万间,度了十几万的出家人,功德大否?菩提达摩就说:没有功德。菩提达摩讲的是超越因果的清净自性,梁武帝问的是生灭的世间,六道轮回的因果的善跟福德而已,所以他说没有功德,功德要从自性清净的本性才能显露出来,所以两个人,一个是皇帝嘛,一个是大师级的嘛,就只能互相尊重了,话不投机半句多啊!这个菩提达摩大师认为因缘还不具足,因此就渡江至魏,就向北渡江。在这个电影上是这样讲、这样演的啦,是真的是假的不晓得,他渡江是怎么渡的呢?他就这样看一看,旁边刚好有芦苇,他就摘一个芦苇,丢到这个水面上去,他就站到水面上,电影的效果不错,就这样子划过,站在芦苇上面就过去了,那么他就止住,安住在这个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当时候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够了解,菩提达摩的用意是什么,所以那个时候他壁观,叫做壁观婆罗门,面向山崖的墙壁入定,那为什么称婆罗门呢?因为他是南天竺香至国人,有人作婆罗门国、波斯国,所以这个[波罗门],它是个国,达摩大师出生的地方,壁观婆罗门是指有一个来自于婆罗门国家,修这个壁观的一个出家人。当时候神光大师,也就是二祖,后来改为慧可大师,当时候神光在这个伊洛披阅群书,但是因为他学的到是世法,然后因为他学问非常的好,以旷达闻,他看的书看的太多了,四书五经啦,儒家的思想啦、天文地理啦、易经,无不通达,可是他内心里面还是没有办法解决内在的问题,他始终觉得这个究竟,不能给他一个真正的彻底的解脱,世法懂得很多,但是对解脱没有办法。因此他就很仰慕,据说印度来了一个黑胡子的,黑黑的,长得很高大的,然后六、七十岁的老人,但是禅定很历害,他一定有办法指引我解脱,因此就仰慕菩提达摩的这个高风亮节,因为他坐在里面都不吃的,面壁,然后到那个地方碰到下雪,跪到外面时下雪,下了三天三夜,这个神光,他还是不为菩提达摩所感动,后来啊,这个电影也是这么演的,就断臂,砍了左手,断臂求法,菩提达摩认为这个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达摩大师就被感动了为他的诚恳,因此就问他说:你所为何事啊,因何而来啊?他说:弟子心不安,弟子心不安,我这个心没有办法,始终没有办法定,不晓得自么办,书是看很多了!然后菩提达摩说问他:将心来,安汝心。你把心拿出来,我帮你安,然后这个神光就找来找去。。。。。。根器利的人就这样,说:觅心了不…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