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磨大师血脉论▪P13

  ..续本文上一页貌皆是妄相,切莫取相。]

  [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那还是凡夫了,[若欲直会,就是直下体会,就是悟了,这个[直会]就是体悟。若欲直下体悟,[但莫取一切相即得,]如果你想要真正的体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这里要划重要线,这一句话就是修行的根本。

  [更无别语。]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其他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见一切相就全部放下,眼见的、耳闻的、统统的放下,

  [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都无定实,幻无定相,]定实就是定法或实法,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加两个字,即能[合它圣意。]

  [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皆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就是你的心自、解脱、清净、无碍,这才是真正的佛,佛没有任何相貌的。

  [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你只要有这个觉性产生,你就是佛。

  [觉者灵觉,应机接物,][应机]就是应化一切的根基需要,接一切的众生。

  [扬眉瞬目,]瞬目就是转动眼珠。[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对所测。]

  [又云:「直见本性,名之为禅。」]

  [若不见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至道幽深,]至道就是佛道,佛道是不可思议的,[幽深]就是很难见到的,所以见性的人很少,就是这样子,深奥不可测,幽微难见,[幽]本来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很难见到。[不可话会,]意思就是不可以用语言去体会,去契入。

  [典教凭何所及?]经典和言教凭什么能够达到见性呢?没办法的!要彻底的回光返照,在事相、在理上的无生,在相上里面,单刀直入的契入空性,这就是了!

  

  

  他们那个英文是很糟糕的!

  【无有一人得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

  没有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运手动足,为什么不了解呢?

  【故知圣人语不错,】

  就是没有错谬。

  【迷人自不会晓。】

  颠倒的众生,他自己不能体会通达,所以为什么人人是佛?

  你只有见性就是佛,开悟了、见性,你就是佛!是不是啊?

  那就是对理上来讲,已经透得过去了,当然就是百劫要修相好,

  那当然就在事相上去磨练,见性以后,在事相上去修修福,成就佛的三十二相。

  【故知此难明,】

  此的底下加两个字:本性。所以知道这个本性是很不容易去了解的。

  【惟佛一人能会此法。】

  只有佛这个人,能够了解这个法。

  【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若智慧明了,】

  那个逗点划掉,

  【若智慧明了此心,號名法性,】

  这个【心】的底下划逗点。【号】划掉,改成【方】。

  【方名法性,亦名解脱,】

  再讲一遍,余人天以及众生等,尽不明了这个见性法门,如果智慧明了此心,如果有一天有了智慧了,

  你见性了,你的智慧开展出来了,你明了这个本心了,方名法性。

  什么叫法性?法、诸法本来的自性就是空,法性是什么呢?就是空,一切不可得,叫做法性,

  诸法的自性就是空性。亦名解脱,这样你就解决了,就解脱了!

  【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来:亦名不可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

  大仙,所以我们在戒律学里面,称佛叫做大仙。

  我们一般人称的这个仙道是小仙,天人修仙是小仙,而我们没洗澡则全是污垢(仙的台语谐音),

  那大不相同,没洗澡就全是污垢。

  【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名称虽然不同,但是它的空性体性,它是一的。

  【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

  圣人种种分别,在旁边写个:虽分别,不作分别想。意思就是虽然分别,可是它是来自本性的分别,

  本性就有分别的能力,要不然怎么叫做见、闻、觉、知呢?

  在见,眼见叫做见性,耳闻叫做闻性,对不对?见、闻,在觉叫做觉性,在知叫做知性,

  见、闻、觉、知统统是本性的作用,是不是?皆不离自心吗!

  17页,(新版第21页第5行)

  【心量广大,应用无穷,』

  遍恒河沙界,见性就应用无穷。

  【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

  这个【道断】划掉。一切时中只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有形相的音声,它是心思的代表,是心思的代表,

  语言就是心中的话,就是心中的代表,心思的代表叫做语言,所以说,心事谁人知,透过语言你就知道了,是不是?

  但有语言,

  【即是自心。】

  这个【道断】两个字不要。

  【故云:如来色无尽】,

  当然如来色无尽了,为什么色无尽呢?因为这个色身就是法身,当然色无尽了,是不是?

  【智慧亦复然】。

  这个智慧也是这样子啦!

  【色无尽是自心】,

  因为色心是一如的嘛!

  【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心无形相,】,

  心是什么,为什么心无形相?它不是长的、也不是短的,不是大的、不是小的,心是什么,你能讲吗?你讲给我看看,

  你讲就不对啊!是不是?心当然无形相的啦!

  【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四大色身,, 即是烦恼,色身即有生灭,法身常住而无所住,】

  加一个字,【而】无所住。同学们,在【无所住】这三个字要划两条线,这个就是修行的根本,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无所住,无所住,什么法都无所住。

  【如来法身,常不变异。】

  因为无所住嘛,无所住就是妙用,无所住,它就是妙用,那么如果是有所住,就是烦恼的用,

  有所住就是烦恼的用,那么无所住就是妙用,对不对?为什么?妙用就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无所住。

  如来法身常不变异,这个很容易会误会,如来法身,法身是站在理体上说的,它不站在这个事相上说的,

  所以说它常住不变异。一般人都会误会说,不变异就是像一潭死水,所以说不对的。

  法身是常不变异,就是因为法身它是站在体上、理体来说的,站在空的角度来说的,所以他讲常住不变。

  如果说法身常住不变,他怎么能够妙用现前?他当然不可能了,他还有报身跟应化身,对不对?

  所以法身、报身、应身,三身是一体的啦,应化身也是法身,报身也是法身,意思就是法身的空,这个理性体,

  它同时具足一切事相上的妙用。所以说,常不变异,应当是指站在体上来讲的话,站在这些事相来讲,它是

  无常的,它是变异的,它变化,为什么叫做不可思议,神通变化,对不对?

  如果它是常不变异的话,你怎么神通起妙用呢?没办法啊!就一潭死水了。这个要注意!法身是站在理上说的。

  所以经:那个【故】这个句点不要,不变异这个变异的【异】要一个句点、一个句点,那么这个【故】的

  右下角一个句点,划X、划X,如来法身常不变异。

  【故经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

  前佛后佛只传此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

  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

  这个【知】划X,改成识,意识心的【识】。

  【但识自心,心外更无别佛。】

  如果你了解这个自己的心性,那么心性以外,没有别的佛。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你如果悟道,你现在就是佛,所在之处,即为有佛,对不对

  你只要悟道,现在就是佛,不离当下嘛,当然所在

  之处统统又佛嘛,但是我们的佛在哪里都搞不清楚。

  【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

  不应拿这个佛,心中的佛性,要来礼外面的佛。但是如果,

  【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

  如果你起了一个佛,以及菩萨的相貌,

  【忽尔见前,】

  忽然现在你的眼前。

  【切不用礼敬。】

  意思就是,不是叫你不要礼拜,意思就是不要着相,说:哎哟!我修行很高,我见到佛了,我赶快来礼拜佛。

  那个也是你自心显现出来的。记住,切不用礼敬,意思不是说叫你不要礼拜佛,不是这个意思。是不要

  着相而礼敬,因为他写得很简单,意思就是不能着,有佛相现前了,我就拜。

  那个其实是你心性清静显现出来得相、现象界,这是很正常的,见性的人,以心性念佛,他就见佛了!

  【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里面讲: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佛根本就是无相的东西,佛是无相的

  东西,是不是?你就是念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那也是你心中显现的自性弥陀啊,阿弥陀佛的愿力,

  固然是一种增上缘,最重要的还是你清静心所显现出来的。本无如是相,所以为什么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

  为什么?空寂的心性,哪里什么三十二相?就是八万四千相都没有,什么一相也没有,是不是啊?

  所以不要念佛念到着相、着魔了:哎呀!我见到佛了!发狂了!到第二天一起来的时候,到处告诉人家:

  哎呀!我念佛见到阿弥陀佛了,我是怎么样有修行,你们有没有啊?没有啊!就开始起骄傲心了,

  我从今以后决定往生了,我不要念佛、不要用功了。糟糕!

  【若取相即是魔,】

  若取相即是魔,师父在这个共修里面,就一直重复的开示,你千万不要见到佛,你就一直很知足,你就一直很快乐,

  就认为你生死没问题了,问题很大了!对不对?所以说:如取相就是魔,让他自然的见,不要管他、不要

  理他,还是念你的阿弥陀佛,自性愈来愈清静。

  【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

  为什么?那是心外佛嘛!

  【礼者不知,】

  这个【知】就是旁边写个【智】,如果礼心外的佛,那就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个【知】就是【智】。

  【知者不礼,】

  有智慧的人,他是不礼外面的佛,他虽然每天在拜佛,可是…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