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佛遗留下来的断烦恼的这个慧剑,竟然有缺口,这刀子有缺陷了,这个刀用久了,结果不会利。祖师大德示寂了,佛法末落了。
[生途忽焉慧眼闭。禅河驻流法梁折。]
[生]就是众生,[途]就是界。在众生界里面,突然慧眼闭,这个慧眼突然关闭了,就是没有开悟。这个禅的河就没有流下来了。[驻流]就是停止,[法梁]就是佛法的栋梁,摧折了。
[无去无来无是非。彼此形体心碎裂。]
说到这个本性呢,无去无来无是非,彼此形体心碎裂。彼此形体心碎裂的意思就是,不可以从相可得,就是我们这个形体,本身没有真正固定的相。或者是说,我们这个彼此形体,一定要把它彻底的看破,你一定要看破,就是你或者是我,这个形体或者这颗心,一定要统统放下,才能够去体悟。
[住焉去焉皆归寂。]
[住焉]就是佛陀住世,或者佛法住世,祖师住世,[去焉]就是入涅槃。不管是住世或是入涅槃,通通寂静啊!
[寂内何曾存哽咽。]
在空性,[寂内]就是空性。在空性当中的一切,你何必哭泣呢?在一切相里面,本来就空寂,你何必哭泣呢?
[用之执手以传灯。]
[用之]就是大用现前的时候,[执手]就是方便引导,方便引导众生,以传佛的灯。
[生死去来如电掣。]
[电掣]就是闪电的意思,比喻时间很短,就是无常,很快就消失,生死去来如电掣。
[有能至诚心不疑。]
如果有人能以诚恳的心不疑,不疑什么?不疑即心即佛的道理,信心清净,即生实相。
[劫火燃灯斯不灭。]
这个劫火就是大火,在劫末的火,就是最大的火,这个大火一代一代的,传灯就是一代传一代,这样才不会灭。这个大火,就是佛陀的巨火,这个灯一代一代的传,才不会灭掉。
[一真之法尽可有。]
[尽]就是皆,皆可以有,意思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悟到,显现出来。
[未悟迷途兹是竭。]
还没有悟道的众生,他迷了这个生死之途,入了六道轮回之途,这个是竭。竭就是尽,就是能够让你了生死。没有悟到清净自性的众生,迷惑生死六道轮回,这个见性法门,就可以让你竭尽了脱。
达磨大师血脉论(2)
演讲时间:民国84年7月
演讲地点:高雄文殊讲堂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那么这个血脉,就是一脉的传承。从佛陀传到他,然后他就传下来,叫做血脉。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作]
[右],右的上面加:南宋,知道这个人是南宋人,写的一篇序文。南宋右,右当然是对左来讲的啦。这个[朝奉郎],它是个官名,他没有一定的职务,但是,他是要定期的朝进皇帝,叫做朝奉郎,就是有固定的时间要朝进皇帝的。[通判]也是官名,就是辅助知府的,如果以今天的地位来讲的话,这个“府”就很大了,比如我们台北市,台北市有市长,通判就相当于副市长的地位,比这个知府大人还次一等的官位。[建昌军事],这是负责江西的奉新县军事。这个朝奉郎和通判不止负责这个军事而已,他还掌管这个钱财、谷物,还有这个诉讼。[赐],皇上所赐,知道这个官不小。[绯],红色的官袍,[鱼袋],就是银色的袋,就像鱼的鳞片一样,银色的鱼片这种袋。
[原人之心,],我们一般众生的心,[皆具佛性。]
[泛]就是广泛的意思,或者是广博。[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这个[原],不能解释作原来,要解释作探究,探究它至当之理,[至]就是最,[当]就是恰当之理。[末有不言自已性中本来真佛。][性]就是自性。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广泛的来观察,一切淡到禅学的思想,诸家的禅说以及一切的经文上,如果我们来探究它最恰当的道理,都不能离开,都不能不去谈论自己本性当中本来的真佛,这个才是最恰当的地方。
[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已真佛,]也就是本性的佛,[不出一性之中。]这个[一性],就是当下一念寂灭的心性。因为性,它不属于有为,但是也不能离开有为,它当下与毕竟空性相应,但是又运作得清清楚楚,它的用显现在见闻觉知,而见闻觉知,当下就是寂灭的心性,都是同一个心性,不出当下一念寂灭的心性。简单说,如果我们在日常的见闻觉知当中,去体悟到这一颗空性寂灭的心性,我们就真正了解了佛法。
[人人不自委信,][委信],就是确实的相信。正因为每一个人不自已相信,不能够确实的相信自己的佛性,[所以向外驰求。]哎呀!我来求道啊!我来求成佛啊!他把这个真理用一种观念来假设,然后去追求它,就变成了对立,又变成了能所,那这个不能成就佛道的,永远不能成就佛道的,他不能回光返照,放下当下一切见、闻、觉、知的一切分别跟执著心,所以永远是做凡夫,向外驰求,这就错了!这就错了!
[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将谓]就是而且说。而且说,我们的自性真佛外,还有一个佛,变成两个佛,以佛来追求佛,用这个真性的佛去找别外的一个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也就是直不承担,你就是佛,只要你悟,你就是佛,男人悟,男人佛,女孩子悟,她还是佛,佛没有男女相,只要悟了,他就彻底的解脱,不一定就是大丈夫才能解脱,自古以来开悟的女众多得不计其数,佛在世的时候,也不知多少的比丘尼证阿罗汉果,男众也不一定赢女众啦,看我们肯不肯用功!
[不假外求。][假]就是凭藉,你不必凭藉向外去追求,向外追求来的,永远不是自己本来的财富,向外追求名啦,向外追求利啦,向外追求这个一切的五欲六尘,这统统不能见性,不凭藉外求。
[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泛滥的意思就是说,江河湖泊的水漫溢出来,这比喻思想众多,而扩散了,漫布。因为一个人没有见性,他也可以写一大堆的著作,一大堆的注解,他不见性,他用世间的语言,结果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看了这些不见性人的著作,结果巩固了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思维模型受到影响了,后来遇到真正见性的人,他就摸不清楚了,见性的人写的著作,他完全看不懂,一般人投其所好,意识心的东西他看得懂,要真见性的法,他看不懂,为什么?见性的法是内证的东西,他没有自内证,他完全不能体悟到开悟那种境界是什么,明心见性是什么境界,他搞不清楚的!那么因为他一开始接触,不是接触正统的佛法,有时候还诽谤见性法门,所以又缘种种的法语,泛滥不一。
[转使学人惑乱本性,]使我们有因缘际会了解本性,现在却乱了,乱了阵脚。[无悟入处。]最主要的就是说想指导的人,碰不到善知识,那整个都误导了,无悟入处,没有机会啊,因为理论错误嘛!法语泛滥,到处这边看那边看,看了以后,反而更糟糕!
[惟有《达摩血脉论》,并《黄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至论]就是最究竟的理论。[可以即证自已佛性,使人易晓。]使人容易明了。[比之求师访道,]我们一个人,求师为什么?他想要解脱嘛!如果我们把《达摩血脉论》好好的看,黄檗禅师的禅法好好的看,那比你外面东奔西跑、去访道获益得多。还有啊,一天到晚在[钻寻故纸,][故纸]引申为传世的古代书籍和文章。那比你去到处乱跑的求师访道,以及整天在文字相里面打转的钻研,比钻寻这些文字相上的经典好得多!还有啊,[坐禅行脚,]拼命的坐禅、拼命的行脚,累了老半天,为什么?只想了解一个本性啊,弄了老半天,自己累得半死,去参的人也不一定对,就像我们以前讲这个禅学方面的,有一个行脚的去参,每次他师父就是说:佛性如虚空。这个禅师一听到,这个不见性的人,佛性怎么如虚空?虚空是色法的一种,它是存在的一个没有生命的比喻,那里跟佛性一样呢?就呵叱了。完全不见性的人,才会讲佛性如虚空,用比喻倒还是可以,但是说佛性就是虚空,那就更糟糕了。这个就是不见性的人乱讲,参又参错了,如果这个观念卡住了,以后你就讲:佛性如虚空。为什么如虚空呢?认为它包容一切的星球,包这个,包那个,佛性哪有包来包去的?有大包小的话,那就不是本性了,本性是绝待的东西,它非大非小,你包什么东西呢?用虚空来比喻是不恰当,但是是没有办法的,虽不是很恰当,但是只有用它来比喻,比较接近而已。虚空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怎么是佛性呢?所以说啊,一开始跟错了善知识,就很糟糕了,变成恶师、恶知识了!
那么你如果能够看这个《达摩血脉论》、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这个是最正确的理论、最究竟的理论,你可以自己证到自己的佛性,也使人容易明了,比你去求师访道、钻研这些经典、去坐禅啊、行脚啊,[枉费工夫,相去万倍,][枉费]就是耗费你的生命,[相去]就是相差。那是有万倍的啊!
[此非小补。]这个[补]就是利益的意思。这个对一个修行人,[此]就是《达摩血脉论》,这个《达摩血脉论》对于众生的修行不无小补,这太重要了。
[绍兴]绍兴就是南宋高宗的年号,绍兴十三年,[癸酉,]这个是年代。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西元1143年,[见独老人任哲序。]自己称为见独老人,然后任哲序。
[达摩大师血脉论]
[渝州],渝州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巴县。[华严寺少门释宗镜校刻]释宗镜校正、刻印。
三界混起,这个混,在万字续藏里面是写:混,在大正藏里面是写:兴,所以我们以大正藏为主,把混改为兴。
[三界兴起,同归一心,]为什么会有三界呢?天、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都是我们执著我们这颗心在起作用。
[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因为文字可以讲嘛,可以写嘛,那么不立文字,什么都没有,那么到底什么是心?
[答曰:「汝问吾,」这个能…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