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德,][ 德,]就是七十岁以上的,年纪大的,很有德行的,我们称为长老。[云此是有道之士,]要好好的,[宜请供养,]这是真是修道人,很有德行的一个圣人。[有晋武侯玄孙曹叔良,]这个晋武侯,玄孙就是远孙,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好远好远。晋武侯的后代、玄孙叫做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兵火就是战乱。[已废。] 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在以前的这个地方,老地方,重建这个佛寺,[梵宇]就是佛寺。[延僧居之,]就请六祖,还有一些来住,还有请这些出家众。[俄成宝坊。]俄,就是立刻,立刻成为名寺宝刹。[师住九月,]六祖住了九个月,还有过几天,[余日,]就是九月多,九个多月。又为恶党寻逐。]坏人又追了,要杀了。[师乃遁于前山,] [遁]就是隐蔽,六祖就隐蔽在前山,有后山、有前山,这个道场就四面环山。[被其纵火焚烧草木,]你看这个恶人,坏到什么程度,恶人竟然不认识那个人就是六祖,这个人可不得了!一个人动一个念头伤害三宝,都不得了!竟然放火烧山,烧草木,要把六祖烧死。被其纵火焚烧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 [挨]就是勉强进入。六祖一看,这个火一烧,赶快避开来,要不然烧死了。六祖隐身,勉强进入这个石头小小的缝隙当中,得免,免掉了这个灾难。[石于是有师趺膝之痕,及布衣之纹。,]这个石头上,有着六祖趺坐,就是结跏趺坐,吉祥坐或者是降魔坐,膝盖的痕迹,以及布衣之纹路,就是烙印在石头上了。[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 [怀]就是怀集,[会]就是四会。你到怀集的时候要停止,到四会的时候要藏起来,想到这个五祖的交代了。[遂行隐于二邑焉,] [邑]就是人多的城市,叫做邑。[一僧法海。]有一个出家众叫做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来参这个六祖。[问曰:]就问了。[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当下这一颗心,回归当下这一念,无所住,就是佛。愿垂指谕,来指导、开晓。[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什么叫前念不生呢?就是不留念过去一切相,过去心不可得,当下这一念大智慧,怎么样?即心。后念不灭,为什么不灭呢?大智慧不灭。只要你不住着过去,不住着现在,不住着未来,心体离一切相,离一切念,就是如如不动的本来面目。《大乘起信论》讲得最好,心体离念,是法界一总相,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心的本体,离念,离开一切的念头、分别的念头,就是法界的平等的相。因为你着相。就有不平等;你离相,就完全平等了,见一切相,彻底的摧毁,了悟这个是假的,是短暂的,是刹那生灭的,就是无相,相当体即空,就是无相,不必转个弯,连转个弯都不必,彻底放下。所以叫做:前念不生即心,一切的妄想、颠倒没有生起来,这个就是我们本来的心。大智慧不灭,后念不灭,怎么样?就是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这个要作一下笔记,什么叫做成一切相呢?叫做:圆满成就一切相,就我们的清净本性,不能离开缘起,离开缘起,不能找到清净的自性。意思就是说:在缘起法里面,他都能够圆满的,成就一切缘起法。佛陀从不伤人,佛陀对恶人宽恕,佛陀有施舍的心,连生命都布施,持戒、忍辱、大般若智慧,所有跟他有缘的众生,乃至于残害佛陀的,统统度他。所以,佛陀叫做,成一切相即心。什么是我们本来的心?我们本来的心,跟释迦牟尼佛的心是一样的,是不离开缘起法,又能够圆满的成就一切缘起法,相就是缘起,相就是缘起法,就是心,就是本心。我们本来这一颗心,是可以圆满成就一切缘起法的;而我们现在因为执着、颠倒、烦恼,什么都要破坏,搞破坏、搞动乱、搞渗透,诸位!这个就是破坏别人,其实就是破坏自己的清净心。牢牢的记住!天地万物,都是我们清净心的展现,乃至于你动一个恶念,去破坏一棵树,动一个念头,都不是很好。如果是有必要,非不得已,连植物都不要去伤害。离一切相即佛,里一切相,就《金刚经》讲的,离一切相,就是什么佛呢?就是自性佛,我们的清净自性,能离一切相。[吾若具说。]我如果要来发挥的话。[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我们这一颗心叫做智慧,就是自性的般若,这个[慧]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我们这一颗心,本来就具足般若的智慧。[即佛乃定,] 这个[佛]就是觉性。我们当下的这一念无所住心,不着相的觉性,乃定就是自性的定,即心就是自性的慧,即佛就是觉性自性佛,自性的定。[定慧等等,]诸位!做一下笔记,定就是体,慧就是用,[定]的旁边写一个:体,慧的旁边写个:用,因为依体起用嘛!依照清净心,起这个智慧的用,摄用归体,凡所有的智慧,都离不开定的这个本体,叫做定慧等等,[等等]就是一如。虽用,也无有能用所用。[意中清净,]所有的念头都是清净的。[悟此法门,由汝习性,]习性就是,你生生世世,都是修这个本性的法门,宿世所带来的因缘。有的人,你叫他念佛,念不来的;有的人,你叫他持咒,他拼死命的;有的人,你叫他听这个最上乘论,听不来的,我要诵经,每天诵经……,每天都诵经,不是不好,宿世的因缘不一样。所以,我们今天种的这个金刚种子,诸位!你们白千万劫不会消失。我说:听经闻法非常重要,在座诸位所落下的这个金刚种子,白千万劫一定会有收成,你一定会成佛。[用本无生,]所有的作用,其实就是本体的无生,所有当体的空,就是无生,无生的清净自性,会起种种的大作用。定就是寂,寂静的寂,慧就是照,其实这个就是寂照同时,体用一如,不生不灭。所以,用本无生,无生就是如如。我们见到这个世间,就是一直生,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相,不知道这个相是不可得,我们一直生执着、一直生烦恼,从来没有停止过的,一天到晚就是搞这个假相的问题。是不是?[双修是正,]双修,做一下笔记,就是定慧,双修就是指定慧双修,定跟慧,它是同时存在的。[法海言下大悟,]你看!祖师大德一、两句话,就解决了,生死就了了。[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我当下的这一颗清净心,自然就是佛,不必另外找了。[不悟而自屈,]我竟然没有悟到,我这一个当下的清净自性,而我委屈了自己,一直在找,心外求佛,不晓得当下这一念不生不灭的清净心就是佛。[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我知道定跟慧的来源是什么,来源就是见性,只要你见性,定慧均等。大彻大悟的人,二六时中都在定,因为动中有不动嘛,所有的作用都是无生。双修离诸物,双修就是定慧。你想要修定吗?想要产生大般若智慧吗?首要的工作,诸位!离诸物,这个也是见性的最大的动力,离开一切相的执着,只要你离开一切相的执着,不要去起心,不要去动念,定跟慧就具足。[僧法达,洪州人,]虹州,在今天的江西南昌县。[七岁出家。]哇!很早![常诵法华经,来礼五祖,头不至地。]很狂妄,来顶礼五祖,头不碰到地,因为他自己觉得不得了。[祖呵曰:]六祖就呵责他了:修行人这么我慢,要来求法,顶礼,连个头还不碰到地上,磕头不磕到地上,那成什么礼啊?[礼不投地,]就是这个顶礼就简单点个,点还不到地面上。[何如不礼。]你干脆就不要顶礼了,你内心里面这么狂妄,这么自负,你自己觉得很行,你又来顶礼、又来求法,又觉得自己很行,你干脆不要顶礼好了。六祖就说了:{汝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必定执着某一种东西。必有一物就是:你心中就是着一种相。他就问了:[蕴习何事耶。]蕴习,就是从以前到现在,这个[蕴]就是蓄积的意思。其实[蕴]就是说:酝酿成一个风气,就是积累的意思。你从过去累积以来,是修什么行的?蕴积何事耶?修什么行的?[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哇!够多的吧!我们平常人诵《法华经》,《法华经》有六万多字,将近七万字,我们平常人诵《法华经》,一天,你公司都不上班,不必去去赚钱,不必去外面辛苦,早上关起门来,刷牙、洗脸、用个早餐,隔一会儿,开始跪在佛前诵经,诵《法华经》喔!最多一天,最多最多诵两部,最多,那个是很快很快,其实很难,一部都不得了。一部将近七万字喔,他诵了三千部啊,这怎么得了!用过多少时间啊,可惜没有悟,可惜![师曰:]六祖惠能大师就说了。[汝若念至万部,]你就算念了一万部的《法华经》,[得其经义,]了悟《法华经》一实相的道理,还不能执着喔![不以为胜,]还不自己觉得说:我很了不起。这个我慢心,动个念头都不行。[则与吾借行,]那么你就是跟我走在一起的,我们就是同路人。[汝今负此事业,] [负]就是仗势着。你现在仗势着你自己所修,诵《法华经》三千部,来狂妄他人,傲视他人。[都不知过,]就是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过错,狂妄是障道的根本。[听吾偈曰:]听我这个偈诵。[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什么叫做礼本?你礼拜这个《法华经》,我们现在诵经,都得到这个严重的病,我一天要诵多少部,还做一个笔记,当然这个是很好啦!经教不通,心性不明,你礼拜这个《法华经》,原本的用意,就是要折服你的我慢啊!这个[幢]就是以前吊在高空,让人家知道说,我这一次要庄严了,要祈福了,那个是幡。幢就是要竖着高幢。就是表示说:你礼这个《法华经》,原本就是要折服你这个贡高我慢,因为这个幢就是挂得很高的意思;那么慢幢就是高高的挂在一起,就是表示,你自己觉得你很高、高傲、了不起,比别人高一等,这个[幢]就是挂得高高的。礼本折慢幢,你头为什么顶礼不着这个地呢?有我罪即生,诸位会背吧!哪个[我]啊?虚空法界尽是佛,会不会背啊?其中多了一个小人,就是[我]。虚空法界尽是佛,其中多了一个小人,括号、括弧,就是…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