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P9

  ..續本文上一頁惟,]有一天想一想。[時當弘法,不可終遂,]不可一直隱居起來。[遂出至廣州法性寺,]那個時候,[值印宗法師講涅磐經,]諸位!《涅磐經》的旁邊寫八個字:叫做常、樂、我、淨,前面都要加一個[真],注意喔!不是常、樂、我、淨喔,是真常、真樂、真我、真淨。爲什麼?《大般涅磐經》叫做講絕對的佛性,絕對的佛性,我們絕對的清淨佛性,是真常、真樂、真我、真淨。因爲時間關系,沒有辦法在這裏發揮。[時有風吹幡動,]這個[幡]就是祁福而立的法物,我們祈求福,立的這個法物,這個[幡]就是長帛下垂的,叫做幡,[帛]就是棉花的棉右邊,長帛下垂叫做幡,祁福而立的一種法物。時有風吹這個幡動,[一僧雲:風動,一僧雲:幡動,議論不已,]一個說幡在動,一個說風在動。[能]就是惠能。[進曰:]進就是上來,前進一步叫做進,前進一步好方便說話。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諸位你看!禅宗裏面講:動念即乖,動到一個執著、分別,對相上的一個執著跟分別,就是不對,就違背了清淨自性。兩個人爭執不休,你看,[一衆駭然,]很驚訝,非常驚訝。[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奧義。][徵]就是徵求、來問、詢問,爲什麼講奧義呢?因爲我們的佛性深奧幽微,世間太難了解了,世間人看的都是表象的東西,在這個緣起的假相裏面,加上一層語言、文字,加上音聲,然後,強迫自己接受這個觀念,然後,卡死這個觀念,就是衆生。我們用現在話的語言叫做意識形態,所有無量無邊衆生,都是卡在意識形態。

  底下,徵求來問我們佛性的奧義,深奧的義理。[見能言簡理當,]見到這個惠能大師六祖說得很簡單,因爲他大徹大悟的聖,人講話很簡單,理當,單刀契入,每一句話都是見性。[不由文字,]文字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人類創造出來的。對不對?人類的五蘊本來就空,創造出來的語言、文字,那當然是短暫,刹那生滅的。[宗雲:]印宗法師就說:[行者,]你這個修行人。[定非常人,]一定不是普通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早就聽聞了,五祖大師的衣缽,傳來南邊。[莫是行者否,]難道不是你嗎?意思就是:一定就是你。[能曰:]惠能大師就說了:[不敢,]很謙虛啊,你看!祖師的一言一舉一動,都值得我們效法。[宗于是執弟子禮。]印宗法師……,意思是主動的,把他當作六祖的弟子來頂禮,說:麻煩[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衆。]說: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您,麻煩您示衆,讓大家看一下。[宗複問曰:黃梅咐囑如何指授,]五祖弘忍大師怎麼教我們修行啊?如何的交代我們?如何的指導我們來修行呢?[能曰:]惠能就說了。[指授即無,]天地萬物當體即空,相不可得,萬法唯心現量,指什麼呢?本來無一物,何處若塵埃?沒有東西,你如何來指示人家呢?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禅定解脫,]這一句要很注意聽!只要你見性,自然有禅定,心性無著一切物,心自然就定。見性,自然解脫,因爲是不二法門,見性跟禅定是不二,見性跟解脫是不二的。[宗曰:何不論禅定解脫?謂曰:爲是二法,]爲什麼?打斷了,把這個法打成兩段了,世間就是二法,就是二元對立的。能所不斷,能緣的心、境界,從來沒有斷,是非不斷、取舍不斷、善惡不斷,入于佛法的絕對空性裏面,善無善性,惡無惡性,一切相畢竟空寂。我們論五陰、十二入、十八界,聖者看是不二的。我們昨天已經講了:世尊在《楞伽經》裏面,對大慧菩薩說:如何修行?佛告大慧菩薩:見一切相,徹底碎爲微塵,徹底摧毀假象,你會發現,凡所有相,都是虛妄,菩薩無我相、人相、無衆生相、當體即空。因爲我們妄想、顛倒、執著,以爲有這個人生跟宇宙,在這個妄想、顛倒、執著,我們建立了時空的觀念,一切煩惱就産生。說:爲是二法,二法就是對立。[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爲什麼叫不二?就是當下,如果你要講一句更貼切的話,用比較長一點的語言,叫做現前一念。講的短一點,叫做當下,講的長一點,叫做現前一念,本自具足清淨的法身,可是衆生就是認識不出來。所以,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問:]印宗法師又問了:[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要問清楚了。[能曰:法師講涅磐經,經明見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您不是在講《涅磐經》嗎?這個經明見佛性,就是講經的當下那一念,就是常樂我淨。所以,這個經典,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常樂我淨的見性大法,佛法就是不二之法。譬如說:我們講無常,無常,當體即空,就是常,方便說的。佛性無相,講常不對,講無常也不對,等一下我們就會討論到。[如涅磐經高貴德王菩薩,]高貴德王菩薩,做一下筆記,《涅磐經》的第二十一到二十六卷,就講這個高貴德王菩薩,這一品。[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陀就說:犯了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這是四重禁作,那麼,四重有殺、盜、淫、妄,那麼,犯了這個殺盜淫妄,還有作這個五逆,記一下筆記,有的菩薩戒講七逆,有的講五逆罪,其實這是開跟合,其實也差不了多少。第一個就是殺父,殺掉自己的父親,以下犯上叫做逆。第二,殺母,殺掉自己的母親。第叁,殺和尚、阿奢梨,第四,破羯摩、轉*輪僧,第五,殺佛,或者是殺阿羅漢。那麼,有的已經過去了,像佛也不在了,阿羅漢你也殺不死。所以,現在有殺父殺母的,殺和尚,阿奢梨,還是很少聽到,很少聽到,我跟你沒有深仇大恨,你幹嗎要把我幹掉呢?對不對?恭敬都來不及了,殺掉自己的上人,這個大逆罪。那麼,一闡提,一闡提就是兩個:謗佛、謗法、謗僧,毀謗叁寶,斷一切衆生慧命,就是一闡提。第二,起惡心盜常住物,會斷衆生的慧命。起惡心盜常住物,還有一個就是謗叁寶,這個叫做斷善根,叫做一闡提。叁寶是我們所依靠的,是我們要解脫的一條道路,我們反過來起惡心來傷害他,這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就是作了四重戒,犯了四重戒,造了五逆罪,以及一闡提,很極重罪,怎麼樣?佛性有沒有斷呢?有沒有斷這個佛性呢?[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到這個地方,你要把筆統統放下來,眼睛統統看我這裏,這個就是最大的問題。我先講一個臺灣大學的,臺灣大學有一個晨曦社,臺大晨曦佛學社的,他到美國哈佛大學來攻讀博士,他對佛法很有興趣。有一次,看到《大涅磐經》:常、樂、我、淨,很歡喜,結果,從美國回來,要來找師父,來客廳就問訊啊,頂禮啊,就說:師父啊!我是您的學生,您記得嗎?那麼多,對不對?說不記得嘛,不好意思:說記得,不可能!那麼多學生。我說:好了,我說:從哪來呀?他說:哈佛。我說:有什麼事啊?師父啊!我看了這個《大涅磐經》,很法喜,我說:那你得到什麼啊?我們這個佛性是常樂我淨。我就說:先講第一個字就好。我說:你認爲佛性是什麼?他就說:佛性是常啊!我就問他:我們的清淨自性如果是常,如何轉凡成聖呢?如何轉識成智?如何轉煩惱成菩提啊?大德居士,我又問你: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轉凡成聖,能轉的東西,是常是無常?說!當然是無常啊,無常才轉得動啊!我問你:你這個常的東西,你吃東西,你要無常才能消化啊!對不對?常,吃下去,常常含在口中,你怎麼吃下去呢?要無常才能作用啊!諸位!我現在如果用清淨自性在說法,雖然所顯現的是生滅的無常法,可是,當體即空,就是清淨自性的顯現,知道嗎?對不對?好,現在我就問他了:你說佛性是常,我說不對,佛性是無常。佛性如果是常,如何轉凡成聖?轉煩惱成菩提?轉識成智呢?師父!您講的,跟我看的經典好象不一樣。我說:我悟佛的心法,跟佛講的一樣,我講的才跟佛一樣呢!你覺悟的好象不太一樣。我告訴你:衆生他就這樣。這個在《楞伽經》裏面講:我們爲什麼有這樣的觀念?就是不了解當下,就是因爲不了解當下。譬如說外道,佛在世的時候有一種外道,這外道就說:我們這個世間是無常,一定有一個上帝,一定有一個上帝,是常,常,這個上帝,創造天地萬物,變成無常。世尊就問他:無常是無常的因,常,如何創造無常的世間呢?此因跟果完全不對稱啊。對不對?我們衆生就是這樣,用觀念在學佛。譬如說:在座諸位,我們今天聽經聞法,了知道說,我們這個色身是不淨、苦、空、無常、無我、刹那生滅,一切法不可得,我們現在就是我們永恒的佛性。不知道開悟人的境界,就說:佛性是永恒的,他就馬上就無常,避開無常,避開無常喔,然後,另外接受一個常的觀念。知道嗎?這就完蛋了,這個就完蛋了!爲什麼昨天師父說:大徹大悟人,于刹那間即見永恒?爲什麼?在刹那間,馬上就見到永恒的法身慧命,因爲刹那當體即空,沒有刹那,沒有永恒,那是方便說,常跟無常也是這樣。好,再回到《阿含經》跟大乘經典,這個常跟無常很難講。好,小乘經典叫我們觀照,《阿含經》叫我們觀照,一切法不淨、苦、空、無常、無我。好,凡夫認爲一切法無常,很苦,二乘人幾體悟到色身、五蘊皆空,不淨、苦、空、無常、無我,所以他一直修行。修行到一半的時候,一切法苦、空、無常、無我,那怎麼辦?那我依靠什麼呢?那我依靠什麼呢?一切法無我,那你叫我依靠什麼?世尊就說:小乘裏面,最多就證到斷見思惑,證阿羅漢果。佛在大乘裏面,就更清楚的告訴我們:因爲小乘知道世間是苦的,舍掉這個苦,追求這個永恒的法身慧命,可是,他認識的就是斷見思惑的我空,我空。大乘到《圓覺經》就不是這樣談的,怎麼談?叫做幻滅,就是我們這個相,都是虛妄的,緣起如幻的這個世間,這個緣起幻化出來,叫做業感緣起的世間,我們因爲業力,召感這個世間,這個業力所召感的世間,就是生滅無常法的這個世間,虛幻的。虛幻的這個世間,六根、六…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達磨大師血脈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