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決定往生▪P2

  ..續本文上一頁

  這個房東太太一聽心想,“哎呀,這個黑人真是色心不除,我這麼老了還打我主意。”

  這個黑人想,怎麼還不開門呢,再講一遍,“房東太太,麻煩把你的鋼門打開”。

  這個房東老太太愈生氣了,房東太太想,這個是獸欲不除,這個黑人像禽獸一樣,連我這麼老了,還叫我把肛門打開。

  老太太不開門,這個黑人進不去。這黑人倒滿有修養的,黑人就說了,“哎呀,沒關系,我原諒你,因爲你國語讀的太少了”。

  阿彌陀佛。

  那麼我們就了解,什麼叫無知,不知道自己有多無知的人叫做無知。衆生就是這樣子,容易寬恕別人,卻不知道自己的錯在哪裏。如果說這個黑人修養不好的話,還繼續責備房東老太太,那不是更可笑。我們今天就是這樣子,永遠沒有辦法看到自己的問題——就像這個黑人,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到底錯在哪裏——也從來沒有冷靜過,一味的責備別人,所以他過著與淨土無緣的日子。

  師父已經講過了,十萬億佛國土,心是最大的距離,煩惱是最大的距離,十惡業是最大的距離。如果你完全沒有十惡,完全沒有煩惱,你懂得調整自己,回歸自性,歸無所得,了解萬法統統是生滅的,叁界無安,猶如火宅,你很清楚,有大智慧,一念之間念佛,你決定往生淨土;別說十萬億佛國土,就是一百萬億,一刹那之間就可以往生,因爲就在一念之間。

  衆生是過什麼日子呢?衆生所過的日子就是把心放錯了。

  有一次(那時候還沒有建講堂),我到一個信徒家。這信徒家的二伯父,二伯母吵架吵得很厲害。

  那個佛弟子說:“師父,不好意思,今天你來,讓你看到這一幕,真不好意思”。

  我說:“沒關系”。

  他說:“師父,你慈悲,是不是給他開示幾句,他們現在兩個人吵得不可開交,不得了”。

  我問他:“他們兩個接受嗎?”

  他說:“是有一點善根,是有一點佛學興趣,可是不深入”。

  從來沒見過面,也不曉得怎麼樣去教化他。突然桌上有一張白色的紙張,有一支簽字筆。我就說:“你們兩個請就座,沒有什麼不能解決的”。

  兩個人吵得不可開交,看師父來,不好意思再繼續吵下去,暫時平息一下。他還滿有善根,說:“師父,開示”。

  我就在白紙的中心點,用簽字筆畫一個黑點。

  我說:“來,你是老公,你先看看你看到的是什麼?”

  他說:“師父,我看到的是黑點,一張白紙裏面的黑點”。

  我說:“來,你是老婆,你這一張紙看看裏面有什麼?”

  她說:“我看到的是一個大黑點,師父”。

  我說:“換你拿這一張,你問我。”

  “師父,那你看到什麼?”

  “我看到一片白紙,好大的白紙,只有小小的黑點。”

  這個老公很有慧根,“師父,我悟到了,體悟了你的用意。你的意思是不是不要把生命放在某一個黑色的焦點上”。

  黑色就是表示缺點,衆生的缺陷。我們生命就是死在這個黑點。只要一看到衆生的缺點,就死執不放。

  每天一直在討論太太的缺點,太太一直攻擊先生的缺點,從來沒有看到那個黑點以外的一大片的白紙,統統沒有看到,只有師父看到。外面的白紙一大片,我爲什麼不看,爲什麼要看那一點點的黑點呢?

  我們把焦點弄錯了,我們把生命觀搞砸了。我們神魂顛倒,我們憂憂郁郁、煩煩惱惱、是是非非,我們就是不肯在淨土裏面下一點工夫。就一定要在這樣一直拼命的猛攻猛討論,好像要討論一個什麼東西,他不曉得這個是生滅法的東西。一個大聖人,他怎麼會理你這種東西。一個大修行人,他是連聽都不要聽,看也不要看這種東西,因爲它一定是生滅的東西,不可得。他不會用他的精力、體力、念力,去給你搞那個黑點的,他會看那黑點以外的一張白紙。

  有一次,一個吸毒的人,又犯了盜竊,專門去偷人家那個機車。有一次偷人家機車的時候,被人家發現了。他跟人家起沖突,又打傷了對方,被人家告了抓起來。在監獄裏面又是煙毒,毒瘾迸發,又是被判重刑。幾年後,出來了,他找了好幾個月找不到工作,沒有人要他。他的家人唾棄他,不要他,他的親戚朋友瞧不起他。他不敢到鄰居家去,因爲大家都知道他是小偷。他內心無比的障礙一直解不開。

  有一天,講堂的一個信徒就告訴他媽媽,說:照這樣下去,這個孩子沒有救了。每天過那種消沈、頹廢、沮喪,自己一直說“無藥可救了,我無藥可救了,我生存在這個世間是多余的”,他一直想要結束他的生命。

  他的媽媽就聽講堂的師姐勸告她說“你去見師父,見一面”,他就來了。我剛好在客廳,101的人就打內線上來,說:“要見師父”。(因爲那個時候剛剛建,那時候沒有這麼嚴格規定。以前叁點半都有接客,不是見客。)

  這個人碰到師父就哭,敘述他的過去,然後告訴自己,他是沒有用的人,找不到工作,他一直想了斷自己的生命。我先聽他自暴自棄講了半個鍾頭,我也沒有回答。

  他說:“師父,你怎麼都不講話?”

  我說:“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要老實告訴我”。

  他說:“好啊”。

  我四指並攏彎曲與拇指相捏形成一個小圓,我說:“你看到什麼?師父手比成這樣,你看到什麼?”

  他說:“我看到師父的手握著一個弧狀的小圈圈。”

  我說:“那裏面有什麼?”

  “裏面一個小小的虛空。”

  我說:“你只看到這個嗎?”

  “是啊,我只看到這樣的虛空。”

  我說:“旁邊的虛空你沒有看到嗎?” 

  他說:“哇,對,旁邊的虛空更大”。

  我說:“對了。”

  衆生也是這樣子的。我手圈一個圈,他就看到一點點小虛空,他不曉得這小虛空外面有無量無邊的虛空,無量無邊的世界。今天你有不好的過去,可以轉變一下,修正一下自己的觀念。我說:“你入門都談不上,我也不敢叫你皈依。這裏有錄音帶”,剛好我客廳有錄音帶“智慧與人生”,我就說:“你就先回去聽聽看吧。”

  所以所有的衆生煩惱,就是因爲焦點放錯了。爲什麼會痛苦不堪?他就死執某個角度,一定要討論出一個東西出來。放下。外在的世界還有很大,你還有更美好的前途,慢慢來,不要急。學佛也不要一蹴登天,沒有辦法的,要一步一步進步。就像你當義工,當了十幾年,如果不進步就真的是白費了,要在心地上下一點工夫。

  再來,你們很努力的做義工,發大心服務這些法會的衆生。佛在世的時候,也是有衆生一直希望供養佛。

  在《阿含經》裏面講,有一次,一個護法居士,載了一車子的水果,很多的花來供佛。佛剛好在精舍。

  旁邊的比丘看到就說:“這個護法居士了不起,他載了這麼多花,這麼多的水果來供養佛。”

  佛陀馬上就製止他說:“止,止,莫作是說,莫作是語,此非真供養佛陀。如法如律,如佛所說,當如法觀照,是名真供養如來。”止就是停止。釋迦牟尼佛的意思就是說:這個護法居士運了很多的花、水果來,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不是供養佛,要如法,如佛陀的戒律,如佛所說,如是觀照無常,要好好的觀照這個無常法,這才是真正的供養。

  記住!一切法都是從無常法開展出來的,你不了解緣起的無常生滅的世間,你將永遠沒有辦法開悟。你今天爲什麼爭執不休?因爲你沒有覺悟生滅無常,你死亡馬上要面臨了。你今天爲什麼取舍不斷?因爲你沒有覺悟到生生滅滅,所以你能所取舍不斷,造生死業。你今天爲什麼會我執?因爲你沒有觀照無常。色是無常,受想行識統統是無常。要記住,整個宇宙,整個人生,統統叫做生滅無常,一切法無我。

  所以《阿含經》裏面講,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一切的人生宇宙,它統統是生滅無常,沒有什麼好討論的,也根本沒有什麼好執著的。這些語言,音聲,都是幻化出來的。這些講堂,乃至于整個國土,都是緣起的、性空的。沒有實在性的東西,整個人生整個宇宙都是這樣。所以我們坐著太空船,飛到北極星也好,飛到銀河系也好,飛到超星群系也好,不管你科學怎麼發達,它統統叫做生滅,統統叫做不可得。因此,你掌握了人生跟宇宙的真理,要從哪裏下手?要從觀照無常,觀照生滅,了知生滅,生滅法、無常法。

  再來就要注意聽了。緣起法就是無常法,無常法就是緣起法。緣起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不可得,無自性就是無我,無自性就是如夢幻泡影。生生滅滅轉變,包括我們的念頭就是無常,無常就是如同芭蕉的脆弱。所以我們不能有強烈的國土觀念,不能有強烈的色身的觀念,根身、器界、種子,都是刹那生滅脆弱不堪。因爲我們用業力在過日子,所以我們執持這個世間,以爲是實實在在的有一個永恒。今天盼望明天,爸爸、媽媽盼望兒子,兒子長大了生兒育女,阿公、阿媽又盼望這個孫子的將來。每天都在期盼、希望、失望,最後絕望,到最後無奈的交出他的生命。

  我們爲什麼要等到臨命終,才覺悟到這個世間是這麼的無常,這麼的脆弱。你還有時間在這個世間搞是非,搞你我、人我,搞這個恩恩怨怨嗎?沒有的。扣掉你睡覺的時間,扣掉你吃飯的時間,扣掉你看電視的時間,在座諸位,你每一天用功多少個小時?冷靜想想看,很可怕的。一息不來就是隔世,就是下輩子,要趕快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智慧大開就見佛,大智慧開了就見佛。所有法都是由緣起開展出來的,都是從性空學開展出來的,叁法印也是這樣子,所以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把這個生滅滅掉,就是放下,徹底地放下。寂滅爲樂,心保持那個寂靜的心,快樂就來了。萬法都是心的影像,你執著的就是影像,沒有實體。

  譬如說,看那個VCD,聖人一看如夢幻泡影,VCD沒有動沒有靜。我們看到這個VCD的時候,好像是真的有那麼一回事情。這個世間衆生看就是這樣子,好像生生滅滅,來去行住坐臥有那麼一回事情。可是聖人一看的時候,一切法寂靜,當體即空。入于寂滅的法門,沒有這回事情。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無垢無淨、…

《決定往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心禅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