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裏,每一個人都有潛伏著。有的人說:師父!我都不會憤怒了。哎呀!講那些象小孩子的話,誰會相信呢?憤怒是潛伏在我們的潛意識裏面,你說你不會憤怒了,如果我走過去,冷不防的給你一巴掌,你一定會說:你爲什麼打我?我就說:你在說什麼?再給你第二下,你就爆發出來、暴跳如雷了,馬上找一把烏茲槍來了,就起嗔恨心了,這一輩子,假設有人叫你明天來聽經,人家說:我們去聽慧律法師講經!聽哪個人講?無緣無故的就打我一巴掌,真是莫名其妙!嗔恨心不是沒有了,是隱藏著,一打下去就浮現了,這叫做八識田中的種子,修行的困難,就難在這個地方,我們的習氣,都潛伏在我們的八識田中,平時看起來都很有修行,修得很好,看起來很莊嚴,爲什麼?還沒碰到嘛,沒有境界現前磨煉我們,我們的口氣都很大:師父啊!我都不會貪了,師父!我已經都不發脾氣了。爲什麼?沒有境界磨煉啊,脾氣從何生起?沒有境界啊!要等到境界真的現前時,人家侮辱你、傷害你,百般的跟你過意不去,你還真的能夠活得很自在、很解脫,又能以歡喜心來接受,那麼你就真的解脫了!修行要考試的啊!修行是要考試的,不是光靠一張嘴巴講講就行了:師父!我不會貪了,我也不會發脾氣了。若是要用講的,大家都很厲害,我也不會發脾氣了,但是你敢打我試試看!只怕會被反擊得更厲害!對不對?嗔恨心要先降伏。
你如果想要解脫,想要心清涼、自在,第二點,要降低一切的欲望,否則你就免談了!欲望要慢慢慢慢降伏,因爲它是個無底洞,我們的欲望就是無底洞,心隨著欲念,始終無法滿足,一而再,再而叁,再怎麼樣都無法滿足這顆心。舉一個例子來說,女衆,我們明明已經有很多鞋子了,鞋子已經很多雙了,可是當她去逛夜市、逛百貨公司時,看到新鞋子,她也知道再買鞋子也用不著,可是看到那麼漂亮,不買很痛苦,買回來之後,一年卻穿不到兩次。有一個小姐出國,第一次出國很高興,帶了十幾萬去,出國,去泰國、新加坡,帶了十幾萬去,全都花光了,買了很多東西,我說:你買這堆東西做什麼?她說:唉!今天才知道我的習氣這麼重,這個也買,那個也買,實際上一年還穿不到兩次,再怎麼穿還是穿那件最喜歡的,其他的就擺在那裏閑著。再怎麼穿也是穿那一雙,每次選來選去,譬如有五雙可以挑選,在五雙裏面選,選了老半天,到最後都恢複原點,因爲最後一定是拿固定的那一雙。女衆,買再多,總覺得還少一件,我們這個購買欲,或者是賭博的欲望;飲食的欲望;或者是男女的情欲。我們一定要慢慢的下降這個欲望,不管是購買欲、男女的欲望,乃至是一切的欲望,一定要慢慢慢慢的降低。說要一下子降低,那沒有辦法,降到零點,那是不可能的,這樣就成佛了,凡夫沒辦法一下子做到這樣,基本上的欲望,叁餐啦,那個都不爲過,或者是飲食啦、睡眠啦,基本上的欲望,佛說這個不爲過,佛說:基本上的欲望,譬如說你要休息、你要叁餐,簡單的這些欲望,佛說這個不爲過,我們所指的是過分的欲望,譬如我們一個月才賺兩萬,結果花費要十萬,這是過分的欲望。
所以你想要解脫,有兩個重要的,第一個,不可以有嗔怒心,要有感恩的心,無論遇到任何人對我們多惡劣,我們都不能恨他,你若是能夠做到這樣,不去恨衆生,真的無法解決時,我們走法律途徑,告他,也不須要恨他,如果我們恨他,我們自己八識田中,自己不清淨。所以真的不得已了,他把我們欺負得無路可走,要霸占我們的財産,要傷害我們的生命,就訴諸法律,不要恨他,不要報複,走法律途徑,國家會給我們一個公道,對不對?第二、要降低一切的欲望。嗔恨心會銷毀我們的功德,而且它會留下來生生世世,造成嚴重的清淨法身的傷害。嗔恨會銷毀功德,嗔恨也會遺傳哦,遺傳給自己哦,不是遺傳給兒子哦!世間人研究遺傳學,只是研究精子跟卵的配合,這叫做遺傳,佛法的遺傳不是這樣哦,佛法的遺傳,是指每個人的習氣會遺傳,譬如說,你動不動就想自殺,我告訴你,講久了之後就會變成真的了,你動不動就想用自殺來解決事情,我告訴你,自殺一次,你八識田中都有自殺的意識,來世再來出生,動不動他又會想自殺,他又會想自殺了!所以我們這個八識田中,就象一個大倉庫一樣,我們不可以動到這個惡的念頭。動到這個惡的念頭,因果就會留在我們的生命裏面,沒有辦法磨滅,何況你又去造業,用身口意直接去造業。所以我們今天起嗔恨心,不但毀了別人,最可怕的是毀了自己,是毀了自己。說:我恨你!你不一定能夠傷害到對方。說:我恨你!你不一定能夠傷害到對方。說:我恨你!第一個受傷害的,是傷害到我們的心、我們自己。說:我恨你!讓自已陷在痛苦的深淵中,我恨你,我就是恨你入骨,已經恨了對方叁、四年了,人家也沒有少一塊肉,人家還是一樣逛街買東西,高興的逛來逛去,過去問對方:喂!我已經恨你叁年了,你知道嗎?我不知道啊!哎喲!我已經恨你叁年了,你還不知道啊?你恨人家,人家也沒感覺,只是讓自己氣得半死!所以怨恨他人,首先受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不算聰明,不算聰明!怨恨他人,在八識田中落下種子,以後種子起現行,又是自己要遭殃,生生世世的嗔恨心更重,有時候還會投胎做毒蛇,嗔恨心重會投胎做毒蛇。所以以惡嚴重的傷害我們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千萬不要有嗔恨心。所以修行當修忍辱,忍辱是第一道。
修學佛法,你講得再好,不如忍辱;你布施了再多金錢,不如忍辱;你戒持得好,不如忍辱;你再大的精進,不如忍辱;你再大的禅定,你不算忍辱。我告訴諸位,忍辱,是釋迦牟尼佛最贊歎的,所以在比丘戒裏面講:忍辱第一道,佛說無爲最,出家惱他人,不名爲沙門。釋迦牟尼佛在比丘戒裏面,一直贊歎忍辱,“忍辱”這兩個字。(衆鼓掌)但是忍辱要有智慧,在座諸位!我教諸位,碰到事情發生的時候,你就這樣觀照:沒有一個忍辱的我,因爲無我嘛;沒有一個嗔恨的對象,對象也是四大皆空,緣生緣滅的對象,他也是生滅法;也沒有一個讓我們生氣的中間的事,用叁輪體空去觀照這個忍辱,才是真正的忍辱,忍辱如果沒有智慧,就不是真正的忍辱。譬如說,你若是沒有悟到空性的東西,不了解緣起性空,你欺負我,我就想,我要忍辱、我要忍耐。都是這樣講:我要忍耐。我告訴你,長久下來就忍不了了,今天忍耐,只是稍微壓抑住,明天忍耐,再繼續壓抑,都是先稍微壓抑而已……長期壓抑之後,時間一到,他就爆發了,如火山爆發!也就是說,修行,它不可以用壓抑的,修行不能用壓抑的,強迫自己忍耐,強迫自己忍辱,有一天會發瘋、會爆發、會發瘋。要用疏導的,要用觀照的忍辱,透視智慧的忍辱,要用空性思想去修習忍辱,那麼我們的忍辱,才能夠與佛陀所說的忍辱相應。世間人,譬如說:我忍辱。其實他還有我執,他是勉強的忍辱,雖然是有相當的功夫,這是與道不相應。忍辱要跟空性相應,無我相應,才叫做真正的忍辱。跟無相相應、無我相應,才叫做叫做真正的忍辱。所以說:忍辱第一道,佛說無爲最。
釋迦牟尼佛說,修習一切法,都比不上忍辱的偉大,所以能忍,乃是出世的大丈夫,能夠修忍辱行的人,才是真正出世間的大丈夫。所以說:諸位!應當用智慧修忍辱、智慧修忍辱。廣欽老和尚開示錄,有一段講得很好,廣欽老和尚開示錄有一段說:修行就象在演戲,我們這一生在修行,就象在演一出戲,演什麼樣的一出戲呢?演忍辱,忍辱的一出戲。廣欽老和尚開示說:佛菩薩,爲什麼他能夠做佛菩薩呢?他就是忍辱,他沖得破,他有智慧去忍辱,所以他不會忍辱得很痛苦,他忍辱得如飲甘露,很自在,別人侮辱他,廣欽老和尚說:這樣就象在賺錢。我們如果能修忍辱,就象是在賺錢,人愈是侮辱我們,我們就賺更多的錢,人家拿錢給我們,我們還不曉得要賺,要懂得忍辱。廣欽老和尚真的是了不起!(衆鼓掌)所以我們要將忍辱當做是在賺錢,別人侮辱我們愈嚴重,把我們誹謗得愈嚴重,刊登報紙,也不管是真是假,就是一直要整垮你,你同樣以歡喜心接受,就是賺更多的錢,發財了,你發財了!你有條件,人家才要誹謗你,你沒有那個條件,誰要誹謗你呢?若是演得不成功呢?演得不成功,就要做凡夫,我們大家,現在就是什麼情形呢?做凡夫,演得不成功啊!別人如果罵我們一句,你就氣得說:你敢再罵一句試試看!就忍受不了了,忍辱不過就要做凡夫。所以我們生生世世,生生世世就是一直在這個地方沖不過,忍辱不了,知道要忍辱,但是沒有方法。
我現在來講兩個比丘尼的故事,有一個老比丘尼,很認真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她拿那一串念珠,不是叫做念佛,應該叫做搓佛,爲什麼叫做搓佛呢?她拿著那一串念珠,每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珠就搓半圈……所以念兩句,就搓完一圈念珠了………我常說她是在搓佛,不是在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好象在拔河比賽,南無阿彌陀佛……她不是一顆顆拔著念,反正這就是她的固定動作,就象機械動作一樣,她拿念珠是用來搓的。有一天,不曉得是掉在廁所還是其他地方,她在搓的那一串念珠竟然不見了,念珠不見了,她念佛念了叁十幾年,那一串念珠卻丟掉了。我去看她時:老尼師!你今天怎麼悶悶不樂?居然哭起來了,我說:你爲什麼哭啊?我那一串念珠念了叁十幾年,可是丟掉了啦!我說:念珠丟掉了,你心中的佛也跟著丟掉了嗎?心中的佛沒有丟掉就好了嘛!她就開悟了!念佛念到對佛珠有感情了,那一串念珠丟掉了,居然哭得那麼傷心,這就是沒有智慧。我說:就算你全部的財産都丟掉也沒關系,心中的佛不要丟掉就好了!她說:講得很對、講得很對!我現在就用默念的,阿彌陀佛………會用心念佛了。我買一條更好的給你,念珠丟掉沒關系,不要執著。每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後,燒出來的舍利子多得驚人!這位老比丘尼,她只是聽到我一句話,(衆鼓掌)一句話而已,真的!阿彌陀佛……很認真的念佛,我跟她說:我向你保證。她說:慧律法師!我死的時候,你要來哦,我往生時,你要來送我哦!我說:你安心的死,你不用擔心,我絕對會到,絕不失言!不過要是我先死,那該怎麼辦?她說:對哦!我說:不會那麼倒黴啦,一定是你先死的啦!說中了!真的是她先死了,所以舉她爲例比較沒關系,晚上不會來抓我。第二個比丘尼,我要非常贊歎她,第二個比丘尼,是在六龜的一個比丘尼,她有一間道場四千多萬,她說:“這道場是我向十方化緣的。”我說:“什麼意思?”她說:“獻給你。”四千萬的道場,一句話就獻出來了,把我嚇死了!世間有這種比丘尼,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從來沒見過。我說:你有沒有什麼要求?她說:“慧律法師!我什麼要求也沒有。”我說:“你都不用什麼條件嗎?不用!我都不須要。”我說:“不須要拿一點零花嗎?”她說:“不用!都不用!”于是我幫她寫了一個大牌位,放在文殊講堂,消災牌位,幫她消災一輩子,往生之後,一直爲她誦經念佛。我說:“四千萬的道場,你這麼幹脆,我也二話不說,我叫比丘僧團,也是無條件的,你這一生的生死,我全力幫助你,僧團幫你寫一個牌位。”我對她非常贊歎!世間就是有那種很執著,也有那種很放得下的人,就是有這種人,我說過,這種人保證上品上生,我也跟她講過,我說:“你百年之後,如果不嫌棄的話,你告訴我,我絕對到!”不過六龜這個比丘尼才五十幾歲,我四十四歲,到底誰會先死還不一定,我說:“搞不好你要先送我。”她說:“那也很難講!”真的啊!
因爲我們那邊有八十個比丘,我剃度八十個比丘,我們一定要教育這個僧才,而在都市,象文殊講堂位于都市,某些比丘他喜歡靜,包以我現在在魚池鄉花了五千萬,准備要建道場,大家希望清淨的道場,當然將來的功能怎麼樣,我們不曉得。
我們南投縣立文化中心,這次很支持我們,我們非常的感謝、非常的感謝,佛法是講不完的,你看我做的筆記,我才講多少而已,講了第一面、第二面,才講到第叁面而已,講到這個佛法,不曉得我的話怎麼這麼多,總是講不完,因爲我書看得很多,(衆鼓掌)人家說:學富五車,一般是說學富五車,我告訴你們,這句話要是用在我身上,就不是這樣子了,我是學富五卡車,因爲我書看得很多,所以講經的資料就很多,總是講不完,我也一直想全部說給大家聽,可是沒辦法,他們說只能講到九點半而已,那就沒辦法了,到這裏就必須結束了,要休息了,有的人還從很遠的地方趕來。我希望在座諸位,我們一定要冷靜,我們這一生,趁我們還在世時,能施舍的,我們要趕緊施舍,不要等到臨死時才想施舍,已經來不及了,到死後才要叫你的兒子做功德,你來不及了,我不騙你,真的!再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女人,她很擔心她的財産,她並不打算留給兒女們,那個女人就跑來文殊講堂:慧律法師!我說:什麼事?我已經把遺囑寫好了,她說:我的財産全部給你!我聽到之後好高興,有人財産要給我,那是最好的事了,我很高興,聽到有人財産要給我,我就很高興。我說:錢在哪裏?她說:不是啦!我有一間房子,靠近成功路那邊,有兩層樓,我遺囑都寫好了,我死了之後,財産不留給子女,我全部給你,你說我這樣做好不好?我說:你今年幾歲?她說:我叁十二歲啊!我說:你叁十二歲,我四十幾歲,我想得到你的財産,要苦等到幾時你才會死?哪有人財産要給人家,還要等她死才肯布施的?對不對?要是我先死了,豈不是變成我給你了?那種布施有所著,那不是修行。我現在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要了解這個世間的假相,了解世間不可得,在世時,做你該做的工作,不要貪著,一切隨緣,記住!拼命的認真念佛!以後如果有緣再來,以後如果有緣再來。(衆鼓掌)
《智慧的語言 ( 四 )》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