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語言(五)
慧律法師主講
由「hhh9898」網友根據錄像整理
第一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妙廣老和尚,諸位法師、諸位在家居士,大家阿彌陀佛。
彰化這個地區,我在五六年前,曾經來演講過一次,今天算是第二次了。這次的因緣,最主要是信徒多次的邀請,所以就答應了。今天來到這裏,沒想到雨勢會這麼大,來到彰化又塞車。所以說諸位法師跟諸位在家居士,你們求法的精神令人欽佩,值得爲自己鼓掌一下!聽說外面還堵了叁十幾輛遊覽車。現在的時間已經八點多了,不能再拖了,所以原則上,演講講到九點四十到四十五分。彰化學佛的人很多,水准也應該算很高。聽說這裏在辦法會的時候,人都很多。像今天是雨天,聽衆還是這麼多,很不簡單!所以我們彰化的佛教會興盛!我們說要爲法忘軀,今天雖然下著大雨,不過我們求法的心,不是大雨所能阻擋的。所以明天如果下冰雹,你們也要來!
今天四周圍都貼得滿滿的海報,海報上是我十年前的相片,還是把它拿出來貼,十年後也沒有變老,還是一樣。反而更年輕了。所以我還算很年輕,今天來到這裏,最主要的是向諸位學習。佛法如同萬丈深淵,是很深廣的東西,我今天來到彰化,是抱著學習的心,向大家學習,大家互相來研究。我們今天的題目,叫做《智慧的語言》,第五集。有的人說,前面幾集沒有聽到,沒關系,因爲每一次要演講,爲了定題目就很頭痛,所以定《智慧的語言》。凡是佛說的、祖師所說的,都叫做智慧的語言,因爲第一集、第二集、第叁集、第四集,都可以獨立存在,所以今天雖然是第五集,它也可以獨立存在,所以前面沒有聽到沒有關系,不受影響,佛法若是聽得入,幾句話就開悟了,就解決了。我們今天要來講《智慧的語言》第五集,大家要認真聽,這樣才有意義。
譬如說,我們今天作爲一個法師,建道場,每天忙碌,但是內心沒有解脫,就枉費我們出家了。或是做一個在家居士,很認真的護法、辦活動,真正用生命去護持,但是內心沒有智慧,不自在、不解脫,這樣都是白忙一場,跟世間人沒有什麼兩樣。佛法的可貴之處,正是因爲它能夠透視人生及宇宙的真理、真相,這才是最可貴的。作爲一個出家人,包括我們在家居士,要修行,要服務叁寶,不是光靠一顆熱誠的心,勞動這個身體拼命地做,這樣是沒有用的。聽經聞法,要列爲生命首要的功課,要將聽經聞法當作修行人最重要的功課。所以說諸位今天能夠來到這裏,有這麼多法師,這麼多在家居士,大家因緣會合,因緣具足,大家一起坐下來,互相研究佛法,這都是修了無量劫再來的。既然諸位的福德因緣具足,來到這個地方,我們就要認真聽。這兩小時當中,我們若是聽到一句話能契合,或是聽到一個故事有所悟,那麼就不虛此行了。想想自己今天這麼辛苦,冒著大雨來到這個地方,我聽到一句話能夠應用,這樣就值得了。若是出家整天建道場,在家整天護法,但是不聽經,不聞法,跟世俗人就沒有兩樣,爲什麼?他忙碌,你也忙碌啊。我們爲叁餐忙碌,他也是爲叁餐忙碌啊,都是生生滅滅的東西。
所以我們若是明白了,就要趕緊依法觀照,依法修行,求解脫。那麼我們今天坐在體育館才有意義,諸位說對不對?所以今天既然來聽經了,就要很用心的聽。在場有外省人,也有本省人,所以我臺語會多講一點,國語也會講幾句。不然有的外省人會抗議,下臺後他就說:你講那個我連聽都聽不懂啦,臺語聽不懂啦,你講幾句國語啦!他希望我要講幾句國語,所以才會說:法師難爲,法師難爲!
我們要有智慧,如何才能有智慧呢?透視這個世間,認識這個世間。第一句,佛說:我們得失的本質,其實都是痛苦的,世間唯苦無樂。佛跟我們開示:得到的東西也痛苦,失去的東西也痛苦,若是好好的觀照、認真的冷靜想想,世間只有痛苦,沒有快樂。
我們舉一個例子,譬如說看電影,看第一場、看第二場,看第叁場時,就換成你被電影看了,累了!或是當歸鴨很好吃,吃一碗不錯;吃兩碗很飽;第叁碗你就吞不下去了,就開始覺得痛苦了。或是說睡覺最舒服,睡叁個小時太少,睡五個小時差不多,如果讓你睡二十個小時,你就躺不住了。世間每一件事情,與其我們說在追求快樂,不如說我們根本就是在追求痛苦,因爲世間沒有真實的快樂。何以故?無常,無常故。
一般的人,對于佛陀的四聖谛,苦、集、滅、道,把這個佛陀講的苦谛,解釋作痛苦,這是很嚴重的錯誤!佛陀說四谛法,苦、集、滅,道,說世間是苦,你若是把它解釋成:世間是痛苦的,這樣是不對的,並沒有契合佛的意思,世間並非完全是痛苦的東西,比如說你身體健康,快樂;世間人娶個老婆回家,快樂;孩子考大學,上榜了,快樂;賺很多錢,這也是快樂,你不能說世間全是痛苦的東西,對不對?你如果說世間都是痛苦的東西,這樣就很消極了,世間也有很快樂的事啊!
所以講到苦,要了解痛苦的定義是什麼。所以佛陀在《阿含經》裏面講:因爲世間是無常,所以我們說它是苦,不是指世間唯有痛苦,而說它痛苦。佛說:這個世間叫做多苦少樂——快樂比較少,痛苦比較多。無論是快樂,無論是痛苦,它的本質都是痛苦的東西。譬如說快樂,你娶了一個老婆,很快樂;娶兩個,快樂;娶第叁個,很累人;娶第四個……要是娶十個,你就忙不過來了,不曉得要照顧誰了。對誰稍微偏心,就開始爭風吃醋了,對不對?所以快樂的本質,因爲它無常,刹那間在變化,我們今天若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就了解這個身體會變化,有一天會死、會壞、會爛。所以佛法的開示就是說,要了解這個世間的真相,使我們這顆天天在執著、期待的心,平靜下來。所以修學佛道的人,叫做甯靜的革命。
我們要修行,只要改變我們內心的觀念,苦、樂,束縛、解脫,都在一念之間而已,都在我們一念之間而已。所以說,世間的痛苦千百萬種,但是究其根本,就是不了自心爲最苦——我們若是不了解我們這顆心,這是世間最痛苦的事。不能了解心,我們就整天拼命追求,分別、顛倒、執著,我們每一天都在盼望,每一天都在希望,而每一天都在失望,所以因爲得跟失的強烈的執著。因爲我們不了解世間的真相,就是一直在變化,本來就不可得。所以佛陀說:我們活在這個世間,我們不曾擁有過任何東西,我們也從來沒有失去過任何東西。這句話的道理很深,要注意聽!佛告訴我們,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有始以來,從出生到現在,我們不曾擁有任何東西,也不曾失去任何東西。你說你今天擁有什麼東西,你說來聽聽看!你擁有汽車,擁有美貌,無常啊。擁有汽車,那麼死了之後,你還能開什麼車?擁有房地産,你死了之後,就不再是你的了。房子一失火,全部燒得精光。發生水災,家當都泡湯了,你希望你兒子當醫生,結果出門發生車禍死亡了。你所擁有的東西,刹那間都在變化。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如果你認爲這個世間,可以給你真正的快樂,那是一個愚癡的人。因爲我們明明知道,每天都在變化,時時刻刻都要面對死亡,這些恩恩怨怨的事,都會隨著時間消逝。
舉一個例子來說,你最執著的人,或是最恨的人,你現在觀想:他已經死了,火化之後,用骨灰罐裝起來,裏面只剩下幾根骨頭,剩一些骨灰。那麼我愛你,沒有意義啊,只剩骨頭;我恨你,也沒有意義啊!在座諸位!也不一定要用死爲例,因爲用死來觀照,這樣比較能夠産生直接的作用,因爲這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用死亡來觀照著今天,那麼我們對天地萬物的執著,都完全能夠放下。就算說今天不要用死亡爲例,用火化後剩余的骨頭來觀照,我們也知道,世間沒有一樣事情值得我們執著。我們要講官做最大的毛主席,統治中國大陸十幾億的人口,如今不在了,只剩骨頭了,對不對?還有我們的老總統,也不在了。我們今天雖然還沒有死,但是我們也很清楚的知道,有一天我一定會走這一條路。所以說在座諸位,我現在請問你們:不會死的舉手,你不會死的舉手。話再說回來,你明明知道你會死,你今天爲什麼還活得這麼痛苦?活得這麼執著?活得這麼顛倒?爲什麼?沒有智慧,所以我們活得很痛苦!所以譬如說,我們今天跟某人有冤仇:我恨你!有一天我們死了,他也死了,恨也毫無意義了!所以把終點拿到起點來用,我們今天就能過著很解脫的日子了!將終點拿到起點來用,我們今天就能活得很解脫,時時刻刻都觀照無常,時時刻刻都觀照死亡,天地萬物所有的計較都平息,修行就是甯靜的革命。
我們的內心,一直去除這個惡的,那麼轉換成善的,然後把這個善的,轉換作無念,沒有執著的善,通達本性的善、自性的善、無所著的善,這就是對世間的真相透視、了解。
再來,我們今天,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識,眼識乃至意識,我們一定要記住,時時刻刻都在變,那麼我們隨時都能解脫。在座諸位!這朵花,從左邊移到右邊,你們看是不是同一朵花呢?不一樣,不一樣!如果說,這朵花移過來這一邊之後,還是同一朵花,同剛才的那朵花一樣,那麼它就不會壞,不會爛了。這樣聽懂了嗎?這朵花,從左邊移到右邊,這樣一刹那間,這朵花裏面已經在變化了,這樣聽懂了嗎?裏面已經在變化了,會産生變化!與其說它的變化的速度太慢,不如說它的變化的速度太快,快到你凡夫沒有辦法覺察,這樣了解嗎?因爲裏面的電子、質子、中子的變化速度太快,快到讓你無法覺悟、覺察。所以在座諸位要記住!這朵花從左邊移到右邊,已經是不同的花了,再將這朵花從右邊移到左邊,也已經是不同的花了,外表看起來都一樣,對不對?但是這朵花一直在變化……同樣的道理,昨天的我們,跟今天的我們,不是同一個人了。你的細胞一直在變化,刹那間的變化,二十四小時中都…
《智慧的語言 ( 五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