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法停止,無法安住的變化。
所以想學佛,一定要有第一層的功夫,就是認識這個變的世間,這個世間時時刻刻都在變,時時刻刻都是無常,時時刻刻都要面對死亡。所以今天所有的財産,世間爲我所用,非我所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世間,都是會變化的東西,富有會變貧窮,健康也會變衰老;美也會變醜,你今天很執著任何一樣東西,都會産生你生命的休止符,會停頓,無法突破。所以《金剛經》說: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我們說這朵花,佛教說:但有言說,都無實義。這是一朵花,只能夠用名字來安立:這是一朵花,而實際上,沒有真正的一朵花,如果你把這朵花分析起來,這朵花,是顆粒微塵所構成的,如果把這朵花烘幹,磨成粉末,一陣風來,把粉末吹散,這朵花就不存在了。也不須要這樣子破壞,空性的思想,不壞緣起,空性的思想就是說,這朵花,要找一個永久的本體,不可得,這朵花,要找一個永久的本性,也不可得,叫做緣起無自性,因爲它是因緣生、因緣滅。所以沒有真正的一朵花。同樣的,我們今天因爲因緣生、因緣滅,也沒有一個真正的我,沒有一個真正的相,所有的天地萬物,都是因緣生、因緣滅,不可得、不可住。
佛說:不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我們看到佛像很莊嚴,向他禮拜,當然這是一念虔誠,但是內心要充滿了智慧,不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再莊嚴,也是假相,真正的佛是什麼呢?覺悟的心,一顆覺性,我們這一顆清淨的心,舉凡每一個人,如果找到這顆清淨的心,當下我們就是佛。所以說我們修行佛道,就是要如何呢?不要被假相染著了,爲什麼呢?你過去的愛,不存在;過去的恨,不存在,都在變化,過去心不可得。我們現在呢?每一秒鍾都在變化,未來呢?還沒有到,所以我們現在要面對這個現實,我們就是要了解緣起性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心就安住了。
心安住在什麼地方呢?安住于無所住,無所住是什麼地方?無所著。講到這個就很難解釋了,我們現在修行,都是用妄想心,妄想心就是說:我在求佛道,有取舍的觀念,若是愈求佛,他就離佛道愈遠,爲什麼?現前一念的空性,我們的覺性就是佛,不必追求,只要于一切相,當下放下,離開執著、離開分別心,這一念覺性,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但是因爲初學佛的人沒辦法,所以就要慢慢的來……一步一步的來。所以佛告訴我們,講經說法就是給衆生助緣,無法要求他一下子就開悟,沒辦法,所以就變成要多聽經、多聞法,要一步一步來。
再來,我們今天會六道輪回,最主要是有貪執,也就是貪著。我們心中誇大自己,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停止我們的貪念,我們若是想開悟,不能誇大自己,也不須要對外境的好壞産生執著。所謂開悟,就是徹底的認識自己,徹底的認識宇宙,這就叫做開悟。所以開悟,就是徹徹底底的認識人生、這個色身、這個宇宙的真相是什麼,這就叫做開悟。如果開悟了,他的心就能解脫、自在,二十四小時,都安住于清淨的心,就是佛的心。
有的人來不是爲了聽經的,他是想來看看法師的,聽說慧律法師長得滿可愛的,他來這裏是要看人的,所以他坐在那裏,你講太深的話,他聽不懂,他只是想來看人而已,所以就要盡量講到讓他聽得懂,他就能産生興趣,明天他才會再來。
現在我們來分析這個色身,我們這個色身是什麼呢?大家都曾經生過病——病苦,今天我們若是無法徹徹底底的看破這個身體,你根本別想修行,我們整天就是想要享受、追求而已,我們若是能夠了解這個色身,我們才有辦法修行。這個色身,從出生到現在,病苦,講到生病,我算得上是祖師爺了,沒有一天是不吃藥的,可以挂張相片在藥房受人供養了!吃藥,花在醫藥上面的錢是不計其數,所以講到病苦,我的體會最深。人慢慢慢慢的步入老年之後,打哈欠就流眼淚;感冒就流鼻水;受了風寒就拉肚子,全身沒有一處是好受的,老了之後,病痛就慢慢的出現了。我們這個身體,若是死了以後,就開始敗壞、腐爛了,用火葬的還幹淨一點,用土葬的就很吃力了!人死了之後,開始腐爛,腐爛之後就流出屍水,流出屍水,接下來就膨脹,膨脹之後,蟲就開始來啃噬了。啃到最後,只剩下一副骨頭。所以我們這個身體是很汙穢的。所以在座諸位,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比死人還臭」。死人的味道真的很難聞,真的是很臭!所以我跟諸位建議,用火葬的方式,是比較簡單、比較幹淨。
再來說我們今天在貪著什麼東西。譬如說我們今天,女衆,喜歡戴金項鏈、戴金戒指、戴鑽石。你現在觀想,如果我們有一天死了,身體壞了、爛了,這只手腐爛得只剩白骨,那麼這顆鑽石挂在白骨上,有那一點好看呢?我們挂了一大串的項鏈,死了之後只剩幾塊肋骨,你就這樣觀照,身體若是只剩白骨,戴這些鏈子、戒指、金項鏈,它到底是哪一點漂亮?而有一天我們就會變成這樣!那麼我們現在就要觀照,我們今天所有的貪,都是多余的。這樣分析起來,對于這個貪,我們了解身體是汙穢的,那麼我們的貪,慢慢慢慢的就能放下,你也不會因爲別人吃得比較多,同桌吃飯,計較別人的份量比較多,你的煩惱都是多余的,對不對?我們只要叁餐吃得飽,別人喜歡吃得很多,就讓他去吃,因爲吃得多,他就必須拉很多啊!對不對?這樣就有智慧了,就不會有沖突了。所以世間人在分包子的時候會說:這一粒給你吃,這粒給你吃、那粒給他吃,學佛的人比較有智慧,他分包子的時候會說:這一粒給你拉,這兩粒給你拉,那兩粒給我拉。吃下去就要拉啊!我們如果了解這個色身是汙穢的,慢慢慢慢的,對金錢的觀念、穿漂亮衣服的觀念,譬如男衆都希望自己很英俊,穿上西裝,打條領帶。我們就觀想,如果是一具白骨,穿上西裝,打條領帶,那就不好看了,意思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色身是汙穢的、是苦的。
再來,我們這個色身是醜陋的,從頭頂分析到我們的腳底,無一可愛的地方,沒有一個地方,是所謂可愛的東西。你們有沒有看過人家在賣豬肉?看過人家賣豬肉嗎?把豬肉放進絞肉機裏,用機器絞幾下,碎豬肉就跑出來了。你認爲你的手很漂亮,你把它伸進去絞肉機裏面絞一絞,不過可不要真的照做喔!我現在是在講經哦,這只是作個比喻,你可不要回去後,真的把手絞碎了,明天跑來找我算帳,你可別真的這樣做呢!我只是方便作個比喻而已,你只要觀想就好了。你現在觀想,觀想我這只手,伸進絞肉機裏絞一絞,絞完後只剩下碎肉、碎骨頭而已,你自己拿起來聞聞看,你就不會喜歡你那只手了,做這樣的觀照,你就開悟了!所以說:皈依法,離欲尊。意思就是說,我們若是知道要來皈依法,依法來修行,就能夠離開五欲六塵痛苦的束縛。
釋迦牟尼佛講:世間有兩種人,一定活得很痛苦。第一,有執著的心跟分別的心。我們若是有執著的心跟分別的心,一定活得很痛苦;第二,于五欲六塵,束縛不舍,一直追求不舍,那麼就絕對知道你會很痛苦。
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們今天很執著我們的看法,夫妻就不和了,執著自己的看法,我執很重,夫妻不和;執著自己的看法,兄弟姊妹不和;執著自己的看法,好朋友不和。光是執著我,對方的意見、看法跟我們不同,就認爲他像敵人一樣了。所以執著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我們今天若是想要活得快樂一點,那個執著,要慢慢學習放下,雖然無法馬上放下,但是要想盡可能觀照:哎呀!這個身體是苦的根本,身體是汙穢的,身體是醜陋的,這個色身是無常的,心刹那間在變化,我今天執著這個東西,有一天也會壞、會爛、會死,這都是痛苦的。所以我們如果想要活得很平靜,要依法觀照。所以皈依法,離欲,這個「欲」就是欲望,五欲六塵。
這個世間人,不了解人生的方向、目標,所以他每天都在追求快樂,舉一個例子,年輕人飙車,認爲飙車刺激、快樂啊,拿著刀在路上亂砍人。年輕人覺得這樣很快樂,不僅犯法,出車禍斷手斷腳,父母親還得養他一輩子,快樂就變成痛苦了。有人說賭博很快樂,賭到最後傾家蕩産,無家可歸,夫妻離婚,當乞丐,潦倒,死了之後,左鄰右舍也瞧不起他。或吸食安非他命,慢性中毒,世間人說這樣叫做快樂,吸毒快樂。或是說逞老大快樂,當流氓、當黑道快樂,以欺負別人爲快樂,最後被人打死,或是送綠島坐牢,五欲六塵是一切痛苦的根本。但是在座諸位,大家不要誤會,佛陀說:合理的欲望並不是罪過,合理的欲望,並不是罪過。譬如說你需要睡眠,這不是罪過,這也是欲望啊!你要吃飯,這是恰到好處的欲望、合理的欲望,這不是罪過,所以說,我們今天來聽法,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解脫,就是要依法去修行,要依法。我們今天很清楚,看電影、欣賞舞蹈,乃至我們出國去玩、旅遊,走遍全世界,我們內心的妄想、執著沒有放下,沒有開悟,我們就算到死,讓你坐飛機,從美國坐到臺灣,遊遍全世界,我們都得不到快樂,永遠得不到快樂。
像我以前,沒有聽到佛法,元宵節,媽祖廟裏的人,就會做一些仙女花燈,用機械來控製的,也就是電動花燈,然後它就會自己擺動,上下來回的搖動著,用這種人偶代表仙女。去看機械電動花燈,不然就是提著元宵燈籠玩,整天就是向外找新鮮事,小的時候,中秋節無聊,就跑到公園看那些戀愛的男女,情侶在接吻的時候,我們就在後面拍手:你看!他們在親親!事不關己,也跟著瞎起哄。沒有學佛啊,認爲追求這個很快樂,或是以爲看電影叫做快樂,追求到最後,疲憊不堪,不如保持一個甯靜的心。所以佛陀實在很偉大,佛陀說:你用盡心血,要追求這個世間的快樂,你永遠追求不到。爲什麼?何以故?不可得。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東西,都會隨著時間而消失。世間沒有一件事,叫做真正的快樂,只有保持一顆甯靜的心,解脫的心、覺悟的心,才是真正的快樂。我們如果擁有一顆真理…
《智慧的語言 ( 五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