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語言 ( 六 )
慧律法師 主講
由 [ 如玉 ] 網友根據錄像整理
第一集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居士,大家阿彌陀佛!
很高興有這個因緣,再來到我們南投市講經,來跟大家結緣,別的地方一直在請,國內、國外都在請,我都沒有答應。唯獨答應阿貴師兄在南投市演講,我們上次演講 “ 智慧的語言 ” ,總共講了五集,前叁集在花蓮講,第一集、第二集、第叁集,第四次在我們南投市,第五次在彰化,第六次又回到這個地方。佛法是講不完的,說不盡的,最重要的是,你如果在聽講當中,有掌握到重點,那麼就能夠解脫了,問題就在這個地方,要能掌握到重點,就像我們進入一間黑漆漆的房子裏,我們第一件事會找什麼呢?找開關,電燈一打開,立刻就光明了!同樣的,我們今天那麼辛苦,放棄電視節目,放棄五欲六塵,來坐在這裏聽經,是爲了什麼呢?不是來看熱鬧的,不是來湊熱鬧的,是爲了什麼呢?希望聽了之後,看能不能解脫,根機利的人,不用兩小時,幾句話就解脫了。若是根機遲鈍的人,灌輸十幾次,也沒什麼感覺,有人邀他來聽經,他就跟著人家來了,聽完之後問他:今天講什麼?不知道啊!不過那個法師長得還蠻可愛的,那他講些什麼?不知道,不知道在講什麼!所以說我們聽經要全神貫注,了解這是稀有難得的因緣,想要聽一次經,非常的不簡單,所以我們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們這個教授, professor 常常說:你們要常常去聽人家的專題演講,我們讀大學的時候,教授就這樣教我們,教我們要常常去聽人家的專題演講,爲什麼呢?專題演講就是別人經驗的心聲,把二十年的經驗濃縮,在兩小時中講完,所以那就是別人生命經驗的精華,所以無論如何,要認真的聽人家講經,所以我才跟你們說,就算下大雨、下冰雹,也得要來,因爲法,爲法忘軀嘛!
我們聽聞佛法要用心,要認真的聽法,不過對這一點又很擔心,爲什麼說會很擔心呢?他如果跟錯人,那就完蛋了!一開始來聽經聞法,你如果跟錯法師,跟到邪知邪見的人,那就淒慘了!身穿袈裟,講的不是正法,那就很淒慘了,很淒慘!爲什麼?衆生無法分辨對跟錯,他沒有能力,我也不能跟你講,那一個才叫做厲害,這樣我又會被人家攻擊,說我有分別心。又不能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清楚,人家會說我嫉妒那個人,所以又不能講。做法師如果講人家,別人就說我們沒有修養,希望衆生好,他沒有那個能力去分辨什麼叫做正知正見,什麼叫做正法、什麼叫做邪法,他分不清楚啊!困難、困難,非常困難!所以現在就變成要看福報跟因緣了,看你的福報,跟看我們的因緣了,你如果福報大,因緣具足,你就會遇到了不起的法師;遇到有智慧的法師;遇到正知正見的法師。若是福報不夠,業障深重的人,正知正見的法師講經,他不肯來聽,邪知邪見的人來講經,他馬上跑在前頭,而且還坐在第一排,這是真的啊!所以我作爲出家人,我也不能講什麼。
那一天李俊男去找我,帶著中秋月餅去找我,我剛好出國不在,到底是找我做什麼,我也不知道,過了幾天我出國回來,印德法師打電話給我,我說:有什麼貴事?他說:李俊男他父親往生了,要將我的名字,寫上治喪委員、治喪委員,問我的意思如何?我說:我很慚愧,我沒有那個福報,沒有這個因緣。我也不能講什麼,因爲他經常跟一些長老照相,所以信徒分不清楚,可是我又沒辦法講,做法師最難爲的就是在這裏,只能點到爲止,我只有跟他說:我沒有福報。我是聽信徒說,他在講經當中罵我,罵我矮仔猴(臺語),我說:說我矮,我就已經很難過了,還加一個“猴”字!這句就不需要鼓掌了。我是跟他說:可能是信徒聽錯了,做法師的人都很有修養,可能不會這樣講,但是要寫上我的名字,我就很抱歉,很不好意思了,我一定要分得很清楚,什麼是正法,什麼是 x x 法 , 這要分清楚,這不能混淆視聽,我荷擔如來家業,我的名字跟他們寫在一起,雖是假相沒有關系,可是衆生分不清楚啊!對不對?印德法師說:不然我帶李俊男來跟你求忏悔。我說:我沒有這個德行,法師!你不要這樣說,我沒有這個德行,我也沒有這個福報,我只能說因緣不具足。他說:你不覺得他出家之後,現在都不再誹謗我們出家人了?我跟他說:過幾年在講吧!修行人就是口業要清淨,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講過李俊男第二句話。這樣你們知道意思了吧!並不是我苛求,也不是我架子大。所以說:慈悲背後一定要有智慧,不可以混淆視聽,因爲衆生無法分辨對跟錯的東西,可是我們很清楚,我們非常的清楚,電視一打開,哪個法師講幾句話,我們馬上就知道了,可是我們不能講什麼,爲什麼?因爲我們是出家人,會讓人家譏諷,也會讓人家誤會我們是在嫉妒,其實事實不是這樣。好了,我們言歸正傳,我們講我們的法。
我們今天要講的題目,叫做《智慧的語言》。智慧,在英文裏面有兩種, knowledge or wisdom , knowledge 解釋作知識, wisdom 解釋作智慧。 Knowledge is power or wisdom is power. 知識就是力量,或者是智慧就是力量,我們有智慧的人,他就很有力量,我們有知識的人,他就很有力量, Wisdom is power. power 可以解釋作權利或者是能力。那麼我們想要有智慧,要從哪裏來呢?從我們的本性來,不是從法師身上得來的。在座諸位,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智慧,有佛陀的本性,大家都能夠作佛,所以我對每一個人都很恭敬,對每一個衆生都一樣,雖然他示現作外道,我也不會瞧不起他,因爲他以後也能作佛,只要他改過自新,像俊男兄、清海嫂(衆笑),以後如果有因緣改過自新,依正法,我們也是稱揚、贊歎他,法都是平等的,我們不會因爲今天他怎樣破壞我們,我們就生氣,不會!我們弘揚我們的正法,人家自然就會慢慢受我們感化,了解什麼叫做正。 有智慧的人,他就有能力,所以六度當中,前五度都沒辦法作佛,布施不能成佛,如果布施就能成佛,王永慶施舍出來,一次布施幾億,他就做王永慶佛了,那是不可能的事,布施不可能作佛。持戒不可能成佛,外道也有在持戒,外道也有戒律。精進不能作佛,有的人精進是雜修亂進,目標搞錯了,就算二十四個小時都在拜佛,很用功,夜裏兩、叁點起來拜佛,他能做佛嗎?不能!煩惱照常存在,爲什麼?方法錯誤、方法錯誤。禅定也不能作佛,四禅八定都無法成佛作祖,都不可能!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都沒辦法成佛作祖,唯一的就是要智慧, wisdom 智慧,用智慧的心布施 ; 用智慧的心持戒; 用智慧的心忍辱;用智慧的心修精進;用智慧的心修禅定;以智慧爲前導,那麼所有的法都叫做圓滿,所以智慧就是最重要的! 若是沒有智慧,就會像一些傻呼呼的信徒,他因爲聽到錄音帶,知道慧律法師喜歡吃水蜜桃,就因爲聽到這樣子而已,他也不管是不是生産季節,昂貴、便宜;甜不甜;好的、不好的,反正只要帶有“水蜜桃”這叁個字的東西去,就算是我的好徒弟了。于是就買水蜜桃來了,把水蜜桃包裝得很漂亮,拿來供養師父,我們看了也很歡喜,徒弟很孝順、很懂事,很好啊,結果一打開六粒,花了多少錢買的呢?六粒花了一千多塊,而且每一粒都很大,日本進口的這麼大一粒,打開之後,把它翻過來一看,屁股都爛掉,每一粒都腐爛了,那麼你看他這種孝順,算是有智慧嗎?難道不能買別種水果,硬是非得買水蜜桃不成?這就是他想施舍,但是他沒有智慧,不會想:我先買一粒試試看甜不甜、有沒有爛掉,對師父是否適合,我先試吃一粒看看,我吃過之後,覺得真的不錯,我在拿去給師父。這樣才叫做有智慧,任何事情就是要有智慧。當然信徒送水果來,等他走了以後我才打開,我也是保持沈默,我也學得很有修養,還是笑一笑,這種布施沒有功德,我一粒也沒吃到!拿這六粒來,只能擺著看而已,看著六粒碩大的水蜜桃,排放著觀賞,本來打算拿去供佛,屁股爛掉,又不敢拿去供佛,浪費這一千多塊。對不對?
這就是舉一個例子, 任何事情,就是要有一個智慧爲前導,學佛就是要這樣,不然只是拼體力的念佛,可是症結一直解不開,始終無法突破,念佛就沒有力量,知道要用功,知道要了生死,不過煩惱沖不破,沒辦法啊!叫他來聽經,不用啦!不用聽經,我只要認真念佛就行了!這句話,如果是對有智慧的人來說,那是沒有錯,問題是你智慧不足,煩惱擺不平啊! 所以說,我們的念頭很重要。修行佛法,就是要修行這個念頭,觀照這個念頭,俗語說:一天一個蘋果,病苦遠離我;一天一個淨念,業障不現前。一天如果吃一粒蘋果,病苦就遠離我,這是世間的醫生這樣交待的,飯後叁百步 , 不用開藥鋪。像我們吃飽飯之後就是這樣,忏公都拿著引罄,引導我們走叁百步——飯後叁百步 , 不用開藥鋪——吃飽飯之後,如果走上叁百步,就不會生病。我們一天,如果有一個正念,清淨的念頭,我們說,一天一個善念,動一個善念,或是清淨的念頭,那麼業障就不容易現前。我們今天業障一直現前,是因爲什麼呢?心煩躁,惡念、業報就解踵而來,所以我們這顆心要訓練,我們沒有經過訓練的心,經典上說,就像一只猿猴,你控製不住它,經過禅定訓練,又有智慧、開悟的人,他不用控製,心就安住了,他的心非常安靜,不計較、寬恕、慈悲、看得開,處處解脫自在,每天都過得很歡喜。所以我們這顆心,如果能夠起善念、起淨念,以我們清淨的本性起清淨的念頭,那麼對我們的修行跟行爲就不會有偏差, 修行的定義,就是修正錯誤的念頭,叫做修行, 不然佛在哪裏?你說來聽聽!我現在問你這個問題:佛在哪裏啊?…
《智慧的語言 ( 六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