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們執著的、愛染的境界,實無有染。說實在的,這個世間實在是沒有一樣能夠汙染我們的東西,因爲確實都是不實在的假相。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說:本來無以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是假相的東西,怎麼說你被它汙染呢?本來無一物,何以故?天地萬物分析到最後,都是空性的東西,都不是實在的東西,我們怎麼會被汙染呢?如于眠夢中,譬如說作夢,夢中夢到種種好的境界,就拼命的一直追求,醒來之後,什麼也沒有。我們今天也是一樣,我們今天就像在睡覺當中,我們今天拼命的一直追求,貪愛這個境界,有一天你如果覺悟了,才發現空無所有。凡夫就是這樣,愚癡、虛妄的分別。我們因爲這個愛染,因爲愛,生起這個汙染,這個世間就汙染了!一旦汙染,染著愛跟恨,他就開始鬥爭。所以佛告訴我們:世間就像在作夢,空無不牢固,本來就是空,不牢固就是沒有永久的東西,所以沒有永久的財産;沒有永久的孝子;沒有永久的總統;沒有永久的名利,統統沒有,沒有一樣是永久的東西——空無不牢固。
“如焰空中雲”,就像空中的雲,富貴如浮雲,飄來飄去。佛陀很善于譬喻,飄來飄去。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癡愛即無相,我們的愚癡、貪愛,實在說起來,我們如果好好的透視它,是無相的,無一切相,冷靜的透視它,實在是沒有這種相。所以諸法如同草木,心不在內,亦不在外,我們喜愛這個身體,也是非永久的東西,所以追求的東西錯誤了。
“自性無所有”,自性,花,沒有自性;人的身體,也實無一個肉體,這個假體是暫時性的東西,無所有。所以凡夫會見到種種實在的世間,都是由于不了解因緣法,我們如果了解因緣法,了解每一樣東西,都是因緣撮合的東西,那麼一切都不值得我們這樣執著,無作不可取。我們若是能夠了解,徹底的了解,諸法猶如幻,法都像是幻化的東西。凡夫生取著,凡夫産生一種執著,産生一種執著,幻化出來的東西,本來就是不堅固的,我們內心的貪,枉然!貪得很枉然,枉然就是白費,拚了命去貪,貪到最後白費;拚了命去嗔、發脾氣,都是白費的,到最後它都會消失;拚了命去著相,也是枉然!
所以“諸法常無相”,無相就是空相、空性的意思,一切法都是空性。寂靜無根本,所以說:萬境本閑,庸人自擾,天地萬物,實在是很寂靜的存在那裏,空性嘛、不可得嘛,實在是沒有什麼好鬥爭,起貪嗔癡的東西,萬境本閑,庸人自擾,愚癡的人,整天就是困擾自己。所以我們的貪心沒有止境。衆生不了解,一切都是假相,所以他就認爲:這是我的,這個是我所有的。所以衆生若是能夠離開這些虛妄的相,真如本性就現前了!所以說修行是什麼?修兩個字:放下,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所以離開了真如自性,我們的妄想、分別心就産生了,我們的分別心一産生,真如本性就被蓋覆了。我們要了解,世間不是堅固的,諸法都如同夢中水月一般,所以一切境界,我們今天的六根、六塵、六識,境界是不真實的,空無不可取,一切萬法全部皆空,不可執著,執著也沒有用,我們從過去到現在,所執著的東西,能夠得到的,唯有令我們痛苦而已;能夠讓我們得到的東西,唯有煩惱而已,我們執著到現在這個時候,又帶來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一樣也沒有,什麼都沒有,不管你是王永慶也好、洪健全也好、辜振甫也好、李登輝也好,任何人都一樣,江澤民也沒關系,統統一樣,都不真實,境界不真實,空無不可取。所以我們若是了解,這個夢幻泡影的東西,我們了解,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那麼我們的心,于六根觸六塵不分別,我們還是這樣,“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我們面對五欲六塵,我們也是這樣看,我們用清靜心看,面對五欲六塵,就是用我們的清靜心看,所以無有障礙。所以一個開悟的人,他去舞廳,是大徹大悟,這是要真正有功夫的人。你們可不要這樣試,你們是凡夫,不要這樣試。我是指向佛陀,或是維摩诘居士,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那種真正有功夫的大菩薩,就算他走到妓女戶、舞廳、酒家,他怎麼會迷惑顛倒呢?不可能的事!“六塵不惡,還同正覺”,他有透視的力量啊,什麼也束縛不了他,我們如果自認是凡夫,當然還是避開比較好。
所以說:虛妄生牢固,凡夫癡無智,虛妄的東西,世間是虛妄的東西,而我們卻産生很堅強的執著的心,錯了!我們錯了!所以我們從小一直錯到現在,若是沒有佛陀的開示,我們還是不能覺悟。所以我那時候聽到正法,才了解萬般皆是假相,書讀得再多,也是這樣子而已,讓我們賺再多的錢,也不過是這樣子而已,就算當到總統好了——最大的官就是當總統了——又能如何呢?又要怎麼樣呢?所以說:凡夫癡無智,凡夫是很愚癡的,沒有智慧。一切法本來就是無來無去,一切法本自不生不滅,是由于衆生的分別心與執著心,産生來跟去的看法、增跟減的看法,何以故?生生滅滅,一方面是業力;一方面是意識;一方面是境界,交相糾結在一起,所以我們已經沒有智慧了。佛陀說:我們要了解,我們用手摸虛空,就像用手摸虛空,你用手摸這個虛空,種種分別法,實在是沒有分別,我這只手摸東邊的虛空,空無一物;我這只手摸上面的虛空,也是一樣;我這只手摸下面的虛空,統統一樣,何以故?虛空無相。同樣的,一切法無常,就是空,本自就是緣起、就是性空,就像虛空一樣,萬法就像虛空一樣,不可得、無相,生生滅滅,空性的東西,我們今天如果拼命去執著,就是跟執著虛空一樣,跟執著虛空一樣。所以我們要觀照,萬法無一是真,虛空,虛空值得你這樣執著嗎?虛空無一切法啊!所以我們的心中,分別種種的東西,結果所分別的,都是空性的東西,分別這朵花好壞,空性;分別這個好壞,也是空性,結果原本是如同虛空,空性的世間,我們卻將它當成千差萬別,障礙重重、煩惱的世間。所以佛陀說:“實無分別者”,實在是沒有什麼分別的東西,沒有什麼分別的東西。所以凡夫執著五蘊、五陰,色、受、想、行、識,他認爲實在有一切法可生。
佛陀說:“我觀一切法,性相無所有”。佛陀說,他觀一切法,性、無形的性、有形的相,皆不可得。無生亦無滅,未曾有聚散,聚散是生滅的東西,佛陀透視了生就是不生,滅就是不滅,因爲生是來自于空性,所以雖生,是幻化,因爲是幻化,不可得,不可得,所以我們說它是無生。無生不是否定現象界,是悟入本體界,我們一定要記住!無生是悟入本體界,不是否定現象界,現象界就是本體界,這是哲學家講的, 現象界跟本體界,相就是體,體就是相,所以不生滅就是生滅,生滅空性就是不生滅,所以我們不能離開生滅法,另找一個不生不滅法,我們如果悟到空性,當下放下,我們就是不生不滅,就是佛。 我們在說話,如果有覺性,無所著,說話也是不生不滅。你們在聽經,如果用智慧,了知一切相不可得,你現在就是不生不滅。 不生不滅就是空無一切法,是了解所有相皆是虛妄,心無所著,這叫做不生不滅,不生不滅,但是覺性清清楚楚,相實空性的,了解緣生緣滅無所著,但是我們的覺性清清楚楚,什麼是善,清清楚楚;什麼是惡,清清楚楚;什麼是是,清清楚楚;什麼是非,清清楚楚;什麼是來,什麼是去;什麼是增,什麼是減;什麼是一,什麼是異,一跟異,都清清楚楚,但是心無所住,所以不生不滅就是這個意思,不生不滅不是空無一法,不是無一法才說不生滅,不是這個意思,是指生滅當中是空性,因爲它不可得,所以沒有實體的東西,我們說它不生不滅。所以不能離開生滅,另找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我們現在在講經說法,我們就能悟到不生不滅的東西,回歸當下這一念,就是不生不滅,本性本自具足。 這雖然是比較難了一些,但是我們還是要聽,多少聽一點,明天再說比較簡單的,不然明天就沒有人要來了。
所以學佛就是要找到什麼處所呢?找一個寂靜的地方,學佛是爲了什麼呢?就是爲了解脫,就是希望自在,我們如果能夠這樣聽一段,稍微有體會到,我們就能感到很快樂,就不會這樣千般的計較、萬般的計較,也不會活得那麼痛苦!
明天這支麥克風, 蔡 老師稍微調整一下,這個會一直掉下去,這個下面要放蒲團,這樣子腳不能墊高,腳會麻,因爲我讀大學時,腰部曾經受過傷,所以最好是能夠用一個挺在後面的比較好,我高中時練跆拳道,腰部曾經受過傷,好了!我們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明天下午兩點要辦皈依,辦過皈依的人,還是可以隨喜參加。明天、後天還有兩天,我會盡量講到讓大家聽得懂,引起大家的興趣,如果離開佛法,生命就沒有意義了,好了!我們今天就到這裏結束。
第二集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菩薩,大家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再來繼續佛學的講座。
我們先要認識這一點:爲什麼要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令我們了生死,脫離六道輪回!
修行的定義是什麼? 修行的定義,就是修正錯誤的觀念,叫做修行 。所以首先我們要認識什麼是錯誤,如果不能認識我們是錯在什麼地方,那麼我們就無法修行,我們連自己的錯誤在那裏,這個病根在那裏,我們都不知道,我們要如何修行呢?所以今天講的課程非常重要,你如果全神貫注認真的聽,體會到師父所說的道理,徹底的付諸行動,刹那間就解脫了! 修學佛法不是時間長久就一定贏,是看我們的感受、體會的能力,是強還是弱, 當然這就牽涉到宿世的善根,如果大家沒有善根,就不可能坐在這個地方。
如果能夠指出我們心的病態,我們就能夠從事修正的工作。一般人不是這樣,一般人是不想來聽經,固執己見:我念佛就好了,我拜佛就好了。貪嗔癡現前,他沒辦法,因爲他沒有聽經,沒有觀照的智慧,所以他只是在表相裏面下手而已;看到是非,他的煩惱就産生了;看到善惡,他的煩惱又産生了,…
《智慧的語言 ( 六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