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慧的語言 ( 六 )▪P14

  ..續本文上一頁我不會這樣,我絕對不會這樣,沒有讓我看到真相,沒有讓我親自去了解,用智慧親自跟那個人相處,我絕對不做任何的批評,爲什麼?我們不了解,我們是局外人。所以愚癡的人就是執實性,所以 我見是很可怕的。

  所以今天人類思想上的嚴重病態,我將它綜合起來, 第一、累積性。 一二叁四五,就是一種累積性,數量觀,人類的第一個病態。人類的第二個病態: 有限性, 因爲沒有智慧,愚癡,所以用有限的生命,看待這個世間,又不願意去聽有智慧的人的開示,所以我們人的生命,智慧有限性。第叁、人類的思想嚴重的病態, 叫做矛盾性, 感性跟理性不能平衡,常常吵架、戀愛執著,如火如荼的鬥爭,都是因爲內在的矛盾,沒有對象,自己跟自己過意不去,自己跪在地上,自己痛哭,歇斯底裏的,沒有人跟他吵架,內在也矛盾。第四、 顛倒性,以無常爲常,以不淨爲淨,以苦爲樂,以無我爲我。 第五、 叫做慣性,習慣于是跟非的觀念; 習慣于對跟錯的觀念;習慣于我們的思想、傳統文化,我們的慣性意識,形成一種業力,到臨命終,慣性意識牽引著我們,我們不能做主,所以要趕快斷習氣。 第六、叫做執實性, 執著這個假相,把緣起空性的東西,變成實在的東西。我們人類有六大病態,我們在聽經之後,要好好的修正自己。

  

  第叁集

  感謝大家這叁天都來參加這場佛學講座。我們今天已經進入第叁天的講座,我們昨天說到,人類思想上的嚴重病態有,一、累積性,二、有限性,叁、矛盾性,四、顛倒性,五、慣性,六、執實性。我們今天就從最後一點說起, 因爲衆生有這個執著性,所以任何一個時間跟空間,都會有見解不同,執著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 ,無論是立法院也好,無論是民進黨也好,國民黨也好,不用說那麼遠,就來說我們的家庭,夫妻間的意見、看法就不合了,爲什麼?執 著自己的看法,我執、我見, 所以我們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我們過著煎熬的日子。我們給自己壓力,因爲內心的執著,習慣活在順境當中;忤逆我們,我們心裏就起摩擦,所以我們內心給自己壓力,因此到最後忍無可忍,就變成精神上的崩潰。他一直欺負我們,我們無法忍受,我們覺得他很無理,可是我們又是他的妻子,每天對我們動粗、暴力相向,甚至有恐嚇我們,到最後崩潰,精神分裂。所以人身體上的疾病容易醫治,心若生病就難醫了,無藥可醫,因此要修正這個觀念。

  昨天有人說:法師!因爲南投市及鄰近縣市,初機的人很多,初學佛的人很多,希望法師不要講得太深,講太深會聽不懂。我說:好!不然我就講大家聽得懂的,因爲講太深摸不著頭緒,有形的他略知一二,無形得就搞不懂了,你若是拿錢叫他算,他就算的出來,你如果問他:什麼是開悟?他就不知道了,所以沒辦法。不要緊!我們慢慢來。

  佛爲什麼是這麼值得我們恭敬,值得我們禮敬,值得我們崇拜,佛陀爲什麼這麼偉大?我們作爲一個佛教徒,要先認識佛是什麼,依經典上所說,佛具足叁種條件,這叁種條件,衆生是完全沒有。第一、大智:大智慧。第二、大悲:大慈悲心。第叁、大能:神通自在,生死自在。我們現在來解釋,佛具足這叁種條件,所以叫佛,大智慧,大慈悲,大能力。我們一項一項來剖析。

  大智慧,爲什麼說佛是大智慧呢?佛陀貴爲太子,有美麗的王妃及愛子,皇宮內金銀財寶樣樣具足,有國家皇帝不作,跑去出家,爲什麼?他知道這些都是不究竟的,皇帝也要生老病死,生死是很大的問題。所以佛認爲衆生活在這個世間苦惱無邊,有錢的人煩惱,就像我們臺灣,有錢人怕被綁票,窮人也煩惱,怕病苦、怕沒有房子,富有的人也煩惱,貧窮的人也煩惱,病苦也煩惱,出生後,生老病死統統是煩惱,佛就發願,一定要體悟到真理,因此就去出家修行。經過數年苦修,在菩提樹下證悟到人生跟宇宙的究竟徹底的解脫的真理,能夠徹徹底底地解決我們人生的痛苦。所以 佛陀說:入我門中絕不貧窮。 只要你走入佛門,你這一生就不會貧窮了。所以在座諸位!你們要爲自己鼓掌,你們今生都不會貧窮了。因爲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智慧,我們比任何人都富有,我們會活得很解脫。

  第一、大智慧,佛就是徹悟人生跟宇宙的永恒的真理,這個真理是放諸四海而皆准,一般的宗教,都有夾帶感性的意識狀態。譬如說:你要相信上帝。 You must believe God. 你一定要相信上帝。 Why

   爲什麼我一定要相信上帝?你說一個理由讓我聽聽看,因爲上帝是萬能的,所以說,我可以相信上帝創造天地萬物,但是我也可以不相信,因爲我不一定要相信天地萬物是上帝創造的。佛經講就不是這樣的講法了,佛說世間無常,人有生老病死的痛苦。我問你:你要相信不相信?都不管!這跟相信與否無關,跟感情也無關,這不是你相信你就不用死,也不是我不相信我就不用死;也不是你相信他就變成不會無常。統統一樣,相信也無常,生、老、病、死,你不相信,也是要生、老、病、死,佛就是將這個世間的真相告訴我們,沒有任何感情的因素,真理就是永恒的, 不受任何感性的支配,叫做真理。 不是你相信跟不相信的問題,事實上世間就是無常,沒有什麼好辯論的,你不相信,等著看,看你會不會死,人是一定要死的,無法避免,佛陀講的就是事實。所以佛有智慧,他知道這個肉身會爛壞,他就重視這個精神,也就是我們的覺性,從我們的覺性開始去修養。所以佛陀在《阿含經》裏面就說了:弟子們! 一個從事精神生活的人,這個人就接近了悟道,這個人就開始接近解脫的日子。 佛在《阿含經》講:弟子!一個人如果會重視我們的精神作用、精神生活,也就是說,不必籍著物質的生活,他就能夠活得很快樂,重視精神的生活,這個人已經接近解脫的階段。所以把精 神領域升華到最高點,把物質的生活欲望降低到最低點,這就是智慧的人。

  那麼所謂大智慧,佛是悟到什麼呢?悟到人生無常、苦、空、無我,沒有實在的我們,悟到宇宙中,無有一法不是在刹那間變滅,一微塵即知遍叁千大千世界。這是《華嚴經》講的,剖一微塵,即知叁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萬法統統是緣起,統統是性空。你如果開悟,你就知道,你如果看到手帕,手帕就是因緣生因緣滅,條件所組成的,“緣”就是條件,種種的條件,譬如說絲紡織後變成布,把它裁剪成手帕,種種的條件、因緣,才變成一條手帕。同樣的道理,我們人籍著父母的精液跟卵,變成受精卵,慢慢發育,變成一個人,所以這就是生滅。佛了解在這個天地萬物、宇宙的生滅當中,還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就是我們如如不動的清淨本性,相再怎麼變化,本體沒有變化,本性不生不滅,他就是悟到這一點覺性。所以簡單來說,就是不受境界的影響,不著相、沒有分別心,離一切相,名爲諸佛。佛的偉大就是不會被境界沾染,你沾染不了他,他不會痛苦,他沒有大跟小的觀念;他也沒有錢多跟錢少的觀念;他也不會覺得很委屈,因爲他有智慧,因爲他知道今天所有的執著、痛苦統統是多余的,爲什麼?十年之後,今天統統叫做曆史鏡頭;二十年之後叫做經驗;叁十年之後,留下來的只是一層記憶,模糊的記憶,等到這一口氣斷掉之後,今天所有的波折、痛苦統統沒有真實性,統統不實在。

  我們今天就不一樣了,凡夫著于這個假相的世間,他現在覺得很委屈,我先生罵我,晚上我就睡不著了。爲什麼?執著,他不知道這是會過去的,今天一定會過去,明天也一定會過去。所以我們每個人都一直在期盼,希望明天會更好、望子成龍、有種種希望、事業能夠更風光,他不知道他所有的希望,會隨著時間而失望。爲什麼? 生滅法的世間,留不住任何東西, 這就是大智慧。 所以《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個“生其心”,就是生清淨心,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應該無所著,生起清淨心。爲什麼?世間不值得我們執著,不值得我們這樣痛苦,煎熬自己,這是很愚癡的人,但問題是習氣難改。所以大智慧的人,他的心非常的安詳,他過著世界太平的日子。佛心中的世界,跟我們衆生不同;衆生的世界,是過著戰爭的世界,夫妻從早吵到晚,母子、父子意見不合就起爭執,去上班又跟同事勾心鬥角,就算沒有對象,他也跟自己過不去,他會煩啊,總是覺得很憋悶,時時都很煩躁,他自己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所以凡夫就是過著戰爭的日子, “戰爭”即心著于某一種觀念,不能寬恕衆生就是戰爭;執著相就是戰爭;瞧得起誰、瞧不起誰就是戰爭,內心一直不能平靜,不能平靜,何以故?著相!將這個假相當作真的。 佛了解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的東西,無自性,沒有一個實在的東西。所以佛陀的心就是平靜,而我們的心是起伏不定,彎彎曲曲,忽起忽落。所以我們人一定要尋求一些快樂,去跳舞、去 KTV 、去 MTV 。佛說:在虛妄的世間,想要追求快樂,是個大愚癡的人。 在這個無常的世間,你想要追求到真正的快樂,那是一種愚癡, 是一種奢求。 意思就是說,在這個如夢幻泡影,生滅法的世間,我們想要追求真正的快樂,那根本就是妄想、顛倒,不可能的事情;唯一要做的,要放下一切,看到任何相,不要執著,無所障礙。所以佛過的世界,就是天下太平,不管任何人想害他,任何人誹謗他,他始終如如不動,爲什麼?這都不是真實的東西。譬如有個女人冒充有身孕,誹謗佛陀,說是佛陀的孩子,佛陀連解釋都沒有,只是一笑置之。提婆達多從山頂滾下石頭,《法華經》就說得很清楚,提婆達多示現跟佛作對,從山頂滾下石頭要壓死佛陀,佛陀又入地獄去救他,這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慈悲心,世間人怎麼可能做得到呢?

  所以佛有大智慧,他悟到人生就是假相,宇宙就是緣起,因緣生因緣滅,無自性,因緣…

《智慧的語言 ( 六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一行叁昧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