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慧的語言 ( 六 )▪P5

  ..續本文上一頁耳朵所聽到的,一切天地萬物,就如同鏡子的影像,意思就是不實在的,都是一種影像而已,按照科學的研究來說,我們所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是一種顆粒微塵的聚合體,沒有實在的東西。譬如這朵花很漂亮,佛說:這就是假相,爲什麼說它是假相呢?我們把這朵花擺著,它就會慢慢的枯萎,再點把火燒了它,燒完之後變成灰燼,烘幹之後變成微塵。這朵花是這樣,我們的肉身也是這樣;桌子也是這樣;這個麥克風也是這樣,你把它磨成粉末狀,世間天地宇宙萬物,都不過只是顆粒、微塵,電子、質子、分子的一個聚合體,只是結構的不同, Onli structure is different. (只有結構的不同而已),沒有一朵真正的花;沒有一個真正的我們,任何一種東西,都是顆粒微塵所構成的,我們從小就看到假相看到現在,而被種種得相綁死了!人來自于塵土,我們也將回歸塵土。佛陀說: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不曾經擁有過任何東西,我們也不曾經失去過任何東西 。佛告訴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我們不曾帶任何東西來,也無法帶任何東西回去。所以在這個過程,你也不必有太強烈的喜怒哀樂,起心動念,情緒的高低潮,因爲終歸毀滅、無常,那麼心慢慢慢慢的就平靜下來了。

  再來,“亦如水中月”,又像水中的月亮,我們今天拼命的追求境界,拼命的追求五欲六塵,就是像水中撈月,月亮在天上,然後映現在水中,我們就在水中撈這個月亮。簡單來說就是,你今天拼命追求到最後,就是消失,什麼也沒有,所以禅宗說,要修禅宗的法門,第一個要修無所得,要了解無所得,沒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得到。無所得,爲無所得,以這種心態修禅宗,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所以撈這個水中月,徒自疲勞,我們去水中撈水中的月亮,你看有可能嗎?不可能,不可能!既然不可能,我們今天拼死拼活得,爲了拼一碗飯吃,當然我們還是要認真拼打,不過時時刻刻都要做觀照:帶不走,不必太計較,如水中月。

  凡夫愚惑心,凡夫是愚癡,還有迷惑的心 ; 分別癡恚愛,因爲他有一個分別的心,分別:這是花、這是有錢人、這是窮人、這是總統、這是乞丐,他就拼命的一直分別,帶得走嗎?帶不走,看到有錢人就拍馬屁;看到有錢有勢的,就卑躬接迎,來的時候,就對他很有禮貌;看到乞丐就分別。他不知道,有錢有勢也是一個假相;乞丐,他也是一個假相;美也是假相;醜也是假相;身分高的人是假相;身分低的人也是假相,我們如果悟到這一點,這就叫做平等心,所以什麼叫做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就是平等心。 我們如果有分別心,我們就會變成愚癡,因爲我們沒有悟入清淨的本體、空性的本體,我們沒有悟到萬法皆空、萬法不可得,我們都在假相裏面做文章,也就是在虛妄的世間中一直追求。所以佛陀說: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意思就是說:你如果拼命的追求名、追求利,有一天你會後悔,我們一定會後悔,爲什麼?不究竟啊 ! 再來,我們如果有分別心,我們就會有恨;這個人對我們比較好,這個人對我們比較不好。我們如果有分別心,就會說:這個我喜歡、這個我不喜歡。

  “法無作無處”,我們如果真正想修行,就要了解這個法,法的意思就是說,理跟事相,都叫做法,“法無作無處”這很難體會,不容易體會,意思就是說,如果徹底得講起來,沒有一個我,萬法皆空,沒有一個真正在造作的人,沒有一個真正在造業的人,因爲我們有妄想,所以我們離不開因果,如果我們能夠了解,這是種種的妄想,只是一種觀念,我們對它放得下,心擁有這個假相的觀念,沒關系,但是我們放得下,超越它,那麼就是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我們就能體會到萬法皆空,所以萬法無所作,萬法無處,無處就是說,沒有一個實在的這種東西,譬如說,我們今天在南投市的縣立文化中心,我們如果用智慧觀照它,這間建築物是因緣和合,如果把它拆掉之後,用手將它摧毀,文化中心在那裏啊?我們也不必一定要將它拆掉,我們就能夠用透視的眼光,我們用透視的智慧,我們就知道這間道場是空的東西,不是實在的東西,不是永久的東西,是因緣生、因緣滅的東西,我們當下就能了解,所以心就無所著。所以說法者無法可說,聽法者也無法可聽。所以說,也沒有一個講經的我,也沒有一個聽經的你,何以故? 這都是因緣生的東西,假相說法、假相聽經,萬法皆是幻化的東西。所以實在說起來,法的究竟處,是無作無處,沒有一個真正的這樣的地方。如虛空清淨,我們若是悟到萬法皆空,我們的心就如同虛空,無一相;就如同虛空無所著;就如同虛空無邊際;就如同虛空無相,就如同虛空的平等心,你對它吐口水,虛空也是不動;你拿武士刀砍它,也是一樣;你對它開槍,它也是這樣;你對它吐口水、在虛空拉屎,它也是一樣不動!虛空運載這個大地,這個地球也在虛空當中,別個地球也在虛空當中,都一樣,你對它大小便,虛空也是一樣,統統一樣!我們修行如果能悟到,對世間的假相分別,只是痛苦了我們自己,假相化作我們一念的愚癡,不值得;這個假相化作一念恨心,不值得;這個假相化作一念恩愛,執著的恩愛,不值得!所以萬法亦無有覺知,這個覺知就是感受,就是說我們的感受,都是幻化的假相,我們今天才會覺得怎麼樣。 所以我們會紛爭,就是因爲每個人的感覺不同,所以在壞的人,還是有人會稱贊他,從我小時候看到現在,就屬林春生最糟糕,自殺的那個林春生最糟糕!聽說他死了之後,這是報上報道的,不曉得是不是真的,他死了之後,驗屍,身份確認之後,死屍要運回他家裏,左鄰右舍都反對,簽名反對,不准他的屍體運回去!你看有多嚴重,死了之後,屍體要運回家,連鄰居都不答應,你看有多嚴重!他所有的器官,他父親要把他的器官捐給別人,沒有人要!要是有個人剛好昏迷不醒,在他不知情之下,幫他換上器官了,醒來時問:媽、媽!是哪個好心人,移植心髒給我,讓我可以活下去?你的心髒就是林春生的,或者是得結膜炎、角膜眼要作手術,或者是腎也好,隨便舉一種器官來說,譬如說腎好了,告訴他:你那兩顆腎髒,就是林春生的。哎呀!聽到林春生的,就開始一直槌打:林春生的!爲什麼答應讓醫生移植?差不多會有這種情形,所以自我會看人以來,從我小時候到現在,沒看過像林春生這麼嚴重的,連人死了之後,大家也不肯原諒他!所以說,這就是沒有聽到佛法,他才會這樣子,你看!把白曉燕的手指頭剁掉,脫光她的衣服,又強加拍照,然後又淩辱她,淩辱致死後,在她身上綁了叁十幾公斤的秤錘,在把她丟進臭水溝裏。人怎麼可以凶殘到這種程度?!很不可思議!我們每一個衆生,你看悟道的人,是這樣的大慈大悲,悟道的人大慈大悲,而你看迷惑的衆生,這實在是超國際水准的殘忍,很不可思議!

  所以說,我們的感受也是一種錯覺,衆生爲什麼會感受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呢?就是因爲他有執著,分別心、執著心,爲什麼有的人能住在有福報的地方?有的人就要生在沒有福報的地方呢?《楞嚴經》上講:循業發現,以你的業,發現一切的因緣,你有什麼業,你就會發現什麼因緣,你若是有善業,你就得到善業的因緣;你若是有惡業,你就會發現惡業的因緣,你每天如果跟拜佛的人相處,生生世世所發現出來的業,就全是同參道友;你如果跟狐群狗黨做朋友,你將來生生世世所發現的業,就全是跟狐群狗黨在一起,《楞嚴經》上寫的,一切都是循業發現,你造什麼業,就會發現出現相應的因緣。所以這個因緣,雖然是我們自己能掌握的,但是有時候也讓你控製不了。譬如說,你一出生就生在海邊,你父母親都是在捕魚,出生在馬公,家裏靠捕魚維生,父親捕魚、母親捕魚、大哥捕魚、大姊也在捕魚,那麼你不捕魚,還能做什麼?或是父親殺豬、母親也殺豬,你出生在這個家中,那麼你不殺豬,還能做什麼?所以我們的業,會把我們牽引到好跟壞的因緣,所以我們這個時候,也要種善的因緣,萬一我們不能了生死,沒有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才會有好的因緣。所以說,我們要記住!若是在聖人來說,一切的感受, the feeling (一切的感受)統統是錯覺, 好的、壞的、善的、惡的,這都是對立的觀念,這個對立的觀念,如果深入,牢執不破,那麼我們這個世間,就永遠不會平靜,因爲都是對立性的東西,對立的覺知、覺受。 所以說,我們要放下這份覺受,譬如說,這個人給我的印象很差,但是我們要親近他看看,他是不是有在進步,如果有在進步,你就要給他機會,我們先放下這個感受,放下這個虛妄的感受,雖然我過去對他有成見,他給我的印象不好,不過我們跟他相處之後,發現他確實是真的很好,我們就要放下這個感受,才不會造成偏差、扭曲。

  “虛诳不牢固”,意思就是說,這個時間種種的相,都是虛诳,虛诳不牢固;不牢固就是說,諸法都是會壞的東西,我們爲何會被這種假相欺騙呢?這些假相都是會壞、會爛的東西,我們這個身體也好,天地萬物任何一法也好,都是會壞、會爛的東西,我們爲何會被這種假相欺騙呢?于內求恚愛,在我們的心,由我們的心,去追求這個恨、追求這個愛,直到有一天雙手放開,消失了,我們的追求都是多余的,多余的痛苦。 所以愛恨交織會毀滅一個人。 所以我們一定要體悟到,未嘗有所得,這個世間,我們得不到任何東西,不曾得過任何東西,死了之後,雙手一放開,都不是我們的。凡夫生染愛,被相捆綁住了,譬如說感情的問題、金錢的問題,光是說選這個縣長,凡夫就不可能放下了,他就是堅持要選縣長,他就是堅持到底,就算國民黨把我開除,我還是要選。所以衆生哪有可能不六道輪回呢?他産生這個染愛的時候,他拼了命也要追求。而實在是沒有一個可以讓我…

《智慧的語言 ( 六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一行叁昧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