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慧的語言 ( 五 )▪P10

  ..續本文上一頁樣叫做修行、清淨,你這樣叫做沒有修行,這就叫做偏見。執著自己的見解,認爲是最殊勝的,叫做偏見,容不下意見、看法跟我們不同的,無法容忍他,容不下看法跟我們不同的人,這樣要如何論及修行呢?世間人說:肚大能容,對不對?宰相肚裏能撐船,要能包容異己的存在。世間人都能夠包容看法跟自己不同的人,爲什麼我們修行人,不能包容世間這些惡劣的人呢?爲什麼不能包容這些看法跟我們不同的人?這樣還想修什麼行呢?別人若是看法跟我們不同,我們就煩惱,這樣要修什麼行呢?所以這很重要,偏見是所有出家人沒有開悟以前,包括在家人,統統具足。師徒吵架,偏見,執著自己的看法,母子也同樣如此,一切衆生,就是因爲執著自己的知見爲最殊勝,所以變成偏執。釋迦牟尼佛就不會這樣,佛陀的偉大就是說,他知道這個是外道,知道這個是不究竟,但是釋迦牟尼佛從來不生氣、從來不攻擊,從來也不傷害外道的衆生,絕對沒有,因爲要留一個余地,以便將來有因緣度他,要記住,這很重要!佛陀從來不曾得罪外道,佛陀從來不曾傷害外道,不曾攻擊外道,他只是辯論,使道理愈辯愈明。佛陀爲什麼不傷害外道,不攻擊外道、不批評外道?頂多是告訴他,他不究竟,爲什麼?因爲要留將來度他們的因緣,爲了留往後度這些外道的因緣。所以你如果一下子就跟外道起沖突,那麼他就不能入佛門了,不能入了,知道嗎?所以我們不須要去傷害外道,告訴他:不要緊!慢慢來、慢慢來。

  

  第叁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叁稱)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居士,大家阿彌陀佛!聽衆是一天一天的增加,只有增加沒有減少,表示我們彰化地區、中部地區的佛法很興盛,大家求法的心很熱烈。希望在座諸位法師、居士,聽完講經之後,要負起傳播佛法的這個責任。我們作爲佛弟子,不能將離苦得樂的這個法門隱藏起來,要將它傳出去,好的東西要分享給大家。

  昨天因爲時間快到了,所以只大略說了一下修行的叁大障礙,我們今天再簡單重複一下,因爲如果得了這叁種病,就很難醫得好,修行就無法成就了。

  第一、叫做傲慢,我慢。瞧不起別人是很簡單的,要擺平自己很困難!無量劫以來,我們不能成佛,就是總是覺得我們比別人了不起,我們的自尊心如果太強,就受不了別人講我們一句話,甚至別人好意給我們建議,但是我們也會當作他是惡意的中傷,問題是我們自己太過敏感,把別人的好意都扭曲了。所以我們從這個時候開始,學佛就是要有佛的心,《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聽到好聽的話,要當作人家很有修養;聽到難聽的話,就當作沒有聽到,這樣慢慢慢慢的來降伏我們這顆我慢的心。

  第二點就是嫉妒的心。這個嫉妒的心很糟糕,非常的糟糕!在《百法明門論》裏面說,嫉妒的心就是不耐他榮,不耐他榮就是別人如果比我們好,我們就忍受不了,譬如說,師父若是稱贊:哦!這個小姐很漂亮!然後旁邊就會有一個住在她附近的小姐跑出來說:是啦,師父!她確實是長得不錯,不過懶得要死!她就一定會再補充一句,她如果不講人家的缺點就會很難過。我們人都會辯解:我是好意。但是他的目的,就是要傷害對方,我們人就是這樣。明明是嫉妒,但是有的很會做人,口口聲聲都是爲他好,其實是在傷害他。所以臺灣話很厲害:「右刮左削」,就像在刮瓠瓜一樣,臺灣話很厲害,臺灣話很有學問,真的!我們如果有嫉妒,怎麼修行都沒有用,出家人若是嫉妒,你也沒辦法修行,你別想修行了,世間人都是這樣子,看到人家供養某個法師,心裏就憤憤不平:那包紅包怎麼沒拿來我這裏,爲什麼拿去他那邊?我們也不想想看,自己前世沒有結這個因緣。人家稱贊誰比較有修行,我們就受不了;人家贊歎誰比較精進,我們也受不了;贊歎別間道場建得很莊嚴,我們也受不了,這樣我們怎麼有辦法修行呢?不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想見到佛,你一定要破這個相,你才有辦法,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什麼叫做大修行人?修行人就是天天都無事,叫做大修行人。什麼叫做開悟的聖者?天大地大的事情,到了他這裏,統統無事,什麼事情都沒有,那就叫做大徹大悟。爲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不會被假相束縛了。

  我今天接到一封信,DL喇嘛說要請我吃飯,在臺北。他也要來高雄弘法,要憑票進場,所以要索票。有一個人病得很重,已經快要死了,自己覺得來日不長!聽到DL喇嘛要來,他就很興奮,結果他去索票沒要到,要不到票就在外面哭,傷心DL喇嘛來,他卻不能進去。人家問他:你爲什麼非進去不可?他說:」我已經是快要死的人了,希望給DL喇嘛摸一下,看病苦能不能好起來,不然讓他摸一下,死也甘願了!」這真是大愚癡的人。有一次,我從文殊講堂剛坐電梯下來,正好有一個小姐來,還長得很漂亮。那個小姐看到我就說:」哦!你是慧律法師嗎?」我說:」嗯!」」你幫我摸一下。」我說:」怎麼回事?」」幫我摸一下,替我消災。」我說:」摸哪裏能消災?摸哪裏不能消災?」她說:」摸頭頂啦!你幫我摸頭頂。」我說:」摸別的地方不能消災嗎?」貪嗔癡具足,要如何消災?一開口就亂罵人,尖酸又刻薄,沒被人打死就很慶幸了,你要如何消災?幾時告訴你,消災是這樣子消法的?消災是要回光返照,從我們自己徹底改變,我們心中沒有貪,就是消災了;我們如果沒有嗔恨心,不結惡緣,就是消災了;我們心中若是有智慧,我們就消災了,諸位說對不對?這樣就消災了!不然整天跟左鄰右舍結惡緣,人家如果在你門前停個車,就開始破口大罵,這樣要怎麼消災?你沒被打死就很慶幸了,還想消什麼災?拜一百次梁皇寶忏也沒有用,佛法就是改變我們自己,才叫做消災。消災要從我們本身做起,這樣知道嗎?這樣才叫做消災啦!不懂佛法,以爲人家幫你摸個頭就解決了,沒有錯,可以結個善緣是真的!如果說摸一下就能解決事情,希望消災、病苦好起來,要是摸一下病苦就會好,我今天還會病成這樣子嗎?生病是要吃藥的!是不是這樣?哪有那麼笨的人!我們人的腦筋都壞掉了,將拜佛當作在拜神,佛教會滅亡,就是這種觀念造成的。

  譬如說拜西方叁聖,有一次我去信徒家中,他家裏的西方叁聖像挂得很莊嚴,他正好在拜佛,站起來,拜下去,頂禮得很莊嚴,很認真的拜,一邊拜佛,嘴裏還念念有詞,不曉得在念什麼。拜完之後,我招手喊他過來:」你剛才在念什麼?」」我希望能夠消災解厄,祈求佛祖保佑我賺大錢!」我說:」如果被你這種人拜到,佛菩薩會全被你拜跨了!無一幸免,佛教會很淒慘!真正拜佛不是這樣子的,拜佛叫做依法,依法不依人,法就是真理,真理就是解脫的東西。」他說:」我拜西方叁聖,這樣不對嗎?」我說:」那差別可大了!佛教要是像你這樣拜,就跟拜神一樣了,你這種拜法,跟拜神完全沒有兩樣,拜神就是希望他股票賺錢,他兒子考試上榜,身體健康,這樣就跟拜神沒有兩樣了,拜佛跟拜神是天壤之別。如果被你這種人拜到,佛教滅亡!」他聽完之後,臉都綠了!」師父!不然應該怎麼拜?」我說,」我現在教你,你如果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叫做無量壽、無量光,知道嗎?我們的心裏要想:我的心有無量光明否?有無量壽否?心有沒有像阿彌陀佛這樣?如果看到觀世音菩薩,我們就想:我們的心有沒有像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如大悲觀世音菩薩否?看到菩薩,就想到我們這顆心,有沒有跟他一樣?我們如果看到大勢至菩薩,就知道代表智慧,我們的智慧,有沒有跟大勢至菩薩一樣?拜西方叁聖,就是在拜佛的慈悲喜舍,也就是顯示我們的本性,這樣才叫做拜西方叁聖,這樣知道嗎?這才叫做正法,凡是任何的法,都要回光返照,心心相印,與佛相應,依法,這才叫做拜佛,即心即佛,不然我們只是茫茫然的拜佛,那就很悲哀了,拜佛就跟拜神一樣了!」拜佛祈求不生病,我說:」你腦筋壞掉了?你去看經典,佛陀尚且要示現生病了,爲什麼說病苦是正常的呢?」這個身體叫做無常啊,無常之身就一定會生病,佛陀尚且示現會生病了,凡夫又怎麼可能不生病呢?對不對?生病就要看醫生,生病是很正常的事,要以歡喜心接受,生生滅滅的身體,怎麼可能不生病呢?對不對?法就是要會認識,要認識正法是什麼東西,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佛弟子就是要有覺性。

  再來,我們說到嫉妒,這很難改,嫉妒就是不耐他榮,沒有辦法接受別人的光榮的一面,別人如果好,我們就很痛苦,這是心裏嚴重的病態,障礙,很重的障礙,這是很不好的事!所以說我們修行人,我昨天講過,我們出家人,千萬不要去跟信徒講另一個道場的壞話,那會很糟糕。有一天,信徒就會傳到那邊去,信徒傳到那邊去之後,那邊又說這裏的壞話,到後來,信教徒不敢拜佛了,你們出家人都這樣互相攻擊了,他怎麼敢來拜佛呢?他不敢來了!所以我們要記住!信徒把錢拿來我們這裏,或是拿到別的道場,我們都無所著,爲什麼呢?我們無所著就有德行。意思就是說,譬如說,信徒捐一百萬給佛教,沒有拿來我們這裏,拿去別的道場,我們也要替他歡喜,爲什麼?那邊是叁寶,這裏也是叁寶,我們要替他歡喜,我們沒有得到錢,但是我們得到德行,我們有德行,我們無所著,我們的德行就存在。我們的德行,不是用金錢買得到的東西。所以我們要記住!不要有嫉妒心,這一點,我都盡量的做,因此我文殊講堂永遠敞開大門,信徒喜歡來就來,信徒想走就走,一切都隨緣,何以故?不可得!萬法都不可得,以無所得,我們才能得到佛道。所以佛陀說:修行人不可以苦苦的哀求,示作可憐相。我們是一個出家人,人有人格,僧有僧格,我們一個出家人,怎能像你世間人這樣苦苦哀求,擺一副可憐相,去跟人家乞求呢?這樣我們還有僧格嗎?我們出家人…

《智慧的語言 ( 五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