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超越六道輪回的心不強,所以他沒有力量,可是他也同樣在念佛,漫不經心的念著……所以如果出離心很強的時候,在臨命終時,你可以說有十足的把握。就像《淨土聖賢錄》裏寫的,那個張善和,他殺牛殺了一輩子,到臨命終的時候,陰境現前,牛要來跟他索命了,一群牛要來戳他,只有他見到,別人跟他妻子根本看不見。他嚇得失聲驚叫,一直叫著:牛來跟我索命了!看到牛一直戳他,慘叫聲不斷。陽氣如果衰弱,陰氣就來了,頻率就開始相應了,我們人的氣數若是盡的時候,念佛的人,頻率跟佛相應,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與佛相應;若是造十善的人,跟天人的氣氛相應;持五戒的人,跟人間的氣氛相應。張善和殺牛殺了一輩子,臨終時非常痛苦,束手無策,湊巧一個出家人來到他家,他的妻子就請求這個師父救他,因爲先生整天一直慘叫,那已經不是用哭的了,是用慘叫,也不曉得該怎麼辦。師父就告訴他:這個時候,你修什麼宗都沒有用了,修什麼禅,修其他法門都沒辦法了,你想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了,這個時候,只有念南無阿彌陀佛可以救你。因爲他非常痛苦,牛在後面要來索命了,佛像擺在面前,他也沒有選擇的余地了,師父說:你合掌!連念佛也沒辦法念了,只有合掌,師父說:你如果沒辦法念,嘴上動著,心裏跟著憶想就好了,心裏若是能憶想,就能去極樂世界,你跟著我念。念不到叁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他本來是非常恐懼,漸漸看到一片光明,念不到十句,佛現前了,臨命終,佛就來接引了,接引他往生了,這段在《淨土聖賢錄》就寫得很清楚!
所以只要我們有一念的出離心,有想要離苦,你就能夠得樂。但是要下決心,修行不是說修數十年,就一定勝過別人,不一定,你修行若是不下決心,就算你修一百年,還是老樣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邊念佛,一邊就開始看《我的阿爸我的子》,看秀琴被陷害,發瘋了——那一次是我不小心看到的——一打開電視就看傻了,迷上連續劇了,一方面要看電視,一方面還要念佛,平時又跟人家斤斤計較,你說他有在修行嗎?他有啊!他有在念佛嗎?他有啊!你說他會往生嗎?不一定!他沒有下決心啊,沒有下決心,就不一定往生了!
所以修道的叁種心,第一個:出離心,思惟我們在娑婆世界的痛苦,思惟我們在六道中輪回非常辛苦,所以說人都會老,我們來世如果再來出生,我們還是會再老一次,人老了是很辛苦的。
有一次,有個阿婆去我那裏,她說:」師父,請你幫我加持一下。」我說:」也不用加持了,我這裏有大悲咒水,我倒一杯給你喝。」我就念一念:」這杯給你喝。」倒給阿婆喝。我說:」你要喝以前,要念十聲南無觀世音菩薩。」阿婆的手一直顫抖,控製不住,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念完要開始喝時:」師父,怎麼一滴水也沒有?」我說:」我倒了一整杯給你,怎麼會沒有一滴水?」全灑光了,只因爲端著茶杯念幾句:南無觀世音菩薩。你看老了有多淒慘,手抖到茶杯都端不住。後來她說:師父,廁所借我一下。我跟她說:」往那邊走,有沒有看到?」爲了找廁所,找了老半天還找不到,結果跑到男廁所去。人老了就很無奈!無論我們來生會多麼幸福、多麼快樂、多麼有錢,我們有一天也會老。所以生老病死,終究是痛苦的,一定要有出離心。
第二,要有菩提心。一般人對菩提心不了解,常常在念:」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每天在念,可是菩提心是什麼?不知道啊!他就說:」師父這樣念,我就跟著念嘛!」我如果去死,你是不是也跟著我去死?他就是一點也不了解。所以說要聽法,我們才會了解。菩提心叫做自覺、覺他的心,覺行圓滿的心,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覺悟又分成自覺,我們要自己覺悟。世間無常,衆生都是顛倒、都是執著,所以衆生都是我執、我見,因此你要改變衆生是很困難的。所以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我們若是改變我們自己,就比較簡單,你硬是想改變對方,夫妻就會經常吵架——我不騙你——天天都會吵架,意見、看法不同啊!所以這個菩提心,就是要自己覺悟。若是有因緣,還要令衆生覺悟,要製造因緣,令衆生覺悟。
我從前讀高中的時候,我就曾經這樣想過:活在這個世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開始會思考人生的意義。那個時候,因爲我算是很會讀書了,我讀建國中學,腦筋算是很好的了,我的智商跟我的身高一樣,身高158,智商也是158,這種智商算是很高了,頂尖了,以世間人來說,條件是非常的好,只不過「高」了一點而已。但是我一直覺得,這個世間也是很辛苦啊!雖然我很會讀書,雖然我的腦筋智商很高,不過始終覺得人生茫茫然的,沒有什麼意思啊,就算讓你讀到博士,你也是得死啊,讓你當上總統,你也是得死,對不對?那時候我就想:難道每個人都要結婚嗎?看到我大哥、二哥、叁哥,都結婚了,我是四哥,前面叁個哥哥都結婚了,可是天天在吵架啊,經常吵架,老是意見不合,有時候還打架、起口角,吵吵鬧鬧的,意見不合,不過孩子照常一個個的生,那好像沒什麼影響,打一次就生一個,打兩次就生兩個,吵完之後和好,她就又懷孕了,被打一打,說以後不敢了,明年又曆史重演。所以說,我看一看,覺得人生就是這樣子,娶妻、生子、上班,早上起床,吃飯、拉屎、刷牙,上班、下班、看電視、娶妻、生子,人生哪有什麼意思?都一樣啊!每天都是重複啊,生生滅滅,都一樣啊!雖然環境在改變,不過都是生生滅滅,都是無常,你每天看到的都是一樣,春天花若盛開,冬天就要凋謝;這個孩子若是來出生,老了就一定會死,看一看都一樣,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可有什麼例外的嗎?
到了讀大學的時候,參加佛學社團,去聽人家講經,才開始親近李炳南老居士,開始親近忏公,才發現:這才是我所要追求的,才發現了真理,因此就決定不結婚了。我看到經典上佛陀說:世間的衆生都是顛倒,哭都哭錯邊了,哭成相反的方向了。照理說,應該是哭有人來出生才對,而我們都是爲了人死而哭,我們都哭錯方向了。因爲人如果來出生,就一定得死,你不用哭,他是一定會死的,你哭也沒有用。這個孩子如果來出生了,就注定他會死,所以我們都哭錯方向了,我們應該哭他來出生了,他出生時,就要替他傷心,你要來受苦了,你會很淒慘了!要這樣哭才對,要哭他來出生才對。可是我們都哭錯方向了,哭老死的時候:」我啊!我啊!你死了我要怎麼辦……」我看我們鄉下都是哭這種調子,年輕人不會哭這種音調。我伯祖母死時,我看那些親戚都是這樣哭的:」淒慘啊……叫我怎麼辦……」都是哭這種調子,我在後面全學起來了,我本來是不會這樣哭的,我還想:怎麼會這樣哭?好像在唱歌一樣,淒慘啊……(財産還沒分……)財産還沒分,聽清楚一點,原來是在哭財産還沒分,是爲了財産沒分而傷心的。這世間,你說一個人活到七、八十歲往生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本來人有生,就一定會死,到底在哭什麼,我就想不通,傷心倒是無可厚非,對不對?所以我們都哭錯方向了。
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小孩子出生後,就開始慶生、慶生,幫他買手環、做周歲,開始慶祝了,他不知道這個孩子是要開始來受苦了。所以我們應該哭他出生,不應該哭他死亡,他如果來出生,就一定要受苦!所以小孩子出生時,就要替他哭了:淒慘了……你要像我這麼痛苦了,生老病死了……會生老病死,你就要像我這麼淒慘了!會生老病死啊,對不對?傷心就流眼淚,感冒就流鼻水,受了風寒就拉肚子,統統不淨,全身都是汙穢的東西,這樣我們就了解了!所以說,世尊把我們衆生叫做顛倒,搞錯邊了,有生必有死,無生就無死。所以我們應該怕的是生,來世不能再出生了,我們應該怕這個,要認真修行,就是來世不要再來出生了。若是無生,就無死,就不必害怕你會死了,我沒有來出生,就不用死了,對不對?往生佛的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你就不用來六道輪回了,生死就解決了!所以說,要怕生不要怕死,你們說對不對?
所以講到這個菩提心,佛陀就很了不起,我一直在想:佛陀爲何會這麼了不起,他在兩、叁千年前,就能夠這樣覺悟,放棄他做皇帝的機會,將來可以登上皇帝的地位,放棄他的榮華富貴,知道要去修行,他知道名、利、男女、這都是假相。唯有真理,依法修行,才能夠讓我們究竟解脫與快樂。
有的人聽到佛法,他就開始發菩提心了,可是不知道自己的功夫不夠,就跑去跟人家辯論了,聽了一點點佛法,他就想接引別人來信佛,對方是外道,也不可能聽他的。跟人家辯論,又講不贏對方,懂的道理又有限,爭辯得臉紅脖子粗,硬要跟對方辯個高下,他知道佛法很好,可是講不贏對方。我奉勸諸位,有因緣的,我們才度,沒有因緣的,隨緣,這樣叫做佛法,這個人的因緣若是未到,你硬是叫他來信佛,不可能,這個人若是因緣成熟了,他的覺性,因緣或是成熟了,他自然就發菩提心,你不用教他,他就比你更精進了!
有一個人,她先生來學佛,在我們講堂打八關齋戒,他經常去講堂修行,打八關齋戒,念佛,可是他的妻子沒有信佛,怕她先生信佛,以後跟慧律法師出家了,所以也不聽經。這個男衆很認真修行,持八關齋戒,晚上回去要分房,她先生受八關齋,妻子受九關齋,什麼都不知,第九齋就是什麼都不知。對不對?妻子不知道他受八關齋戒,當晚要分房,妻子就邀他」共修」,我這樣講,你們聽得懂就行了。想邀他」共修」,先生跟她說:今天不行。告訴她今天不行。她就破口大罵了:那個慧律法師,破壞別人的家庭,破壞別人的幸福!她先生就很生氣了:你不要罵我師父,你亂罵人,你造口業,你誹謗叁寶,你會下地獄!不講不嚴重,一講就更嚴重了!她的嗓門更…
《智慧的語言 ( 五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