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這條路,是生生世世必須要做的功課,是每一個人的功課,除非你甯願六道輪回,要任自己叁界六道輪回,那麼就可以放下,你不用修行沒關系。所以修行,不只是我的功課,在座每一個人,如果想要了生死,想要解脫煩惱,大家都要走這條路,你今生不走,來生照常要走,因爲一定要了脫生死嘛,想了脫生死,唯有佛法。
對于佛法,我們這樣來弘揚,可是也要對方,也就是在座諸位,你要有一顆接納的心,你想要了解人生的真谛,你不是要來問難的,不是故意來搗蛋的,這樣你才能夠將佛法吸收。如果我們心存偏見,我們一開始就剛愎自用,固執我們自己的看法跟思想,就難入佛法大海。或是自傲,自己認爲我已讀到博士,或是說我很有社會地位,或是說我財産很多,這都完全不能入道。身外之物跟修行解脫,完全扯不上關系。所以要聽經聞法,正確的心態就是:我要全部放下我的身份、我的地位、我的私見,冷靜的來聽法師講、來參考別人的看法,才能于佛法深入。
第一個,什麼叫做衆生?衆生就是觸目所及,都是敵對,叫做衆生,昨天我們已經說過了。眼睛不管看到什麼,就是敵對、就是敵人,衆生就是處處樹立敵人,他不曉得他最大的敵人,就是這一顆心,就是他自己。耳朵所聽的一切,統統是敵對的狀態,舉個例子來說,人家若是說:哎呀!說到出家,他馬上就罵了:出家人消極!他就認爲出家人消極,出家沒志氣!出家,出家人是米蟲。一開口就罵了。你若是問他:你曾經聽過佛法嗎?佛是什麼意思?很簡單!佛是什麼意思?不曉得啊!佛的定義是什麼?不曉得啊!佛的定義是覺悟啰,佛法是要令我們覺悟的。譬如說,你罵我出家人是米蟲,那釋迦牟尼佛呢?他也是出家人啊!你們家也拜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生生世世也是出家呢!這個叫做偏見,嚴重的偏見,有嚴重偏見的人,他對一件事情完全不了解,他就攻擊、就批評,這就是衆生,觸目所及,都是敵對,所以我們衆生,就是自已跟自已過意不去,我們活得非常的痛苦,遇到每一件事情,我們因爲想要保護自己,其實是隨時隨地都在傷害我們自己,隨時隨地都在傷害我們自己。耳朵所聽的,統統是不順的,人家若是贊美她:小姐!你很漂亮!她就說:少挖苦我了!反正她的心態就是,不管聽到別人稱贊她也好、批評她也好,她的心中都是敵對。若是開悟的人、修行者,他明明知道對方是虛僞的對待他,他也不會說對方的過失,只是一笑置之,好也一笑置之,壞也一笑置之,爲什麼?都是假相的東西,他不會跟你辯論。
世間人辯論,有贏也有輸,修行人辯論,大徹大悟的人,跟凡夫大不相同。凡夫辯論,不管他是贏或輸,他都叫做輸,因爲他還是煩惱、分別、顛倒的衆生。聖人,他辯論,不管他是贏或輸,他都是贏,因爲他內心徹底的覺悟跟解脫。法不是用來辯論的,是要用來解脫的東西,徹底覺悟我們的人生,達到解脫的境界。所以聖者是觸目所及,都與天地和合,叫做一合相。所以同樣是吃飯,人家問一個禅師:禅師、禅師!你修禅開悟,是怎樣的修法呢?禅師說:肚子餓就吃飯,累了就躺下睡覺,該做的工作就做啊!他說:我也是這樣啊,我也一樣啊!肚子餓就吃飯,晚上累了就去睡覺,該做的工作,我也是有做啊!禅師說:大不相同,開悟的人在吃飯,不會分別、不會執著:這個好吃、這個難吃,這個大碗、這個小碗。他沒有這種心。世間人就不一樣了,世間人在吃飯,是千般的計較。我們看到弘一律師,持律最嚴格的一個律師,《弘一律師傳》,讓人看了很感動,弘一律師在吃飯,他若是讓人家請客,他都跟信徒交代:你們不用准備得太豐盛,我只要一菜一湯就行了。弘一律師就是這樣,有一人家請他吃飯,他帶了一個在家居士去,這個在家居士邊吃就邊報怨了:這一盤菜太鹹、這一盤菜太淡、這一盤菜根本沒味道。弘一大師還是這樣吃。弘一大師吃飯,一定有一個規矩,他如果交代你准備一菜一湯,多出來的菜,譬如你擺了十盤,他這一只手,一定不會伸去夾第二盤,他待律非常嚴格,他就是這樣吃而已,就是夾前面一盤菜而已,不會超過中線。我在吃飯也是跟弘一律師一樣,我也是不超過中線,但是我是從側面。(衆鼓掌)象這丟臉的事,就不用鼓掌了,還是有一點貪。兩人一起吃飯,弘一大師吃飽了就安靜坐著,弘一大師的口業很清淨,這個在家居士還是念念有詞,然後施主就問:師父!今天的菜還合你的口味嗎?弘一大師點頭笑一笑:煮得很好!而這個在家居士,是太鹹也報怨、太淡也報怨,兩人就回來了,回來之後,這居士就問弘一律師:師父!你怎麼都沒有意見?弘一大師講過那一句話,真是偉大!他說:鹹有鹹的滋味,淡有淡的滋味。意思就是說,人要去隨和,配合這個環境,不要要求太多,人家若是煮鹹的給我們吃,我們就默默的吃;人家煮淡的給我們吃,我們也是默默的吃,鹹當中,它也有鹹的美味在裏面,淡有淡的那個美味在裏面。意思就是說,不管境界怎麼樣,你要去發現它的美,這個就是生命的智慧。這樣了解嗎?(衆鼓掌)
所以說一個聖者,他能夠調和他的內在,當我們調和、降服了內在,我們就降服了整個宇宙。我們若是降服自己這一顆心,全世界就沒有敵人,我們就象釋迦牟尼佛這樣,沒有敵人。所以我們對生命不認識,生命對我們來講,每一分、每一秒,它都是一種懲罰。我們的習慣,就是想要改變別人,但是他不了解,這世間每一個人,看法不同,見解不同。人有權利看法不同,但是你沒有權利去傷害對方,我們沒有權利去傷害對方,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間,人不應該有殺傷、攻擊性的心態。我們這個世間就是,你的看法跟我不同,你就是我的敵人。今天的問題就是出在這裏,夫妻爲什麼會吵架?看法不同嘛!對不對?看法不同,的確!因爲看法不同,爲了孩子的教育,夫妻吵架。
有一個女人很奇怪,她以爲法師是任何事情都可以管的,她來跟我說:師父!我有一個問題請教你。我說:好啊!她說:我不想生孩子了,我先生卻一直叫我生,那該怎麼辦?我說:哎喲!連這種問題也問我,真是……要不要生孩子是你家的事,這種事你們夫妻自己私下解決就行了,連這種問題也問我?我真是替她難爲情,丟臉丟死了!不然我說:生!生!就算數嗎?
接著來說,夫妻看法不同,就是見地不一樣,看法不同;兄弟會吵架,看法不同;國家與國家會戰爭,看法不同,所以人與人之間;夫妻與夫妻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就是執著,執著那個見解:我一定要贏,我一定要占優勢。所以我們爲了保護自己,所以變成每天都痛苦自己,所以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對一個愚癡者的衆生來講,它都是在懲罰,他硬是要改變對方嘛!對不對?先生想要改變妻子,妻子想要改變先生,但是他不了解,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是不是這樣?你們認不認同這一點?(衆鼓掌)你拼命的想改變對方,對方卻不肯讓你改變,那麼我們就會活得很痛苦。你應該象師父這樣,我的生命有一個秘訣,所以我活得很自在,我教你們要如何自在,你注意聽!我活得很解脫,你注意聽!我爲什麼能活得這麼解脫!別人的好與壞,跟我的生死都完全沒有關系,真的啊!我如果有能力,我就感化你,沒有能力,我就尊重你,你都障礙不了我。就算一個流氓,他要來見師父,我也照常跟他見面,總統來拜訪我,我也同樣如此,爲什麼?你當總統,跟我有什麼關系?你李登輝要來拜訪我,這是你愛護我,總統跟我在文殊講堂見面,我才發現他比我高,真的啊!不然我還不知道他這麼高,他有一百八十幾公分!還有一個妓女,在舞廳上班,她說她是舞女,曾經做過妓女,不敢進來跟我見面,她的自卑感很重。人家打內線說:師父!有人想跟你見面。我說:是什麼人?他說:她說不要講很多啦,她很痛苦,想跟我見面。我說:好啊!請她上來。她說她很痛苦,然後就上樓來了,上樓來到客廳,我坐在客廳,她看到我就一直哭,我說:你爲什麼哭?我也不曉得你在哭什麼?她說:我很下賤、我不清淨,我以極不清淨的身體,來見一個聖者。我說:你現在是在講什麼?她說:你是聖人啊!我說:“聖”人有兩種,一種聖人,就是孔子的聖人,一種是剩下的剩,剩下的廢人,你是講第一個字,還是講第二字?“聖”人,一種是真正的聖人,一種是剩下的廢人,你現在是在贊歎我,還是在恥笑我?她本來是講到一半在哭,結果也笑起來了。她說:這個師父還真風趣!我說:不必這樣,不要這樣自責,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來!你坐下來。她就說:以師父的尊貴,我們是多麼的卑微!我說:沒有這樣子,佛法沒有這樣子的,來!你坐下來。我怕她自卑感太重,我就開了零非零請她,一百塊呢,我就拿來請她,又親自幫她開,她哭得更傷心了!她說:我沒想到修行人的心竟然是如同虛空一般。我說:你從事什麼行業,我不會去跟你計較,我也不會去跟你宣揚,也不會去跟你公告,但是要棄惡從善,我們要走正途,沒關系!
所以我就跟諸位講過,我活到今天,我很解脫、很自在,世間的對與錯,與我的生死無關。人家說:請問師父!你對這一次中臺禅寺事件,你有什麼看法?我說:很抱歉!我九月初四當晚看新聞報道,九月初五,我人就在日本了,我去日本兩個禮拜。結果TVBS來,阿婆不會念,阿婆說:慧律法師!有一臺叫做TV什麼S的要來找你哦!什麼S的,她不會念啦!說TVBS要來訪問我,幸好我跑得快,逃過一劫!這種事情是很難去討論的,今天我若是站在惟覺老和尚的角度,這些家長會憤怒,會對我不滿,若是站在出家衆的角度,他會認爲:你又不了解我。你若是站在這些當父母的心情來看,以當父母的心情來看,中臺禅寺七、八百個出家人,他們對我的看法,絕對會不同。現在我不是要批評,也不是要討論誰對誰錯,惟覺老和尚很慈悲,跟他的修行…
《智慧的語言 ( 四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