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事實上我們念佛、學佛,然後成佛。
¨ 由外在淨爲內在佛:
這些經常的念,一而再,再而叁的念,也是在一剎那之間,形成我們自己的一種特質,我們最初念佛是把佛的功德相好,當作外在的佛去念,但不管怎麼念,還是念在我們心中,所以打坐坐一段時間之後,會突然覺得這念,其實跟我本身是相應的,佛不在外面,佛不在西天,佛是在我們當下心念的變化。所以當我們慢慢地從念外在的佛,而變成念我們內在的佛,念我們自心中的佛,這樣稱爲念佛善根發相;如果想到我本身就是佛,不是已經成佛了,而是說佛種,就是將來可以成佛的衆生,這時我們對自己的期待,對自己的所做所爲就會不一樣,人都是這樣子;如果你自認爲自己是丫頭,表現就是丫頭的樣子;如果認爲自己是天鵝,表現出就是天鵝的樣子。如果我們慢慢肯定,佛不在那兒,就在我們當下的努力,我們的身心行爲觀念,就跟著調整過來;我們會認爲凡夫貪瞋癡,那是凡夫!我是未來佛,我不能夠貪瞋癡,這不是壓抑。我們時時刻刻會想到要學佛、要成佛,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想?這時我們對自己的做法不一樣。『作是念時,即敬愛心生,叁昧開發』這敬愛心生,不是敬愛外在的佛,是尊重自己、自重,這樣我們身心能夠安定落實!
在密宗有一種修行方法稱爲:觀佛慢!觀想自己就是佛!佛慢意思也是一樣,想說我現在是佛,所以我應該如何?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事情不能想!什麼事情應該去努力!當我們把這道心提起來時,自己所做所爲就會不一樣;有人雖然不斷地在學佛,但從來很少想到,我哪天真的想成佛,還真的有希望成佛,事實上還很遙遠!還不知道哪一天?但念佛善根發相發時,我們會覺得說,喔!佛就在當下!就在你現在的努力,這些都稱爲善根發相。
¨ 歸納五種善根發相的主要重點:
1. 息道善根發相:主要指身體方面,由苦得樂!
2. 慈心善根發相:就是從矛盾而變成和諧。我們大部分人,對所有的衆生都有矛盾的,有的是起貪心,有的是起瞋心,有的我們在他面前會覺得自卑,有的我們會對他起慢心,就是矛盾的;但如果你是起慈心或悲心,對一切衆生起慈心,對一切衆生起悲心,這反而是和諧。
3. 不淨觀善根發相:就說能夠由執著而出離。不淨觀最初我們對身體是執著的,而經過不淨觀,經過背舍善根,慢慢能夠出離到對身體的執著。
4. 因緣觀善根發相:也是一樣!本來執著,執著什麼?可能執著身體,可能執著受、想、行、識,可能執著一些自以爲是的觀念,一些道理,但在因緣觀善根發時,執著便消失了!而産生出離的現象。
5. 念佛善根發相:最後講到是說由對立而産生圓融。最初我們認爲佛,是外在的佛,我是我!佛是佛!是對立的;我們雖然不斷地在努力學佛,但還是覺得佛跟我不一樣!而在念佛善根發相時,會覺得說我跟佛是一樣。當然最好的不只是跟佛一樣,跟一切衆生,跟一切法界的因緣,都能夠一樣!才是圓滿的善根發相,那是真正的叁昧開發。
也就說剛才所講的幾個大原則,可以作爲我們是否爲善根發相的憑斷。剛才說到這種善根發有兩種:一種是過去生所修的,如果你現在是修數息,而你過去是修過慈悲觀,也可能發;第二種是剛才講到內斂跟外延的這種現象,就是只是修數息,也可能産生慈悲心,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修數息,而要産生不淨觀就比較難,除非過去生中有修。
至于說你這輩子要從那裏修起?我想不用去考慮到過去修什麼善根,我想過去生修的善根,即使有也不會很殊勝。現在就是好好選定一個法門去修比較實在!我們下面繼續看!
複次: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身心澄靜,或得發無常、苦、無我、不淨、世間可厭患、食不淨、死、斷、離、盡想、念佛、法、僧、戒、舍、天、念處、正勤、如意、根、力、覺、道、空、無相、無作、六度諸波羅蜜,神通變化等,一切法門發相,是中應廣分別。故經雲:『製心一處,無事不辦。』
我想這裏所講的,不管是叁十七道品、六念等等這些,如果用剛才所講的幾個大原則去了解,都會很容易。所以這些我們也不需要詳細的分別。下面我們看分別真僞者:
第二、分別真僞者,即有二意:一明邪僞相、二辨真正相。
一、雲何名邪僞相?行者!若發如上諸禅時,隨因所發之法,或身手紛動,或時身重,如物鎮壓,或時身輕欲飛,或身如被縛,或時逶迤垂熟,或時煎寒,或時壯熱,或時見種種諸異境界,或時其心暗蔽,或時起諸惡覺,或時念外,散亂諸雜善事,或時歡喜躁作,或時憂愁悲思,或時惡覺觸,身毛皆驚豎,或時太樂惛醉,如是等種種邪法,與禅俱發,名爲邪僞。
這裏講到邪僞相,在八觸裏有講到動、癢、冷、暖。如果身手紛動─身手不斷地在動,我常說過:動是一種過程,如果正常,動一陣子之後就應該停止,如果不斷反複的動,那是問題。『或時身重,如物鎮壓』打坐時,可能身體會如物鎮壓,爲什麼?因爲氣下沈。『或時身輕欲飛』也有可能身輕欲飛,前面也講到輕重的現象。『或身如被縛』有時候,身體好象被綁住了,用心太緊!方法太緊,會覺得身體像被綁住一樣;甚至會僵住一樣,你根本不能動,手想動也不能動,腳想動也不能動。怎麼辦?最重要是把身心先放松就好了!『或時逶迤垂熟』垂熟─就是指一個人頭部氣不通,所以身體就垂下來,頭腦不清楚,昏沈!『或時煎寒,或時壯熱』這些。前面所講的這幾個狀況,在打坐的過程之中都可能發生的,也不見得就是什麼邪僞,那是過程,輕、重、冷、熱這些都是過程,如果是過程一個階段就應該過去了,不能老是這樣子!
『或時見種種諸異境界』我們有可能幻聽,有可能幻視,見到種種的境界,或者是我們氣脈通過眼神經,通過耳神經所産生的幻覺;或者是第八意識種子變形的。『或時其心暗蔽,或時起諸惡覺』等等這些,『或時歡喜,或時憂愁』這些現象,發生的時候,最重要的,你把他當作一種過程,繼續用功,不要去問爲什麼?很多人喜歡問人家爲什麼會這樣子?爲什麼會那樣子?你問東問西,問不清楚的,只是把自己的心搞得更混亂了!我敢保證你問十個人都不一樣!包括我的解釋可能也跟別人不一樣。
我上次說過,在有這種現象時,我們第一個要檢查就說,我們在方法上面有沒有問題?就是坐姿有沒有問題?一般坐姿大概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或者是在方法上是否有控製呼吸的現象?是否有導引氣脈的現象?是否用心太緊?求好心切!方法沒有問題,心態沒有問題,那一切現象都把他視爲過程!
如果方法有問題,當然要調方法;如果心態有問題,要調心態!所以『如是等種種邪法,與禅俱發,名爲邪僞。』如果方法、心態沒有問題,只要把他當作過程就好了,沒有所謂邪不邪這問題;如果我們認爲他是邪,我現在身體好象不見了,好象發冷了,你把他當作邪,那你完蛋了,你不敢坐了,這才是中邪!這反而嚴重了!最重要的是,我們在知見上知道那是過程,然後不管它,繼續坐!
『此之邪定,如果人愛著此,即與九十五種鬼神之法相應』前面所講這種境界,大概不會有人喜歡,什麼身體煎寒、壯熱、如物鎮壓,這些坐不好的覺受,不會有人喜歡;但如果有好的覺受呢?譬如:身體很溫暖,很清涼!身心很舒暢,那些好的感覺,好的覺受,如果有人愛著,那也是跟九十五種鬼神之法相應。
剛才講到真正的善根是在最後由執著而到出離,壞的我們當然不會執著,好的執著,那也是跟鬼神相應,或變成聰明,變成靈感不斷,心有所求就是跟鬼神相應。我們上次說,何謂著魔?心有所著,就是魔!不管著的是什麼?著的是世間的名聞利養,著的是色聲香味,這當然是魔;執著佛法上一種境界,心很定,辯才無礙等等,也是魔,心有執著都是魔!
雲何分別真僞?其實最重要的不在于相裏面去分,而在我們的心;問我們的心,現在是用什麼心?用染著的心就是跟鬼神相應,用出離心,菩提心,才是跟佛法相應。所以我們看:
此之邪定,若人愛著此,即與九十五種鬼神之法相應,多好失心癫狂,或時諸鬼等,知人念著其法,即加勢力,令發諸染,邪定邪智,辯才神通,感動世人,見者謂得道果,皆悉信伏,而其內心顛倒,專行鬼法,是人命終,永不值佛,還墮鬼神道中,若坐時多行惡法,即墮地獄。
因此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有正知見,不求也不著!不求是境界還沒有來時,我們不去求境界,如果境界不求自來,心裏也不起執著,真正的佛法是講出離。要從境界裏出離,這才是跟解脫相應。不管什麼境界,只要心有染著,都是煩惱!所以有些人,心有所染著,就會被鬼神所利用,鬼神知道他喜歡什麼境界,就給他什麼境界,最後就自己不能夠做主,變成鬼神的傀儡,奴隸。
『是人命終,永不值佛』這些人既然是跟鬼神在一起,死後還是變成鬼子、鬼孫。也許他們不見得做壞事,但跟鬼神在一起,還是鬼子鬼孫,也許成爲一個有福德的鬼,有福德的神,但不可能往生淨土的,更不可能跟佛相應。
『若坐時多行惡法,既墮地獄』這不是坐時,而是說有些人坐時,有那些境界,在生活之中,就起貪心,就起瞋心,就起慢心,就會做很多的惡法,隨著貪、瞋、癡、慢,而做種種的顛倒行爲,就會墮地獄。
行者修止觀時,若證如是等禅,有此諸邪僞相,當即卻之。雲何卻之?若知虛诳,正心不受不著即當謝滅,若不謝滅,應用正觀破之,即當滅矣。
如果知道那些是邪僞之相,如何能夠去除它呢?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他是虛妄,而不管它!即當謝滅!『若不謝滅,應用正觀破之』其實如果你心不管它,謝不謝滅,就已不是問題了!因爲問題不是他在或不在?而是我們用不用心?受不受他影響?不受他影響當然就不是問題!
『若不謝滅,應用正觀破之』正觀:主要就是觀我們這能看之心,本來是虛妄的。能觀之心是虛妄的,境界在不在就無所謂了!所以應用正觀破之,既當滅之,這滅主要是滅心,不是滅境界!
二、次明正禅發相者:若于坐中,發諸禅時,無有如上所說諸邪法等,隨正禅發時,即覺與定相應,空明清淨,內心喜悅,淡然快樂,無有覆蓋,善心開發,修敬增長,智鑒分明,身心柔軟,微妙虛寂,厭患世間,無爲無欲,出入自在,是爲正禅發相。
譬如:與惡人共事,恒相觸惱,若與善人共事,久久逾見其美,分別邪正二種禅發之相,亦複如是!
事實上正禅發相,剛才已講到第一點特質:是由苦而樂,但最重要的是出離!如果真正的善根發相,心會變得更定,而不會變成亂,有些人在打坐時,見到一種好的境界,心就執著,心就亂了,這就不是好的境界;真正好的境界,是會叫我們的心更定的,那麼心定,是要從出離而能夠定。
所以我常講:如果今天不管是打坐,還是念佛看到佛菩薩了,你怎麼知道他是真佛?還是假佛?很簡單!如果你在當下,心更定了,而更能夠出離,那大概是真佛!如果看了你很喜歡,就起了很多的妄想雜念,貪心也有,慢心也有!這絕對不是真佛!真佛一定是叫我們能夠入更深的定,起更深的慧,不會因此而起散亂心、起慢心。所以一般信衆,很喜歡感應,見佛!見菩薩!但我們問他說:你見的時候,是不是定心增長?沒有啦!是不是你的出離心能夠增長?大概也沒有!所以那種感應事實上,是不可靠的。如果再叁的談感應,就是前面的這句話,『此之邪定,若人愛著此,即與九十五種鬼神之法相應』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能辨別,這到底是真佛還是假佛?所以事實上你求了半天,跟鬼神相應不是跟佛相應,而是要從出離心,從菩提心去見到真佛。
第叁、明修止觀長養諸善根者:若于坐中,諸善根發時,應用止觀二法,修令增進。雲何修令增進?若宜用止,則以止止之!若宜用觀,則以觀修之!略示大意如此。
這主要是說:如果善根現行了,最重要的還是要繼續用方法,我們上次說過,何謂佛?何謂魔?如果你離開當下的方法就是魔!境界一來,心被境界所轉了,這都是魔。還能夠繼續用方法,才能善根增長,才能跟佛道相應。今天我們就講完這一章,下一次剩下最後一章,《第十章證果》其實不用詳細講,我可能如果時間夠,會講參話頭的方法。
《《天臺小止觀》講記 善根發相第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