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台小止观》讲记 善根发相第七▪P4

  ..续本文上一页佛。事实上我们念佛、学佛,然后成佛。

  ¨ 由外在净为内在佛:

  这些经常的念,一而再,再而三的念,也是在一剎那之间,形成我们自己的一种特质,我们最初念佛是把佛的功德相好,当作外在的佛去念,但不管怎么念,还是念在我们心中,所以打坐坐一段时间之后,会突然觉得这念,其实跟我本身是相应的,佛不在外面,佛不在西天,佛是在我们当下心念的变化。所以当我们慢慢地从念外在的佛,而变成念我们内在的佛,念我们自心中的佛,这样称为念佛善根发相;如果想到我本身就是佛,不是已经成佛了,而是说佛种,就是将来可以成佛的众生,这时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对自己的所做所为就会不一样,人都是这样子;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是丫头,表现就是丫头的样子;如果认为自己是天鹅,表现出就是天鹅的样子。如果我们慢慢肯定,佛不在那儿,就在我们当下的努力,我们的身心行为观念,就跟着调整过来;我们会认为凡夫贪瞋痴,那是凡夫!我是未来佛,我不能够贪瞋痴,这不是压抑。我们时时刻刻会想到要学佛、要成佛,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想?这时我们对自己的做法不一样。『作是念时,即敬爱心生,三昧开发』这敬爱心生,不是敬爱外在的佛,是尊重自己、自重,这样我们身心能够安定落实!

  在密宗有一种修行方法称为:观佛慢!观想自己就是佛!佛慢意思也是一样,想说我现在是佛,所以我应该如何?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不能想!什么事情应该去努力!当我们把这道心提起来时,自己所做所为就会不一样;有人虽然不断地在学佛,但从来很少想到,我哪天真的想成佛,还真的有希望成佛,事实上还很遥远!还不知道哪一天?但念佛善根发相发时,我们会觉得说,喔!佛就在当下!就在你现在的努力,这些都称为善根发相。

  ¨ 归纳五种善根发相的主要重点:

  1. 息道善根发相:主要指身体方面,由苦得乐!

  2. 慈心善根发相:就是从矛盾而变成和谐。我们大部分人,对所有的众生都有矛盾的,有的是起贪心,有的是起瞋心,有的我们在他面前会觉得自卑,有的我们会对他起慢心,就是矛盾的;但如果你是起慈心或悲心,对一切众生起慈心,对一切众生起悲心,这反而是和谐。

  3. 不净观善根发相:就说能够由执着而出离。不净观最初我们对身体是执着的,而经过不净观,经过背舍善根,慢慢能够出离到对身体的执着。

  4. 因缘观善根发相:也是一样!本来执着,执着什么?可能执着身体,可能执着受、想、行、识,可能执着一些自以为是的观念,一些道理,但在因缘观善根发时,执着便消失了!而产生出离的现象。

  5. 念佛善根发相:最后讲到是说由对立而产生圆融。最初我们认为佛,是外在的佛,我是我!佛是佛!是对立的;我们虽然不断地在努力学佛,但还是觉得佛跟我不一样!而在念佛善根发相时,会觉得说我跟佛是一样。当然最好的不只是跟佛一样,跟一切众生,跟一切法界的因缘,都能够一样!才是圆满的善根发相,那是真正的三昧开发。

  也就说刚才所讲的几个大原则,可以作为我们是否为善根发相的凭断。刚才说到这种善根发有两种:一种是过去生所修的,如果你现在是修数息,而你过去是修过慈悲观,也可能发;第二种是刚才讲到内敛跟外延的这种现象,就是只是修数息,也可能产生慈悲心,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修数息,而要产生不净观就比较难,除非过去生中有修。

  至于说你这辈子要从那里修起?我想不用去考虑到过去修什么善根,我想过去生修的善根,即使有也不会很殊胜。现在就是好好选定一个法门去修比较实在!我们下面继续看!

  复次:行者因修止观故,若得身心澄静,或得发无常、苦、无我、不净、世间可厌患、食不净、死、断、离、尽想、念佛、法、僧、戒、舍、天、念处、正勤、如意、根、力、觉、道、空、无相、无作、六度诸波罗蜜,神通变化等,一切法门发相,是中应广分别。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我想这里所讲的,不管是三十七道品、六念等等这些,如果用刚才所讲的几个大原则去了解,都会很容易。所以这些我们也不需要详细的分别。下面我们看分别真伪者:

  第二、分别真伪者,即有二意:一明邪伪相、二辨真正相。

  一、云何名邪伪相?行者!若发如上诸禅时,随因所发之法,或身手纷动,或时身重,如物镇压,或时身轻欲飞,或身如被缚,或时逶迤垂熟,或时煎寒,或时壮热,或时见种种诸异境界,或时其心暗蔽,或时起诸恶觉,或时念外,散乱诸杂善事,或时欢喜躁作,或时忧愁悲思,或时恶觉触,身毛皆惊竖,或时太乐惛醉,如是等种种邪法,与禅俱发,名为邪伪。

  这里讲到邪伪相,在八触里有讲到动、痒、冷、暖。如果身手纷动─身手不断地在动,我常说过:动是一种过程,如果正常,动一阵子之后就应该停止,如果不断反复的动,那是问题。『或时身重,如物镇压』打坐时,可能身体会如物镇压,为什么?因为气下沉。『或时身轻欲飞』也有可能身轻欲飞,前面也讲到轻重的现象。『或身如被缚』有时候,身体好象被绑住了,用心太紧!方法太紧,会觉得身体像被绑住一样;甚至会僵住一样,你根本不能动,手想动也不能动,脚想动也不能动。怎么办?最重要是把身心先放松就好了!『或时逶迤垂熟』垂熟─就是指一个人头部气不通,所以身体就垂下来,头脑不清楚,昏沉!『或时煎寒,或时壮热』这些。前面所讲的这几个状况,在打坐的过程之中都可能发生的,也不见得就是什么邪伪,那是过程,轻、重、冷、热这些都是过程,如果是过程一个阶段就应该过去了,不能老是这样子!

  『或时见种种诸异境界』我们有可能幻听,有可能幻视,见到种种的境界,或者是我们气脉通过眼神经,通过耳神经所产生的幻觉;或者是第八意识种子变形的。『或时其心暗蔽,或时起诸恶觉』等等这些,『或时欢喜,或时忧愁』这些现象,发生的时候,最重要的,你把他当作一种过程,继续用功,不要去问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问人家为什么会这样子?为什么会那样子?你问东问西,问不清楚的,只是把自己的心搞得更混乱了!我敢保证你问十个人都不一样!包括我的解释可能也跟别人不一样。

  我上次说过,在有这种现象时,我们第一个要检查就说,我们在方法上面有没有问题?就是坐姿有没有问题?一般坐姿大概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或者是在方法上是否有控制呼吸的现象?是否有导引气脉的现象?是否用心太紧?求好心切!方法没有问题,心态没有问题,那一切现象都把他视为过程!

  如果方法有问题,当然要调方法;如果心态有问题,要调心态!所以『如是等种种邪法,与禅俱发,名为邪伪。』如果方法、心态没有问题,只要把他当作过程就好了,没有所谓邪不邪这问题;如果我们认为他是邪,我现在身体好象不见了,好象发冷了,你把他当作邪,那你完蛋了,你不敢坐了,这才是中邪!这反而严重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知见上知道那是过程,然后不管它,继续坐!

  『此之邪定,如果人爱着此,即与九十五种鬼神之法相应』前面所讲这种境界,大概不会有人喜欢,什么身体煎寒、壮热、如物镇压,这些坐不好的觉受,不会有人喜欢;但如果有好的觉受呢?譬如:身体很温暖,很清凉!身心很舒畅,那些好的感觉,好的觉受,如果有人爱着,那也是跟九十五种鬼神之法相应。

  刚才讲到真正的善根是在最后由执着而到出离,坏的我们当然不会执着,好的执着,那也是跟鬼神相应,或变成聪明,变成灵感不断,心有所求就是跟鬼神相应。我们上次说,何谓着魔?心有所着,就是魔!不管着的是什么?着的是世间的名闻利养,着的是色声香味,这当然是魔;执着佛法上一种境界,心很定,辩才无碍等等,也是魔,心有执着都是魔!

  云何分别真伪?其实最重要的不在于相里面去分,而在我们的心;问我们的心,现在是用什么心?用染着的心就是跟鬼神相应,用出离心,菩提心,才是跟佛法相应。所以我们看:

   此之邪定,若人爱着此,即与九十五种鬼神之法相应,多好失心癫狂,或时诸鬼等,知人念着其法,即加势力,令发诸染,邪定邪智,辩才神通,感动世人,见者谓得道果,皆悉信伏,而其内心颠倒,专行鬼法,是人命终,永不值佛,还堕鬼神道中,若坐时多行恶法,即堕地狱。

  因此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有正知见,不求也不着!不求是境界还没有来时,我们不去求境界,如果境界不求自来,心里也不起执着,真正的佛法是讲出离。要从境界里出离,这才是跟解脱相应。不管什么境界,只要心有染着,都是烦恼!所以有些人,心有所染着,就会被鬼神所利用,鬼神知道他喜欢什么境界,就给他什么境界,最后就自己不能够做主,变成鬼神的傀儡,奴隶。

  『是人命终,永不值佛』这些人既然是跟鬼神在一起,死后还是变成鬼子、鬼孙。也许他们不见得做坏事,但跟鬼神在一起,还是鬼子鬼孙,也许成为一个有福德的鬼,有福德的神,但不可能往生净土的,更不可能跟佛相应。

  『若坐时多行恶法,既堕地狱』这不是坐时,而是说有些人坐时,有那些境界,在生活之中,就起贪心,就起瞋心,就起慢心,就会做很多的恶法,随着贪、瞋、痴、慢,而做种种的颠倒行为,就会堕地狱。

  行者修止观时,若证如是等禅,有此诸邪伪相,当即却之。云何却之?若知虚诳,正心不受不着即当谢灭,若不谢灭,应用正观破之,即当灭矣。

  如果知道那些是邪伪之相,如何能够去除它呢?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他是虚妄,而不管它!即当谢灭!『若不谢灭,应用正观破之』其实如果你心不管它,谢不谢灭,就已不是问题了!因为问题不是他在或不在?而是我们用不用心?受不受他影响?不受他影响当然就不是问题!

  『若不谢灭,应用正观破之』正观:主要就是观我们这能看之心,本来是虚妄的。能观之心是虚妄的,境界在不在就无所谓了!所以应用正观破之,既当灭之,这灭主要是灭心,不是灭境界!

  二、次明正禅发相者:若于坐中,发诸禅时,无有如上所说诸邪法等,随正禅发时,即觉与定相应,空明清净,内心喜悦,淡然快乐,无有覆盖,善心开发,修敬增长,智鉴分明,身心柔软,微妙虚寂,厌患世间,无为无欲,出入自在,是为正禅发相。

  譬如:与恶人共事,恒相触恼,若与善人共事,久久逾见其美,分别邪正二种禅发之相,亦复如是!

  事实上正禅发相,刚才已讲到第一点特质:是由苦而乐,但最重要的是出离!如果真正的善根发相,心会变得更定,而不会变成乱,有些人在打坐时,见到一种好的境界,心就执着,心就乱了,这就不是好的境界;真正好的境界,是会叫我们的心更定的,那么心定,是要从出离而能够定。

  所以我常讲:如果今天不管是打坐,还是念佛看到佛菩萨了,你怎么知道他是真佛?还是假佛?很简单!如果你在当下,心更定了,而更能够出离,那大概是真佛!如果看了你很喜欢,就起了很多的妄想杂念,贪心也有,慢心也有!这绝对不是真佛!真佛一定是叫我们能够入更深的定,起更深的慧,不会因此而起散乱心、起慢心。所以一般信众,很喜欢感应,见佛!见菩萨!但我们问他说:你见的时候,是不是定心增长?没有啦!是不是你的出离心能够增长?大概也没有!所以那种感应事实上,是不可靠的。如果再三的谈感应,就是前面的这句话,『此之邪定,若人爱着此,即与九十五种鬼神之法相应』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能辨别,这到底是真佛还是假佛?所以事实上你求了半天,跟鬼神相应不是跟佛相应,而是要从出离心,从菩提心去见到真佛。

  第三、明修止观长养诸善根者:若于坐中,诸善根发时,应用止观二法,修令增进。云何修令增进?若宜用止,则以止止之!若宜用观,则以观修之!略示大意如此。

  这主要是说:如果善根现行了,最重要的还是要继续用方法,我们上次说过,何谓佛?何谓魔?如果你离开当下的方法就是魔!境界一来,心被境界所转了,这都是魔。还能够继续用方法,才能善根增长,才能跟佛道相应。今天我们就讲完这一章,下一次剩下最后一章,《第十章证果》其实不用详细讲,我可能如果时间够,会讲参话头的方法。

  

《《天台小止观》讲记 善根发相第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