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且對我們有害,會産生更多的煩惱,如果能夠很清楚的了解到他不真實,也會産生害處跟煩惱,當然人就會自動去避免了。爲什麼說不真實或有害,我們下面會講到。
此五欲者,得之無厭,惡心轉劇,如火益薪,其炎轉熾,五欲無益,如狗齧枯骨。五欲增诤,如鳥競肉。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五欲害人,如踐毒蛇。五欲無實,如夢所得。五欲不久,亦如假借須臾。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舍,爲此後世,受無量苦。此五欲法,與畜生同有,一切衆生常爲五欲所使,名爲五欲奴仆。坐此弊欲,墮有叁途。
我今修禅,複爲障蔽,此爲大賊,當急遠之!如禅經中偈說:
生死不斷絕 貪欲嗜味故 養兔入丘冢 唐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屍
九孔流不淨 如廁蟲樂糞 愚貪身無異 智者應觀身 不貪染世間
無累無所欲 是名真涅槃 如諸佛所說 一心一意行 數息在禅定
是名行頭陀
首先講五欲不真實:爲什麼說它不真實?我們的感受是變化無常的,吃一個好的東西,吃的時候好象很好吃,但是到了肚子裏的時候,那個好吃的印象,就忘了一大半了!這個時間太短。同樣我們說觸欲,手摸到一種很柔軟很舒服,你手拿起來印象就模糊了!種種由外界而來的這些感受;因爲外界,總是變化不定的,所以這感受很容易就消失了,因此說它不真實。
第二種有時候這個不真實,還是因爲人自己去自我催眠的,世間人常常去追求一些東西,爲什麼去追求呢?你不見得喜歡它;但是因爲很多人都說那個好,就一大堆人拚命去拿、去搶,搶到最後自己也覺得很得意、很滿意;可是你心裏上並不喜歡它。我們常常有些人中秋節,要去買什麼月餅,排隊一大群,好遠喔!你真的喜歡吃它嗎?不見得!買到了再送給別人,喔!我買到了,你沒有買到了而已。這世間上有很多我們拚命追求的東西,你自己其實不見得喜歡它,就像有很多人穿得名牌的衣服一樣!這名牌的衣服穿起來就比較舒服嗎?就比較如何嗎?自己也不清楚,爲什麼這種衣服可以叫做名牌,而且還那麼貴,但是你還是會去買。爲什麼呢?這裏講如狗齧枯骨,這枯骨其實是幹骨頭,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在很多人搶的時候,大家也拚命去搶。很多時候不是經過大衆暗示,不是經過自我催眠,認爲那個東西就是好;好的東西,我必需去追求它,其實你真的得到它的時候,會覺得說,原來就是這樣子,沒有那麼真實,這是第二種。
第叁種愈挑愈精致:我們對于這些色、聲、香、味、觸、法,如果你去挑剔,往往會形成一種現象,就是愈挑愈精致,像我以前是蠻會挑食的,這東西拿過來,什麼地方沒有煮好,一下子就知道了,是昨天煮的,還是今天煮的,一下就分辨出來了,我常說:這個人很有善根,舌根不錯;結果就是因爲太挑剔了!太會挑了,結果挑到最後,挑不到好吃的,總是還有缺點。後來我想:我本來最初是想要挑一些好東西吃,結果挑來挑去,都變成挑缺點,結果煩惱愈來愈多,因爲根本吃不到好東西,本來我們認爲還不錯的,但是愈挑標准一定愈高的,這不管是飲食、衣服也是一樣、各式各樣東西都一樣,品味很高!不錯啊!煩惱也不少。所以這裏所講的是,如火益薪,其炎轉熾也是一樣;我們愈挑,品味一定愈高;品味愈高,能滿足的可能性就愈少,或者說有一種情形就像喝酒、抽煙,你愈抽,煙瘾愈大,酒瘾愈重,最後就愈不能夠滿足。
欲望會愈來愈多,愈來愈不能滿足;或者有些人吃東西,吃的口味愈吃愈重,爲什麼?因爲他的舌根愈來愈鈍,有些人是因爲吃很酸的,到最後那很酸的東西,他不覺得酸,必需更酸一點,甜的東西也是一樣;所以用多了,我們的六根變鈍了;因爲六根變鈍了,所以需要更強烈的刺激,才能滿足他的需求。我常說:現代人聽音樂就是這樣,耳根已經很鈍了,所以必需很重的聲音,才覺得有聲音,這才有味道。我們吃素的就會知道,就說吃素的人口味一般而言,都會比較淡,吃葷的口味很重,給他吃素的東西,那東西就跟喝白開水一樣,都沒有味道,因爲他們等口味變得很重,變得很鈍。所以欲望,經常都是這樣,愈用就愈重;愈重就愈難滿足,如果爲了要勉強滿足,就會産生很多的煩惱。這裏主要一句話:『五欲奴仆』在目前這個社會,大家經濟都比較富裕。所以吃的也好,穿的也好;我不認爲說,呵欲望就是要恢複到以前那種吃得很簡單,穿得破破髒髒的,覺得沒有必要。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作爲主人,不要作爲奴隸。
¨ 做主不爲奴
要做主,不要做奴。何謂做主呢?如果要我煮菜,我也可以煮出一頓很好吃的菜,沒問題;如果要我們去挑,要去挑一些好的,有品味的東西也可以挑得出來。但是如果挑不到,你不要起煩惱。有一次我跟幾位居士在一起用餐,其中有一對是夫婦,男衆見一道菜覺得好,就說你好好學會回去煮;女居士說:我不要!不要!我不要起這麼大的煩惱,隨隨便便吃就好了!就滿足了!他們兩個在那邊講半天,最後問我:師父!您的看法如何?如果一般人會說,這個男衆比較沒有道心,女的比較會有道心,女生說隨隨便便吃就好了。但我不是這麼講的,我跟男衆講說:好吃!沒有關系,但是吃不到好吃的,你不要起煩惱,我們要把能夠吃到好吃的,當作是撿來的,不能天天撿到好東西,偶爾撿一次就不錯了,你吃到好東西,你很高興沒有錯;但是不要想說,今天要吃好吃的,明天沒有就煩惱了;跟女衆講說:既然你要花同樣的時間,花同樣的心血,爲什麼不把它煮得好吃一點呢?
這也就說我們要做主,不要做奴,有些人不要因爲修學佛法,變成得消極說: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什麼事情都隨隨便便!世間的東西,還是有世間的標准,好吃不好吃?好看不好看?那種分別心還是有的,不可能沒有。但我說我們好的東西,不要到非要不可的地步!我還是知道,這個茶泡得好不好?怎麼會不知道呢?這種東西,好不好?還是知道的。不要學佛,什麼都變成呆呆都不知道,那會給人家笑的;但是好,不要到非要不可的地步,這樣我們沒有煩惱;不好,不要到不能夠忍受,有些人說,這種東西太差了,我不能忍受,不能忍受又必需面對的時候,就會起很大的煩惱。
所以問題不在有或沒有?而是在我們的情緒是不是很強烈,很強烈的一定要或不要!就會起很大的煩惱;反之,要也可以,不要也可以,則這種心比較平淡、中道。這欲望在人間使我們生活的水准慢慢能夠提高;而心中的這個欲望不會提高,生活水准是提高了;但是我們這種欲望,這種苛求,不會很強烈,我們可以生活得很好。這樣一種觀念,尤其在我們現在的社會是比較實用的,如果一定說要把這些色、聲、香、味、觸、法,從根抹滅不存在去逃避它;對大部份人而言,是理論,在現實上是做不到的,反而有些人是爲了要逃避,反而起更多的煩惱。我還是說:在五欲之中,要做主不要做奴。賺錢也是一樣,我也很喜歡賺錢,如果不要花很多心血,就能夠賺到很多錢,我還是會去賺的;那就要看你,有沒有這種智慧,有沒有這種福報,如果沒有就不用太勉強。對種種的欲望也是一樣。我們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
《《天臺小止觀》講記 呵欲第二》全文閱讀結束。